| ||||||||||||||||||||||||||||||||||||||||||||||
基本信息
书名:SOLIDWORKS Simulation基础教程(2016版)
定价:69.80元
作者:陈超祥 胡其登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11544555
字数:605000
页码:313
版次: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4大特点● SOLIDWORKS 公官方授权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原版培训教程 ● CSWP专业认证考试培训教程● 迄今为止科学而体系完整的一套SOLIDWORKS系列培训教程 ● 丛书累计销量超40册,多次荣登同类书排行榜榜首 4大改进 ● 修正部分素材文件和教程不对应的问题 ● 修正部分模板不匹配问题 ● 修正按操作步骤执行无法达到教程中效果的问题 ● 修正个别术语和软件不匹配的问题配套资源:●典型实例,手把手教您SOLIDWORKS操作技能●配套练习素材下载,满足学习、练习需要
目录
序前言本书使用说明绪论有限元简介10.1SOLIDWORKS Simulation概述10.2有限元分析概述10.3建立数学模型20.4建立有限元模型30.5求解有限元模型30.6结果分析30.7FEA中的误差40.8有限单元40.8.1SOLIDWORKS Simulation中的单元类型40.8.2在实体和壳单元中选择60.8.3实体及壳单元中的草稿品质与高品质60.9自由度70.10FEA计算70.11FEA结果解释 70.12测量单位80.13SOLIDWORKS Simulation的使用限制90.14总结10第1章分析流程111.1模型分析的关键步骤111.2实例分析:平板111.3SOLIDWORKS Simulation的界面121.4SOLIDWORKS Simulation选项141.5预处理161.5.1新建算例161.5.2夹具181.5.3外部载荷191.5.4符号的大小及颜色211.5.5预处理总结211.6划分网格221.6.1标准网格221.6.2基于曲率的网格231.6.3基于混合曲率的网格231.6.4网格密度231.6.5网格大小231.6.6圆中小单元数231.6.7比率231.6.8网格质量241.7后处理261.7.1结果图解261.7.2编辑图解261.7.3波节应力与单元应力271.7.4显示向量图解选项271.7.5修改结果图解271.7.6其他图解291.8多个算例351.8.1创建新的算例351.8.2复制参数351.8.3检查收敛与精度371.8.4结果总结381.8.5与解析解比较381.9报告391.10总结401.11提问40练习1.1支架41练习1.2压缩弹簧刚度47练习1.3容器把手49第2章网格控制、应力集中与边界条件512.1网格控制512.2实例分析:L形支架512.3不带圆角的支架分析522.3.1运行所有算例542.3.2局部网格精细化分析542.3.3网格控制542.3.4结果比较572.3.5应力奇异性572.4带圆角的支架分析582.4.1压缩配置582.4.2自动过渡592.5实例分析:焊接支架622.6理解边界条件的影响632.7总结642.8提问64练习2.1C形支架64练习2.2骨形扳手70第3章带接触的装配体分析743.1接触缝隙分析743.2实例分析:虎钳743.3使用全局接触的虎钳分析753.3.1零部件接触763.3.2观察装配体结果793.3.3手柄接触803.3.4所需的力813.4使用局部接触的虎钳分析813.4.1局部接触813.4.2局部接触类型813.4.3无穿透局部接触条件833.4.4接触应力863.5总结863.6提问86练习双环装配体87第4章对称和自平衡装配体904.1冷缩配合零件904.2实例分析:冷缩配合904.2.1项目描述904.2.2对称904.2.3关键步骤914.2.4特征消隐914.2.5刚体模式924.2.6冷缩配合接触条件934.2.7在局部坐标系中图解显示结果944.2.8定义圆柱坐标系944.2.9保存所有图解974.2.10“什么错”特征984.3带软弹簧的分析984.3.1软弹簧984.3.2惯性卸除984.4总结99第5章带接头的装配体分析及网格细化1005.1连接零部件1005.2接头1005.3实例分析:向节1015.4项目描述1025.5部分:使用草稿品质的粗糙网格进行分析1025.5.1远程载荷1035.5.2螺栓的紧密配合1065.5.3螺栓预载1065.5.4局部相触面组1095.5.5旋转和轴向刚度1125.6第二部分:使用高品质网格分析1165.6.1在薄壁特征上需要的实体单元数量1175.6.2高宽比例图解1175.6.3雅可比1195.7总结123练习5.1链扣(部分)123练习5.2链扣(第二部分)134练习5.3升降架装配体136练习5.4带有基座的分析(选做)142练习5.5点焊——实体网格142练习5.6螺栓接头147第6章兼容/不兼容网格1516.1兼容/不兼容网格划分:接合接触1516.2实例分析:转子1516.2.1项目描述1516.2.2兼容网格1516.2.3不兼容网格1546.2.4不兼容接合选项1556.2.5周期性对称1586.2.6讨论1596.3总结160练习手钳160第7章薄件分析1707.1薄件1707.2实例分析:带轮1707.3部分:采用实体单元划分网格1717.4第二部分:细化实体网格1747.5实体与壳单元的比较1747.6第三部分:壳单元——中面曲面1757.6.1细壳与粗壳的比较1767.6.2壳网格颜色1777.6.3更改网格方向1787.6.4壳单元对齐1787.6.5自动重新对齐壳曲面1797.6.6应用对称约束1817.6.7变形结果1847.7结果比较1857.8实例分析:搁栅吊件1857.9总结1907.10提问191练习7.1支架191练习7.2使用外侧/内侧表面的壳网格195练习7.3边焊缝接头198练习7.4容器把手焊缝203第8章混合网格——壳体和实体2058.1混合网格2058.1.1接合壳体和实体网格2068.1.2混合网格支持的分析类型2068.2实例分析:压力容器2068.2.1项目描述2068.2.2分析装配体2068.2.3模型准备2078.2.4材料2098.2.5体积模量和切变模量2118.2.6连接有间隙实体2118.2.7失败诊断2148.2.8小特征网格划分2148.3总结2188.4提问218练习混合网格分析218第9章壳单元——传送架分析2249.1项目描述2249.1.1单元选择2249.1.2梁单元2249.1.3连接及断开的接点2269.1.4横梁接点位置2279.1.5横梁接点类型2279.1.6渲染横梁轮廓2299.1.7横截面的方向及第二方向2309.1.8弯矩和剪力图表2329.2总结2359.3提问235第10章混合网格——实体、梁和壳单元23610.1混合划分网格23610.2实例分析:颗粒分离器23610.2.1项目描述23610.2.2关键步骤23610.3总结245练习10.1柜子245练习10.2框架结构刚度251第11章设计情形25311.1设计算例25311.2实例分析:悬架设计25311.2.1项目描述25311.2.2关键步骤25311.3部分:多载荷情形25411.3.1多个设计算例25511.3.2设计情形结果25811.4第二部分:几何修改26111.5总结265练习矩形平台265第12章热应力分析27012.1热应力分析简述27012.2实例分析:双层金属带27012.2.1项目描述27012.2.2材料属性27112.2.3输入温度27512.2.4平均应力27612.2.5提问28112.3在局部坐标系中检查结果(选做)28112.4保存变形后的模型28212.5总结282第13章自适应网格28313.1自适应网格概述28313.2实例分析:悬臂支架28313.2.1项目描述28313.2.2几何体准备28413.3h�沧允视λ憷�28613.3.1h�沧允视ρ∠�28713.3.2h�沧允视ν冀�28913.3.3收敛图表28913.3.4回顾h�沧允视η蠼�28913.3.5应变能误差并应力误差29113.4p�沧允视λ憷�29113.4.1p�沧允视η蠼夥椒�29113.4.2h�驳ピ�与p�驳ピ�的概念29213.4.3方法比较29413.5h�驳ピ�与p�驳ピ�总结29413.6总结295第14章大位移分析29614.1小位移与大位移分析的比较29614.2实例分析:夹钳29614.3部分:小位移线性分析29714.3.1结果讨论29814.3.2小位移及大位移分析中的接触结果29814.4第二部分:大位移线性分析29914.4.1变形30014.4.2SOLIDWORKS Simulation Premium30014.5总结30014.6提问301附录302附录A网格划分与解算器302附录B用户帮助311
内容提要
《SOLIDWORKSSimulation基础教程(2016版)》是根据DSSOLIDWORKS公发布的《SOLIDWORKS2016:SOLIDWORKSSimulation》编译而成的,是使用Simulation软件对SOLIDWORKS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入门培训教程。本书提供了基本的有限元求解方法,是机械工程师快速有效地掌握Simulation应用技术的资料。本教程有配套练习文件,方便读者学习和培训,详见“本书使用说明”。本套教程在保留了英文原版教程精华和风格的基础上,按照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编译,配套教学资料齐全,适于企业工程设计人员和大专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陈超祥先生 现任DS SOLIDWORKS�k公亚太区技术总监陈超祥先生早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后获英国华威克大学制造信息工程硕士及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博士学位。多年来,陈超祥先生致力于机械设计和CAD技术应用的研究,曾发表技术文章二十余篇,拥有多个国际专业组织的专业资格,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委员。陈超祥先生曾参与欧洲航天局“猎犬2号”火星探险项目,是取样器4位发明者之一,拥有美国发明专利(US Patent 6,837,312)。胡其登先生 现任DS SOLIDWORKS�k公亚太区技术总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后获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专业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3D CAD/CAM/PDM/PLM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软件开发、企业技术培训与支持、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深化应用与推广等工作,经验丰富,先后发表技术文章20余篇。在引进并消化吸收新技术的同时,注重理论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在给数以计的企业进行技术交流、方案推介和顾问咨询等工作的过程中,对如何将3D技术成功应用到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问题上,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总结出了推广企业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实践方法,帮助众多企业从2D平滑地过渡到了3D,并为企业推荐和引进了PDM/PLM管理平台。作为系统实施的专家与顾问,在帮助企业成功打造为3D数字化企较早实践中,丰富了自身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体系。胡其登先生作为中国较早使用SOLIDWORKS软件的工程师,酷爱3D技术,先后为SOLIDWORKS社群培训培养了数以计的工程师。目前负责SOLIDWORKS解决方案 在大中国地区全渠道的技术培训、支持、实施、服务及推广等全面技术工作。
这本书绝对是SOLIDWORKS Simulation初学者的一盏明灯!作为一名刚刚接触结构仿真的设计工程师,我之前对有限元分析(FEA)的概念一直有些模糊,总觉得它是一个非常高深且难以掌握的技术。拿到这本书,我最看重的是它是否能够由浅入深地讲解,并且能让我快速上手。翻开目录,我看到从基础概念介绍、前处理(模型准备、网格划分)到不同类型分析(静态、模态、屈曲等)的设置,再到结果的解读和报告生成,都有详细的章节划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网格划分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操作,更解释了不同网格类型(如四面体、六面体)的优缺点,以及网格密度对结果精度的影响,这让我从“为什么”的角度理解了网格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机械地点击按钮。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实际案例,比如对一个简单的支架进行静力分析,通过一步步的图文讲解,我不仅学会了操作步骤,更理解了每个设置的意义,比如施加约束的方式、载荷的类型和大小等等。最让我惊喜的是,即使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比如非线性分析的讲解,作者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并配以清晰的截图,让我不再感到望而却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没有太多冗余的理论铺垫,而是直奔主题,这对于希望快速提升技能的我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
评分我之前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我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做出的分析结果,总感觉不太直观,有时候甚至与我的工程经验有些出入。我怀疑是不是我的操作有什么问题,或者我对结果的理解有偏差。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我被它“基础教程”的定位吸引了,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可以帮助我解决困惑的地方。这本书确实没有让我失望。它从最基础的建模准备工作讲起,包括如何检查模型、如何修复潜在的几何缺陷,这些细节往往是导致后续分析出现问题的根源。然后,它非常细致地讲解了不同类型的载荷和约束的施加方法,并且会强调在不同工况下应该选择哪种载荷和约束,以及错误的施加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最令我受益匪浅的是书中关于结果后处理和报告生成的章节。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生成报告,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去解读和呈现分析结果,让你能够清晰地向他人解释你的分析过程和结论。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有用的可视化技巧,比如如何使用动态显示来展示模型的变形过程,如何利用切片功能来查看模型内部的应力分布。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我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地进行设计优化。
评分坦白说,作为一名刚入门SOLIDWORKS Simulation的用户,我对这个软件之前完全是一头雾水。上网找教程,要么过于零散,要么就是一些很老的版本,跟现在使用的界面完全对不上。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一场及时雨。我最看重的是它的实用性和完整性。它从最基础的界面介绍开始,让我能够快速熟悉软件的操作环境。然后,它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各种分析类型,从最简单的静力分析,到后面的模态分析、屈曲分析,甚至是更复杂的瞬态分析,都有详细的讲解。书中每一步操作都有清晰的截图,配合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让我能够毫不费力地跟着操作。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网格质量检查和优化的部分,这部分在很多初学者教程中会被忽略,但它对于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书中提供了多种网格类型和划分方法的介绍,并且会分析不同方法之间的优劣,让我能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最合适的网格。而且,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它还会适当地穿插一些力学和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概念,比如应力、应变、刚度等,让你在学习操作的同时,也能逐步建立起对力学仿真的基本认识。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SOLIDWORKS Simulation新手用户福音!我之前对工程仿真可以说是零基础,看到SOLIDWORKS Simulation里那些复杂的设置界面,感觉压力山大。这本《SOLIDWORKS Simulation基础教程(2016版)》的出现,极大地减轻了我的焦虑。它采取的是一种非常友好的教学方式,从最基础的软件界面和常用工具的介绍开始,让我能够快速建立起对软件的初步认知。接着,它就进入到核心的仿真流程讲解。我特别欣赏它对每个仿真步骤的细致拆解,比如模型准备、网格划分、载荷和约束的施加,以及结果的查看和报告生成。书中的例子都非常贴近实际应用,比如一个简单的零件受力分析,或者一个小型结构的稳定性分析,这些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每一个步骤的意义和作用。而且,书中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一些可能遇到的问题,而是会提前指出,并提供解决方案,这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仅仅教你如何“点点鼠标”,而是会在讲解操作的同时,穿插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让你能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培养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学会一套固定的操作流程。
评分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能够让你真正理解SOLIDWORKS Simulation“为什么”这样做的书,那这本书绝对值得你入手。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其他资料,但很多都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教你如何点击菜单、如何设置参数,但对于这些操作背后的原理却语焉不详。而这本《SOLIDWORKS Simulation基础教程(2016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设置一个静态分析,还会解释为什么需要设置这些约束,为什么需要施加某种载荷,以及这些设置会如何影响分析结果。例如,在讲解网格划分时,书中会深入分析不同网格尺寸和形状对计算精度的影响,并给出一些实用的建议,告诉你如何在精度和计算时间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结果解读的讲解,它并没有仅仅展示一些应力应变图,而是教你如何去分析这些图,理解其中的含义,并识别出潜在的设计问题。比如,书中会讲解如何通过位移结果来判断模型的刚度,如何通过应力集中区域来预测潜在的失效点,以及如何利用安全系数来评估设计的可靠性。这些都是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能力,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非常扎实的指导。它培养的是一种分析思维,而不是简单的操作技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