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 |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 开本: | 32开 |
| 作者: | 高铭 | 页数: | |
| 定价: | 39.8 | 出版时间: | 2015-12-01 |
| ISBN号: | 9787550263932 | 印刷时间: | 2015-12-01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社 | 版次印次: | 1次1次 |
5年前,一本默默无闻的书一经出版便迅速占据各大图书排行榜首。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没有浮夸的修辞,没有繁复的文体,简简单单的对话形式,却在5年间以百万余册的畅销量级,撼动了所有人自以为稳固的世界观。
5年后,这本广受好评的书被各大影视公司争抢改编权,同名网络剧单集首播观看次立即破百万。
在作者高铭沉淀5年后的增补和修订下,《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完整版》带着10个从未公开的新篇章,再次与大家见面。依旧是那些在静谧中喧嚣的观点,仍然是那些在秩序中混乱的立场。让一批又一批的人,在字里行间探索未知,重新定义曾经根深蒂固的认知。
有多少疯子,在自己的世界里正常着。
有多少天才,在自己的世界里疯狂着。
一堵围墙,区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围墙内外,疯狂与正常。
围墙之上,困惑与彷徨。
一本书,拆掉围墙。
「天才在左」四维虫子、进化惯性、真正的世界、伪装的文明……
一本书,思维脱缰。
「疯子在右」预见未来、偷取时间、的撒旦、灵魂的尾巴……
借疯子的策略,唤醒你未知的灵魂。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完整版》,一本向内在无限探索的好书。
不论是曾经看的、正在看的,还是将要看的,请你都不要轻易对号入座。
根据高铭同名著作《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改编的网络剧正在乐视视频热播中。
内容推荐这本书,是一群误入歧途的天才的故事,也是一群入院治疗的疯子的故事。
这本书,是作者高铭耗时4年深入医院精神科、公安部等神秘机构,和数百名“非常态人类”直接接触后,以访谈形式记录了生活在社会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的所思所想。
这本书,是国内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在与精神病患对话的内容里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表现出精神病患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对生命提出的深刻观点,闻所未闻却又论证严谨。
他们说。
? 四维生物眼里,我们只是蠕动的虫子
? 肤浅的男人,必然被基因先进的女人毁灭
? 孩子,你是我创建的角色,生死皆有我定
? 你追求的那点可怜的光明,根本不值一提
? 飓风不是虚幻,你还未信,我已死于狂风
? 睡梦中我狰狞的表情,吓破世人胆却仍无解
? 我们的生命,只是未知长河中的一个小碎片
? 我有三只小猪,我杀死了其中两只,而已
……
这本书,能够让人们真正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的内心世界。
大部分人都乐于成为社会群居动物的一员,所以会对从不同维度看待世界的人心存疑虑,甚至是不假思索的否定。
可是,定义一个人是天才还是疯子又有什么真正的标准呢?
相信这本书会给你一个近乎完美的答案。
作者简介他喜欢问为什么,但不是哲学家
他喜欢探究心理,但不是心理学家
他喜欢追问世界本源,但不是历史学家
他喜欢动物,但从不去动物园
他是个探险家,但不怎么旅游
他写过畅销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他喜欢白色、金属金和银色
他喜欢用“贪婪”形容自己
他喜欢自己制定规则
他坚信自己能拯救世界
他谁也不是
但他谁都是
高铭
70年代,生于北京
目录前言
旧版前言
1. 角色问题
2. 梦的真实性
3. 四维虫子
4. 三只小猪——前篇:不存在的哥哥
5. 三只小猪——后篇:多重人格
6. 进化惯性
7. 飞禽走兽
8. 生命的尽头
9. 转世
10. 苹果的味道
11. 颅骨穿孔——前篇:异能追寻者
12. 颅骨穿孔——后篇:如影随形
13. 生化奴隶
14. 永远,永远
15. 真正的世界
16. 孤独的守望者
17. 雨默默的
18. 生命之章
19. 的撒旦
20. 女人的星球
篇外篇:有关精神病的午后对谈
21. 时间的尽头——前篇:橘子空间
22. 时间的尽头——后篇:瞬间就是永恒
23. 在墙的另一边
24. 死亡周刊
25. 灵魂的尾巴
26. 永生
27. 镜中
28. 表面现象
29. 进化论
30. 迷失的旅行者——前篇:精神传输
31. 迷失的旅行者——中篇:压缩问题
32. 迷失的旅行者——后篇:回传
33. 永不停息的心脏
34. 禁果
35. 朝生暮死
36. 预见未来
37. 双子
38. 行尸走肉
39. 角度问题
40. 人间五十年
第二个篇外篇:精神病科医生
41. 伪装的文明
42. 控制问题
43. 大风
44. 双面人
45. 满足的条件
46. 萨满
47. 偷取时间
48. 还原一个世界——前篇:遗失的文明
49. 还原一个世界——中篇:暗示
50. 还原一个世界——后篇:未知的文明
51. 盗尸者
52. 棋子
53. 谁是谁
54. 灵魂深处
55. 伴随着月亮
56. 刹那
57. 果冻世界——前篇:物质的尽头
58. 果冻世界——后篇:幕布
新版后记:人生若只如初见
版后记:人生若只如初见
媒体评论高铭好奇心重,喜欢刨根问底,他曾花了4年多的时间接触病人,发表了被誉为“国内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火了,因为它打开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很多人看得背脊发凉,因为他们在疯子的世界里找到了认同。
——《环球人物》杂志
每个人看待世界是不一样的。既然一个世界可以演绎成这么多样,那么尝试一下很多个世界来让一个人看,这样似乎很有趣。
——《中国新闻周刊》
有人说这本书有意思,我觉得这本书不好玩,我在写一个大悲剧。他们知道很多东西很了不起,但是他们没有释放出来,你不能了解到他们的目的。我跟他们接触很多,并没有看不起他们,我很尊重他们的存在,但并不代表我认同。
——《广州日报》
当高铭把他见到的精神病人的世界公布于众时,他曾震动过的,病人们的逻辑、感情、精神;经历过的惊惧、悲悯、收获……在读者身上一一重现。
——《中国青年报》
基本上,这就是正常人被几十个高智商神经病调戏和羞辱的故事。里面有男女老幼各种版本的谢耳朵。这些疯子,一个比一个学识渊博、逻辑严密、气场强大、德艺双馨、可歌可泣。
——《南方都市报》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前言: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六年了。
在写下上一句话之前,我花了大约20分钟敲出一堆废话来,什么感谢读者啊,感谢大家喜爱啊一类的,后来想想,删了。
我这是干嘛啊,我干嘛要去刻意说这些讨好的话啊,我又不是打包卖心灵鸡汤的。只有严谨认真的写好内容才是对读者的尊重,否则就算跪舔也一定会被骂的!所以我根本不需要去写那些无用的客套话,那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而不是一个摇尾的前言或自序。
想到这些我没啥压力了。前言就照实话路子来,嗯,不卑不亢,心平气和。
真.前言:
2009年8月17号的凌晨大约两点半,我坐在桌前敲下了个字。也就是从那个字开始,犹如一个漫无边际、奇妙的崭新宇宙诞生般,许许多多沉寂在我记忆中的东西被唤醒并喷薄而出。它们既是物质也是光影,混杂纠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某种概念和意义,立体的呈现在我的眼前。在这之前我从未想过该去怎么看待那些记忆,也从未想过该去怎么理解它们。因为我一直以为那只是一段记忆而已。但也许是憋太久,也许那阵实在太闲,所以我还是写了。很意外,没想到尝试着写出来对我来说居然是具有冲击性的一次体会与解读。这不由得让我想到自己在《催眠师手记》第二季中写下的一句话:语言和文字是一种思维病毒,因为它能改写大脑回路——包括自己。
相较而言文字是语言的进化版。因为文字对语言有着某种膜拜式的演绎——赋予其更深刻的含义或者更发散性的暗示。每当意识到这点都会让我觉得自己似乎不是坐在电脑前敲字,而是在从事某种宗教性的仪式。此时我的定位既是这场仪式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同时还是一名旁观者。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体会。
接下来的几个月之后,那些文字被展示在更多人面前——被印制成了书。当然,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的问题。
出版后的几年来,通过这本书我见识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也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接触到了很多有趣的想法,同时我也更好的认知了自己,也进一步认知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很奇妙,宽广而辽阔。这个世界很系统,严谨而规则。遗憾的是虽然我们身处于这个世界中,可大多数时候仅仅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点点罢了,更多的,我们则一无所知——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是的,我们的认知具有普遍性的狭义和片面。
记得在看《阿凡达》的时候我很羡慕那个星球的土著,他们无需做太多,只要把藏在自己小辫子里的触角(也许是别的什么器官)与灵魂之树对接就可以感受到大多数地球人穷极一生都无法体会到的感受——与自然共鸣,从这个世界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本身,不必走弯路兜很大的圈子去干点什么——静坐辟谷隐居推测或者搞谁也看不懂的哲学,什么也不需要。而且相信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也真挚的多,小辫子一对接啥都知道,想撒谎都没门。所以我猜他们的语言应该相对很简单,至少无需那些感人肺腑的词句和描绘,一切交给小辫子,保证准确无误,标准心灵沟通。因此我觉得他们当中大概也很难产生精神病人吧?因为一切都能直接传达,包括压力困惑迷茫不解纠结。
而我们不行。
由于个体上的差异性,我们有着很复杂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却又没有那根独特的、藏着触角的小辫子,所以我们只好全部寄托于语言来传达思维。假如想让更多人知道,那么需要通过某种宗教性的仪式——文字,来实现。这点上倒是和潘多拉星土著们与自然沟通的方式接近,我指仪式本身。
但即便使用文字我们也无法逾越体会上的差距。既:不可能彻底感同身受。也许正是因此才会有精神病人。因为我们做不到彻底传达出我们的压力困惑迷茫不解纠结,于是也就有了所谓的心结。所以,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是一种极其珍贵的……呃……词穷了……该怎么讲?体验?好吧,大概这意思吧,理解就好……你看,我现在就身处于表述的困局当中。
就是这个初的原点,让我产生了接触精神病人的想法——我用了一种很笨的方法去体验另外的视角。至于对与错,好与坏,清晰与混乱,逻辑与无序,这些都不重要(我不是找他们来刷存在感的),重要的是某种近似乎宗教意识般的共鸣。我想要的,就是这个。
是的,一切并不是从2009年的8月17号凌晨开始的,而是更早,是从我对这个世界,对我们的认知,对于其他角度的好奇而开始的。
至今仍是。
因此,在沉淀几年后我写下了那本书。因此,六年后有了这个第二版——把以前未完成的章节完成并加了进去。也因此,我絮絮叨叨的写下了这个前言。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就六年了。但我很清楚,一切还没有结束,一切才刚刚开始。
2015年秋,云南玉溪
。。。。。。。。。。。。。。
。。。。。。。。。。。。。。。。。。。。。
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我以为它会是那种充斥着奇闻异事的“读物”,看完后也就图个乐子。可万万没想到,这本《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却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那些“疯子”的语录,而是通过高铭先生耐心细致的记录和引导,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些特殊心灵深处的宇宙。 我被书中关于“意识”、“灵魂”、“因果”的探讨深深吸引。那些听起来像是神话故事的叙述,在这些受访者的口中,却显得无比真实和具有说服力。他们对宇宙运行规律的理解,对生命本质的洞察,有时候甚至比我读过的任何哲学书籍都要来得直接和震撼。我开始怀疑,我们这些被认为是“正常”的人,是不是反而因为被太多的规则和框架所束缚,而失去了更广阔的视野?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正常”的定义,也让我对人类的意识和潜能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大脑被狠狠地“洗礼”了一番。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相对理性的人,对那些超自然或者过于玄乎的东西持保留态度。然而,《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这本书,用它独特的方式,将我引入了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世界。书中那些被诊断为精神疾病的个体,他们所描绘的那些“非现实”的景象,那种对宇宙、对生命、对自我的理解,竟然如此宏大、如此逻辑自洽。 我记得其中一位受访者,他关于“平行宇宙”和“更高维度生命”的描述,虽然我无法用现有的科学知识去验证,但他讲述时的那种投入和对细节的把握,让我无法轻易否定。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所认识的“现实”是否真的如此单一?那些被我们称为“幻觉”的东西,是否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的感知能力有限,而无法触及的另一重真实?这本书挑战了我的世界观,让我开始用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那些与众不同的思想和体验。它让我明白,有时候,最深刻的智慧,或许就隐藏在那些最不被人理解的角落。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一次令人大脑飞速运转的阅读体验。它以一种极其大胆且充满智慧的方式,挑战了我过去对“精神病人”的固有认知。我曾经以为,这类书籍充其量只是猎奇,或者是一些病态心理的剖析。然而,《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书中那些被采访者,他们所描述的世界,所拥有的视角,有时候甚至比我这个“正常人”所能理解的更宏大、更精妙。 我记得其中一位被采访者,他关于“能量体”和“时空节点”的论述,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其科学原理,但他讲述时的那种笃定和逻辑自洽,让我无法不去相信他所经历的一切。这是一种超越了语言和常识的交流。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记录,更像是在邀请读者一同进行一场思维的探险。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所处的现实,究竟是唯一的,还是只是无数种可能性中的一种?那些被我们视为“妄想”的,是否只是我们尚未触及的另一层现实?这种思考,让我感到既兴奋又有些许不安,因为它打开了一个我从未想过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天才”与“疯子”这两个标签所能概括的。初读时,我抱着猎奇的心态,想看看那些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他们的思维方式究竟有多么不同。然而,高铭先生的文字,却像一把温柔的手术刀,剖开了我固有的认知界限。书中那些被我们视为“疯子”的讲述者,他们的语言体系、逻辑回路,甚至对宇宙、对生命的理解,都如同一个精密的、未曾被外人涉足的独立王国。我曾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才是那个被“正常”的社会规则所束缚的“疯子”,而他们,才是真正挣脱了枷锁,以另一种维度的眼睛在观察世界。 我尤其被书中对于“维度”、“平行世界”以及“宇宙能量”的探讨所吸引。那些听起来匪夷所思的理论,在高铭先生的记录下,却显得异常详实和具有说服力。书中不乏一些在科学界也未能完全解释的现象,但通过这些精神病人的视角,却得到了一种近乎“合理”的解释。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所熟知的科学,是否只是人类认知能力所能触及的冰山一角?那些被我们称为“幻觉”或“妄想”的体验,是否可能隐藏着我们尚未掌握的真理?阅读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的大门,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对自身认知的重塑,是对“什么是真实”的深刻拷问。
评分翻开这本书,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奇诡而又充满吸引力的世界。高铭先生以一种近乎沉浸式的记录方式,将我们带入了一群特殊人群的内心深处。那些被社会贴上“精神病人”标签的个体,在常人眼中不可思议的言语和行为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宇宙万物的独特洞察。书中那些关于“外星文明”、“时间旅行”、“灵魂轮回”的讲述,虽然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结合他们所处的特殊状态,以及高铭先生精准且不带偏见的采访,却让人无法简单地一笑置之。 我常常在想,我们所认为的“正常”和“不正常”,究竟是以什么为界限?是遵循大众的思维模式,还是能够独立思考,甚至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象?这本书让我开始质疑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那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现实”。有时,我会反复咀嚼书中的某段对话,试图从中咂摸出更深层的含义。那些看似混乱的语言,或许正是通往更高维度认知的一把钥匙。它挑战了我们对“精神疾病”的刻板印象,让我们看到,在那些不被理解的躯壳里,可能蕴藏着比我们想象中更为广阔和深刻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