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简明词典 李行健

中华传统文化简明词典 李行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行健 著
图书标签:
  • 中华文化
  • 传统文化
  • 词典
  • 李行健
  • 文化普及
  • 国学
  • 历史
  • 百科
  • 工具书
  • 汉字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32260
商品编码:29459625202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传统文化简明词典

定价:55.0元

作者:李行健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15332260

字数:7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华传统文化入教材进课堂工具书”

内容提要


曾编纂过不少字词典的一批专家,由李行健领衔编写了这部《中国传统文化简明词典》。编写组对词典的定位、词条的选择尤其是对佛学、道家、儒家和文化艺术部分条目进行了反复讨论,形成了该词典的严谨和实用风格。

目录


作者介绍


李行健,男,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语文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国家语委委员,现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中国辞书学会顾问等。另有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摘


序言



好的,为您撰写一份不包含《中华传统文化简明词典》(李行健 著)内容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尽、自然,如同专业出版机构的介绍。 --- 《星辰的低语:古代天文学与神话的交织》 第一卷:寰宇的绘制者与时间的度量者 【书籍核心主题】 本书并非探讨具体的人文学科定义,而是带领读者潜入古代文明对头顶星空的观测、记录与解读的宏大叙事之中。我们聚焦于古人如何将混沌的宇宙转化为秩序井然的历法、神圣的图景与指导航行的罗盘。本书深入解析了从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记录到古希腊的浑天仪模型,再到中国古代二十八宿体系的演变轨迹,展现人类对时间和空间认知的史诗级进步。 【第一部分:观测的黎明与工具的诞生】 在文字尚未普及的年代,星空是唯一的、永恒的钟表。本书首先追溯了早期文明中观测天象的物质基础。我们详细考察了巨石阵(Stonehenge)等史前遗迹如何作为精密的日光与月光观测器,揭示了原始历法的雏形。 接着,我们深入探讨了古代光学与机械学的先驱性工作。重点剖析了托勒密的几何学框架如何统治西方天文学长达千年,以及它在指导航海和预测日月食中的应用。同时,本书对比性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浑象与简仪等复杂仪器的结构与功能,阐释了古代匠人如何凭借纯粹的几何学和机械智慧,模拟整个天体的运动。这些仪器不仅是科学工具,更是王权与宇宙秩序统一的象征。 【第二部分:星辰的命名与神话的编织】 本书的亮点在于对星座神话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我们认为,天文学的知识总是包裹在叙事的外衣下得以传承。 在西方,猎户座、大熊座的故事如何融合了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史诗与道德教诲?我们分析了巴比伦“黄道十二宫”体系如何渗透到占星术的早期实践中,并探讨了这种“解释的需要”如何塑造了后世的哲学观念。 而在东方,二十八宿的划分系统展现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宇宙观——它基于月亮的行踪,与四季的更替和农耕活动的节奏紧密相连。本书详细解析了“苍龙”、“白虎”等四象的起源、它们所代表的方位与季节意义,并追溯了这些概念如何影响了古代的军事部署与城市规划。我们特别关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如何精确记录了新星、超新星和彗星的出现,并将这些“异象”解读为对人间政治变动的预警,阐释了“天人合一”思想在观测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第三部分:历法:时间的统治与社会的脉动】 历法是古代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石,它连接了天象的规律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本书超越了单纯的历法计算,着重于历法背后的权力结构。 我们将详细分析古埃及的尼罗河泛滥历、玛雅文明的“长纪历”与“卓尔金历”的惊人精确性及其复杂的交错机制。特别关注了中国古代“颁正朔”的政治意义——谁掌握了制定和发布历法的权力,谁就拥有了最高的合法性。我们考察了从夏、商到唐、宋时期,官方天文机构(如太史局)的组织架构、人员选拔及其对朝代更迭的微妙影响。 【本书特色与价值】 《星辰的低语》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跨学科的融合视角。它不将古代的天文学视为“错误的科学”,而是将其视为古代哲学、宗教、艺术与国家治理的综合体现。我们运用清晰的图表和精美的复原插图,重建了古代的观测场景,帮助读者体会那些仰望星空的人们所经历的敬畏与秩序感。 本书适合所有对人类早期智慧、天体物理史、神话学以及古代文明史感兴趣的读者。它将引领您重新审视那些镌刻在夜空中的符号,理解人类文明是如何从对未知的恐惧,逐步走向对宇宙规律的清晰认知与有效利用。 --- 【作者简介】 王守安,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与科学史研究者,专长于古代文明中的数理逻辑与宇宙观研究。著有《地理的迷思:古代地图的权力叙事》、《黄道上的数字:占星术的数学根源》等多部学术专著。他以严谨的考据和流畅的文笔著称,致力于揭示科学与人文思想深层的相互作用。 --- 定价:RMB 88.00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函套 ISBN:978-7-5388-XXXX-X 出版社: 瀚宇文化出版社 上市时间: 2024年秋季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为快速检索量身定制的,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传统文化的内容驳杂,查找效率直接决定了使用的频率。它的字体选择既保证了可读性,又透着一股古朴的书卷气,不会让人感到疲劳。更棒的是,似乎在每个词条的旁边,都有一些交叉引用的标记,这使得我可以沿着一个概念,快速地跳转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领域,形成一个知识网,而不是孤立地理解每一个术语。对于撰写论文或者进行深度研究的人来说,这种内部联结的密度是评估工具书优劣的关键指标。我个人希望能看到它在处理那些跨越多个领域的概念时,是如何巧妙地搭建桥梁的,比如将某一文学流派与其背后的主流哲学思想联系起来,这种融会贯通的能力,正是衡量一部优秀工具书价值的核心所在。

评分

我最欣赏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学理深度感,即便是初次翻阅,也能察觉到编纂者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概念,而是在进行一种体系化的梳理。我注意到一些基础词条的释义,其背后似乎都蕴含着对该文化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变和不同学派观点的权衡与取舍。这对于一个希望建立扎实知识框架的学习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它不像那种只停留在表面介绍的“速成”读物,而是试图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仅仅记住“是什么”。这种深入挖掘文化内核的精神,让这部作品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词典”,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文化史导论。我特别期待看到那些晦涩难懂的哲学思辨和复杂的礼仪规范,是如何被解构和重组,最终以一种清晰易懂却又不失深刻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评分

坦白说,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对这类“简明”的工具书总抱有一丝疑虑,生怕它为了追求“简明”而牺牲了内容的丰富性,变成了一本“薄而无物”的速查表。但这本书似乎巧妙地平衡了这一点。它不是那种堆砌辞藻、试图用华丽辞藻来掩盖知识空洞的作品。相反,它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凝练和精准的,仿佛每一个字都是经过反复锤炼才放置在那里的。这种克制而有力的表达,反而传递出更大的信息量。我感觉这更像是一位博学的老者,在用最简洁的语言,向晚辈传授他毕生所学,没有废话,句句珠玑。对于时间宝贵的现代读者而言,这种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无疑是最大的福音,它尊重了读者的智力和时间。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硬壳精装,摸上去非常有质感,而且那个深沉的蓝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到了内容的厚重与典雅。我喜欢这种传统与现代美学结合得恰到好处的设计,拿在手里就像是捧着一件艺术品。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那些精致的插图(如果有的化,这里是假设有的话),就已经能感受到编者在选材和排版上花费的心思。特别是纸张的选择,厚实而又不失韧性,翻阅起来非常舒服,让人忍不住想一遍又一遍地摩挲。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的严谨和高质量,对于我这种对手边的工具书有一定“仪式感”要求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体会到这种外在的精致如何与内在的知识体系完美契合,毕竟,一个好的阅读体验是从拿起书本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评分

这本书的气质让我联想到的是一种深厚的文化自信和传承的责任感。它不像某些流行的文化读物那样,试图用猎奇或娱乐化的方式来迎合大众的口味,而是非常严肃、庄重地对待传统文化的面貌。从选取的词目范围就能看出编者对于何为“核心”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和坚定立场。这是一种“立本”的态度。我注意到,它似乎更侧重于那些构成中华文明精神内核的范畴,而非仅仅是边边角角的风俗轶事。这种定力,在当今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期待它能成为我书架上那本可以随时伸手抽取,确保我回归文化本源、校准思想坐标的“定海神针”。它散发出的那种沉静的力量,让人感到踏实可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