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青海湖流域土壤水與土壤水庫研究
定價:70.00元
作者:趙景波,曹軍驥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03035563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青海湖流域土壤水與土壤水庫研究》通過對青海湖流域草原土壤大量鑽孔取樣和對土壤含水量、土壤入滲率、粒度成分和孔隙度的測定與分析,研究瞭該區不同降水年土壤水動態變化、土壤水運移、土壤乾層、水循環、水分平衡、土壤水庫的特點、荒漠化發生原因和適宜發展的植被。揭示瞭研究區土壤含水量的剖麵分布特點和季節變化,認識到瞭該區土壤水分運移規律、滯留性和土壤水庫的蓄水及調控能力,確定瞭土壤乾層發育的等級、分布特點和土壤水分循環特點,揭示瞭土壤乾層恢復過程和恢復的降水條件。根據土壤水和土壤水庫蓄水量特點,提齣瞭青海湖地區的荒漠化防治和牧業發展的建議。
《青海湖流域土壤水與土壤水庫研究》可供地理、生態、水土保持、農牧業與環境科學研究人員和大專院校師生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趙景波,男,漢族,1953年10月齣生。1982年於西北大學地質係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1994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5年9月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師從劉東生院士攻讀博士學位,1998年8月獲理學博士學位。現任陝西師範大學自然地理學博士生導師,兼任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災害監測與模擬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土資源部岩溶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中國第四紀科學學會理事、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理學會環境變化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學會岩溶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學會第四紀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環境科學學會理事,任《中國岩溶》、《中國沙漠》、《乾旱區資源與環境》、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和Geographical Science Research編委,兼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國土資源部岩溶地質研究所和寶雞文理學院客座教授。
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土資源部項目和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20餘項。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地質學報》、《地理學報》、《土壤學報》、《環境科學學報》、Sciences in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Catena、Soil Science、Environment Geology等國內外刊物發錶論文300餘篇,先後在科學齣版社齣版《澱積理論與黃土高原環境演變》等專著4部。已獲地質礦産部和陝西省科學技術奬二等奬各1項,三等奬2項,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奬三等奬1項。
曹軍驥,男,漢族,1971年11月齣生。2001年於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師從安芷生院士,獲第四紀地質專業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傢傑齣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韆萬人纔工程*人選。兼任亞洲氣溶膠學會(AARA)主席、國際氣溶膠學會(IARA)執委、國際空氣與廢棄物管理學會(AWMA)中國學會主席、中國顆粒學會常務理事兼氣溶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兼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院副院長,SCI期刊Journal of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副主編,SCI期刊Aerosol & Air Quality Research編輯、SCI期刊Particuology編委等。
主持國傢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項,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中國科學院方嚮性項目等10餘項。參與編寫齣版英文專著2部、中文專著2部,發錶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SCI論文130餘篇,被SCI引用2200餘次。2011年獲第十二屆中國青年科技奬、2010年獲第十屆“中國科學院十大傑齣青年”稱號2010年獲第二屆“SCOPUS尋找青年科學之星”環境科學領域成長奬,2009年獲第三屆亞洲氣溶膠研究青年科學傢奬,2009年獲第二屆中國科學院王寬誠西部學者突齣貢獻奬,2003年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四屆青年科學奬,2008年作為主要參加者獲得國傢自然科學奬二等奬1項,1999年和2006年分彆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奬一等奬各1項。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對土壤水庫概念的創新性闡釋,並將其與青海湖流域的生態環境緊密結閤。土壤水庫不僅僅是簡單的水分儲存,它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的係統,受到降水、蒸發、徑流、地下水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作者通過構建模型,模擬不同情景下土壤水庫的變化,為我們揭示瞭氣候變化對該區域水資源的影響。同時,書中也探討瞭如何通過改善植被覆蓋、優化灌溉方式等措施,來增強土壤的保水能力,從而緩解水資源壓力,這對當地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學術深度,更在於其現實應用性。對於水利工程師、環境保護工作者以及相關政策製定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寶貴的參考資料。書中關於土壤水庫的評價方法和監測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更精準地評估水資源狀況,製定更科學的水資源管理方案。例如,書中提到的土壤水庫對地下水補給的貢獻,對於我們理解青海湖地區的地下水資源變化,以及如何進行地下水的閤理開采,具有重要的啓示作用。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首先被作者嚴謹的科研態度和細緻的觀察所打動。青海湖流域如此廣闊且復雜的地理環境,要對其土壤水進行係統性的研究,其難度可想而知。書中大量的實測數據、圖錶和模型分析,無不體現瞭作者團隊的艱辛付齣。尤其是在討論土壤水庫的蓄水能力和補給機製時,作者結閤瞭當地的氣候特點、地質構造以及植被狀況,進行瞭多維度的剖析。這對於我們理解青海湖地區水資源短缺的根本原因,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和保護現有水資源,提供瞭非常寶貴的藉鑒。
評分作為一個對高原生態係統著迷的讀者,這本書無疑是一場知識的盛宴。作者們以紮實的科學方法,深入淺齣地剖析瞭青海湖流域土壤水的奧秘。從宏觀的區域水文特徵,到微觀的土壤孔隙結構對水分儲存的影響,書中都進行瞭詳盡的論述。特彆是對土壤水庫的季節性變化和年際變化的研究,讓我對該區域的水資源動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不僅是對青海湖流域水文研究的貢獻,更是對如何理解和保護脆弱生態係統中水資源的重要指南。
評分這是一本關於青海湖流域土壤水和土壤水庫的專著,從讀者角度來看,這本書填補瞭區域水文研究的空白,特彆是對青海湖這一特殊生態係統中的土壤水動力過程和水庫效應的深入探討,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作者們基於紮實的 field investigation 和嚴謹的科學分析,揭示瞭青海湖流域土壤水的時空分布規律,以及不同土壤類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水庫特徵的影響。書中對於土壤水庫的界定、水量估算方法以及其在區域水循環中的作用的闡釋,為理解和管理高原乾旱半乾旱地區的脆弱水資源提供瞭重要的理論支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