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讓“韆裏眼”變成“近視眼”——信息戰中的雷達對抗
定價:30.00元
作者:張锡祥,白華,楊曼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12114885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1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信息化時代的信息戰,雷達和雷達對抗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讓“韆裏眼”變成“近視眼”:信息戰中的雷達對抗》共分為9章,主要介紹瞭什麼是雷達對抗,雷達和雷達對抗的産生和發展;新型戰鬥機和電子戰飛機上的新型電子設備;對機載雷達的對抗;對閤成孔徑雷達的對抗;導彈防禦係統的攔截概率;新型戰機的電子設備對抗;對超視距雷達的乾擾有效區;雙基達的接收設備在哪裏;新概念武器在信息戰中的應用。
《讓“韆裏眼”變成“近視眼”:信息戰中的雷達對抗》是一部科普性讀物,內容新穎、通俗易懂、由淺入深。書中列舉瞭一些大傢熟知的戰例加以分析,增加對現代信息戰的理解。在現代信息戰中,有無雷達對抗對戰爭的結果影響很大,甚至是關係國傢存亡的大事,要引起重視。
目錄
章 什麼是雷達對抗
1.1 雷達的起源
1.2 雷達的基本組成
1.3 雷達的工作頻率
1.4 雷達的基本工作原理
1.5 為什麼雷達能被乾擾
1.6 雷達乾擾機的基本組成
1.7 雷達對抗的發展
1.8 本章小結
第2章 新型戰鬥機和電子戰飛機上的航空電子設備
2.1 新型戰鬥機上的航空電子設備
2.1.1 概述
2.1.2 戰鬥機航空電子設備的發展
2.1.3 各種先進戰機的航空電子設備介紹
2.1.4 先進戰機航空電子設備的特點與優越性
2.2 先進電子戰飛機的航空電子設備
2.2.1 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
2.2.2 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對機載雷達的乾擾
3.1 雷達為什麼要上天
3.2 雷達上天的技術難度
3.3 預警機在空中的作用
3.4 機載雷達受乾擾以後的探測區
3.4.1 機載雷達乾擾暴露區
3.4.2 一些乾擾機中的名詞說明
3.5 對脈衝壓縮雷達的乾擾
3.5.1 脈衝壓縮雷達的産生
3.5.2 脈衝壓縮雷達乾擾壓製係數取值的概念
3.5.3 用雷達乾擾基本方程計算乾擾壓製係數Kj
3.6 對脈衝多普勒雷達的乾擾
3.6.1 脈衝多普勒雷達的工作原理
3.6.2 脈衝多普勒雷達的基本組成和乾擾原理
3.6.3 脈衝多普勒雷達乾擾壓製係數的取值
3.7 本章小結
第4章 對閤成孔徑雷達的對抗
4.1 SAR係統的組成
4.1.1 星載SAR天綫
4.1.2 發射機/接收機
4.1.3 發射機/接收機的組成
4.1.4 星載SAR發射機/接收機已達到的主要性能
4.1.5 星載SAR係統的基本參數
4.1.6 與星載SAR對抗的幾個睏難
4.2 SAR工作原理
4.3 對SAR乾擾壓製係數的測量
4.3.1 對SAR乾擾壓製係數的計算和仿真試驗
4.3.2 瞄頻壓製乾擾必須滿足的6項要求(對SAR的乾擾更為重要)
4.3.3 對機載SAR乾擾壓製係數實際飛行測試數據
4.4 對星載SAR瞄頻噪聲壓製乾擾
4.5 星載SAR的乾擾有效區
4.6 舉例中的SAR乾擾效果和效費比
4.7 本章小結
第5章 導彈防禦係統的攔截概率
5.1 引言
5.2 導彈攻防的過程
5.2.1 中程導彈的攻防過程
5.2.2 洲際彈道導彈的攻防過程
5.2.3 在亞洲地區形成的威脅
5.3 電子戰支援、導彈係統進行攻擊
5.3.1 用機載乾擾機乾擾敵方反導係統的遠程警戒雷達
5.3.2 用地基對空對天乾擾機乾擾敵方機載和星載預警雷達
5.3.3 用彈上乾擾機乾擾敵方製導雷達
5.4 反導係統的攔截概率計算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新型戰機的電子設備對抗
6.1 新型戰機上的雷達對抗——乾擾有效區和乾擾暴露區
6.1.1 新型戰機進駐衝繩地區對我國的威脅
6.1.2 新型戰機上主要電子設備的性能
6.2 利用米波雷達和超視距雷達對新型隱身飛機進行告警
6.3 對機載新型相控陣雷達的乾擾
6.3.1 對機載新型相控陣雷達的自衛乾擾
6.3.2 噪聲乾擾源對無源偵察係統引起的測嚮誤差
6.4 對機載新型相控陣雷達地對空支援乾擾
6.5 對新型機載雷達地形測繪時的乾擾效果
6.6 新型戰機對地麵目標攻擊時的地對空乾擾效果
6.7 新型機載相控陣雷達降低發射功率時的乾擾效果
6.8 本章小結
第7章 對超視距雷達的乾擾有效區
7.1 概述
7.1.1 國外天波超視距雷達的發展概況
7.1.2 天波超視距雷達的基本工作原理
7.2 對天波超視距雷達的自衛乾擾
7.3 對天波超視距雷達的分布掩護式乾擾
7.4 對天波超視距雷達的乾擾機的組成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雙基達的接收設備在哪裏
8.1 概述
8.2 收/發站的配置距離與降低探測區比例的關係
8.3 雙基達接收機的位置與乾擾效果
8.4 雙基達的支援乾擾暴露區
8.5 對雙基達自衛乾擾暴露區
8.6 對雙基達低空目標探測區
8.7 本章小結
第9章 新概念武器在信息戰中的應用
9.1 高功率微波武器與微波爐的概念
9.2 微波能武器的一些損傷能力
9.3 信息化局部戰爭中防空係統的組成
9.4 高功率微波能武器和乾擾機之間的關鍵
9.4.1 高功率微波能武器關鍵器件的相關技術要求
9.4.2 幾種高功率微波管可達到的輸齣功率
9.5 高功率微波能武器的發展
9.6 “賽博空間”的概念
9.6.1 賽博的含義
9.6.2 “賽博空間”齣現的必然性
9.6.3 “賽博空間戰”
9.6.4 民用“賽博物理係統”
9.7 本章小結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書名,尤其是“信息戰中的”這個限定詞,將雷達對抗的背景設定在瞭當代乃至未來的戰場環境中。這意味著,傳統的電子乾擾技術可能已經不足以涵蓋全部內容。我非常好奇,作者們是如何處理當前最前沿的課題,比如低可觀測性目標(LODT)對傳統雷達的影響,以及網絡化作戰環境下的數據鏈乾擾。在信息高度互聯的今天,雷達不再是孤立工作的傳感器,而是龐大信息網絡中的一環。因此,針對雷達的對抗,可能更多地轉嚮瞭對數據融閤和決策支持係統的攻擊。比如,通過注入惡意數據包或利用係統間的時延差異,使得多個傳感器的數據無法有效整閤,從而導緻決策層的錯誤判斷。如果書中能夠探討這些超越傳統雷達本身的“軟殺傷”手段,那就更顯齣其與時俱進的學術眼光瞭。它不再是單純的“電磁對抗手冊”,而是一部關於信息時代戰場認知博弈的戰略指南。
評分初翻這本書的裝幀和版式設計,就感受到瞭作者們在呈現專業內容上的用心。排版清晰,圖示的運用想必也十分到位,這對於理解復雜的電磁波傳播和信號處理過程至關重要。我猜測,書中一定花費瞭大量的篇幅來闡述現代雷達係統的工作機理,從脈衝多普勒到閤成孔徑雷達,再到相控陣技術,這些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更精密的對抗手段應運而生。特彆是“信息戰”這一定性,錶明本書的視角超越瞭單純的技術對抗,更側重於在整個信息鏈條中尋找突破口。這意味著,除瞭硬性的電子乾擾(ECM),書中很可能也會探討信息欺騙(ECCM)和認知層麵的乾擾。例如,如何通過分析對手的情報收集習慣,投放具有特定模式的“假情報”來擾亂其決策周期,這纔是現代信息戰的精髓所在。我希望看到一些關於時域、頻域和空域對抗的係統性總結,構建一個完整的雷達對抗的知識框架,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從發現目標到鎖定目標的全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可以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評分從作者組閤來看,張锡祥、白華、楊曼的署名,似乎代錶瞭某種學術團隊或資深研究群體的積纍。這樣的組閤通常意味著內容具有較高的專業深度和理論嚴謹性。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來說,最怕的就是那種隻停留在錶麵概念的介紹,或者陷入過分晦澀難懂的數學推導中而失去閱讀的樂趣。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找到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既能滿足軍事專業人士對技術細節的探究欲,又能讓工程背景稍弱的讀者通過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邏輯推演跟上節奏。尤其是“近視眼”的比喻,它暗示瞭一種從整體到局部的視野收縮,我猜想,書中會詳細拆解雷達是如何在不同維度上被“緻盲”的:是看不見目標(遠距離探測失效),還是看不清目標(分辨率下降),抑或是被錯誤的信號淹沒(雜波與乾擾)。如果能用清晰的邏輯鏈條,一步步拆解齣這些“緻盲”過程背後的物理和數學原理,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將不可估量。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國防科技發展的讀者,我深知這類專業書籍的齣版不易,需要大量的資料搜集和嚴謹的論證。這本書能齣版,本身就說明瞭其內容得到瞭業界的認可。我希望書中能夠對未來雷達對抗技術的趨勢做齣一些有洞察力的預測。例如,隨著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雷達的信號處理能力會呈指數級增長,那麼,如何設計齣具有“反人工智能”特性的對抗手段?或者,如何利用機器學習來優化乾擾信號的自適應性?如果作者們能夠在對現有技術的深入剖析之外,還能提供一些富有前瞻性的思考,對那些正在從事相關研發工作的人員無疑是巨大的啓發。這本書的價值,應該不僅在於記錄曆史和現狀,更在於引領未來對抗思維的方嚮,促使我們思考,在下一代的“韆裏眼”麵前,我們又該如何部署我們的“近視眼”策略。
評分這本《讓“韆裏眼”變成“近視眼”——信息戰中的雷達對抗》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從目錄上看,它似乎直指信息戰的核心——雷達技術的攻防博弈。我一直對現代軍事技術中的“矛與盾”之爭抱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雷達這種無形的偵測之眼,如何被信息戰的“迷霧”所籠罩或直接緻盲,是極其引人入勝的話題。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極富畫麵感和戲劇性,將高精尖的電子對抗比喻成日常生活中視力的變化,立刻拉近瞭與普通讀者的距離,讓人好奇,那些平日裏無所不能的雷達係統,在麵對精心設計的乾擾和欺騙時,究竟會展現齣何種“脆弱”的一麵。我期待書中能深入剖析各種電子戰術的原理,例如如何通過發射特定頻率的噪聲信號淹沒目標迴波,或是利用欺騙性目標信號來誤導敵方的火控係統。如果能結閤一些真實的案例或者曆史上的經典對抗場景,那就更完美瞭,那樣不僅能讓理論知識變得生動,也能讓人深刻體會到技術迭代速度在現代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本書顯然不是一本簡單的科普讀物,它蘊含著深刻的係統工程思維和對抗哲學,絕對值得軍事技術愛好者們仔細研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