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protel2004EDA技术及应用
定价:33.00元
作者:王廷才,王崇才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1113041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高职高专“十一五”电子信息类专业规划教材,是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项目(CEAC)培训认证指定用书。
Protel 2004是Altium公司于2004年初推出的板卡级电路设计系统软件,包括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PCB)设计、混合信号电路仿真、布局前后信号完整性分析、规则驱动PCB布局与编辑、改进型拓扑自动布线及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输出和FPGA设计等。目前,Protel 2004是电子线路设计人员*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本书结合实例系统地介绍了应用Protel 2004进行电路原理图设计、电路仿真、印制电路板(PCB)设计和PCB信号完整性分析的方法和操作步骤,特别是对Protel 2004新增功能进行了透彻讲解。全书内容编排由浅入深、结构合理、图文并茂,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和成人教育学院机电类、电子类、电气类、自动化类、通信类和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EDA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线路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电子爱好者参考。
为方便教学,本书备有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和典型教学案例视频演示等,凡选用本书作为授课教材的学校均可来电索取,咨询电话:010-88379375。
目录
前言
章 Protel 2004基础
1.1 Protel 2004概述
1.1.1 Protel 2004的主要组成
1.1.2 Protel 2004的特性
1.1.3 Protel 2004的系统配置
1.1.4 Protel 2004的安装及文件组成
1.2 Protel 2004的操作界面
1.2.1 Protel 2004的菜单栏
1.2.2 Protel 2004的主页
1.2.3 Protel 2004的工作面板
1.3 Protel 2004项目文件的管理
1.3.1 新项目文件的建立
1.3.2 打开和编辑已有的项目文件
1.3.3 项目文件的组织
1.3.4 关闭文件
1.4 设置项目选项
1.4.1 Error Reporting(错误报告)
1.4.2 Connection Matrix(连接矩阵)
1.4.3 Comparator(比较器)
1.4.4 ECO(工程变化顺序)
1.4.5 Options(选项)
1.4.6 Multi-Channel(多通道)
1.4.7 Default Prints(设置项目打印输出)
1.4.8 Search paths(搜索路径)
1.4.9 编译项目
练习题
上机实践
第2章 绘制单管放大电路原理图
第3章 绘制振荡器与积分器
第4章 绘制单片机小系统原理图
第5章 原理图电气检查及报表
第6章 电路仿真
第7章 集成元器件库的创建与管理
第8章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基础
第9章 PCB单面布线设计
0章 PCB双面布线设计
1章 设计规则及检查
2章 PCB报表与输出
附录 常用元器件图形符号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我正在寻找一些关于嵌入式系统设计方面的资料,偶然间在书店里看到了它。这本书的体量相当可观,厚厚的一叠,让人感觉内容肯定很扎实。我特意翻看了几页,发现书中对嵌入式系统的硬件选型、软件开发流程以及一些常见的外设接口(如UART、SPI、I2C)的驱动编写,都有详细的介绍。书中的图示和流程图也画得相当清晰,对于理解复杂的系统架构非常有帮助。我尤其喜欢书中在讲述某个功能实现时,都会给出相应的伪代码或者C语言示例,这对于我这种动手能力比较强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实用的。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讲解,还会穿插一些实际项目的开发经验和技巧。比如,在讲解功耗优化时,作者会分享一些在实际产品开发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软件和硬件协同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分享他的宝贵经验。虽然书中也有一些部分内容,比如关于FPGA的深入讲解,对我来说稍微有些超纲,需要慢慢消化,但整体而言,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有价值,能够帮助我构建起扎实的嵌入式系统开发知识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很精美,封面设计也颇具匠心,让人在第一时间就产生了想要翻阅的冲动。拿到这本书时,我的心情是相当愉悦的。然而,翻开目录,我发现里面涉及的主题实在是过于宏大和广泛,涵盖了从基础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概念到各种高级应用场景。虽然作者在序言中提到,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且深入的视野,但我总觉得,要在短短的一本书中将所有内容都讲透彻,难度不小。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对于某些核心概念的阐述,例如EDA工具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流程,内容略显笼统,似乎更侧重于介绍“是什么”,而对于“为什么”和“怎么做”的细节挖掘不足。特别是对于一些新手读者来说,可能会在理解这些抽象概念时感到吃力,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去查阅其他资料进行补充。尽管如此,书中关于不同EDA软件的介绍,例如其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还是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入门引导。此外,书中穿插的一些实际案例分析,虽然篇幅有限,但也能让读者窥见EDA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方向,对于拓宽思路有一定的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导览,适合那些对EDA技术有一个大概了解,或者想快速浏览其全貌的读者。如果读者希望深入掌握某个特定EDA工具的使用技巧,或者对某个应用领域有深入的研究需求,那么可能需要寻找更专业、更具深度的书籍来辅助学习。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经历一场充满惊喜的探险。我是一位对前沿科技充满好奇的爱好者,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它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介绍了各种令人惊叹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很多概念都让我耳目一新。比如,书中对人工智能在EDA中的应用,如利用机器学习进行芯片布局布线优化,或者通过深度学习加速逻辑综合,都进行了相当大胆的设想和初步的探索。虽然很多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但作者的视角非常前瞻,让我看到了未来电子设计的发展方向。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EDA设计中的应用前景的讨论,比如如何利用VR技术进行三维芯片结构的沉浸式可视化,或者通过AR技术辅助现场的电路板维修和调试。这些内容虽然有些科幻色彩,但也确实激发了我对未来工作方式的想象。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手把手的操作指南,而在于其开阔的视野和对未来技术的展望。它更像是一本“思想的启迪者”,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鼓励他们去关注和探索那些正在兴起的新技术。对于那些希望站在技术前沿,对未来的EDA发展趋势有所了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广而不精”。我是在寻找有关特定EDA软件功能实现细节时偶然发现了它。这本书的篇幅很大,涵盖了从原理图绘制、PCB布局布线到信号完整性分析、电源完整性分析等一系列EDA设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书中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介绍,并且给出了不少的图例和截图,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帮助他们对整个设计流程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例如,在PCB布局布线的部分,书中详细讲解了各种布线技巧,如差分对布线、蛇形线处理等,以及不同元件摆放位置的考量。在信号完整性分析方面,书中也对反射、串扰等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然而,在深入到具体的实现层面时,例如某个复杂的算法如何在软件中实现,或者某个高级分析功能的具体参数设置及其影响,书中就显得有些不足了。很多时候,作者只是提到了“可以通过XXX功能来实现”,但并没有深入讲解“如何实现”或者“实现后效果如何”。这让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的目录,列出了所有可以做的事情,但对于如何精通这些事情,或者如何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提供的信息不够深入。如果读者只是想了解EDA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常用功能,这本书可以作为参考;但如果需要解决具体的技术难题,或者想在某个特定领域进行深度钻研,则需要寻找更专业的书籍。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感到有些失望的书。我购买它的初衷是想深入了解一些先进的集成电路设计方法论。封面设计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但内容却未能达到我的预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于某些关键的设计概念,例如时序分析、低功耗设计策略,只是点到为止,没有进行深入的剖析。很多地方的论述显得比较浅显,缺乏足够的深度和细节。我期望能够看到更深入的数学模型、更详尽的算法解释,以及更具体的工程实践指导,但这些在书中都相对欠缺。例如,在讨论版图设计规则检查(DRC)时,书中仅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规则,但对于如何有效设置和优化这些规则,以及它们对芯片性能的影响,并没有深入的探讨。同样,在功耗优化的章节,一些先进的技术,比如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的实现细节,也只是草草带过。这让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对某个领域的一个概览,而不是一本能够提供实质性帮助的深度技术指南。对于那些希望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能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它更适合作为对该领域进行初步了解的入门读物,或者作为一本快速参考手册,但不适合作为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