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在高精度定位領域中的應用

北鬥在高精度定位領域中的應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夏林元等 著
圖書標籤:
  • 北鬥衛星導航係統
  • 高精度定位
  • GNSS
  • 定位技術
  • 測量與地理信息係統
  • 精準農業
  • 自動駕駛
  • 智慧城市
  • 導航
  • 空間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電子工業齣版社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85172
商品編碼:29506323222
包裝:平塑勒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05-01

具體描述


內容介紹

讀者對象:

     本書可作為測繪、國土、規劃、土木、交通、農林、水利、地質、礦質、海洋、航空航天等部門從事勘測設計、信息係統、位置服務與導航等科學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産業規劃人員等的參考用書,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參考教材。

目    錄

第1章  北鬥衛星導航係統概述    1

1.1  概述    2

1.1.1  三步走戰略    3

1.1.2  管理和運營    4

1.2  時空參考框架    4

1.2.1  坐標係統    4

1.2.2  時間係統    5

1.3  係統服務    6

1.3.1  開放服務    7

1.3.2  授權服務    7

1.4  北鬥係統結構    8

1.4.1  空間段    8

1.4.2  地麵段    12

1.4.3  用戶段    12

1.5  其他全球衛星導航係統    13

1.5.1  GPS    13

1.5.2  GLONASS    15

1.5.3  Galileo    16

1.5.4  GNSS係統間的異同    18

1.6  主要組織機構    19

1.6.1  官方組織機構    19

1.6.2  民間組織機構    23

1.7  全球衛星導航係統基礎設施    26

1.7.1  地基增強係統(GBAS)    27

1.7.2  星基增強係統(SBAS)    31

1.8  北鬥高精度産業現狀    36

1.8.1  CORS係統建設    36

1.8.2  北鬥兼容型高精度芯片    36

1.8.3  北鬥兼容型高精度接收機    37

1.8.4  北鬥兼容型高精度天綫    37

 

第2章  衛星導航定位及高精度應用    39

2.1  定位    40

2.1.1  大地測量    41

2.1.2  高速鐵路    44

2.1.3  精細農業    46

2.1.4  港口運輸    48

2.1.5  監測防災    51

2.2  導航    53

2.2.1  位置服務    54

2.2.2  車輛導航    55

2.2.3  物流管理    58

2.2.4  航海導航    60

2.2.5  航空導航    62

2.3  授時    63

2.3.1  電信網同步與移動通信    65

2.3.2  智能電網同步與監控    67

2.3.3  金融與網絡同步    68

2.3.4  廣播電視及三網融閤    69

2.3.5  國防建設    71

2.4  北鬥短報文通信    71

2.4.1  氣象預報預警    73

2.4.2  船舶交通管理    73

2.4.3  地震災情匯集    74

2.4.4  森林火災監測    75

第3章  多模GNSS定位原理    77

3.1  北鬥衛星信號    78

3.1.1  衛星碼信號    78

3.1.2  衛星導航電文    83

3.1.3  信號構成    87

3.2  觀測量的誤差源及其影響    89

3.2.1  誤差的分類    89

3.2.2  與衛星有關的誤差    90

3.2.3  與信號傳播有關的誤差    93

3.2.4  與接收設備有關的誤差    99

3.2.5  其他誤差來源    100

3.3  絕對定位    102

3.3.1  絕對定位方法概述    102

3.3.2  僞距法定位原理    102

3.3.3  僞距絕對定位精度評定    109

3.4  相對定位    111

3.4.1  靜態相對定位觀測方程    112

3.4.2  動態相對定位觀測方程    116

3.5  網絡RTK    120

3.5.1  VRS技術模式    120

3.5.2  FKP計算模型    121

3.5.3  MAC技術模式    122

3.6  精密單點定位    124

3.6.1  定位原理    124

3.6.2  誤差分析    124

3.7  整周模糊度確定方法及周跳分析    125

3.7.1  整周模糊度及其確定方法    125

3.7.2  周跳分析    128

3.8  北鬥衛星網整體平差    131

3.8.1  整體平差方法概述    131

3.8.2  基綫嚮量網平差模型    132

3.8.3  平差結果精度評定    135

第4章  北鬥兼容型高精度接收機技術    137

4.1  北鬥兼容型高精度天綫    138

4.1.1  引言    139

4.1.2  天綫的關鍵特性    139

4.1.3  天綫的關鍵技術    143

4.1.4  天綫的種類    147

4.1.5  産品介紹    148

4.2  北鬥兼容型導航芯片及闆卡    150

4.2.1  引言    150

4.2.2  北鬥/GPS雙模闆卡的主要技術指標    151

4.2.3  射頻前端處理技術    152

4.2.4  高靈敏度基帶信號處理技術    154

4.2.5  多星座數據融閤處理前端技術    161

4.2.6  導航解算處理後端技術    164

4.2.7  北鬥兼容型導航芯片架構設計    169

4.3  北鬥兼容型高精度GNSS RTK産品    170

4.3.1  引言    170

4.3.2  接收機産品介紹    171

4.3.3  北鬥兼容型高精度GIS設備    177

第5章  高精度定位數據處理與軟件技術    181

5.1  實時差分技術    182

5.1.1  實時動態僞距差分    184

5.1.2  實時動態載波相位差分    186

5.2  後處理差分技術    189

5.3  精密單點定位技術    193

5.3.1  精密單點定位    193

5.3.2  三頻精密單點定位    195

5.4  網絡CORS及其定位技術    197

第6章  北鬥高精度定位專業應用    201

6.1  科學研究    202

6.1.1  大氣探測    202

6.1.2  電離層延遲    203

6.2  行業應用    204

6.2.1  精細農業    204

6.2.2  災害監測    210

6.2.3  精密授時    221

6.2.4  國情監測    224

6.2.5  機械控製    225

6.3  區域發展概況    231

6.3.1  珠三角地區    231

6.3.2  環渤海地區    232

6.3.3  長三角地區    232

6.3.4  華中鄂豫湘地區    233

6.3.5  西部川陝渝地區    233

第7章  典型應用工程與案例    235

7.1  重大工程    236

7.1.1  現代測繪基準體係建設    236

7.1.2  海島與島礁測繪    240

7.1.3  國傢航空應急測繪體係建設    241

7.1.4  極地測繪    243

7.2  示範工程    244

7.2.1  重點運輸過程監控管理示範工程    244

7.2.2  物流管理應用示範工程    246

7.2.3  智能交通及車輛信息係統示範工程    248

7.2.4  移動位置服務示範工程    250

7.2.5  泛在PNT係統示範工程    254

7.2.6  高精度應用創新專項工程    255

7.2.7  水利工程自動化監控    258

7.3  典型應用案例    260

7.3.1  地質災害及建築物安全監控    260

7.3.2  高速鐵路安全監控    264

7.3.3  精密施工與機械控製    265

7.3.4  飛機精密進近    267

第8章  支撐與保障體係産業現狀    271

8.1  社會資源與環境    272

8.1.1  國傢政策    272

8.1.2  知識産權保護    276

8.1.3  法律法規    277

8.1.4  市場環境    278

8.2  行業技術標準及規範    280

8.2.1  測試檢驗    280

8.2.2  標準與規範    283

8.3  人纔與引智工程    286

8.3.1  衛星導航專業人纔培養    286

8.3.2  地方部門與高校及院所聯閤    287

8.3.3  示範城市與示範工程    288

8.3.4  人纔培養與引智總結    289

第9章  總結與展望    291

9.1  高精度導航定位技術産品    293

9.1.1  廣域實時精密定位技術    293

9.1.2  協同實時精密定位技術    294

9.1.3  智能硬件    295

9.1.4  無人駕駛技術    296

9.2  北鬥衛星導航的行業應用    296

9.2.1  行業應用技術體係    297

9.2.2  典型應用分析    297

9.2.3  行業應用拓展    302

9.3  北鬥全球化和國傢戰略    303

9.3.1  北鬥東盟國際閤作    304

9.3.2  北鬥與“一帶一路”    306

附錄    309

附錄A  國內外常用GNSS數據處理軟件    310

A.1  PANDA軟件    310

A.2  GAMIT軟件    312

A.3  Bernese軟件    314

A.4  GIPSY軟件    317

A.5  TriP軟件    319

A.6  HGO數據後處理軟件    320

附錄B  廠商    320

B.1  天寶    320

B.2  徠卡    320

B.3  諾瓦泰    321

B.4  中海達    321

B.5  華測    322

B.6  南方測繪    322

附錄C  學術刊物    322

C.1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JGR)    322

C.2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GRL)    323

C.3  Journal of Geodesy    323

C.4  GPS Solutions    324

C.5  Navigation    324

C.6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324

C.7  Survey Review    324

C.8  Inside GNSS    325

C.9  GPS World    325

C.10  Journal of Navigation    325

C.11  Journal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JGPS)    326

參考文獻    327

縮略語    337

內容介紹:

    本書作者在總結多年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全麵係統地介紹瞭北鬥衛星導航係統的發展、構成、産業現狀等,並從定位、導航、授時、通信等方麵闡述瞭北鬥衛星導航係統的高精度應用。本書介紹瞭基於北鬥兼容技術的硬件係統,包括天綫、芯片、闆卡和RTK産品;討論瞭多模GNSS定位原理與基礎模型、網絡RTK及高精度定位數據處理技術,包括實時差分技術、後處理差分技術、精密單點定位技術等;描述瞭國傢政策、行業標準及人纔工程的現狀並從技術産品、行業應用及國傢戰略等方麵做瞭總結與展望。

 作者介紹:

  夏林元,1964年生於武漢,1986年畢業於天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大地測量專業畢業,2001獲得武漢大學博士學位。曾工作於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傢重點實驗室,1997年赴南極中國長城站進行科學考察,2002-2009年多次赴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進行學術訪問,2007年由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現為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學術期刊《Survey Review》、《Inside GNSS》編委及審稿人。主要研究方嚮為GNSS衛星導航定位及應用,曾承擔國傢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子課題、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廣州市科信局、香港研究資助局(RGC)等研究項目;獲武漢大學優秀博士論文、國際衛星導航學會(ION)優秀論文及測繪科技進步一等奬等奬項。



作者介紹
夏林元:1964年生於武漢,1986年畢業於天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大地測量專業畢業,2001獲得武漢大學博士學位。曾工作於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傢重點實驗室,1997年赴南極中國長城站進行科學考察,2002-2009年多次赴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進行學術訪問,2007年由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現為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學術期刊《Survey Review》、《Inside GNSS》編委及審稿人。主要研究方嚮為GNSS衛星導航定位及應用,曾承擔國傢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子課題、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廣州市科信局、香港研究資助局(RGC)等研究項目;獲武漢大學優秀博士論文、國際衛星導航學會(ION)優秀論文及測繪科技進步一等奬等奬項。

關聯推薦
本書可作為測繪、國土、規劃、土木、交通、農林、水利、地質、礦質、海洋、航空航天等部門從事勘測設計、信息係統、位置服務與導航等科學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産業規劃人員等的參考用書,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參考教材。
目錄
目 錄 第1章 北鬥衛星導航係統概述 1 1.1 概述 2 1.1.1 三步走戰略 3 1.1.2 管理和運營 4 1.2 時空參考框架 4 1.2.1 坐標係統 4 1.2.2 時間係統 5 1.3 係統服務 6 1.3.1 開放服務 7 1.3.2 授權服務 7 1.4 北鬥係統結構 8 1.4.1 空間段 8 1.4.2 地麵段 12 1.4.3 用戶段 12 1.5 其他全球衛星導航係統 13 1.5.1 GPS 13 1.5.2 GLONASS 15 1.5.3 Galileo 16 1.5.4 GNSS係統間的異同 18 1.6 主要組織機構 19 1.6.1 官方組織機構 19 1.6.2 民間組織機構 23 1.7 全球衛星導航係統基礎設施 26 1.7.1 地基增強係統(GBAS) 27 1.7.2 星基增強係統(SBAS) 31 1.8 北鬥高精度産業現狀 36 1.8.1 CORS係統建設 36 1.8.2 北鬥兼容型高精度芯片 36 1.8.3 北鬥兼容型高精度接收機 37 1.8.4 北鬥兼容型高精度天綫 37 第2章 衛星導航定位及高精度應用 39 2.1 定位 40 2.1.1 大地測量 41 2.1.2 高速鐵路 44 2.1.3 精細農業 46 2.1.4 港口運輸 48 2.1.5 監測防災 51 2.2 導航 53 2.2.1 位置服務 54 2.2.2 車輛導航 55 2.2.3 物流管理 58 2.2.4 航海導航 60 2.2.5 航空導航 62 2.3 授時 63 2.3.1 電信網同步與移動通信 65 2.3.2 智能電網同步與監控 67 2.3.3 金融與網絡同步 68 2.3.4 廣播電視及三網融閤 69 2.3.5 國防建設 71 2.4 北鬥短報文通信 71 2.4.1 氣象預報預警 73 2.4.2 船舶交通管理 73 2.4.3 地震災情匯集 74 2.4.4 森林火災監測 75 第3章 多模GNSS定位原理 77 3.1 北鬥衛星信號 78 3.1.1 衛星碼信號 78 3.1.2 衛星導航電文 83 3.1.3 信號構成 87 3.2 觀測量的誤差源及其影響 89 3.2.1 誤差的分類 89 3.2.2 與衛星有關的誤差 90 3.2.3 與信號傳播有關的誤差 93 3.2.4 與接收設備有關的誤差 99 3.2.5 其他誤差來源 100 3.3 絕對定位 102 3.3.1 絕對定位方法概述 102 3.3.2 僞距法定位原理 102 3.3.3 僞距絕對定位精度評定 109 3.4 相對定位 111 3.4.1 靜態相對定位觀測方程 112 3.4.2 動態相對定位觀測方程 116 3.5 網絡RTK 120 3.5.1 VRS技術模式 120 3.5.2 FKP計算模型 121 3.5.3 MAC技術模式 122 3.6 精密單點定位 124 3.6.1 定位原理 124 3.6.2 誤差分析 124 3.7 整周模糊度確定方法及周跳分析 125 3.7.1 整周模糊度及其確定方法 125 3.7.2 周跳分析 128 3.8 北鬥衛星網整體平差 131 3.8.1 整體平差方法概述 131 3.8.2 基綫嚮量網平差模型 132 3.8.3 平差結果精度評定 135 第4章 北鬥兼容型高精度接收機技術 137 4.1 北鬥兼容型高精度天綫 138 4.1.1 引言 139 4.1.2 天綫的關鍵特性 139 4.1.3 天綫的關鍵技術 143 4.1.4 天綫的種類 147 4.1.5 産品介紹 148 4.2 北鬥兼容型導航芯片及闆卡 150 4.2.1 引言 150 4.2.2 北鬥/GPS雙模闆卡的主要技術指標 151 4.2.3 射頻前端處理技術 152 4.2.4 高靈敏度基帶信號處理技術 154 4.2.5 多星座數據融閤處理前端技術 161 4.2.6 導航解算處理後端技術 164 4.2.7 北鬥兼容型導航芯片架構設計 169 4.3 北鬥兼容型高精度GNSS RTK産品 170 4.3.1 引言 170 4.3.2 接收機産品介紹 171 4.3.3 北鬥兼容型高精度GIS設備 177 第5章 高精度定位數據處理與軟件技術 181 5.1 實時差分技術 182 5.1.1 實時動態僞距差分 184 5.1.2 實時動態載波相位差分 186 5.2 後處理差分技術 189 5.3 精密單點定位技術 193 5.3.1 精密單點定位 193 5.3.2 三頻精密單點定位 195 5.4 網絡CORS及其定位技術 197 第6章 北鬥高精度定位專業應用 201 6.1 科學研究 202 6.1.1 大氣探測 202 6.1.2 電離層延遲 203 6.2 行業應用 204 6.2.1 精細農業 204 6.2.2 災害監測 210 6.2.3 精密授時 221 6.2.4 國情監測 224 6.2.5 機械控製 225 6.3 區域發展概況 231 6.3.1 珠三角地區 231 6.3.2 環渤海地區 232 6.3.3 長三角地區 232 6.3.4 華中鄂豫湘地區 233 6.3.5 西部川陝渝地區 233 第7章 典型應用工程與案例 235 7.1 重大工程 236 7.1.1 現代測繪基準體係建設 236 7.1.2 海島與島礁測繪 240 7.1.3 國傢航空應急測繪體係建設 241 7.1.4 極地測繪 243 7.2 示範工程 244 7.2.1 重點運輸過程監控管理示範工程 244 7.2.2 物流管理應用示範工程 246 7.2.3 智能交通及車輛信息係統示範工程 248 7.2.4 移動位置服務示範工程 250 7.2.5 泛在PNT係統示範工程 254 7.2.6 高精度應用創新專項工程 255 7.2.7 水利工程自動化監控 258 7.3 典型應用案例 260 7.3.1 地質災害及建築物安全監控 260 7.3.2 高速鐵路安全監控 264 7.3.3 精密施工與機械控製 265 7.3.4 飛機精密進近 267 第8章 支撐與保障體係産業現狀 271 8.1 社會資源與環境 272 8.1.1 國傢政策 272 8.1.2 知識産權保護 276 8.1.3 法律法規 277 8.1.4 市場環境 278 8.2 行業技術標準及規範 280 8.2.1 測試檢驗 280 8.2.2 標準與規範 283 8.3 人纔與引智工程 286 8.3.1 衛星導航專業人纔培養 286 8.3.2 地方部門與高校及院所聯閤 287 8.3.3 示範城市與示範工程 288 8.3.4 人纔培養與引智總結 289 第9章 總結與展望 291 9.1 高精度導航定位技術産品 293 9.1.1 廣域實時精密定位技術 293 9.1.2 協同實時精密定位技術 294 9.1.3 智能硬件 295 9.1.4 無人駕駛技術 296 9.2 北鬥衛星導航的行業應用 296 9.2.1 行業應用技術體係 297 9.2.2 典型應用分析 297 9.2.3 行業應用拓展 302 9.3 北鬥全球化和國傢戰略 303 9.3.1 北鬥東盟國際閤作 304 9.3.2 北鬥與“一帶一路” 306 附錄 309 附錄A 國內外常用GNSS數據處理軟件 310 A.1 PANDA軟件 310 A.2 GAMIT軟件 312 A.3 Bernese軟件 314 A.4 GIPSY軟件 317 A.5 TriP軟件 319 A.6 HGO數據後處理軟件 320 附錄B 廠商 320 B.1 天寶 320 B.2 徠卡 320 B.3 諾瓦泰 321 B.4 中海達 321 B.5 華測 322 B.6 南方測繪 322 附錄C 學術刊物 322 C.1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JGR) 322 C.2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GRL) 323 C.3 Journal of Geodesy 323 C.4 GPS Solutions 324 C.5 Navigation 324 C.6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324 C.7 Survey Review 324 C.8 Inside GNSS 325 C.9 GPS World 325 C.10 Journal of Navigation 325 C.11 Journal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JGPS) 326 參考文獻 327 縮略語 337

璀璨星辰,引路前行:從古至今的導航智慧與現代科技的融閤 自古以來,人類便仰望星空,從中汲取智慧,指引方嚮。在浩瀚的宇宙中,北鬥七星以其獨特的光芒,成為瞭夜空中最耀眼的星座之一,它不僅是古代航海傢、旅行者賴以生存的天然導航儀,更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澱和哲學思考。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隧道,探索從古至今人類智慧在導航領域的演進,並深入剖析當今科技浪潮下,以北鬥為代錶的現代化衛星導航係統如何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廣度,重塑我們的生活,驅動社會進步。 第一章:仰望星辰的古老智慧——導航的起源與早期探索 在沒有精密儀器和先進技術的時代,先民們如何辨彆方嚮,橫跨大陸,遠渡重洋?本章將從地理大發現前的航海史、遊牧民族的遷徙、古代商道的開拓等角度,展現人類早期導航的智慧。我們會詳細介紹: 星辰的奧秘: 如何通過北鬥七星、太陽、月亮等天體的運行規律來確定方位和時間。例如,北鬥鬥柄指嚮何方,便對應著不同的季節和時間,這對於古代農業和齣行至關重要。我們將深入分析不同文化中對北鬥的認知和應用,例如中國古代將北鬥與二十八星宿相結閤的導航方法,以及古希臘、古羅馬等文明如何利用星象確定地理位置。 自然元素的感知: 除瞭天象,人類還善於觀察和利用其他自然綫索。風嚮、洋流、潮汐、地貌特徵、動植物的遷徙習性等,都曾是先輩們重要的導航依據。我們會通過曆史記載,講述商朝的商人如何利用季風進行海上貿易,維京海盜如何憑藉對洋流和海鳥的觀察穿越北大西洋,以及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旅行者如何依靠山脈、河流等標誌性地貌來辨彆方嚮。 簡易工具的巧思: 盡管簡陋,但古人的智慧體現在對身邊事物的巧妙運用。日晷、星盤、指南針的早期雛形(例如磁石),都是在漫長曆史中逐步發展和完善的導航工具。本章將詳細介紹這些工具的構造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它們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例如,中國的羅盤從最初的占蔔工具,逐漸演變為重要的航海儀器,其技術的進步是人類認識和利用地球磁場的重要裏程碑。 第二章:大地之上的指引——地圖、羅盤與地理測繪的飛躍 隨著人類活動的範圍不斷擴大,對更精確、更可靠的定位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長。本章將聚焦於地圖、羅盤以及近代地理測繪技術的發展,這些進步極大地拓展瞭人類的活動邊界,並為現代導航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地圖的演進: 從最初的洞穴壁畫、泥闆上的簡易標注,到古希臘的平麵幾何地圖,再到中世紀歐洲的宗教色彩地圖,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精準的球麵地理學地圖,地圖作為人類認知世界的工具,其繪製技術和理論也在不斷革新。我們將梳理不同文明地圖的特點,探討它們所反映的地理認知水平,以及地圖的繪製如何推動瞭地理大發現和殖民擴張。 羅盤的精密化: 磁羅盤的發明和改進,是人類曆史上的一次偉大飛躍。本章將詳細介紹從古代天然磁石的應用,到現代機械式和電子式羅盤的技術演變。我們會探討不同類型的羅盤(如旱羅盤、水羅盤)的原理和優劣,以及它們如何剋服海洋和復雜地形帶來的挑戰,成為船隻、探險隊不可或缺的助手。 三角測量與大地測量: 近代地理學的發展,離不開精準的地理測繪技術。本章將介紹三角測量法、大地測量學的基本原理,以及高程測量、經緯度測量等技術的進步。我們會迴顧曆史上著名的地理測繪工程,例如法國的米歇爾·富凱的三角測量網,以及它們如何為國傢疆域的劃定、地圖的編製、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科學依據。這些技術的積纍,為後來衛星導航係統的齣現提供瞭堅實的技術基礎。 第三章:穿越時空的脈衝——衛星導航的黎明與技術基石 進入20世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彆是無綫電技術和空間技術,為實現全球範圍內的精確導航提供瞭可能。本章將追溯衛星導航係統的誕生曆程,解析其背後關鍵的技術原理。 從實驗到實踐: 從早期利用無綫電信號進行導航的嘗試(如Loran係統),到受到太空競賽的啓發,美蘇兩國開始構思利用人造衛星進行全球導航。我們將迴顧這些早期的導航係統,分析它們的局限性,並闡述衛星導航的構想是如何一步步成熟的。 多普勒效應的啓示: 衛星導航係統的核心原理之一,便是利用多普勒效應。本章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多普勒效應在衛星導航中的應用。例如,當衛星嚮地麵接收機移動時,接收到的信號頻率會變高;當衛星遠離時,信號頻率會變低。通過精確測量這種頻率變化,可以推算齣接收機的相對位置。 原子鍾的精度: 衛星導航係統對時間精度的要求極高,微秒級的誤差都可能導緻數百米的定位偏差。因此,高精度原子鍾是衛星導航係統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本章將深入介紹原子鍾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確保衛星導航係統精度方麵的重要作用。 空間星座的構架: 一個完整的衛星導航係統,需要由一定數量的衛星組成軌道星座,以確保地球錶麵任何位置的用戶都能在任何時間接收到至少四顆衛星的信號。本章將分析不同衛星導航係統的軌道設計,包括中圓軌道(MEO)的優勢,以及星座布局對係統覆蓋範圍和可用性的影響。 第四章:精確到米的承諾——現代衛星導航係統的原理與技術細節 本章將聚焦於當今主流的衛星導航係統(包括全球定位係統GPS、格洛納斯GLONASS、伽利略Galileo,以及本書關注的北鬥係統),深入解析其工作原理、技術構成以及實現高精度定位的關鍵要素。 信號的傳遞與接收: 衛星導航係統通過嚮地麵發射精確編碼的無綫電信號來工作。本章將詳細介紹這些信號的構成,包括導航電文(包含衛星星曆、時鍾參數、電離層改正信息等)和測距碼。我們將闡述地麵接收機如何捕獲這些信號,並通過解調導航電文來獲取衛星信息。 三邊測量法的奧秘: 衛星導航係統的核心定位原理是三邊測量法(或稱距離交匯法)。本章將詳細解釋如何通過測量接收機到至少四顆已知位置的衛星的距離,來確定接收機在三維空間中的精確位置。我們將重點介紹距離的測量是通過計算信號從衛星傳播到接收機所需的時間,再乘以光速得齣的。 誤差的來源與修正: 盡管衛星導航係統精度極高,但仍然存在多種誤差源,包括衛星軌道誤差、衛星鍾誤差、電離層和對流層延遲、多路徑效應、接收機噪聲等。本章將詳細分析這些誤差的産生原因,並介紹各種誤差修正技術,例如差分GPS(DGPS)、實時動態差分(RTK)等,這些技術能夠將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甚至毫米級彆。 多頻點信號的優勢: 現代衛星導航係統通常發射多個頻率的信號,這有助於提高定位精度和抗乾擾能力。本章將探討雙頻甚至多頻接收機如何在消除電離層延遲、提高信號穿透性等方麵發揮優勢。 第五章:不止於導航——衛星導航係統賦能的多元化應用領域 衛星導航係統早已超越瞭其最初的軍事和交通運輸用途,如今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成為驅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技術力量。本章將通過詳實的案例,展示衛星導航係統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 交通運輸的智能化: 從汽車導航、航空管製、船舶定位,到鐵路調度、物流管理,衛星導航係統極大地提升瞭交通運輸的效率和安全性。本章將分析其在路徑規劃、速度監控、事故救援、交通流量優化等方麵的作用。 精準農業的變革: 在現代農業生産中,衛星導航技術實現瞭農機的自動駕駛、精準播種、施肥、噴藥,以及農田的精準管理,顯著提高瞭作物産量和資源利用率。我們將深入探討其在土地測量、作物監測、精準灌溉等方麵的應用。 城市管理與應急響應: 智慧城市建設離不開高精度的位置信息。本章將探討衛星導航係統在城市規劃、地下管綫管理、環境監測、災害預警、搜救行動等方麵的作用。例如,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發生後,衛星導航能夠快速確定受災區域,指導救援力量高效展開工作。 科學研究與時空基準: 衛星導航技術在地球科學研究、地殼形變監測、氣候變化分析、天文學觀測等領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同時,它還為全球提供瞭統一的時空基準,支持著各種精密科學實驗和應用。 個人生活的新體驗: 智能手機中的地圖應用、位置服務、共享齣行、運動追蹤,以及各類新興的AR(增強現實)和VR(虛擬現實)應用,都離不開衛星導航技術的支持,它們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娛樂方式。 第六章:展望未來——衛星導航技術的演進與挑戰 盡管現代衛星導航係統已經非常成熟,但技術革新從未停止。本章將展望衛星導航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並探討其可能麵臨的挑戰。 更高精度與更廣覆蓋: 未來的衛星導航係統將朝著更高的定位精度、更強的抗乾擾能力、更廣泛的覆蓋範圍發展。例如,低軌衛星星座的部署可能會進一步提升係統的韌性和響應速度。 融閤與協同: 衛星導航係統將與其他定位技術(如慣性導航、 Wi-Fi定位、蜂窩網絡定位、UWB等)更加緊密地融閤,形成多源融閤的混閤定位方案,以應對復雜環境下的定位難題。 智能化與個性化: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衛星導航係統將變得更加智能化,能夠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更加個性化、情景化的服務。 安全與可靠性: 隨著衛星導航係統在關鍵基礎設施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麵臨著新的挑戰,例如信號欺騙、乾擾以及係統本身的脆弱性。如何構建更安全的導航體係,將是未來重要的研究方嚮。 新應用場景的拓展: 隨著技術的進步,衛星導航係統將催生齣更多我們尚未想象到的新應用場景,例如自動駕駛的全麵普及、無人機協同作業、以及更深入的虛擬與現實的結閤。 本書力求從曆史的視角審視導航智慧的傳承與發展,從技術的角度解析現代衛星導航係統的精妙之處,並通過豐富的應用案例展現其改變世界的巨大力量。希望讀者通過閱讀本書,能夠對導航這一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領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用戶評價

評分

我閱讀這本書的初衷,其實是希望能找到一些關於新型傳感器數據融閤的深度解析,特彆是那些在極端環境下依舊能保持高可靠性的解決方案。這本書在引言部分便展現齣一種對行業痛點的深刻洞察力,它沒有止步於介紹現有技術的工作原理,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遭遇的瓶頸,比如多徑效應的抑製、惡劣天氣對信號的乾擾等,這錶明作者並非紙上談兵,而是深諳實際工程中的“坑”。書中對於曆史演進的梳理也令人印象深刻,它清晰地勾勒齣瞭技術從萌芽到成熟的艱難曆程,讓人能夠更全麵地理解當前成果的來之不易。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論述過程中所體現的那種嚴謹的學術態度,每一個論點幾乎都有堅實的數學模型或者實際案例作為支撐,讓人讀起來信心十足。這遠非一本停留在概念介紹的入門讀物可比,它更像是一份經過數十年行業沉澱後,對技術發展脈絡的深刻總結與前瞻。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吸引人,封麵以深邃的藍色為主調,輔以星空和光束的意象,讓人聯想到宇宙的浩瀚與科技的精準。內頁紙張的質感也屬上乘,觸感溫潤,印刷清晰,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排版上,作者似乎花瞭不少心思,章節間的過渡自然流暢,圖文並茂的部分尤其齣色,那些復雜的原理圖和實驗數據的圖錶都標注得極為詳盡,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大緻把握其脈絡。從目錄上看,這本書的結構組織得非常係統化,從基礎理論的溯源到前沿技術的探討,邏輯性很強,仿佛是為一部技術百科全書精心打磨的序章。尤其是對某些關鍵算法的闡述,感覺作者采用瞭多角度的解讀方式,力求讓不同背景的讀者都能有所收獲。總的來說,這本書在視覺和觸覺上都給予瞭讀者極佳的體驗,這對於一本專業的科技讀物來說,是成功的第一步,它成功地激起瞭我深入研讀內部內容的強烈渴望。

評分

從內容深度上判斷,這本書的受眾定位似乎非常精準,它明顯超越瞭本科階段的教材水準,更像是麵嚮研究生、初級研發工程師或者希望進行技術轉型的高級技術人員所準備的進階讀物。其中穿插的若乾案例研究,詳述瞭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可落地的産品原型,這部分內容對於實際操作人員的價值不可估量。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魯棒性設計”的章節,作者對誤差預算和容錯機製的探討極其深入,涉及到瞭從硬件選型到軟件算法層麵的全方位考量,這些都是一般性書籍往往一帶而過的地方。這本書的厚度本身就說明瞭內容的紮實程度,它不是那種追求快速迭代的“快餐”技術手冊,而是旨在構建一個堅實知識體係的“基石”。對於任何希望在相關領域深耕下去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值得反復查閱的“工具箱”,而非一次性讀完就束之高閣的閑書。

評分

這本書的組織結構呈現齣一種極強的“遞進感”,它仿佛有一條無形的綫索貫穿始終,引導讀者逐步深入到問題的核心。開篇的宏觀鋪墊後,緊接著便是對基礎理論的係統性重構,這種重構不是簡單的復述,而是加入瞭作者對現有理論局限性的批判性思考。隨著章節深入,可以明顯感受到討論的復雜度和專業性在不斷攀升,每一個新概念的引入都建立在前一個知識點已經牢固掌握的基礎之上,這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認知負荷。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對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部分,其分析的邏輯鏈條非常嚴密,基於當前技術的瓶頸和正在湧現的基礎科學突破,提齣瞭幾條可信度很高的技術演進路徑,這使得這本書不僅立足於當下,更具備瞭麵嚮未來的指導意義。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這個技術領域不再是零散的知識點拼湊,而是有瞭一個清晰、立體的全景地圖,對後續的自我學習方嚮也更加明確瞭。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為鮮明,充滿瞭工程師特有的那種精確與務實,但又巧妙地避免瞭純粹的公式堆砌帶來的枯燥感。作者似乎總能在關鍵時刻插入一些生動的比喻或者曆史軼事,來軟化那些艱澀的技術細節,使得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卻步的內容變得平易近人。例如,在解釋某個復雜的信號處理流程時,作者用瞭一個關於“信息守望者”的比方,一下子就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瞭。再者,書中對於不同技術路綫的比較分析,展現齣一種難得的中立和客觀,它既不盲目推崇最新的技術,也不對成熟的傳統方案嗤之以鼻,而是基於性能、成本、維護性等多個維度進行權衡,這種成熟的評價體係,對於指導實際工程選型至關重要。讀下去的感受,就像是請瞭一位經驗豐富、耐心細緻的資深專傢在你身邊進行一對一的輔導,他不僅告訴你“是什麼”,更會告訴你“為什麼是這樣”,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應該用那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