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书法集萃(5)

金文书法集萃(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志鸿 编
图书标签:
  • 金文
  • 书法
  • 集萃
  • 篆刻
  • 古代文字
  • 中国书法
  • 艺术
  • 文化
  • 历史
  • 甲骨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南美术
ISBN:9787540139896
商品编码:29507034494
开本:8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金文书法集萃(5)
  • 作者:编者:张志鸿
  • 定价:52
  • 出版社:河南美术
  • ISBN号:9787540139896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1-01
  • 印刷时间:2018-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8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48
  • 字数:12.7千字

内容提要

本书河南美术出版社精心打造的金文书法系列图书之一,全书共分十卷,精选金文书法近千品,分为鼎、壶、钟、簋、鬲等十余个类别,按朝代先后编排,图片清晰,并附有比较**的释文,所选图片基本保持原大,便于读者临摹欣赏,*好的把握书法作品的原貌,是书法爱好者,尤其是篆书爱好者临摹欣赏研究**的书法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张志鸿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东岳印社副**,国展兰亭奖获得者,曾编写书法技法以及理论专著多种。

目录

…………


《金文书法艺术赏析》 本书将带领您走进博大精深的商周金文世界,为您展现中华文字之初的独特魅力。金文,又称钟鼎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非凡的艺术价值。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字形,而是深入挖掘金文的艺术精髓,从多个维度进行赏析,力求为读者呈现一幅全面而生动的金文书法画卷。 内容概述: 本书首先会从金文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入手,简述其在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演变历程,让读者对金文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我们将重点介绍不同时期金文的代表性风格,如商代晚期雄浑瑰丽的风格,西周早期规整严谨的风格,以及西周晚期趋向隶书化的趋势,让读者感知不同时代审美情趣在文字形态上的体现。 接着,本书将深入探讨金文的结构特点。我们将分析金文的象形性、图画性,以及其在线条、结体、章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金文的线条圆润、粗犷,充满力量感,其结构或疏朗或紧密,皆有其内在的逻辑与章法。我们将通过大量精美的金文拓片实例,详细解读字形的构成、偏旁部首的演变,以及不同字形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理解金文作为一种文字符号的早期形态,及其在审美上的独特魅力。 在艺术鉴赏方面,本书将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对金文的笔法、墨法、章法进行详细阐释。虽然金文是以铸刻为主,但其笔画的变化、起收笔的痕迹,以及整体的书写意趣,都蕴含着丰富的书法艺术信息。我们将通过对比不同金文拓片的细节,分析其线条的粗细、转折、顿挫,以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关系,揭示金文所蕴含的朴拙、自然、古朴的审美意境。 此外,本书还将特别关注金文的地域性差异和书写者的个性特征。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地域的分化,金文出现了明显的地方色彩,如齐国、楚国、晋国等地的金文风格各具特色。同时,不同铭文的书写者,即使在同一时期,也可能展现出不同的个人风格。本书将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铭文,如《毛公鼎》、《散氏盘》、《颂鼎》等,对其进行个案分析,展现金文在艺术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对金文的文化内涵的挖掘。金文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承载着历史、礼仪、祭祀、战争等丰富社会信息的载体。我们将结合铭文的内容,阐释金文在解读古代历史、理解周代社会制度、探究古代哲学思想等方面的重要价值,让读者在欣赏金文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本书将为有志于学习金文书法的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我们会介绍一些基础的金文临摹方法,以及如何从欣赏走向实践的建议。我们鼓励读者在深入理解金文艺术的同时,也能尝试拿起笔来,感受古人书写的韵味,体会金文的独特魅力。 本书特色: 深度解读: 不仅罗列字形,更深入分析其结构、笔法、章法,揭示艺术密码。 史料翔实: 引用大量经典金文铭文拓片,配以权威考证。 多维赏析: 从文字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解读。 图文并茂: 精选高清拓片,辅以精美插图,增强阅读体验。 文化视野: 强调金文的文化价值,将艺术鉴赏与历史探究相结合。 实践导向: 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临摹学习的参考和指导。 《金文书法艺术赏析》是一本兼具学术性、艺术性和普及性的金文研究专著。它将为书法爱好者、历史研究者、以及对中国古代文明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次难得的金文艺术之旅。无论您是初次接触金文,还是已对其有所了解,本书都将以其独到的视角和详实的解读,带您领略金文书法那穿越千年的古朴与辉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主要还是出于对金文这一书体的好奇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阅读《金文书法集萃(5)》之前,我对金文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图片和浅薄的介绍。然而,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对金文产生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书中对于每一件器物的介绍,都详略得当,既包含了必要的技术信息,又穿插了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让我在欣赏文字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器物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某些字形演变的考证,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铭文,清晰地展示了汉字的发展脉络,让我对汉字的生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外,本书的印刷质量堪称一流,拓片的清晰度和色彩的还原度都非常高,使得我能够近距离地欣赏金文的每一个细节。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从这本书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评分

我一直认为,优秀的图书不仅在于其内容本身,更在于它能否激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金文书法集萃(5)》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所呈现的金文,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符号,更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和文化的精神。我常常在翻阅书中那些古朴的字迹时,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个遥远的时代,想象着当时的人们是如何使用这些文字,记录他们的生活、祭祀、战争和信仰。书中的一些铭文,比如关于战争的记录,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勇气与智慧;而另一些描绘祭祀场景的铭文,则让我体会到了他们对天地神灵的敬畏。这种通过文字与历史对话的方式,让我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认同。而且,本书的编排也十分巧妙,它将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金文并置,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金文艺术的多样性与发展演变。我常常会花上几个小时,沉浸在这些古老的文字海洋中,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古老的文字艺术有着深深的迷恋,尤其是那沉甸甸、带着历史风霜的金文。市面上关于金文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够触动我心弦,让我感受到其独特韵味的却不多。这次偶然翻开这本《金文书法集萃(5)》,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青铜时代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精美的装帧,厚实的纸张,考究的排版,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出版者的用心。当我翻到内页,那些历经沧桑的青铜器铭文,在精细的拓片和清晰的释文中呈现出来,让我不禁为之惊叹。我不是专业的书法家,但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普通读者,我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那股磅礴大气,那种庄重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线条,仿佛还能听到战国时期铜钟的回响,看到工匠们在铸造时的身影。书中对于每件器物的介绍,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罗列,更融入了对器物历史背景、纹饰特点的讲解,使得这些冰冷的铭文瞬间变得鲜活起来,有了温度和故事。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一些大型礼器铭文的解读,那种字迹的疏密、笔画的粗细,都在诉说着当时的礼仪制度和社会风貌,让我得以窥见古人的精神世界。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纯粹的字帖,可能会有些枯燥。但《金文书法集萃(5)》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它更像是一部可视化的古代社会百科全书,通过金文这一独特的载体,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书中收录的器物来源广泛,年代跨度也很大,从早期的商代,一直延伸到春秋战国,不同时期的金文风格差异,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某个地域性金文风格的讨论,作者的分析鞭辟入里,让我对金文地域性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书中还穿插了许多考古发现的趣闻轶事,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我甚至能从某些字形的变化中,感受到文字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这种学习方式比单纯的背诵和临摹来得更加生动有趣。不得不提的是,书中对于一些罕见字、异体字的收录和考证,也让我大开眼界,为我增添了不少关于古代文字的知识。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堆文字,而是连接了文字、器物、历史和文化,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

作为一名在文字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金文资料。《金文书法集萃(5)》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期待。本书在收录字迹的精选性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它并非贪多求全,而是有选择性地摘取了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金文艺术魅力的部分。每一篇铭文的拓片都清晰得令人赞叹,细节之处纤毫毕现,仿佛能触摸到那古老的金属质感。而紧随其后的释文与注释,更是严谨而准确,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字,作者的解读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通俗易懂,让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其精妙。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书写技法的探讨,虽然篇幅不长,但点拨到位,让我对金文的用笔、结体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提示进行临摹,发现即使是简单的横竖撇捺,在金文的书写中也蕴含着独特的法度与章法,需要细细体会。这本集萃,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对传统书法技艺的深度探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