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經濟智能控製係統研究及其應用
定價:45.00元
售價:36.9元,便宜8.1元,摺扣82
作者:吳斌,塗序彥,吳亞東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03024840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在經濟控製、低成本自動化和智能控製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提齣和研究開發瞭經濟智能控製係統的概念、設計方法和實現技術。經濟智能控製研究發展瞭經濟控製理論及其應用,將麵嚮常規控製係統的經濟控製推廣到基於計算機網絡的智能控製係統中,同時在智能控製係統的設計中引入經濟控製的思想,實現經濟控製與智能控製的結閤,為智能控製的研究和應用進行新的探索,為低成本自動化係統設計提供新的理論方法。
本書可作為從事大型控製、管理與信息係統研究開發與工程設計人員的參考用書,也可供從事智能控製與智能係統研究、設計和應用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參考。
目錄
《智能科學技術著作叢書》序
前言
章 緒論
1.1 引言
1.2 主要研究內容
1.3 本書的結構
第2章 經濟控製理論與低成本自動化
2.1 經濟控製問題的提齣
2.1.1 一般提法
2.1.2 經濟結構綜閤
2.2 經濟結構綜閤方法
2.2.1 可控分型法和可觀分型法
2.2.2 利用係統的極點及某些矩陣的秩求解
2.2.3 利用Jordan標準形的滿秩相似變換陣尋找綜閤解的代數方法
2.2.4 有嚮圖解算法
2.2.5 用結構經濟控製求經濟控製陣
2.2.6 經濟結構綜閤解的適定性
2.3 分散控製係統的經濟控製
2.4 閉環控製係統的經濟控製
2.4.1 靜態的狀態反饋和輸齣反饋的經濟結構綜閤
2.4.2 鎮定係統和配置係統極點的經濟信息結構綜閤
2.5 廣義係統的經濟控製結構綜閤
2.5.1 經濟控製陣B*和經濟觀測陣C*的存在性
2.5.2 B*1的結構與性質
2.5.3 B*1的結構與性質
2.5.4 經濟控製陣B*的結構與性質
2.6 經濟結構綜閤的應用研究
2.6.1 不需要改進生産設備的綜閤
2.6.2 指定經濟結構的綜閤
2.7 經濟控製問題在管理係統中的拓展
2.7.1 定義的拓展
2.7.2 對象與模型的拓展
2.7.3 求解思路與方法的拓展
2.8 低成本自動化
2.8.1 低成本自動化概述
2.8.2 低成本自動化內容
2.8.3 低成本自動化實現
參考文獻
第3章 智能控製研究與應用
3.1 智能控製的發展
3.2 智能控製係統研究
3.2.1 智能控製係統的研究對象
3.2.2 智能控製係統的定義
3.2.3 智能控製係統的特點
3.2.4 智能控製係統研究的數學工具
3.3 智能控製的類型
3.3.1 學習控製係統
3.3.2 分級遞階智能控製係統
3.3.3 專傢控製係統
3.3.4 神經控製
3.3.5 模糊控製
3.3.6 基於多Agent的智能控製
3.3.7 組閤智能控製
3.4 智能控製的模型研究
3.4.1 廣義模型
3.4.2 八元組結構模型
3.4.3 特徵模型
3.5 智能控製係統的性能研究
3.6 智能控製待研究的問題
3.7 粗糙集理論在控製係統中的應用
3.7.1 粗糙集理論的相關基本概念
3.7.2 基於粗糙集理論的吊車擺控製係統設計
3.7.3 基於粗糙集規則編碼的神經網絡控製器設計
3.7.4 粗糙控製器的幾種實現形式
3.8 基於遺傳算法的PID控製器設計
3.8.1 引入模擬退火機製的遺傳算法
3.8.2 基於遺傳算法的PID控製器設計
參考文獻
第4章 經濟智能控製係統的結構方案
4.1 控製係統的發展
4.2 集散控製係統
4.2.1 DCS概述
4.2.2 DCS組成
4.2.3 DCS實例
4.2.4 DCS的技術特點與優點
4.3 現場總綫技術
4.3.1 現場總綫技術概述
4.3.2 FCS組成
4.3.3 FCS實例
4.3.4 現場總綫的技術特點與優點
4.4 基於網絡的控製係統
4.4.1 NCS概述
4.4.2 NCS的研究內容
4.5 基於現場總綫技術的MEICS
參考文獻
第5章 經濟智能控製係統的經濟性分析
5.1 MEICS的經濟目標函數構成
5.2 MEICS的硬件投入分析
5.3 MEICS的開發和維護費用分析
5.4 MEICS的經濟效益分析
參考文獻
第6章 經濟智能控製係統的優化方法——廣義自適應遺傳算法
6.1 進化的基本理論
6.1.1 達爾文生物進化論
6.1.2 孟德爾自然遺傳學說
6.1.3 遺傳算法的生物學基礎
6.1.4 遺傳算法的特點
6.1.5 遺傳算法的應用
6.2 遺傳算法研究
6.2.1 常規優化方法與遺傳算法的比較
6.2.2 遺傳算法的基本原理
6.2.3 遺傳算法的實現
6.2.4 遺傳算法的改進
6.2.5 免疫遺傳算法
6.2.6 量子遺傳算法
6.3 廣義自適應遺傳算法
6.3.1 初始種群的産生
6.3.2 適應度函數廠
6.3.3 復製算子
6.3.4 “高品質”移民
6.3.5 自適應交換算子
6.3.6 自適應變異算子
6.3.7 停止條件
6.4 廣義自適應遺傳算法的仿真檢驗
6.4.1 實際問題
6.4.2 算法實現
6.4.3 結果分析
6.4.4 結論
參考文獻
第7章 經濟智能控製係統的信息結構能通性分析與優化研究
7.1 MEICS的信息結構模型
7.1.1 信息結構能通性的概念
7.1.2 MEICS的信息結構模型
7.1.3 信息結構陣的邏輯運算
7.2 MEICS的信息結構能通性分析
7.2.1 MEICS信息結構陣的分解
7.2.2 MEICS信息結構能通性判據
7.2.3 MEICS信息結構能通性分析
7.3 MEICS的信息結構可靠性與經濟性分析
7.3.1 信息通道結構可靠性指標
7.3.2 MEICS信息通道結構可靠性分析
7.3.3 MEICS信息通道結構經濟性分析
7.4 MEICS信息結構的優化研究
7.4.1 GSAGA編碼的確定
7.4.2 適應度函數選擇
7.4.3 約束條件及其處理
參考文獻
第8章 經濟智能控製係統的參數優化
8.1 MEICS參數的優化目標函數
8.1.1 控製係統描述
8.1.2 優化目標函數J的選擇
8.1.3 優化目標函數J的計算
8.2 MEICS控製參數優化的實現
8.2.1 PID控製器參數範圍的選擇
8.2.2 廣義自適應遺傳算法參數的選擇
8.2.3 優化結果分析
參考文獻
第9章 MR-100/150M3混凝土攪拌設備經濟智能控製係統
9.1 係統控製對象概述
9.1.1 部件簡介
9.1.2 工藝流程過程概述
9.2 MEICS設計
9.2.1 控製係統硬件設計
9.2.2 控製係統軟件設計
9.2.3 控製係統控製參數的設計
9.3 MR-100/150M3混凝土攪拌設備MEICS的信息通道結構分析
9.3.1 係統信息通道結構模型
9.3.2 係統信息通道結構可靠性分析
9.4 MR-100/150M3混凝土攪拌設備MEICS的經濟性分析
9.4.1 設備投資
9.4.2 開發周期與係統性能
9.4.3 經濟效益
0章 展望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個人對技術書籍的評價標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在理論深度和實際操作之間的平衡把握。這本書在這方麵展現齣瞭驚人的功力。它沒有滿足於停留在高屋建瓴的宏觀理論描述,而是深入到瞭每一個控製迴路和算法細節的底層邏輯中。讀到關於模型預測控製(MPC)的部分時,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們在描述其數學基礎時那種嚴謹與耐心,他們似乎預判瞭每一個讀者可能齣現的理解盲點,並提前布設瞭解釋的階梯。更難得的是,在闡述完復雜的理論框架後,緊接著便提供瞭具體的工程實現案例分析。這種“理論—實踐”的無縫切換,極大地增強瞭內容的可操作性,讓原本感覺遙不可及的“智能控製”概念,變得觸手可及。我嘗試對照書中的流程圖搭建瞭一個小型仿真環境,發現其指導性極強,幾乎沒有齣現概念模糊導緻執行受阻的情況。對於一個希望將前沿研究成果快速應用於工業界或者自身項目中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量身定製的“操作手冊”,而不是一本束之高閣的“概念辭典”。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實在是太讓人眼前一亮瞭。拿到手的時候,那種沉甸甸的質感,配閤著米白色的紙張,瞬間就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要知道,現在很多學術著作為瞭追求效率,往往在這些細節上有所妥協,但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下瞭不少功夫。內頁的字體選擇和行距的把握都極其考究,即便是麵對復雜的公式和圖錶,閱讀起來也絲毫沒有感到吃力或混亂。尤其是那些涉及到係統架構和算法流程的插圖,綫條清晰,邏輯分明,即使用肉眼去追蹤信息的流嚮,也能輕易地跟上作者的思路。這種對閱讀體驗的尊重,是很多優秀書籍的標誌,它體現瞭齣版方對知識傳播質量的極緻追求。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忽略掉物理載體對知識吸收效率的影響,但這本書恰恰證明瞭,好的物理呈現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引導,它能讓讀者更願意沉浸其中,去探索那些深層次的理論構建。可以說,光是這份對細節的打磨,就足以讓它在眾多同類齣版物中脫穎而齣,成為案頭必備的參考資料。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群體背景似乎非常強大,從他們的論述風格中,我能嗅到一種跨學科協作的痕跡。這絕非一個單一研究方嚮的閉門造車之作。比如,在探討係統魯棒性設計時,其中穿插瞭大量關於不確定性量化和概率統計的論述,這部分內容的處理角度非常新穎,遠遠超齣瞭傳統自動化領域的常見套路。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處理復雜係統非綫性和高維動態時的視角。他們似乎並不畏懼傳統PID或LQR方法的局限性,而是大膽地引入瞭更具適應性的學習機製作為補充,這種融閤瞭不同控製哲學思想的嘗試,使得整本書的視野非常開闊。讀起來的感覺就像是在聽三位不同領域的專傢進行一場高質量的學術對話,彼此間的觀點碰撞和互相補充,使得最終的理論體係顯得無比堅固和全麵。它不僅僅是在解決“如何控製”的問題,更是在探討“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下,最優的控製範式應該是什麼樣”的哲學命題。
評分我是一位剛剛從傳統控製理論轉嚮深度學習在控製領域應用的研究生。坦白說,麵對這個新興交叉領域,我一開始感到非常迷茫,網絡上碎片化的資料更是讓人抓耳撓腮。這本書的齣現,對我而言無異於在迷霧中找到瞭一座燈塔。作者們在介紹那些新興的強化學習(RL)算法時,並沒有直接跳到代碼實現,而是非常細緻地梳理瞭RL與經典最優控製理論之間的理論淵源和邏輯銜接點。這種“溯源”式的講解,讓我明白瞭新算法並非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堅實的數學基礎之上的。例如,他們對價值函數和策略迭代的解釋,清晰地展示瞭其與經典動態規劃思想的內在聯係。這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構建方式,極大地緩解瞭我對“黑箱算法”的恐懼,讓我能夠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和應用這些前沿工具。對於我這樣的“轉型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搭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地圖,標明瞭傳統理論的邊界以及新方法的切入點。
評分從一個純粹的讀者角度齣發,這本書在敘事節奏的把握上是相當高明的。很多技術著作的通病是前幾章平鋪直敘,中間部分信息量爆炸,最後又草草收場。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似乎經過瞭精心的規劃。它首先用簡潔有力的開篇確立瞭“經濟智能”這一核心目標,將目標函數的優化與資源配置效率緊密掛鈎,這立刻抓住瞭一個關心實際效益的讀者的注意力。接著,它用一個恰到好處的篇幅去介紹必要的數學基礎,避免瞭冗長枯燥的數學推導,而是專注於展示工具的“有效性”。進入核心章節後,作者的筆鋒變得更加有力且富有穿透力,針對特定場景的復雜性,提齣瞭多層次的解決方案。最讓我感到滿意的是結尾部分對未來展望的論述,它沒有落入空泛的口號,而是基於書中已實現的成果,提齣瞭未來五年內可能遇到的瓶頸和新的研究方嚮,這種前瞻性讓整本書的價值得以延伸,激勵著讀者在閤上書本後,還能繼續思考下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