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全新正版 交换机(中兴)安装、调试与维护实践指导
定价:14.00元
作者:方水平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1152217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1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与《交换机(中兴)安装、调试与维护》教材配套使用,主要内容包括对该教材中的学习要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的记录表单,完整工作过程的详细记录表单,以及针对学生专业能力、团队协作、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表单。其中,任务评价采取自评、组内互评、教师对小组评价以及教师对个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本书吸取了当前主流职业教育改革思想的精髓,针对职业教育和职教对象的特点,大胆创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强调了兴趣导学、做中学、主动学的教学思想。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通信技术、通信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师、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指导用书。
目录
◎学习情境1 认识交换机
任务一 认识ZXJ10交换机
部分 学习过程记录单
第二部分 工作过程记录单
第三部分 任务评价单
◎学习情境2 交换机系统的勘察、设计与安装
任务二 ZXJ10交换机系统的工程勘察
部分 学习过程记录单
第二部分 工作过程记录单
第三部分 任务评价单
任务三 ZXJ10交换机系统的工程设计
部分 学习过程记录单
第二部分 工作过程记录单
第三部分 任务评价单
任务四 ZXJ10交换机的硬件安装与调试
部分 学习过程记录单
第二部分 工作过程记录单
第三部分 任务评价单
◎学习情境3 交换机的软件调试
任务五 ZXJ10交换机的本局数据配置
部分 学习过程记录单
第二部分 工作过程记录单
第三部分 任务评价单
任务六 ZXJ10交换机一号信令中继数据配置
部分 学习过程记录单
第二部分 工作过程记录单
第三部分 任务评价单
任务七 ZXJ10交换机七号信令数据配置
部分 学习过程记录单
第二部分 工作过程记录单
第三部分 任务评价单
任务八 ZXJ10交换机业务数据配置
部分 学习过程记录单
第二部分 工作过程记录单
第三部分 任务评价单
任务九 ZXJ10交换机计费数据配置
部分 学习过程记录单
第二部分 工作过程记录单
第三部分 任务评价单
◎学习情境4 交换机的维护
任务十 ZXJ10交换机系统的维护
部分 学习过程记录单
第二部分 工作过程记录单
第三部分 任务评价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后,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那种近乎手录的“心法”传承感。这本书的作者“方水平”似乎真的是一个在生产网络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他不是那种只在理论层面空谈协议原理的学院派。书中对于“安装”这一环节的描述,简直细致到了螺丝刀的选择和机柜的接地规范,这在很多理论教材里是完全看不到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一些基础配置时所采用的对比分析法,比如他会详细对比不同版本操作系统下的命令差异,以及推荐使用哪种配置模式以保证未来升级的兼容性。这种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预期的“实践指导”范畴。读到关于系统维护的部分时,我感觉自己仿佛坐在作者旁边,他正在用最直白的语言告诉我:“当出现这种告警时,千万别急着重启设备,先去查查这个日志文件,里面藏着真相。”这种经验的沉淀和毫无保留的分享,让这本书的价值瞬间飙升,它不再仅仅是一本手册,更像是一份浓缩了多年血泪教训的“独门秘籍”,对于提升年轻工程师的“现场应变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挺有意思,那种深蓝色调配上清晰的白色字体,给人一种专业又沉稳的感觉,一看就知道是面向技术人员的实战手册。我当时买它主要是冲着“中兴”这个品牌去的,因为我们公司最近大规模引入了中兴的设备,急需一本权威的、能手把手教我们上手的资料。翻开目录,内容组织得非常系统化,从最基础的硬件识别、开箱上架,一直讲到复杂的VLAN划分、路由协议配置,最后还涉及到了日常的故障排查和性能优化。特别是关于ZTE设备特有的一些命令行操作,讲解得特别细致,不像有些其他厂商的资料写得晦涩难懂,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务实,每一个步骤后面都紧跟着相应的配置示例和截图,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快速上手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其中关于MPLS VPN的配置章节,作者似乎非常了解实际网络工程师在部署这类复杂业务时会遇到的坑点,不仅给出了标准的配置流程,还特别标注了几个容易出错的参数设置,这帮我省去了不少调试时间,直接提高了项目交付的效率。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结构严谨,内容前沿且紧密贴合工业实践,绝对是网络运维人员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评分坦白说,我刚开始拿到这本关于交换机实践指导的书时,心里是抱有一丝怀疑的,毕竟市面上关于网络设备的资料汗牛充栋,真正能做到“全新正版”又“实践性强”的并不多见。但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它的排版和图示质量非常高,色彩运用得当,关键的代码块和拓扑图清晰易读,这极大地减轻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描述高级功能,比如QoS策略的部署和流量整形时,采用了场景化的叙事方式。他不是生硬地罗列配置命令,而是先设定一个具体的业务场景(比如IP电话和视频会议需要区分优先级),然后逐步推导出最优的配置方案。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需求无缝对接的处理方式,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可迁移性。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步骤在实验室环境中搭建了一个模拟环境,发现只要严格遵循书中的描述,配置过程几乎是零失误的,这对于追求稳定和高效的网络部署团队来说,是多么宝贵的一份资产。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拥有非常强的“工具属性”和“即时参考价值”。它不是那种需要你从头到尾读完才能使用的教材,更像是一本随时可以翻开查找疑难的“工具箱”。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对设备维护和升级操作的描述上所展现出的谨慎和细致。例如,在讲解固件升级流程时,作者详细阐述了备份现有配置、校验新固件完整性、以及升级后的验证步骤,每一步骤的先后顺序都考虑到了风险控制的优先级。这反映出作者对网络稳定性有着极高的敬畏之心。在编写风格上,它避免了过度使用晦涩的学术术语,而是尽可能采用业界通行的、工程师们日常交流中使用的语言,这使得阅读体验非常顺畅和亲切。对于那些需要编写标准操作流程(SOP)的网络管理员来说,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可以直接被拆解和引用,极大地节约了编写内部文档的时间成本。
评分这本指导书的厚度和内容深度,让我明白了它绝非市面上那些浅尝辄止的入门读物可比。它真正深入到了中兴设备底层管理的“灵魂”层面。我关注的重点是安全性配置,而这本书在访问控制列表(ACL)的编写和安全基线(Security Baseline)的建立方面,提供了非常扎实且与时俱进的指导。作者不仅展示了如何配置静态的防火墙规则,更重要的是,他探讨了如何结合安全事件管理(SIM)的理念来动态调整策略,这在当前网络安全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我发现书中关于日志审计和SNMP网络监控的章节,对我们IT部门的合规性审查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它清晰地指出了哪些信息是必须保留的,以及如何配置设备使其以最有效的方式输出这些信息。这种将设备配置与更宏观的IT管理框架相结合的视角,让这本书的层次一下子拔高了,从一个单纯的技术操作指南,升华为一个全面的网络系统管理参考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