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维修就这几招

智能手机维修就这几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雪涛 著
图书标签:
  • 智能手机维修
  • 手机维修
  • DIY维修
  • 维修教程
  • 电子维修
  • 手机故障
  • 维修技巧
  • 实用指南
  • 手机保养
  • 故障排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爱读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96085
商品编码:2952236281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智能手机维修就这几招

定价:40.00元

作者:韩雪涛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1152960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智能手机维修就这几招》采用了“图解”的表达方式,以“就这几招”的维修技能讲解为主线,引出了浓郁的“维修江湖”气息,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可读性、实用性俱佳。
  注重技能讲解,侧重维修实战,弱化理论,强化方法,将电子产品维修方法技巧归纳为“几招”,即学即用,实用性强,含金量高。
  独特的表现形式,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分篇分招,营造浓郁的“维修江湖”气息,大大提升可读性,学习维修技术从此不再枯燥乏味。
  以图解的形式,大量配以维修实物照片图,将维修过程、操作方法技巧全面展现,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帮助初学者轻松掌握维修要诀。
  形式编排多样,书中设置“武功秘籍”、“内功心法”等诸多板块,重点突出,语言通俗易懂,令读者感觉学习事半功倍,掌握维修技术并非高不可攀。

内容提要


  《智能手机维修就这几招》将武侠特色融入到电子产品维修的学习之中,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并与专业培训特色紧密结合,将智能手机维修的技能学习过程按照智能手机维修高手的“修炼历程”展开,让学习者清楚掌握智能手机维修就这几招。  首先,在“练功基础篇”,将智能手机维修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根据难易程度划分成3级:练功基础级——初入江湖,先扎马步;练功基础第二级——安身立命,兵器当家;练功基础第三级——内外兼修,更进一步。力求使学习者通过3级的“修炼”达到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然后,在“维修技能篇”,将智能手机维修中应用到的技能方法拆解成3个不同的招式:维修技能招——引蛇出洞,静观其变;维修技能第二招——顺势而下,直捣黄龙;维修技能第三招——投石问路,找准死穴。学习者通过不同招式的研习,定能达到技能的提升和飞跃,真正在维修过程中“见招拆招,无往不胜”。  《智能手机维修就这几招》轻松的氛围、创新的模式、全新的效果定能让每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终成为“智能手机维修江湖的大侠”。  《智能手机维修就这几招》适用于想要进行家电维修技能学习的初学者和家电维修从业者,也可作为各职业技术院校电子专业的辅导及培训教材,同时也适合电子行业各类求职人员及业余爱好者阅读研习。

目录


练功基础篇

章 练功基础级——初入江湖,先扎马步 
1.1 了解智能手机的组成 
1.1.1 了解智能手机的整机特点 
1.1.2 了解智能手机的内部结构 
1.2 搞清智能手机的工作关系 
1.2.1 搞清智能手机整机的控制过程 
1.2.2 搞清智能手机电路的控制关系 

第2章 练功基础第二级——安身立命,兵器当家 
2.1 准备智能手机的检修工具 
2.1.1 拆装工具的准备 
2.1.2 维修专用工具的准备 
2.1.3 焊接工具的准备 
2.1.4 检测设备及仪表的准备 
2.1.5 清洁工具的准备 
2.1.6 辅助检修设备的准备 
2.2 学会智能手机的拆卸 
2.3 善于观察智能手机的基本状态 
2.3.1 观察智能手机的外部状态 
2.3.2 观察智能手机的内部状态 

第3章 练功基础第三级——内外兼修,更进一步 
3.1 搭建测试环境 
3.1.1 智能手机防静电环境的搭建  
3.1.2 智能手机与维修夹具的连接  
3.1.3 智能手机与直流稳压电源的连接  
3.1.4 智能手机与信号源的连接  
3.1.5 万用表测试前的调试准备  
3.1.6 示波器测试前的调试准备  
3.1.7 频谱分析仪测试前的调试准备 
3.2 寻找测试方法  
3.2.1 观察法  
3.2.2 清洗法  
3.2.3 补焊法  
3.2.4 替换法  
3.2.5 飞线法  
3.2.6 万用表测试法  
3.2.7 直流稳压电源检测法  
3.2.8 示波器测试法  
3.2.9 频谱分析仪测试法  
3.2.10 软件修复法  

维修技能篇

第4章 维修技能招——引蛇出洞,静观其变 
4.1 辨别智能手机的故障表现 
4.1.1 辨别“开/关机异常”的故障 
4.1.2 辨别“充电不良”的故障 
4.1.3 辨别“网络不良”的故障 
4.1.4 辨别“受话/送话不良”的故障 
4.1.5 辨别“部分功能失常”的故障 
4.2 制定智能手机的检修方案 
4.2.1 制定“开/关机异常”的故障检修方案 
4.2.2 制定“充电不良”的故障检修方案 
4.2.3 制定“网络不良”的故障检修方案 
4.2.4 制定“受话/送话不良”的故障检修方案 
4.2.5 制定“部分功能失常”的故障检修方案 

第5章 维修技能第二招——顺势而下,直捣黄龙 
5.1 读懂信号流程 
5.1.1 读懂射频电路的信号流程 
5.1.2 读懂语音电路的信号流程 
5.1.3 读懂微处理器及数据信号处理电路的信号流程 
5.1.4 读懂电源及充电电路的信号流程 
5.1.5 读懂操作及屏显电路的信号流程 
5.1.6 读懂接口电路的信号流程 
5.1.7 读懂其他功能电路的信号流程 
5.2 学会测试方法  
5.2.1 学会射频电路的测试方法  
5.2.2 学会语音电路的测试方法  
5.2.3 学会微处理器及数据信号处理电路的测试方法  
5.2.4 学会电源及充电电路的测试方法  
5.2.5 学会操作及屏显电路的测试方法 
5.2.6 学会接口电路的测试方法 
5.2.7 学会其他功能电路的测试方法 

第6章 维修技能第三招——投石问路,找准死穴 
6.1 显示屏组件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1.1 显示屏组件的应用 
6.1.2 显示屏组件的检测代换 
6.2 触摸屏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2.1 触摸屏的应用 
6.2.2 触摸屏的检测代换 
6.3 键盘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3.1 键盘的应用 
6.3.2 键盘的检测代换 
6.4 按键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4.1 按键的应用 
6.4.2 按键的检测代换 
6.5 听筒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5.1 听筒的应用 
6.5.2 听筒的检测代换 
6.6 话筒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6.1 话筒的应用 
6.6.2 话筒的检测代换 
6.7 摄像头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7.1 摄像头的应用 
6.7.2 摄像头的检测代换 
6.8 耳机接口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8.1 耳机接口的应用 
6.8.2 耳机接口的检测代换 
6.9 振动器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9.1 振动器的应用 
6.9.2 振动器的检测代换 
6.10 天线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10.1 天线的应用 
6.10.2 天线的检测代换 
6.11 USB接口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11.1 USB接口的应用 
6.11.2 USB接口的检测代换 

作者介绍


作者韩雪涛团队,为数码维修工程师鉴定指导中心团队,同时也是天津市涛涛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团队,是专业的数码维修工程师培训、考核和认证机构,直接受中国电子学会领导,负责电子产品维修行业的技术职称培训和考核认证工作。天津市涛涛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维修技术图书和职业技能教材的编写、多媒体光盘的开发制作以及图文处理和数据测试等工作,是天津市数码维修工程师培训及考核认证中心的技术咨询平台。该公司在职业技能培训、电子产品维修、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公司负责人韩雪涛多年来一直从事多媒体技术及职业技能培训教程的研发工作,先后编写的图书达数百种,主要涉及电子产品维修、多媒体、电子、电工、交通等诸多领域。

文摘


序言



《手机的演进与未来趋势》 一、手机的历史长河:从砖头到指尖的革命 回溯到上个世纪,手机的概念还停留在人们的想象之中。直到1973年,摩托罗拉公司的一位工程师,马丁·库帕,在美国纽约街头拨通了第一个移动电话,标志着个人通信时代的黎明。那时的手机,如同一块“砖头”,笨重、功能单一,主要用于语音通话,价格更是昂贵,非普通人所能企及。尽管如此,它所蕴含的革命性意义已然显现——通信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随后的几十年,手机行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从第一代模拟通信(1G),到数字通信(2G),手机的体积逐渐缩小,功能也开始多元化,短信(SMS)的出现让文字交流成为可能,并迅速风靡全球。2G时代的到来,伴随着GSM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通话质量和网络效率,也为后续的移动数据传输奠定了基础。 进入21世纪,3G技术的普及,使得移动互联网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网页浏览、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层出不穷,手机不再仅仅是通讯工具,更是信息获取和社交互动的平台。而4G LTE技术的到来,更是将移动互联网的速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高清视频、在线游戏、云服务等应用得以流畅运行,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如今,我们正身处5G时代,这项颠覆性的技术不仅提供了更快的下载和上传速度,更重要的是其低延迟和海量连接的特性,为物联网(IoT)、自动驾驶、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手机,作为连接这一切的枢纽,其形态和功能也在不断进化,从最初的直板机,到翻盖机、滑盖机,再到如今主流的触摸屏智能手机,屏幕尺寸越来越大,显示效果越来越细腻,交互方式也越来越直观。 二、智能手机的内在乾坤:硬件的精密协作 一台小巧的智能手机,承载着无数精密的电子元件,它们如同人体内的各个器官,协同工作,才得以实现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功能。 处理器(CPU)与图形处理器(GPU): 它们是手机的“大脑”和“视觉神经”。CPU负责执行指令、处理数据,决定了手机的运算速度和多任务处理能力;GPU则专注于图形渲染,决定了游戏、视频播放以及各种视觉效果的流畅度和清晰度。目前,领先的芯片制造商如高通、联发科、苹果等,在性能、功耗控制和AI算力方面不断推陈出新。 内存(RAM)与存储(ROM): RAM相当于手机的“短期记忆”,用于存放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RAM越大,手机运行大型应用和多任务时越流畅;ROM则是手机的“长期记忆”,用于存放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的照片、视频等文件。存储容量的增加,让我们可以携带更多的数字内容。 显示屏: 作为手机与用户交互的窗口,显示屏的品质至关重要。从LCD到OLED,再到AMOLED,屏幕的色彩还原度、对比度、亮度以及刷新率都在不断提升,为用户带来更沉浸式的视觉体验。高分辨率(如2K)和高刷新率(如120Hz)已经成为旗舰手机的标配。 摄像头模组: 手机摄像头的发展堪称神速。从最初的几百万像素,到如今动辄上亿像素的主摄,再配合超广角、长焦、微距等副摄,以及先进的计算摄影技术,手机已经能够拍摄出媲美专业相机的照片和视频。AI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更是大大提升了成像质量,如夜景模式、人像虚化等。 电池与充电技术: 续航是智能手机永恒的痛点。电池容量的提升,结合更高效的处理器和优化的系统,是保证手机正常使用的关键。快充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极大地缩短了充电时间,让用户摆脱电量焦虑。从几十瓦的快充,到百瓦甚至更高的超级快充,手机的充电速度已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 传感器: 除了上述核心部件,手机还集成了大量的传感器,如陀螺仪、加速度计、光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指纹传感器、面部识别传感器等。它们赋予了手机感知环境、进行精准定位、实现安全认证以及提供丰富交互能力的功能。 三、智能手机的灵魂所在:操作系统与软件生态 硬件的强大需要软件的支撑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操作系统和丰富的软件生态,是智能手机的核心竞争力。 移动操作系统: 目前,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主要由Google的Android和Apple的iOS两大阵营主导。Android以其开放性和高度的可定制性,吸引了众多手机厂商和开发者,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iOS则以其简洁的界面、流畅的操作体验和强大的生态系统,赢得了忠实的用户。两大系统在功能、界面设计、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等方面各有千秋,共同推动着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 应用商店: 应用商店是软件分发的关键平台,它们提供了海量丰富多样的应用程序,涵盖社交、娱乐、学习、工作、健康等各个领域。开发者可以在应用商店发布自己的应用,用户可以方便地下载安装,极大地丰富了手机的使用场景。 云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云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云存储、云备份、云同步等功能,使用户可以在不同设备之间无缝切换,数据安全得以保障。同时,云端计算也为手机提供了更强大的处理能力,例如,一些需要大量计算的应用,可以通过云端服务器完成,从而减轻手机本身的负担。 人工智能(AI)的融合: AI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智能手机的各个层面。从语音助手(如Siri、Google Assistant)、智能拍照、个性化推荐,到系统性能优化、安全防护,AI的应用让手机变得更加“聪明”和“懂你”。未来的智能手机,将更加依赖AI,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化交互和服务。 四、手机的演进与未来趋势:连接、智能与生活方式的变革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手机的演进并非孤立的科技进步,而是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连接的边界不断拓展: 5G的普及仅仅是开始,未来的6G技术将带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广的连接范围,甚至可能实现全球无缝连接。这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智能化、互联化。 无缝融合的现实与虚拟: AR/VR技术的发展,将模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界限。未来的手机,可能不再是简单的屏幕,而是AR眼镜、隐形眼镜等形态,与现实世界进行更自然的交互。 更加个性化与情境化的服务: 随着AI能力的增强和对用户数据的深入理解,手机将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情境化的服务。它能预知你的需求,在你需要的时候提供最恰当的信息和帮助,成为你真正的“数字助理”。 健康与福祉的守护者: 智能手机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健康监测角色。通过集成更先进的生物传感器,手机可以监测心率、血氧、睡眠质量,甚至预测潜在的健康风险,成为我们个人健康的守护者。 可持续发展的考量: 随着电子垃圾问题的日益突出,未来手机的设计和制造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可回收材料的应用、更长的产品生命周期、以及更易于维修的设计,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总而言之,手机的发展历程是一部科技不断突破、创新迭代的史诗。从最初的通讯工具,到如今集通讯、娱乐、学习、工作、健康管理于一体的个人智能终端,它已经深刻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而未来的手机,将不仅仅是手中的设备,更是通往一个更加智能、互联、便捷、美好的数字世界的关键入口,持续引领着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变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业余的电子产品爱好者,平时喜欢研究一些电路板和硬件知识,但一直苦于没有系统性的智能手机维修入门资料。《智能手机维修就这几招》在深度和广度上都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它并非停留在简单的“换壳换屏”这种表面功夫,而是深入到了主板级别的常见故障排查思路。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电流和电压对元器件影响时的那种严谨性,虽然语言上做了简化,但技术内核依然扎实。书中对于静电防护(ESD)的强调也体现了作者的专业素养,这对于我们动手实践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安全须知。书中附带的工具选型建议也非常实用,它没有推荐那些价格昂贵、只有专业维修店才需要的大型设备,而是聚焦于一套高性价比的家用维修工具包,这点非常接地气。特别是关于射频模块故障的初步判断,它提供了一种基于软件日志分析的逻辑推理路径,这对我理解现代手机的复杂系统架构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成功地架设起了一座从基础硬件知识到实际动手维修之间的桥梁,对于希望进阶的爱好者来说,价值远超其价格。

评分

老实说,我买这本书的时候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关于数码维修的书籍汗牛充栋,大多数都是东拼西凑的二手知识,读起来毫无新意。《智能手机维修就这几招》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实战导向”和“预防为主”的理念。它并没有把维修过程浪漫化,而是坦诚地展示了维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比如螺丝滑牙、排线撕裂等“翻车”现场,并且针对性地给出了补救措施。这种坦诚让人感到非常可靠。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日常维护和保养的章节。它教会了我如何通过观察特定App的耗电曲线来判断后台是否存在恶意进程偷跑电量,以及如何通过听声音来判断扬声器是否有轻微的进灰现象。这些都是送去维修店根本不会被告知的“隐藏知识”。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设计也值得称赞,逻辑清晰,色彩搭配适度,不会让眼睛在长时间阅读后感到疲劳。它成功地将一个原本充满技术壁垒的领域,变得平易近人,让人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实践。

评分

这本书对于我这种需要给老年人提供电子设备支持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智能手机维修就这几招》里的很多技巧都是针对老年人手机的常见问题设计的,比如按键失灵、屏幕触摸区域漂移、或者是因为安装了太多清理软件导致系统运行缓慢。作者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总是优先考虑“非拆机”的解决方案,这非常符合我们对老人设备的维护原则——尽可能少动硬件,多调软件。例如,书中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指南,教你如何安全地清理老旧机型的缓存分区,恢复系统的“青春活力”。此外,它还很细致地划分了不同品牌手机(比如安卓和iOS)在基础维修思路上的差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我曾按照书中的提示,成功地为我父亲的旧手机清理了充电接口内的灰尘,解决了充电接触不良的问题,省下了一笔不菲的维修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修“手机”,更是教你如何更智慧地管理和维护身边的数码设备,特别是那些对新技术不那么适应的群体。

评分

作为一名对电子产品设计有基础了解的专业人士,我原本以为这本书的内容会过于基础,但令我意外的是,它在基础之上构建了一种高效的问题解决框架。《智能手机维修就这几招》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其“故障排除树”的逻辑构建。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如果A就做B”,而是引导读者从最常见的、最容易排除的故障入手,逐步深入到硬件层面,体现了一种科学的诊断思维。例如,在处理无法开机的问题时,它首先要求检查电源IC的输入电压,然后对照特定型号的主板图,锁定关键元件的供电点,这种自顶向下、层层递进的分析方法,比很多零散的维修手册要系统得多。书中对一些过时的维修方法也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淘汰,保证了所提供信息的时效性和安全性。我尤其赞赏作者在涉及焊接等高风险操作时,对操作环境和工具精度的反复强调,这体现了对维修质量的最终负责。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想要系统掌握智能手机维修底层逻辑的进阶学习者准备的一本实用工具书。

评分

这本《智能手机维修就这几招》真是解救了我这个“手机杀手”于水火之中。我一直是个手残党,手机一出问题,除了送修基本没别的选择,每次修完都心疼钱包。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个惊喜,我原本以为这种技术类的书籍都会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读起来就像在啃一本天书。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亲切自然,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坐在你旁边,手把手地教你拆解和修复。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去解释那些复杂的电路和原理。比如,书中对于如何判断电池老化和屏幕排线接触不良的描述,完全是基于日常使用中能观察到的现象,而不是一上来就让你拿着万用表乱测。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软件系统崩溃的处理那一章,它提供的“终极重启”方案,步骤清晰,图文并茂,让我这个对电子设备一窍不通的人也能鼓起勇气尝试。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强调的是“就这几招”,意味着它筛选出了最核心、最常用、最容易上手的维修技巧,避免了新手被海量信息淹没的恐慌。看完之后,我成功自己更换了一块摔坏的屏幕,虽然过程有些手忙脚乱,但最终手机恢复正常的那一刻,成就感爆棚!这本书绝对是每个想省钱、热爱动手的智能手机用户的必备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