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显示技术导论 于军胜,钟建 9787030567604

OLED显示技术导论 于军胜,钟建 978703056760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于军胜,钟建 著
图书标签:
  • OLED显示
  • 显示技术
  • 有机发光二极管
  • 显示器件
  • 半导体材料
  • 电子工程
  • 材料科学
  • 于军胜
  • 钟建
  • 9787030567604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十翼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67604
商品编码:2952295236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OLED显示技术导论

定价:69.00元

售价:56.6元,便宜12.4元,折扣82

作者:于军胜,钟建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030567604

字数:

页码:211

版次: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近年来,全球OLED技术和产业布局发展迅猛,柔性高世代OLED生产线陆续建设、投产,OLED产业无疑成为电子信息领域的产业蓝海。然而与之不相匹配的是OLED专业人员和相关书籍的严重不足。《OLED显示技术导论》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设计的基础理论着手,逐步拓展到当前实际工程应用到的各种发光器件的设计和应用原理。涉及的内容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同时又保证了足够的理论深度,充分做到了理论结合实际。

目录


目录
章 绪论 1
1.1 OLED的特点 6
1.2 OLED的应用 9
参考文献 13
第2章 OLED基本理论 14
2.1 半导体能级 14
2.2 基态与激发态 16
2.3 荧光辐射与磷光辐射 19
2.4 激基复合物与激基缔合物 21
2.5 激发态能量转移机理 27
参考文献 30
第3章 OLED基础知识 32
3.1 OLED的分类 32
3.2 OLED的结构 36
3.3 OLED工作原理 38
3.4 OLED性能参数 42
3.5 OLED的制备工艺 45
参考文献 50
第4章 载流子注入与传输材料 52
4.1 电极材料 52
4.2 空穴注入材料 53
4.3 空穴传输材料 55
4.4 电子注入材料 57
4.5 电子传输材料 58
参考文献 62
第5章 发光层材料 65
5.1 荧光发光材料 65
5.2 磷光发光材料 72
5.3 延迟荧光材料 80
5.4 主体材料 82
参考文献 89
第6章 OLED显示与TFT技术 95
6.1 TFT技术 95
6.2 OLED显示技术 111
6.3 TFT-LCD与AMOLED显示技术 121
参考文献 139
第7章 OLED照明技术 141
7.1 白光OLED技术 144
7.2 OLED照明的特点 150
7.3 OLED与现有照明技术的对比 154
参考文献 158
第8章 OLED封装技术 161
8.1 盖板封装 162
8.2 薄膜封装 165
8.3 铟封接 169
8.4 熔块熔接密封 170
参考文献 173
第9章 OLED其他技术 174
9.1 柔性OLED 174
9.2 透明OLED 178
9.3 颜色可调OLED 181
9.4 一体化器件 185
9.5 量子点发光技术 187
9.6 钙钛矿发光技术 190
参考文献 195
0章 OLED相关产业化技术 199
10.1 Roll to roll process技术 199
10.2 喷墨打印 202
10.3 丝网印刷技术 207
10.4 激光热转印 209
参考文献 211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光学迷宫中的自发光奇迹:OLED显示技术的深度探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视觉信息传递的载体——显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革新着我们的生活。从曾经只能呈现静态画面的黑白电视,到如今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智能手机屏幕,显示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深刻地改变着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在众多新兴显示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以其独特的自发光特性、卓越的显示效果和灵活的形态,正逐渐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领跑者,引领着一场视觉革命。 OLED显示技术,顾名思义,其核心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这是一个由有机半导体材料构成的电子器件。当电流通过这些有机材料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从而形成我们最终看到的图像。与传统的液晶显示(LCD)技术不同,OLED不需要背光源。每一个像素点都是一个独立的发光体,能够独立控制其亮度,这意味着OLED屏幕在显示纯黑色时,像素可以完全关闭,实现真正的“墨黑”,从而带来极高的对比度和更深的黑色层次。这种自发光的特性也使得OLED屏幕拥有更快的响应速度,画面切换更加流畅,减少了运动模糊,为观看高速动态场景提供了更佳的体验。 OLED技术的优势远不止于此。其出色的色彩表现力,能够呈现更广阔的色域和更饱和的色彩,让图像更加鲜活逼真。同时,由于其结构的灵活性,OLED屏幕可以被设计成各种形状,甚至实现弯曲、折叠甚至卷曲,为智能手机、电视、可穿戴设备等产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设计自由度,开启了“柔性显示”的新纪元。此外,OLED在功耗方面也表现出色,尤其是在显示深色内容时,能够显著降低能耗,延长设备续航时间。 然而,任何一种新兴技术的发展都伴随着挑战。OLED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面临过稳定性、寿命以及成本等方面的考量。但随着材料科学、器件结构以及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新型有机材料的研发,使得OLED器件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得到显著提升;精密的制造技术,则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OLED屏幕得以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消费电子产品中。 本书旨在深入浅出地剖析OLED显示技术的方方面面。我们将从OLED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入探讨其材料构成、器件结构以及工作机制。理解有机半导体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发光过程,是掌握OLED技术的基础。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有机发光材料,如小分子材料和聚合物材料,以及它们各自的特性和在OLED器件中的作用。 在器件结构方面,我们将解析OLED的基本层叠结构,包括电极层、有机发光层、电子注入层、空穴注入层等关键组成部分。理解每一层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理解OLED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OLED器件结构,如双层结构、三层结构以及多层结构,并分析它们在性能上的差异。 除了基本原理和结构,本书还将深入探讨OLED在不同应用领域的技术细节和发展趋势。 在智能手机领域,OLED屏幕已经成为高端机型的标配。其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对比度以及低功耗的特性,极大地提升了用户在移动设备上的视觉体验。我们将讨论OLED在智能手机中的具体应用,如AMOLED(有源矩阵OLED)技术,以及其在屏幕显示、图像处理和功耗优化方面的优势。同时,我们也会探讨折叠屏、全面屏等创新设计如何得益于OLED技术的柔性特点。 在电视领域,OLED电视以其卓越的画质表现,正在颠覆传统的观看体验。其自发光的像素点能够实现像素级的亮度控制,带来无与伦比的对比度和色彩还原能力。我们将深入分析OLED电视在色彩准确性、黑色表现、视角以及动态范围等方面的优势,并与其他显示技术进行对比,阐述OLED电视为何能够成为家庭影院的理想选择。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OLED的小尺寸、低功耗和高灵活性使其成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设备的理想选择。其纤薄的体积和可弯曲的特性,能够完美契合手腕的曲线,提供舒适的佩戴体验和清晰的信息显示。我们将探讨OLED在这些设备中的应用,以及其在续航能力和显示效果上的重要作用。 在照明领域,OLED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OLED照明面板具有面光源的特点,光线柔和均匀,无眩光,且可实现柔性设计,能够创造出更具创意和艺术感的照明环境。我们将探讨OLED照明的优势,以及其在建筑设计、室内照明和特殊照明应用中的前景。 在车载显示领域,OLED技术的进步正在推动汽车座舱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大尺寸、曲面、甚至集成到车窗玻璃中的OLED显示屏,将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和更沉浸式的体验。我们将探讨OLED在车载显示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以及其在提升驾驶体验和车内科技感方面的贡献。 除了上述应用领域,本书还将关注OLED技术的关键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材料科学的突破将是推动OLED技术不断进步的核心动力。我们将探讨新型发光材料、传输材料以及阻挡材料的研发进展,以期提高器件效率、稳定性和寿命。例如,磷光材料、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等新一代发光材料的应用,正在为OLED带来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 器件结构的优化是提升OLED性能的关键。我们将分析不同器件结构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通过改进器件设计来提高亮度、降低功耗、延长寿命。例如,叠层结构、串联结构等技术正在不断被探索和应用。 制造工艺的革新对于降低OLED的生产成本、提高良率至关重要。我们将探讨蒸镀技术、溶液加工技术(如喷墨打印、狭缝涂布)等不同制造方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印刷OLED技术,有望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大规模生产。 色彩管理与校准在OLED显示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我们将讨论如何实现精确的色彩还原,以满足专业图像处理、广播电视等领域的严苛要求。 环境可持续性是任何一项新技术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议题。我们将探讨OLED材料的可回收性、生产过程的环保性以及功耗优化对环境的影响。 与新兴显示技术的比较也将贯穿全书。我们将把OLED与其他主流显示技术,如LCD、Micro LED等进行详细的性能对比和优劣分析,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OLED技术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潜力。 本书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系统的OLED显示技术知识体系。无论您是对此技术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还是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师、研究人员,亦或是对未来显示技术趋势感兴趣的决策者,本书都将是您探索OLED光学迷宫、洞悉自发光奇迹的理想向导。我们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进展,为您揭示OLED显示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同展望这场由光点构筑的视觉盛宴。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在关注显示技术的发展,从CRT到LCD,再到现在的OLED,每一次技术的迭代都带来了视觉体验的巨大飞跃。OLED的出现,无疑是近些年来最令人兴奋的显示技术之一。它不仅仅是在色彩表现、对比度上有所突破,更在节能、柔性化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我特别想了解OLED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具体表现,比如在智能手机、电视,甚至是在一些高端车载显示上的应用。书名中的“导论”二字让我觉得很适合我这样想要系统了解OLED技术,但又非专业人士的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涵盖OLED材料的种类、发光机制、驱动方式,以及目前市场上主要的OLED面板厂商及其技术路线。同时,我也对OLED的未来发展趋势非常感兴趣,比如它能否在Micro-LED等新兴技术面前保持竞争力,以及在AR/VR等领域有哪些潜在的应用前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启发性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大气,我喜欢这种留白多的风格,让人一眼就能看到书名和作者,整体感觉专业而有深度。我其实对OLED技术了解得不多,之前只在一些消费电子产品的宣传里听说过,知道它在画质方面有优势。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OLED的黑色会那么纯粹,对比度那么高,不像我家里那台用了好几年的LED电视,总感觉黑的地方泛着一层灰蒙蒙的。而且,OLED的响应速度据说也很快,这对我这种喜欢玩游戏的人来说是个巨大的吸引点。我希望这本书能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比如OLED到底是怎么发光的,和传统的LED发光原理有什么本质区别。我还想知道,OLED面板在生产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的技术难点,以及这些难点又是如何被攻克的。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如果能有一些图示或者简单的模型来帮助理解,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本书的厚度适中,感觉不会过于枯燥,也不会过于浅显,希望它能成为我入门OLED世界的一本好向导。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在显示行业工作的人来说,OLED技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每一次新技术的演进,总能激发出我对更深入了解的渴望。我尤其关注OLED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和技术瓶颈。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OLED在不同领域的具体落地情况,例如在智能手机上如何平衡功耗和亮度,在电视上如何实现大尺寸、高刷新率,以及在汽车、医疗等特殊场景下的定制化需求,那就很有价值。我还想了解OLED的下一代技术,比如印刷OLED,或者更高效、更稳定的发光材料的研发进展。对于我来说,除了理论知识,更关心的是OLED技术在成本控制、良品率提升以及行业标准化方面的发展。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行业内的案例分析,或者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一些预测,对我而言将是极大的帮助,能够让我对OLED技术的未来布局有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我是一名屏幕爱好者,总是对那些能够带来极致视觉享受的显示技术充满好奇。OLED技术以其惊人的黑色表现和鲜艳的色彩,在我心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OLED背后的奥秘,不仅仅是它为什么能做到“纯粹的黑”,更想知道它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比如,OLED像素的寿命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材料优化和驱动策略来延长其使用寿命。我还对OLED的制造工艺感兴趣,它是否比LCD更加复杂?良品率如何?生产成本又是如何控制的?此外,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OLED屏幕在不同环境光下的表现对比,以及它在观看角度上的优势。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探索OLED显示技术的精彩世界,让我对这个领域的认识更上一层楼。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于军胜”和“钟建”这两个名字来的,他们都是我在这个领域内比较熟悉的研究者,他们的文章我以前也读过一些,感觉非常有深度和前瞻性。我个人对OLED的技术细节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材料科学和器件物理层面。这本书如果能深入剖析OLED的发光材料(如小分子OLED和聚合物OLED)的化学结构、能级特性,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器件效率和寿命的,那就太棒了。我还想了解OLED的驱动电路设计,特别是如何实现高效、低功耗的驱动,以及如何解决OLED存在的烧屏问题。对于色彩管理和图像处理,我也有一些疑问,比如OLED的广色域和高动态范围显示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前沿的技术洞察,让我能够对OLED技术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