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包含(二手旧书、新书)均为正版,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为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二手书籍,8成新左右,不缺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发货前会再次检查。
二手书籍,没有光盘、学习卡等附带产品。
二手书籍,或多或少都有笔记和重点勾画,比较挑剔和习惯用新书的买家请谨慎购买。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高等学校教材 电子信息)
定价:29.00元
作者:吴彦文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3021938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相关概念、关键技术以及一些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如GSM、CDMA、PAS、GPRS和WCDMA的特点、无线接口以及控制与管理等,并就移动通信的增值业务与应用也做了的阐述。本书结合当前我国移动通信的建设和近期发展进行编写,兼顾了理论性、系统性、实用性和方向性,具有全面和深入的特点,是一本比较好的专业书籍,可用作电子信息相关专业高年级的教科书以及从事移动通信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章 移动通信概论
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
知识地图
课程学习
1.1 移动通信的概念与意义
思考与练习
1.2 移动通信的发展
1.2.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1.2.2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概况
1.2.3 移动通信不同侧面的发展
1.2.4 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
思考与练习
1.3 移动通信的基本特点
思考与练习
1.4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1.4.1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4.2 无绳电话系统
1.4.3 无线电寻呼系统
1.4.4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1.4.5 移动卫星系统
1.4.6 平流层通信系统
1.4.7 无线局域网
思考与练习
本章小结
实验与实践
活动1 制定自己的课程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
活动2 建立个人成果集
活动3 协同研究课题
拓展阅读
深度思考
第2章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
知识地图
课程学习
2.1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2.1.1 电波的传播方式
2.1.2 直射波
2.1.3 大气中的电波传播
2.1.4 障碍物的影响与绕射损耗
2.1.5 反射波
思考与练习
2.2 移动信道的特征
2.2.1 传播路径与信号衰落
2.2.2 多普勒效应
2.2.3 多径效应与瑞利衰落
2.2.4 慢衰落特性和衰落储备
2.2.5 多径时散与相关带宽
思考与练习
2.3 陆地移动信道的场强估算与损耗
2.3.1 地形、地物分类
2.3.2 中等起伏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值
2.3.3 不规则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值
2.3.4 任意地形地区的传播损耗中值
2.3.5 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及其他传播特点
思考与练习
2.4 蜂窝系统工作原理
2.4.1 蜂窝概述
2.4.2 频率复用
2.4.3 多址方式
思考与练习
2.5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
2.5.1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5.2 全国蜂窝系统的网络结构
……
第3章 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第4章 GSM系统
第5章 CDMA系统
第6章 PAS(个人通信接入)系统
第7章 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系统
第8章 WCDMA(宽带码分多址)系统
第9章 移动增植业务系统
附录A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附录B 常用英文缩写名称对照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的一股清流!虽然我购买它的时候,只是因为它的封面设计和那个似乎很专业的书名,想看看如今的移动通信技术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拿到手后,才发现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那些我原本觉得高深莫测的技术原理,解释得清晰易懂。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一些核心概念时,所使用的类比和图示。比如,当讲解信道编码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直接甩出一堆数学公式,而是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生活化场景来比喻,让我瞬间就明白了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什么需要“纠错”和“冗余”。而且,书中对一些前沿技术,比如5G和物联网的展望,也让我对未来的通信世界充满了好奇。我原本以为学习这些会非常吃力,但这本书的流畅叙事和逻辑清晰的结构,让我能够一步步地跟随作者的思路,逐渐掌握知识。它真的颠覆了我对技术类书籍的刻板印象,让我觉得学习技术也可以如此有趣和充满启发性。我甚至开始主动去查阅一些它提到的参考文献,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某些技术细节。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高等学校教材”标签吸引的,觉得它应该会比较系统和权威。拿到书后,我发现它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内容涵盖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各个重要方面,从基础的无线原理,到复杂的网络架构,再到新兴的应用领域,都有涉及。但让我真正觉得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因为是教材,就变得死板和枯燥。相反,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会时常加入一些引人深思的观点,或者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读者自己去探索和思考。我尤其喜欢它在探讨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方向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前瞻性和批判性。它并没有一味地赞美新技术,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技术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和伦理挑战。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能,更是为了理解技术如何塑造我们的社会,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负责任地去运用技术。它让我对移动通信这个领域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兴趣,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动力。
评分我一直对移动通信技术充满了好奇,但苦于找不到一本既系统又易懂的书籍。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入手了。读完后,我只能说,我的期待得到了巨大的满足!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它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实际工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的探讨。比如,在讨论无线信号的传播损耗时,它不仅介绍了理论公式,还结合实际的城市环境和室内环境,分析了各种损耗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缓解措施。这对于我这样对实际应用更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非常有价值。而且,书中对一些关键技术的演进过程进行了梳理,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为什么会有如今的4G、5G,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未来通信技术,例如人工智能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以及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等概念的介绍,都让我对未来的通信世界充满了期待。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一步步走进移动通信的精彩世界,让我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探索。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作为一名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我常常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会陷入“为什么学这个?”的困境,因为很多知识点在现实中似乎用不上。但这本书恰恰解决了我的这个痛点。它在讲解每一个技术原理之后,都会紧跟着介绍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并且分析得头头是道。比如,它在介绍天线技术时,不仅详细讲解了不同天线的原理和特性,还通过分析智能手机、基站等实际设备中的天线设计,让我看到了理论是如何转化为实际产品的。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移动通信系统组网、信号优化等方面的讨论,这些内容对于理解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信号是如何工作的,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讨论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时所采取的审慎态度,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为重要。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问题,而是深入分析了技术背后的安全隐患,并给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在学习如何用技术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这种感觉非常棒。
评分这是一本充满了“干货”的书,但也绝不是那种硬邦邦、难以啃噬的“干货”。作者在文字的编排上,下了不少功夫。它不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通篇充斥着专业术语和晦涩的定义,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甚至有些“讲故事”的语调,娓娓道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它在讲解一些复杂算法的时候,会穿插一些历史的背景介绍,或者一些技术发展的小故事,让原本枯燥的理论瞬间变得生动有趣。我之前对一些通信协议的理解一直模模糊糊,看完这本书后,感觉自己终于理清了头绪。它在解释这些协议的时候,会从协议产生的背景、解决的核心问题入手,然后逐步深入到具体的细节,并且会巧妙地运用流程图和状态图来辅助说明,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它对一些行业内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的分析,也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宏观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传授的知识点,更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和学习这些知识,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