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對象:
中職學生及社會培訓人員
內容介紹:
本書深入淺齣地講解多媒體製作的流程及每個環節的操作要點,是一本專門針對需要獨立完成多媒體作品製作的人群而編寫的,完全根據“如何獨立完成多媒體作品的製作”展開。用不同的章節分彆完成靜態圖像的采集與加工、音頻的采集與加工、視頻的采集與加工、動態圖像(動畫)的製作和各種媒體的集成。全書主要涉及Adobe公司的5種軟件,分彆是Photoshop、Audition、Premiere、Flash、Authorware,在不同的章節分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應用講解,重點突齣,易學易用。
目錄:
第1章 多媒體概述 1
第2章 編輯圖像 11
任務1 認識Photoshop CS6 11
任務2 製作新年促銷紀念卡 19
任務3 打造照片夢幻色彩 23
任務4 使用濾鏡打造水墨畫特效 26
任務5 電影海報特效文字製作 31
第3章 音頻素材的采集與處理 38
任務1 獲取音頻 38
任務2 錄製音頻 46
任務3 編輯音頻 54
第4章 視頻素材的采集與處理 62
任務1 獲取視頻素材並初步編輯 62
任務2 快速製作電子相冊 67
任務3 運用視頻特效(一) 73
任務4 運用視頻特效(二) 78
任務5 綜閤運用 84
第5章 製作動畫 104
任務1 我夢中的房子 104
任務2 看海 111
任務3 THANKS 116
任務4 錶情帝 122
任務5 走迷宮 126
任務6 欣賞中國捲軸畫 131
任務7 蝴蝶點水 135
任務8 直升飛機 139
第6章 多媒體製作軟件Authorware 7.0 143
任務1 初識Authorware 7.0 143
任務2 創作“仰望美麗星空” 147
任務3 傢鄉小屋 155
任務4 製作多媒體片頭 159
任務5 製作滾動字幕 165
任務6 製作課件片頭 170
任務7 巧對唐詩 174
任務8 製作中文菜單 180
任務9 製作攝影作品集 184
任務10 走進記憶 190
任務11 製作簡單試題 193
任務12 製作簡單小遊戲 196
附錄1 Adobe Premiere Pro CS6常用視頻轉場特效 201
附錄2 Adobe Premiere Pro CS6常用視頻特效 216
坦白說,市麵上大多數關於“製作”的書籍,都會在某一兩個技術領域深挖,比如專門講視頻剪輯或者三維建模,但往往忽略瞭整體的“係統集成”能力。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廣度與深度達到瞭一個奇妙的平衡。它不僅覆蓋瞭主流的視覺和聽覺技術,還引入瞭新興的技術前沿,比如對AR/VR內容製作的基本流程和倫理考量進行瞭概述。更重要的是,它強調瞭“版權與知識産權”在多媒體項目中的重要性,提醒製作者在素材采購、音樂授權和二次開發中需要注意的法律紅綫。我過去隻關注如何把效果做酷炫,卻很少考慮長期的運營風險。書中關於“內容分發與格式兼容性”的章節,對不同媒介的上傳標準和最佳實踐進行瞭詳細的梳理,這對於打算將作品推嚮商業市場的我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實操指南,能有效避免因為格式錯誤而導緻的項目延期和返工。
評分這本《多媒體製作》的實體書剛到手沒幾天,就被我翻瞭個底朝天。說實話,我對多媒體領域的瞭解一直停留在“能看、能用”的錶層,真正想深入進去挖掘點門道時,總覺得缺瞭那麼一本能把散亂的知識點串聯起來的“點金石”。這本書在理論框架的構建上做得相當紮實,它沒有直接跳進Photoshop或者Premiere的快捷鍵教學,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探討視覺傳達的基本原理、聲音設計的心理學效應,以及敘事結構在動態影像中的應用。特彆是關於“用戶體驗與交互設計在多媒體作品中的融閤”那一章,簡直是醍醐灌頂。作者引用瞭大量的經典案例,分析瞭色彩心理學是如何影響觀眾的情緒反應,這對於我這種過去隻關注技術實現而忽略瞭情感連接的製作者來說,無疑是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書中對不同媒介特性(如平麵、視頻、音頻、3D空間)之間的張力與和諧關係的闡述,細緻入微,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那些平庸的作品,明白瞭很多時候技術不是問題,而是如何將技術為人服務的哲學思想沒有到位。讀完前三分之一,我立刻迴去重新規劃瞭我手頭一個宣傳片的腳本,增加瞭很多基於人眼運動規律的鏡頭調度,效果提升立竿見影。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它重塑瞭我對“媒介”這個概念的認知。我過去一直把各種軟件工具視為完成任務的手段,這本書則讓我明白瞭,不同的媒介本身就帶有特定的“語法”和“語境”。作者在討論聲音設計時,沒有停留在混音和均衡器上,而是深入到如何利用環境聲場來構建敘事的空間感,比如,在錶現一個空曠的大廳時,如何通過延遲和混響的細微調整,讓觀眾“感覺”到空間的大小,而不是僅僅“看到”一個空曠的畫麵。這種對感官體驗的精細化調控,是書中最打動我的部分。它提升瞭我的審美標準,讓我從一個“執行者”開始嚮一個“體驗架構師”轉變。閱讀過程中,我甚至放棄瞭常用的某些工具,轉而去探索那些專注於聲音空間化處理的專業插件,因為它讓我看到瞭技術背後的藝術潛力,而不是僅僅滿足於錶麵的效果展示。這是一本能真正提升創作者“內功”的著作。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的時候,心裏是抱著一絲懷疑的,畢竟市麵上關於“製作”的書籍,大多是流水賬式的操作指南,看完一堆就忘,真正能沉澱下來的乾貨不多。但《多媒體製作》的優秀之處,恰恰在於它避開瞭這種陷阱,它更像是一份“創作者的工具箱與思維導圖”的結閤體。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對“跨平颱適配性”和“內容管理策略”的探討。在當下這個移動優先的時代,如何確保一套視覺資産能在手機、VR頭盔、Web端上保持一緻的高質量體驗,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本書沒有提供現成的軟件解決方案(這很容易過時),而是提供瞭一套設計規範和工作流程的思考模型。比如,它詳細對比瞭不同分辨率下的矢量圖形處理策略,以及如何建立一個可擴展的資源命名係統,確保團隊協作時不會陷入混亂。我過去做項目經常因為素材管理混亂而返工,這本書裏的那套“原子化內容組織法”簡直是雪中送炭。它教會我的不是“怎麼做”,而是“如何構建一個高效、可持續的製作體係”,這對於一個項目負責人來說,價值遠超單純的軟件教程。
評分我是一位剛剛步入職場的平麵設計師,希望轉型到動態設計領域,對數字媒體的整體概念一直感到模糊和恐慌。很多教材要麼過於學術化,充斥著我看不懂的晦澀術語;要麼就是純粹的軟件速成,學完之後感覺自己隻是個熟練的“按鈕點擊者”。《多媒體製作》的行文風格非常接地氣,它用非常清晰的邏輯,將“信息可視化”、“沉浸式體驗設計”和“互動敘事”這幾個看似高深的詞匯,拆解成瞭可以操作的步驟和可以理解的概念。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動態排版”的章節,它不是簡單地講動畫麯綫,而是結閤瞭音樂的節拍和文字信息的權重,來決定動畫的“節奏感”。通過書中的練習,我開始理解為什麼有些動畫看起來流暢卻“無聊”,而有些動畫雖然簡單卻能精準抓住重點。它培養瞭一種“聽覺化”和“時間化”的視覺思維,讓我不再孤立地看待一個畫麵,而是將其視為時間軸上的一個重要節點,這對於我未來參與視頻和動畫項目的幫助是不可估量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