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对象:
中职学生及社会培训人员
内容介绍:
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多媒体制作的流程及每个环节的操作要点,是一本专门针对需要独立完成多媒体作品制作的人群而编写的,完全根据“如何独立完成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展开。用不同的章节分别完成静态图像的采集与加工、音频的采集与加工、视频的采集与加工、动态图像(动画)的制作和各种媒体的集成。全书主要涉及Adobe公司的5种软件,分别是Photoshop、Audition、Premiere、Flash、Authorware,在不同的章节分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应用讲解,重点突出,易学易用。
目录:
第1章 多媒体概述 1
第2章 编辑图像 11
任务1 认识Photoshop CS6 11
任务2 制作新年促销纪念卡 19
任务3 打造照片梦幻色彩 23
任务4 使用滤镜打造水墨画特效 26
任务5 电影海报特效文字制作 31
第3章 音频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38
任务1 获取音频 38
任务2 录制音频 46
任务3 编辑音频 54
第4章 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62
任务1 获取视频素材并初步编辑 62
任务2 快速制作电子相册 67
任务3 运用视频特效(一) 73
任务4 运用视频特效(二) 78
任务5 综合运用 84
第5章 制作动画 104
任务1 我梦中的房子 104
任务2 看海 111
任务3 THANKS 116
任务4 表情帝 122
任务5 走迷宫 126
任务6 欣赏中国卷轴画 131
任务7 蝴蝶点水 135
任务8 直升飞机 139
第6章 多媒体制作软件Authorware 7.0 143
任务1 初识Authorware 7.0 143
任务2 创作“仰望美丽星空” 147
任务3 家乡小屋 155
任务4 制作多媒体片头 159
任务5 制作滚动字幕 165
任务6 制作课件片头 170
任务7 巧对唐诗 174
任务8 制作中文菜单 180
任务9 制作摄影作品集 184
任务10 走进记忆 190
任务11 制作简单试题 193
任务12 制作简单小游戏 196
附录1 Adobe Premiere Pro CS6常用视频转场特效 201
附录2 Adobe Premiere Pro CS6常用视频特效 216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抱着一丝怀疑的,毕竟市面上关于“制作”的书籍,大多是流水账式的操作指南,看完一堆就忘,真正能沉淀下来的干货不多。但《多媒体制作》的优秀之处,恰恰在于它避开了这种陷阱,它更像是一份“创作者的工具箱与思维导图”的结合体。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跨平台适配性”和“内容管理策略”的探讨。在当下这个移动优先的时代,如何确保一套视觉资产能在手机、VR头盔、Web端上保持一致的高质量体验,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本书没有提供现成的软件解决方案(这很容易过时),而是提供了一套设计规范和工作流程的思考模型。比如,它详细对比了不同分辨率下的矢量图形处理策略,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可扩展的资源命名系统,确保团队协作时不会陷入混乱。我过去做项目经常因为素材管理混乱而返工,这本书里的那套“原子化内容组织法”简直是雪中送炭。它教会我的不是“怎么做”,而是“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可持续的制作体系”,这对于一个项目负责人来说,价值远超单纯的软件教程。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它重塑了我对“媒介”这个概念的认知。我过去一直把各种软件工具视为完成任务的手段,这本书则让我明白了,不同的媒介本身就带有特定的“语法”和“语境”。作者在讨论声音设计时,没有停留在混音和均衡器上,而是深入到如何利用环境声场来构建叙事的空间感,比如,在表现一个空旷的大厅时,如何通过延迟和混响的细微调整,让观众“感觉”到空间的大小,而不是仅仅“看到”一个空旷的画面。这种对感官体验的精细化调控,是书中最打动我的部分。它提升了我的审美标准,让我从一个“执行者”开始向一个“体验架构师”转变。阅读过程中,我甚至放弃了常用的某些工具,转而去探索那些专注于声音空间化处理的专业插件,因为它让我看到了技术背后的艺术潜力,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表面的效果展示。这是一本能真正提升创作者“内功”的著作。
评分这本《多媒体制作》的实体书刚到手没几天,就被我翻了个底朝天。说实话,我对多媒体领域的了解一直停留在“能看、能用”的表层,真正想深入进去挖掘点门道时,总觉得缺了那么一本能把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的“点金石”。这本书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做得相当扎实,它没有直接跳进Photoshop或者Premiere的快捷键教学,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视觉传达的基本原理、声音设计的心理学效应,以及叙事结构在动态影像中的应用。特别是关于“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在多媒体作品中的融合”那一章,简直是醍醐灌顶。作者引用了大量的经典案例,分析了色彩心理学是如何影响观众的情绪反应,这对于我这种过去只关注技术实现而忽略了情感连接的制作者来说,无疑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书中对不同媒介特性(如平面、视频、音频、3D空间)之间的张力与和谐关系的阐述,细致入微,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那些平庸的作品,明白了很多时候技术不是问题,而是如何将技术为人服务的哲学思想没有到位。读完前三分之一,我立刻回去重新规划了我手头一个宣传片的脚本,增加了很多基于人眼运动规律的镜头调度,效果提升立竿见影。
评分坦白说,市面上大多数关于“制作”的书籍,都会在某一两个技术领域深挖,比如专门讲视频剪辑或者三维建模,但往往忽略了整体的“系统集成”能力。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广度与深度达到了一个奇妙的平衡。它不仅覆盖了主流的视觉和听觉技术,还引入了新兴的技术前沿,比如对AR/VR内容制作的基本流程和伦理考量进行了概述。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版权与知识产权”在多媒体项目中的重要性,提醒制作者在素材采购、音乐授权和二次开发中需要注意的法律红线。我过去只关注如何把效果做酷炫,却很少考虑长期的运营风险。书中关于“内容分发与格式兼容性”的章节,对不同媒介的上传标准和最佳实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这对于打算将作品推向商业市场的我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实操指南,能有效避免因为格式错误而导致的项目延期和返工。
评分我是一位刚刚步入职场的平面设计师,希望转型到动态设计领域,对数字媒体的整体概念一直感到模糊和恐慌。很多教材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我看不懂的晦涩术语;要么就是纯粹的软件速成,学完之后感觉自己只是个熟练的“按钮点击者”。《多媒体制作》的行文风格非常接地气,它用非常清晰的逻辑,将“信息可视化”、“沉浸式体验设计”和“互动叙事”这几个看似高深的词汇,拆解成了可以操作的步骤和可以理解的概念。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动态排版”的章节,它不是简单地讲动画曲线,而是结合了音乐的节拍和文字信息的权重,来决定动画的“节奏感”。通过书中的练习,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动画看起来流畅却“无聊”,而有些动画虽然简单却能精准抓住重点。它培养了一种“听觉化”和“时间化”的视觉思维,让我不再孤立地看待一个画面,而是将其视为时间轴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这对于我未来参与视频和动画项目的帮助是不可估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