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
?温端政,语言学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方言和语汇。曾任山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中国辞书学会理事、山西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西省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主编了《中国俗语大辞典》、《古今俗语集成》、《汉语常用语词典》、《谚海》(联合主编)、《中国歇后语大词典》等较大型的工具书和一些中小型的工具书。
目录
?
?前言
凡例
语目首字音序表
正文
语目笔画索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阿斗有权,诸葛有能】阿斗:三国蜀汉后主刘禅的小名,多比喻懦弱无能的人。指无能的人有权,而能干的人却没权。也作“阿斗有权,诸葛亮有能”。
【阿哥唤,犁耙上岸;阿哥呼,犁耙出土】阿哥:方言,布谷鸟。指布谷鸟鸣叫,春耕就要开始了。
【阿母爱郎,脱裤换糖】阿母:母。郎:儿郎,昵称儿子。指母疼爱儿子,不惜牺牲一切。
【阿娘做人,裤脚缚绳】阿娘:母。裤脚缚绳:裤脚用绳子绑着。指母在生活上对自己很苛苦,苦到极点也无所畏惧。
【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阿婆:方言,称呼上了年纪的妇女。不把闺女嫁出去,哪能抱外孙。旧时的催嫁语。
【阿爷值钿大孙子,阿爹值钿小儿子】值钿(tian):方言,疼爱。阿爷:爷爷。阿爹:父。指爷爷喜欢疼爱大孙子,父喜欢疼爱小儿子。
【哀兵必胜,骄兵必败】哀兵:指处于悲愤状态的军队。骄兵:指处于骄傲状态的军队。指受压抑而奋起反抗的军队,必然能打胜仗;目空一切的军队必然会遭受失败。
【哀不嚎哭,乐不轻佻】轻佻:言谈举止不庄重、不严肃。悲伤的时候不大声嚎叫哭泣,高兴的时候不放纵轻佻。指人悲伤、高兴时要适宜有度。
【哀乐失时,殃咎必至】失时:不合时宜。殃:灾殃。咎(jiu):祸害。指人不合时宜的悲伤或高兴,会给自己招来祸端。
【哀中乐,殡葬之家动鼓乐;乐中哀,嫁女之家哭哀哀】殡葬:出殡和安葬。办丧葬人家本该悲哀,却动用鼓乐;嫁女人家本应喜庆,却哭得凄凉悲哀。指人世往往是哀中有乐,乐中有哀。
【挨好邻,出好邻,挨着王八出乐人】挨(āi):挨近,靠近。乐(yue)人:旧时对民间从事说唱艺人的蔑称。指接近什么人就会受什么人的影响。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靠近金像金,靠近玉像玉。比喻接近或先进人物,就会受到好的影响。
【挨上染坊尽点子,挨上铁匠尽眼子】比喻跟上什么样的人就会深受什么样的影响。指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挨着铁匠会打铁,挨着木匠会拉锯】比喻跟着什么样的人就会学得什么样的本事。
……
坦白说,我对这种工具书的期待值通常不会太高,总觉得无非是把零散的资料拼凑起来,缺乏系统的生命力。然而,《谚语辞海》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成见。它的体量感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其编纂的难度和工程的浩大,但更令人称道的是其内部逻辑的严密。我尝试着从历史时间线的角度去审视这些谚语的演变,发现书中对一些流传已久、在不同朝代有不同表述的谚语进行了对比分析,这对于研究汉语的动态发展史非常有启发性。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工具书”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微型的民间智慧博物馆。我发现,很多现代人认为的新鲜观点或管理学原则,其实在几百年前的谚语中就已经有了非常精辟的概括,这让我对人类认知和经验传承的周期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能够将如此庞杂的口头文化系统地整理成册,并且保持如此高的学术水准,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评分说实话,我对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智慧语录”一类的书向来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浮于表面,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扎实的考据。《谚语辞海》给我的感觉则完全不同,它俨然是一部沉甸甸的学术性著作,但阅读体验却出奇地流畅。我特别喜欢它在编排上的那种严谨性,虽然收录量巨大,但查找起来却异常方便,这大概得益于其科学的索引系统和清晰的分类方法。我试着根据主题查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俗语,发现编者对这些谚语的语境分析非常到位,很多看似简单的短语,背后隐藏的文化意涵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集合,更像是一部活态的民俗史,通过这些口耳相传的精炼语言,可以窥见古人处理人际关系、应对自然变迁的独特视角。我发现,即使是现代社会中我们还在使用的表达,其根源也能在这本“辞海”中找到清晰的脉络,这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母语的敬畏之心和理解深度。
评分我是一个文字工作者,日常工作需要大量的语言积累和精准的表达能力。《谚语辞海》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弹药库”。我以往在创作需要地方色彩或者古朴韵味的段落时,总感觉力不从心,要么是生硬地堆砌辞藻,要么就是用错了场合。自从有了它,情况有了极大的改观。我发现,谚语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高度概括性和强烈的画面感,用得恰到好处,能瞬间提升文本的质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权威性,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金字招牌,让我对收录内容的准确性深信不疑。我尤其欣赏它对那些带有地域性或方言色彩的谚语的处理方式,编者没有一概而论,而是注明了其特定背景,这对于我进行跨地域的叙事创作至关重要。可以说,这本书已经成了我案头常备的参考书,每当灵感枯竭或者需要寻找一句画龙点睛的总结时,翻开它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文字效率和表达的丰富性。
评分这本《谚语辞海》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我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厚实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一看就知道是精心打磨过的作品。我平时就喜欢琢磨这些老话,总觉得方寸之间蕴含着生活的智慧和历史的沉淀,但自己收集和整理起来实在太费劲了。这本工具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的爱好者量身定做的宝藏。我特别欣赏它收录的广度,很多我以为已经失传的谚语,竟然都能在这里找到出处和解释,这对我理解一些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俚语俗语帮助太大了。比如,有一次我读到一句晦涩的古文,对照书里的解释,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蕴含的哲理,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妙不可言。而且,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在对每条谚语的阐释上,也力求详尽,从字面意思到引申义,再到可能的出处或典故,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看得出编纂者下了大功夫,绝非敷衍了事。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对于任何一个对汉语文化有深入探究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足以支撑起日常的查阅和学习需求,绝对值得拥有。
评分我家里有一个上高中的孩子,他正处于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的萌芽阶段,但面对枯燥的教科书常常提不起精神。我买下这本《谚语辞海》,原本是想自己查阅,没想到却成了引导孩子爱上国学的一把钥匙。我们不强求他去死记硬背,而是将它当作一本“故事书”来看待。比如,当他问起某个成语的出处时,我们不妨先从相关的谚语入手,因为谚语的语言更贴近生活,更容易被青少年接受。这本书的收录范围之广,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包含了从农耕时代的经验总结到社会交往的为人处世之道,内容极其接地气,充满了生活气息。通过阅读这些精炼的语言,孩子不仅提高了词汇量,更重要的是,他开始理解我们民族文化中那种含蓄而深刻的表达方式。它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因为它是千百年来无数普通人生活经验的结晶。这本书成功地将严肃的文化积累以一种亲民、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