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私法教程
定价:12.50元
作者:赵相林
出版社: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4-01
ISBN:9787503529153
字数:242000
页码:2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各国人民往来愈加频繁,涉外民商事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量法律关系不断增加,当事人间的争议亦在所难免,诉讼和仲裁是解决这些纠纷的有效机制,无论采用哪种解决方式,选择法律或适用法律甚为重要,这个环节不仅涉及有关各国的民商事法律冲突问题,也关系到法院地国家利益的保护,关系到诉讼和仲裁的终结果,更关系到争议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因此,以解决法律冲突为核心任务的国际私法自14世纪产生,尤其在国际交往与合作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的当今时代,其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不可或缺。各国关于国际私法的立法和实践虽然存在差异,但发展和完善国际私法的价值追求却是相同的,这对于中国同样如此。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那种略带陈旧的米黄色纸张,散发着一种踏实可靠的气息,仿佛在告诉你,这本书里的内容是经过时间沉淀的真知灼见,而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速成指南。初翻开扉页,我立刻被其严谨的结构所吸引。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似乎有着一种近乎强迫症般的逻辑清晰度,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像是一条精心铺设的铁轨,将读者平稳地从一个知识点引导至下一个知识点,中间几乎没有丝毫的冗余或跳跃。特别是它对基础概念的阐述,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每一个术语的引入都伴随着详尽的溯源和对比分析,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学识的深厚。读下来,感觉就像是跟一位经验丰富、学贯中西的大师面对面请教,他不会用晦涩难懂的行话来炫耀自己的学问,而是用最直白、最根本的逻辑来解构复杂的法律问题。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了多少新奇的观点,而在于它帮助我彻底打牢了地基,让我在面对那些层出不穷的国际法律冲突时,能够迅速找到核心的判断依据。对于法律学习者而言,这种“打地基”的过程,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我得承认,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的气质是高度统一的——严肃、内敛,甚至有点“不近人情”。它几乎没有使用任何花哨的图表或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来辅助理解,全靠扎实的文字功底和逻辑推演。这对于习惯了多媒体和可视化学习的当代读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但是,当我开始尝试用它提供的框架去分析现实中发生的跨国婚姻纠纷或者涉外合同争议时,它的强大分析能力才真正显现出来。作者对判例的引用把握得极其精准,并非简单地罗列案例,而是选取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决,并将其置于整个法律体系演变的长河中进行审视。他对于国际习惯和公认原则的论述,充满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力,让你感受到法律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在不断适应全球化需求中自我修正的活的有机体。这本书就像一根老旧但极其精确的尺子,帮你量度那些快速变化的国际关系,确保你的判断基准不会因为眼前的喧嚣而动摇。
评分与其他一些侧重于特定国家或地区法律介绍的教材相比,这本书的视野明显更为宏大和普世。它很少陷入对某个单一司法实践的过度纠缠,而是将焦点始终聚焦在那些跨越国界、具有普遍意义的法律问题核心。作者在论述不同法律制度的衔接与冲突时,展现出一种罕见的洞察力——他能清晰地看到不同法律文化如何相互渗透、相互塑造的过程。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法律全球化”这个概念有了更具体、更实在的把握,不再是空泛的口号。更值得称道的是,它对于未来趋势的预判,虽然措辞谨慎,但却极具前瞻性。它似乎在引导读者思考,在数字经济和全球治理日益复杂的今天,现有的国际私法规范将如何接受新的挑战,以及我们应当如何构建更具适应性的法律框架。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为未来思考者量身打造的基石之作,它提供的不是一时的知识储备,而是一套能够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维工具箱。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坦白说,初期是需要一点毅力的。它的文字密度非常高,几乎没有大段的留白或者轻松的案例穿插来舒缓读者的神经。更像是一份高度浓缩的学术报告,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地去捕捉每一个细微的语义差别。我记得有一次读到关于属人法与属地法冲突解决机制的部分,我不得不停下来,对照着好几部国际公约的文本去反复研读,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预备知识,对于初学者可能不够“友好”。然而,一旦你跟上了它的节奏,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不是在“教”你答案,而是在“训练”你的思维模式。作者非常擅长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凸显重点,比如他会并列展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某一特定法律关系处理上的差异,然后深入剖析造成这种差异背后的深层文化和历史根源。这种深度的剖析,使得我对法律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条文的表层,而是真正触及到了规范背后的“灵魂”。这本书更像是为那些已经掌握了基础框架,渴望进行高级思辨的专业人士准备的“内功心法”。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并非是它对某个具体法律条文的解释,而是它在处理“价值冲突”时的那种超然和平衡感。在国际私法这个领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理念激烈碰撞是常态,如何裁决哪一个国家的法律应该优先适用,往往涉及深刻的价值取舍。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它没有固执地推崇某一学派的观点,而是采取了一种近乎哲学的态度去审视这些冲突。作者会细致地剖析每种学说背后的伦理基础和实践后果,然后将选择的“权力”交还给读者,要求你基于对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的考量做出判断。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极大地锻炼了我的批判性思维。我不再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而是开始追问“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这本书仿佛一个冷静的裁判,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法律战场上,为我们指明了保持公正和理性的航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