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责任我来扛:36种方法轻松培养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

我的责任我来扛:36种方法轻松培养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岩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教育
  • 责任培养
  • 儿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育儿技巧
  • 行为习惯
  • 正面管教
  • 自信心培养
  • 好习惯养成
  • 成长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03654
商品编码:2956233031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我的责任我来扛:36种方法轻松培养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

定价:35.00元

作者:刘岩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682036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如果作为家长,你还有这种想法,那么,请你把责任还给孩子。因为缺乏责任力的孩子,独立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创造力、注意力、意志力、领导力、记忆力等诸多能力都会相应减弱,很难赢在当下,更可能输在未来。
  作为家长,要学会培养孩子责任力的实用方法,唤醒孩子内在责任力,让孩子开始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开始自律,开始努力,从而实现自我成长,提升自我价值。
  家长改变百分之一,孩子则可能改变百分之百,《我的责任我来扛:36种方法轻松培养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让家长“持证上岗”,成为培养孩子责任力的佼佼者。

目录


方法01 “来,把你自己的玩具收起来。”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方法02 “我们就从吃饭开始吧!”
——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责任感
方法03 “妈妈尊重你‘自己来’的愿望。”
——放手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方法04 “这事你自己做决定吧!”
——给孩子思考和选择的权利
方法05 “帮妈妈一起洗碗好吗?”
——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方法06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
——把责任讲分明,告诉孩子具体负什么责
方法07 “你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
——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方法08 “妈妈很渴,能帮妈妈倒杯水喝吗?”
——教会孩子关心家人/他人
方法09 “奶奶给你带好吃的了,是不是要说‘谢谢’啊?”
——教孩子学会感恩与回报
方法10 “你的好朋友怎么哭了?你安慰一下她好吗?”
——教会孩子关心身边的事和人
方法11 “宝贝,自己定好起床的闹钟。”
——教会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方法12 “你的作业按时完成了吗?”
——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学习
方法13 “别拖延,现在就动手开始做!”
——守时是对他人、对自己负责
方法14 “勇敢地承认自己犯的错。”
——允许孩子犯错,但不允许其推卸责任
方法15 “做错了,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责任心就是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方法16 “我不打你,我们好好商量。”
——打骂只会让孩子因为害怕而不敢负责
方法17 “妈妈说到做到!”
——责任心的培养需要父母以身作则
方法18 “妈妈没有忘记与你的约定!”
——言而有信,遵守与孩子的约定
方法19 “孩子,你做得很好!”
——鼓励可以激发孩子的责任心
方法20 “你做的事,妈妈一百个放心!”
——信任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
方法21 “像爸爸一样,做个有担当的人!”
——给孩子找个负责任的榜样
方法22 “从今天开始,就由你来负责照顾这株绿萝吧!”
——赋予孩子一些指定的责任
方法23 “我们帮帮这位可怜的乞丐吧!”
——有同情心才会有责任心
方法24 “我们原谅明明同学好吗?”
——懂包容的孩子才有责任心
方法25 “你要照顾好弟弟妹妹哦。”
——会照顾人的孩子更有责任心
方法26 “把你的玩具借给别的小朋友玩一会儿好吗?”
——孩子会在分享中学会责任
方法27 “妈妈喜欢听到诚实的回答!”
——诚实的品质往往与责任心共生
方法28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培养遵纪守法,有社会责任感的孩子
方法29 “把这件事做完再去管其他的。”
——做事有头有尾才算得上是负责
方法30 “这件事你有什么责任?”
——经常让孩子反思自己肩上的责任
方法3l “孩子,积极报名参加学校运动会吧。”
——集体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方法32 “加油,努力争当小‘干部’!”
——让孩子主动担责,为同学提供服务
方法33 “吃亏是福,多做点没关系。”
——教孩子在学校体育劳动中多做多劳
方法34 “吵了架还是好朋友,你能主动和好吗?”
——心胸广的孩子责任力强
方法35 “有困难,找同学一起帮忙吧!”
——在合作中自觉承担责任
方法36 “我们来签订一个‘责任合同’吧!”
——按“合同”行事,不得违约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独立担当:解锁孩子内在力量的成长指南》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独立思考、勇于面对挑战、并且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能力。然而,许多家长在培养孩子责任感这条道路上,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仿佛置身迷雾。我们或许会发现,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容易退缩,习惯性地将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或者过度依赖父母的帮助。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孩子当前的成长,更可能阻碍他们未来成为一个成熟、有担当的成年人。 《独立担当:解锁孩子内在力量的成长指南》正是为了回应这份焦灼与期盼而生。这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育儿手册”,它更像是一位资深的人生导师,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向导,带领家长们深入孩子的心灵世界,理解责任感形成的深层机制,并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蕴含智慧的方法,帮助家长们与孩子一同踏上培养内在驱动力、塑造独立人格的旅程。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责任感并非强加的标签,而是源自孩子内心深处的认同与驱动。它不是通过一味的批评、指责或者过度包办来灌输,而是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成为“担当者”的种子,关键在于家长如何用爱与智慧去浇灌,去引导,去呵护这颗种子发芽、茁壮。 本书将从以下几个核心维度,为您展现如何有效培养孩子的责任能力: 第一部分:重塑认知——理解责任感的真正含义与儿童发展的规律 许多家长对“责任”存在误解,认为就是听话、完成任务。本书将首先破除这些刻板印象,带领您重新审视责任感的本质。我们将探讨责任感不仅仅是对义务的履行,更是对选择的认知,对后果的承担,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我们将深入剖析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责任的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帮助您设定切合实际的期望,避免拔苗助长。 责任感的多元维度: 我们将区分“义务性责任”(如完成作业、收拾房间)与“选择性责任”(如选择学习什么、如何度过周末),并探讨后者在培养孩子主动性和内驱力中的重要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与责任: 了解孩子的大脑发育规律,例如前额叶皮层的成熟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何孩子在一定年龄之前难以完全理解和承担复杂责任,并据此调整教育策略。 内在动机的土壤: 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营造安全、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自我认知,从而为责任感的萌芽提供肥沃的土壤。恐惧、焦虑和不安全感是责任感的“天敌”,而爱、信任和鼓励则是其最好的“养分”。 第二部分:实践先行——在日常生活中“种下”责任的种子 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本书的精髓在于其丰富的实践指导。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可以轻松融入的活动和互动方式,让责任感的培养不再是“说教”,而是“体验”。 从“小任务”开始: 识别并设计适合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小任务,例如帮忙摆放餐具、照顾宠物、整理自己的玩具。关键在于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他们的付出是有价值的。 “选择权”的艺术: 适时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即使是微小的选择,也能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例如,让他们选择今天穿的衣服,或者选择玩哪一套乐高。当他们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时,责任感便随之而来。 “后果”的教育意义: 合理地让孩子承担其行为的自然后果,而非过度干预或替他们“擦屁股”。例如,忘记带作业,就需要在学校接受老师的提醒;不小心打翻了水,就要自己动手擦干净。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每一个行为都有其伴随的后果。 “家庭会议”的力量: 定期召开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这不仅能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更能让他们理解责任的集体性,学习如何为集体做出贡献。 “榜样”的力量: 家长自身的行为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本书将强调家长如何通过以身作则,展现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第三部分:提升境界——引导孩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担当”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我们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将责任感内化,发展出更深层次的主动性和担当精神。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刻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分析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尝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责任感的一种体现。 “失败”的正面解读: 帮助孩子正确看待失败,将其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能力的否定。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汲取教训,重新站起来。 “同理心”的连接: 责任感的另一面是同情心和对他人的关怀。本书将提供方法,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培养他们对他人的责任感,例如参与志愿活动,关心身边的人。 “目标设定”与“自我管理”: 引导孩子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学习如何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达成目标。这是将责任感应用于个人成长的关键一步。 “坚持”的力量: 培养孩子面对挑战时的毅力,让他们明白坚持不懈的重要性。通过设定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并鼓励他们努力完成,来强化这种品质。 本书的独特价值与优势: 科学性与实操性的完美结合: 本书内容基于儿童心理发展学、教育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提供大量可操作的家庭活动和对话技巧,确保家长“听得懂、用得上”。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本书提供了分阶段的培养建议,让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强调积极引导,而非强制: 本书的核心在于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通过爱与理解,帮助孩子主动拥抱责任,而非被动接受。 注重家庭关系的和谐: 培养责任感的过程,也是亲子关系得以升华的过程。本书鼓励家长与孩子建立更平等、更尊重的沟通模式,共同成长。 塑造终身受益的品质: 责任感并非一时之功,而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宝贵品质。本书旨在帮助孩子建立起坚实的责任感基础,为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根基。 谁适合阅读这本书? 所有希望培养孩子独立、自信、有担当的家长。 感到在孩子教育中力不从心,希望找到更有效方法的家长。 对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方法感兴趣的教育工作者。 希望提升自身育儿智慧,与孩子建立更良好亲子关系的家长。 《独立担当:解锁孩子内在力量的成长指南》不提供一套僵化的“标准答案”,它提供的是一套“地图”和“工具箱”,帮助您与孩子一同探索,找到最适合您家庭的育儿路径。让我们一起,放下焦虑,拥抱智慧,静待花开,见证您的孩子成为那个能够“独立担当”,闪耀着自信光芒的未来栋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我个人心态的重塑。我发现,我过去对孩子的所有“代劳”,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自己害怕麻烦,害怕看到孩子做不好而产生的沮丧感。这本书毫不留情地指出了父母自身的“责任逃避”心态。它深入剖析了,当父母总是主动承担时,实际上是在剥夺孩子证明自己的机会,也在无形中向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你是不够能干的。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审视自己过去那些“好心办坏事”的行为。作者提倡的“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买单”,并非是惩罚,而是一种尊重,尊重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选择权和承受后果的能力。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富有洞察力,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性(包括父母和孩子的人性)的深刻理解,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如同被一位智者温柔地指点迷津,而不是被一位说教者严厉地批评。

评分

坦白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总觉得培养责任感是一件需要从小抓起、旷日持久的艰巨工程,需要大量的说教和监督。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强调“责任”不是被教出来的,而是“在行动中内化”的。书中大量的案例都聚焦于如何巧妙地设计生活场景,让孩子自然而然地产生“我必须做这件事”的内在驱动力。比如,它介绍了一个“家庭贡献积分系统”,这个系统不是用来奖励的,而是用来明确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贡献的。这个设计非常巧妙,它将责任从一个“被要求的任务”转变成了一个“有价值的身份认同”。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得极好,从理念到实操,层层递进,没有半点冗余。它不仅教我如何让孩子承担责任,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理解了,一个真正具有责任感的人,必然是一个内心充满力量和自主性的人。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育儿这件事,突然有了一种掌控感和前所未有的轻松感。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育儿书是持怀疑态度的,总觉得网上随便搜一搜都能找到一堆类似的鸡汤文。但是,这本让我刮目相看。它的叙述方式非常幽默风趣,完全没有那种刻板说教的味道。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比了两种父母的教育模式:一种是“救火队员型”,凡事抢着干;另一种是“园丁型”,提供土壤和阳光,让孩子自己发芽。我以前觉得自己是前者,读完后,立刻立志要做后者。书中对于如何设定清晰的界限和一致性这一点,讲解得尤其到位。我过去总是心软,说出去的话第二天就忘了,导致孩子根本不把我的要求当回事。这本书提供了一套“三步确认法”,让我学会如何坚定地执行既定规则,并且让我明白了,暂时的冲突和眼泪,远比长期的依赖要好得多。它让我从一个焦虑的“控制者”,逐渐蜕变成一个信任孩子的“引导者”,这种内心的转变,比任何技能学习都重要。

评分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逻辑和效率的人,很多育儿书籍那种过分煽情或者空泛的叙述,我实在读不下去。这本书的优点就在于,它非常注重实操性和可量化性。它不是空谈责任感多么重要,而是提供了一张张“责任转移时间表”,清晰地告诉你,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承担哪些家务和生活琐事。我以前觉得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很虚无缥缈,但这本书把它拆解成了可以执行的小任务,比如“晨间穿衣挑战”、“零食分配权交接”等等。这些小小的“权限下放”,让我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过了生活的舵。最棒的是,书中还专门辟了一章讨论如何处理孩子“失败”后的情绪,这方面的内容非常成熟和理性,它教导家长如何把“错误”看作是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指责的把柄。这套科学化的训练体系,对我这种习惯于用数据和步骤来解决问题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这种“老好人”父母量身定做的,我以前总觉得孩子小,怕他们做不好,结果呢,什么都替他们包办了,现在好了,稍微有点事就推三阻四,把我急得团团转。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放手”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它里面的理念非常朴实,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更像是邻居家那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阿姨在跟你掏心窝子。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观点,叫做“后果自负的魔力”,作者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关于孩子不收拾玩具结果被小狗咬坏的经历。我试着用这种方法对付我那不爱叠被子的儿子,虽然一开始他哭闹了好一阵子,但当他发现真的要自己承担“没地方睡干净觉”的后果时,态度立马转变了。这本书教会我的,不是强迫孩子,而是巧妙地引导他们去理解“责任”这两个字背后的重量和价值。它提供的具体操作步骤非常清晰,像是一份可以立刻上手的育儿工具箱,让人读完就想马上实践,而不是空留感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