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
定价:49.00元
作者:白杨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64425616
字数:
页码: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典型个案分析法,以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构建为研究的主题。运用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以中国乒乓球队中的文化力为研究线索,通过对组织文化在中国乒乓球队的组织建设和管理中的影响和地位,以及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构建等问题的分析探讨,旨在从管理学和文化学的视角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地总结。
目录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 外文献综述
2.1 关于体育文化的内涵
2.2 乒乓球运动项目的发展研究
2.3 关于文化传播的理论内涵
2.4 关于组织文化的内涵
2.5 体育组织文化的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4.1 组织文化与体育组织文化的渊源
4.2 人性假设理论
4.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4.4 文化结构层次理论
4.5 中国传统文化在体育组织文化中的价值
5 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发展嬗变
5.1 由群体而个体——凸现人文关怀
5.2 由一元而多元——主体意识回归
5.3 文化力——中国乒乓球队永续发展的动力
6 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内容体系构建
6.1 器物层(物质层)
6.2 行为层
6.3 精神层(心理层)
7 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实施体系
7.1 实施原则
7.2 实施途径——乒乓球队的组织文化塑造
8 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传播
8.1 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内部传播
8.2 组织外部传播
9 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构建可推广价值
10 结论
作者介绍
白杨(1979-),男,副教授,博士,安徽人,常州工学院教师。1999年9月一2003年7月在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9月一2006年7月在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9月一2009年7月在北京体育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现在常州工学院体育教学部工作。曾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主持完成厅局级课题6项,参与课题和省部级多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文摘
《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
6.1.2中国乒乓球队队服
一个运动队的服装是时代变迁的重要符号,它就像多棱镜,通过衣着折射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折射出运动队的文化内涵。
20世纪50-70年代,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的经济和外交封锁。同时在体育领域,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运动组织的一些负责人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和宣传的影响,他们也敌视中国,封锁我们。在当时我国体育项目基本被世界体坛封锁,仅有乒乓球、排球两个项目没被封锁。中国乒乓球队首当其冲就成为当时向世界展现我国人民精神面貌的旗帜。我们的国旗是鲜红的五星红旗,当时中国乒乓球队的队服上衣也全是鲜红色,中国乒乓球健儿在世界乒乓大赛上,穿着国旗色的队服奋力拼搏,反映出高超的球技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向世界人民展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排除万难、不屈不挠的气魄。
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世纪8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的经济走向快速发展的轨道,人们的生活观念有了很大变化、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人民群众的服装从清一色的“非蓝即灰”,变成了五彩缤纷的服装。我们的乒乓球队队服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由原来的清一色的“国旗红”,发展成多种颜色为主体的队服。更凸显出国民的精神面貌,反映出我国人民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积极融人世界经济组织的决心和信心。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文明建设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乒乓球队顺应时代发展,乒乓球队服又有了很大变革,队服更加美观舒适、更加时尚。队服的颜色也有了很多种,蓝色、红色、黑色等等。队服上有了很多赞助商的标志,如中国联通的“中国结”标志、李宁公司的标志,显示了中国改革开放、蒸蒸日上的精神面貌。同时中国乒乓球队在队服的设计上也加入很多中国传统元素,如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乒乓健儿的衣服胸前都绣着一条中国龙,非常具有中国风格。看上去生机勃勃、很有活力。
6.1.3业余文化活动
中国乒乓球队作为中国体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他们不光刻苦训练严格管理,也十分重视运动队的业余文化活动的安排。他们善于利用业余文化活动来更好的调节训练、促进训练。可以说,中国乒乓球队在安排平时的业余文化活动方面做得尤为突出。他们通过业余活动来培养队员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团队凝聚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除了日常训练与比赛之外,中国乒乓球队还经常利用训练之余的时间组织各种活动,来丰富运动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是紧张训练之余作为辅助手段的积极调整。为了备战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等世界大赛,基本上每年国家队的队员都是在训练基地与队友和教练共度春节,而为了体现对长年在外奔波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关怀,也为了增强全队的凝聚力,创造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举行春节联欢晚会几乎成了国家乒乓球队的保留节目,也形成了吃年夜饭之后队员自导自演、自娱自乐的传统,这些业余文化传统对于中国乒乓球队的内部团结,促进强大的团体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国乒队的教练们深谙御兵之道,在抓紧平时日常训练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大赛来临之前的放松。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全队进行封闭训练时,也不忘组织队员开赴九华山进行积极性调整,以放松队员紧张的身心。
……
序言
作为一个资深的体育爱好者,我一直对中国体育的崛起之路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在幕后默默耕耘、构建了卓越体系的专家学者。这本书名《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乒乓球,这项国球,其背后凝聚的不仅仅是运动员的汗水和智慧,更有一个强大而富有凝聚力的组织在运作。我尤其想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组织文化,才能孕育出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严苛的训练体系?是独特的激励机制?还是某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传承?我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剖析这些“软实力”的关键要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技术和战术层面。我期待它能揭示出中国乒乓球队为何能在国际舞台上长期保持统治地位的深层原因,这种组织文化的独特性和有效性,对于其他领域的组织管理,甚至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都可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白杨博士的这本专著,想必经过了长期的田野调查和严谨的学术研究,我迫不及待地想从中学到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了解那些在赛场辉煌背后,支撑起整个体系的无形力量。
评分我是一名有着多年基层体育教学经验的教练,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队员的集体荣誉感。中国乒乓球队的组织文化,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理想化范本。这本书《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深入学习和借鉴的机会。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种组织文化是如何在日常的训练和生活中被灌输和践行的?它是否有具体的“文化手册”或“行为准则”?在面对成绩起伏、队员矛盾,甚至是一些意外事件时,这种组织文化是如何发挥“稳定器”和“粘合剂”的作用的?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和理念,不仅能够应用于培养年轻的乒乓球运动员,甚至可以在其他体育项目,或者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得到借鉴。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本实用的“教练指南”。
评分我是一名关注社会学和群体行为研究的学者,对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在中国社会语境下的具体表现形式有着持续的观察。中国乒乓球队的成功,常常被视为集体主义精神的典范,但我想知道,这种集体主义是如何在现代体育竞技这样一个高度强调个人才能和表现的领域得以实现的?这本书《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研究案例。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这种组织文化是如何平衡个体才华的发挥与集体目标的实现之间的关系?它又是如何塑造运动员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奋斗精神的?我期待作者能够运用严谨的社会学理论,去分析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例如其内在的价值排序、行为规范、群体认同机制,以及这些要素是如何通过日常的训练、比赛、团队互动等具体情境得以体现和强化的。这种研究对于理解中国社会转型期集体与个体关系的变化,以及如何在多元化背景下构建新的集体认同,都可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体育发展趋势的评论员,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剖析中国体育为何能在某些项目上取得世界领先地位的深度研究。这本书《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的书名,让我看到了一个绝佳的研究视角。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会关注到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例如改革开放前后、进入新世纪后)的演变和发展?它又是如何应对国际体育规则的变化、技战术的革新以及市场化的冲击的?我期待作者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历史视野,去梳理和分析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脉络,以及它所体现出的中国体育发展模式的独特性。这种研究不仅对于理解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成功,更对于探索中国体育整体的发展路径,都可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认为,体育项目,尤其是像乒乓球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项目,是展现民族精神和文化特性的一个重要窗口。这本书《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试图从“组织文化”这个角度,去解析中国乒乓球队为何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我好奇,这种组织文化是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元素,例如“集体至上”、“严师出高徒”、“精益求精”等有着深厚的渊源?书中是否会深入挖掘这些文化基因是如何在中国乒乓球队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和价值观念中得到体现的?我希望作者能够超越单纯的体育管理层面,将其置于更广阔的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解读,从而展现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层内涵,以及它如何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
评分我是一名热衷于阅读商业管理类书籍的读者,对那些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组织能做得这么好”的案例分析情有独钟。中国乒乓球队的组织文化,在我看来,就是商业世界中“百年老店”和“卓越企业”的体育版本。这本书《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恰好提供了一个如此精彩的案例。我迫切想了解,这本书是否会运用像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或者核心竞争力理论等管理学工具,来剖析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它是否会探讨,这种组织文化是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教练、运动员、工作人员)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它又是如何保持其非营利性的公益属性,同时又实现顶尖的竞技成绩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跨界的视角,将体育组织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商业管理领域可以借鉴的洞察。
评分我是一名对组织行为学和企业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作为一名在商业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一个优秀组织文化的建设对于企业成功的重要性。而中国乒乓球队,无疑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成功的组织之一。这本书的题目《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很好奇,乒乓球队作为一个高度集权、目标明确的运动组织,其组织文化是如何在层层递进的激励、约束和价值导向下形成的?它是否像企业文化一样,有着一套识别、传播和践行的流程?这本书是否会探讨文化对团队凝聚力、士气以及运动员个体发展的具体影响?我期待作者能从更宏观的视角,剖析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形成机制、核心要素以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演变。或许,通过对这个看似小众却极其成功的运动组织的深入研究,能够为更广泛的组织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尤其是在如何在强调个人能力的同时,构建强大的集体认同和共同目标方面,可能会带来一些启发。
评分我是一名对心理学,尤其是群体动力学和动机心理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能在压力巨大、竞争激烈的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其背后强大的心理支撑和内在驱动力,一直是我非常关注的。这本书《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让我看到了深入了解这方面的机会。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探讨,这种组织文化是如何塑造运动员的抗压能力、自信心和必胜信念的?它是否会揭示出,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是如何通过心理辅导、团队建设等方式,来激发队员的潜能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尤其是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这种组织文化又是如何帮助队员重拾信心,实现自我超越的?我期待这本书能从心理学的角度,为我揭示出中国乒乓球队“强大内心”的养成密码。
评分我是一位对中国体育发展史,特别是乒乓球运动的辉煌历程有着深厚感情的读者。每当看到中国乒乓球队在国际赛场上披荆斩棘、为国争光,心中总是充满了自豪。然而,在光鲜的成绩背后,我一直对支撑这一切的“内在机制”感到好奇。这本书《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恰好触及了我最感兴趣的领域。我想了解,这种“王者之师”的组织文化究竟是如何传承下来的?是从老一辈的教练员、运动员那里,通过口传心授,还是有更加系统化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这种组织文化在应对不同时代的挑战,比如技术革新、对手崛起、以及运动员个体价值观念的变化时,是如何保持其生命力和适应性的?我尤其关注的是,这种组织文化是否仅仅局限于内部,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外部产生了影响?例如,它是否渗透到基层乒乓球的普及和发展中?我期待本书能为我揭示出,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顶尖水平的深层奥秘,而不只是浮光掠影的报道。
评分我是一名对教育学和人才培养体系有着深入研究的学者。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并且形成强大的后备力量,其背后一定有一个精妙的培养体系。这本书《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将组织文化与人才培养紧密联系起来。我非常想了解,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这种组织文化是如何渗透到队员的早期选拔、梯队培养、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它是否会揭示出,在强调技术训练的同时,这种组织文化又是如何塑造队员的品格、情商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我期待作者能够从教育学的视角,去分析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独到之处,以及这种文化如何为其他领域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特别是在如何培养具备家国情怀、职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方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