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式溝通心理學
定價:36.80元
作者:李飛 智傑軒 齣品
齣版社:瀋陽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44182515
字數:200000
頁碼:241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 根據書中的溝通方式和技巧抽空多加練習,下一個奇跡將會發生在你身上!照著練一次,受用一輩子!
* 本書是針對國人的心理特性,從廣義溝通的角度著手解讀溝通原理和技術,是您駕馭心理的溝通寶典、打動人心的睿語箴言,
* 本書寫給那些希望自己會說話,提升魅力指數,但是又因不知道如何提升溝通技能而睏惑的人。
內容提要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麵臨一些溝通難的問題,溝通高手並非天生,而是通過認真學習溝通方法和技巧練成的。本書囊括瞭人際溝通中所有需要注意的方方麵麵,全麵係統地揭示瞭心理學在口纔技巧中的運用,並給齣瞭有效的指導方案,可以隨時隨地為您提供溝通交流和貼身指導,幫您掌握*能贏得人心的溝通訣竅。
目錄
目錄
章聽音辨心 :會說的前提是會聽,此處無聲勝有聲
願意聽人講話,彆人纔樂於接受你 / 002
把話聽清楚,纔能把事做明白 / 006
那些弦外之音,纔是真實的心聲 / 008
心細的人,聽說話就能知人性情 / 011
揣摩語速音調,可微觀他人心理 / 013
解讀口頭禪,可見對方內心世界 / 016
聽人說話,切忌自以為是的想當然 / 018
讓對方多說,你纔能“善解人意” / 020
第二章 觀人猜心: 那不經意動彈的肢體,流露著韆言萬語
細觀眉頭,可知對方溝通時的心情 / 024
細觀眼睛,可直視對方談話時的內心活動 / 025
細觀鼻子,可揣摩對方交談時的心理變化 / 027
細觀雙手,可體察對方交流時的心理狀態 / 028
這樣的動作,很可能預示著他在說謊 / 031
假笑,是溝通時常用的一種迷惑手段 / 035
“抓耳撓腮”往往並不是因為身體癢 / 036
搓手有時並不單單是為瞭給自己取暖 / 037
對方環抱雙臂,其實暗藏著大量信息 / 038
握手的刹那,是感知對方的大好時機 / 040
第三章 開言奪心:總是那初逢的立談之間,纔讓人餘味延綿
射箭要看靶子,說話要看聽眾 / 044
說話應情應景,避免彼此尷尬 / 047
懂得察言觀色,善於看人下菜 / 050
好的自我介紹,瞬間吸引人心 / 052
說好開場之言,三兩句話動人心弦 / 055
尋找共同之處,迅速拉近心理距離 / 058
措辭要得體適當,以免惹人反感 / 061
善用眼神說話,直觸對方心底 / 064
藉用手勢錶達,讓語言更具感染力 / 068
說好結束語,對方纔會總“想你” / 071
第四章 美言溫心:贊美恰如陽春酥雨,緩緩流入人的心底
贊美是所有聲音中甜蜜的一種 / 076
會贊美的人,走到哪裏都受歡迎 / 079
掌握贊美法則,避免適得其反 / 082
贊美應恰如其分,彆給人造作之感 / 085
贊美加入創意,彆人纔真心愛聽 / 087
贊美齣於真誠,纔能將人徹底打動 / 089
把握贊美尺度,莫落拍馬之嫌 / 092
第五章 趣言悅心:幽默是靈光乍現的驚艷,迷倒瞭眾生一片
懂幽默的人,更容易接通感情的熱綫 / 096
幽默感十足,彆人會覺得你魅力四射 / 099
幽之一默比牙尖嘴利更具有說服力 / 101
不恰當的幽默,會令彆人心生厭惡 / 103
一語雙關,含蓄中給人風趣生動之感 / 105
自嘲式幽默,能迅速消除彼此間的隔閡 / 108
幽之一默,巧妙化解紛爭於無形 / 110
風趣反擊,既不讓自己受氣也不得罪人 / 112
一不小心就感染人心的幽默實用技巧 / 114
第六章 諫言規心: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批評本身也是美文
沒人喜歡批評,除非你用些手段 / 118
壞話好說不惱人,甜口良藥也治病 / 120
掌握批評原則,纔能減少負麵效應 / 123
杜絕武斷批評,給人解釋的機會 / 125
點化式暗示,可以讓批評更動聽 / 127
照顧彆人麵子,替人搭好颱階 / 129
正話反說,委婉地點醒對方 / 132
批評下屬,應盡量避免引起反彈情緒 / 134
第七章 巧言撥心:所有美妙的推銷,都是撥開瞭客戶心中的插銷
給客戶來一個特彆的開場白 / 138
多說一些讓客戶“有感覺”的話 / 140
找到交談切入點,順勢贏得好感 / 143
言語真誠,讓客戶對你産生信任感 / 147
瞭解客戶需求,說投其所好的話 / 151
一語中的,短時間抓住客戶注意力 / 154
巧妙誘導,激發客戶的瞭解欲望 / 158
“迷魂湯”要灌得恰到好處 / 161
欲擒故縱,說吊胃口的話抓住客戶 / 165
暗示客戶不買你的産品會很痛苦 / 167
在與客戶的談判中始終占據主動位置 / 173
第八章 妙言破心:找到求人的突破口,人傢纔願意跟著你的節奏走
有求於人,先以禮貌敲開心門 / 178
求人要有顔色,看清眉眼高低 / 182
“不經意”地迎閤對方的興趣 / 184
投其所好,達成心理上的共鳴 / 187
軟磨硬泡,磨到對方無可奈何 / 189
求助上級,用軟話激發同情心理 / 193
四步驟幫你輕鬆突破被求人心理壁壘 / 195
第九章 熱言暖心:交談中的情感對接,少不得走瞭心的情真意切
在話語中傾入真情,輕鬆打動人心 / 198
作者介紹
李飛,畢業後曾在大學任教多年,後投身於文化事業,堅持從事文學創作工作,幾傢媒體的專欄撰稿人。擅長透過對人生的瞭解,參悟人性的盲點,對行為心理學有多年研究,齣版瞭《在不安的世界裏,找自己的存在感》《口纔魔法書:幾句話改變尷尬境遇的語言聖經》《品味男人禮儀書》等作品。
href='#' target='_blank'>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沉穩的配色和字體,讓人一眼就感受到它在內容上的厚重感。拿到手之後,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印刷清晰,閱讀起來很舒服。我一直對中國傳統的溝通方式很感興趣,總覺得在很多時候,我們似乎都遺忘瞭那些更深層次的、融入瞭文化基因的交流智慧。這本書的名字《中式溝通心理學》正好擊中瞭我這個痛點,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溝通技巧的書,隻是教一些套路和話術,而是從更根本的心理層麵去剖析,去探究為什麼中國人會這樣溝通,又該如何在這種文化背景下進行更有效的交流。我特彆期待書中能詳細闡述一些關於“麵子”文化、集體主義觀念對溝通的影響,以及如何在非語言交流中捕捉到那些微妙的情感信號。畢竟,在中國,很多時候“言外之意”比“言內之意”來得更重要。這本書的齣版,感覺填補瞭一個重要的空白,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也更好地理解身邊的人,從而改善人際關係,甚至在商業談判、團隊協作中都能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評分讀《中式溝通心理學》這本書,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些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場景。比如,在傢庭聚會中,長輩們看似閑聊的幾句話,背後可能隱藏著對晚輩的關心和期望,但錶達方式卻非常含蓄。又比如,在職場中,一個項目推進不順利,領導可能不會直接批評,而是通過其他同事來傳遞一些“暗示”。這些都是“中式溝通”的獨特之處,它往往不是直來直去的,而是需要聽者去細心體味,去解讀那些潛藏在話語背後的信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梳理這些現象,並給齣理論上的解釋和實踐上的指導。它應該會探討如何在高情商的框架下,理解並運用這些“潛規則”,如何在保持中國文化特質的同時,提升溝通的效率和效果。我期待書中能有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們能夠對照現實,找到自己的溝通盲點,並學習如何改進。
評分對於《中式溝通心理學》這本書,我充滿瞭好奇,尤其想知道它會如何去“心理學”地解析“中式”的溝通。我猜想,書中一定會有關於“察言觀色”、“投石問路”這些傳統智慧的現代解讀,並且會將其與心理學的理論相結閤。我非常想瞭解,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下,情緒是如何影響溝通的?比如,當一個人感到不滿,但又不願意直接錶達時,他的行為和語言會呈現齣怎樣的心理特徵?又或者,在多人溝通的場閤,如何運用心理學的原理來引導對話朝著積極的方嚮發展,而不是陷入無休止的爭論?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梭在中國人特有的溝通迷宮中,教會我識彆那些隱藏的心理陷阱,並指明一條通往高效、和諧溝通的大道。瀋陽齣版社的書籍我一直比較信任,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評分我選擇這本書,完全是被它“心理學”這個關鍵詞所吸引。現代社會節奏快,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似乎也越來越大,很多時候即便麵對麵,也感覺心隔萬裏。而《中式溝通心理學》這個名字,讓我看到瞭一個可以深入挖掘的寶藏。我理解的書名中的“中式”,不僅僅是指地域,更是指一種思維模式和文化特質。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那些隱藏在中國人溝通習慣背後的心理機製,例如,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用委婉的方式錶達拒絕,而不是直接說“不”?這種背後是不是有著某種對和諧關係的追求,或者對衝突的規避?又或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長幼尊卑、親疏有彆是如何體現在日常對話中的?這本書的厚度和瀋陽齣版社的品牌,讓我對它的內容深度充滿信心。我渴望通過這本書,獲得一套更具中國特色的溝通工具,不再是生搬硬套西方的溝通理論,而是能夠融會貫通,找到真正適閤自己的、也更能被中國人接受和理解的溝通方式。
評分我對《中式溝通心理學》這本書的期望,更多的是希望它能夠幫助我解開一些長期以來睏擾我的溝通難題。有時候,即使我心裏清楚自己想要錶達什麼,但到瞭嘴邊,說齣來的話卻總是和我想的不一樣,甚至會引起誤解。這讓我感到非常沮喪。我一直覺得,中國的文化強調“內斂”和“含蓄”,這種特質在很多時候是優點,但在溝通中,卻可能成為障礙。這本書的名字讓我看到瞭希望,它似乎在說,我們不必拋棄自己的文化,而是可以通過理解其背後的心理邏輯,來找到一種更有效的溝通方式。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心理學原理,來解釋為什麼我們會齣現這種溝通上的“卡殼”現象,以及如何通過一些心理訓練或者思維模式的調整,來剋服這些睏難,從而更自如、更精準地錶達自己,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