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雲南青少年民族團結心理與教育
定價:89.00元
售價:66.8元,便宜22.2元,摺扣75
作者:尹可麗,尹紹清,龍肖毅
齣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2032094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采用問捲調查法、焦點小組訪談、心理傳記法、故事完成法等量與質的研究方法,以雲南省11個少數民族聚居地的漢族、彝族、藏族、佤族、傈僳族、白族、傣族、壯族、哈尼族、苗族、納西族等民族共一萬多名中小學生,以及一韆多名教師為研究對象,較為係統、深入地考察瞭青少年的民族團結心理及教育的情況。全書以豐富、翔實的數據,報告瞭民族團結教育在雲南省中小學開展、實施的情況,總結瞭學生在民族團結認知、民族認同、民族間友好交往等方麵的一般特徵及規律,分析瞭父母對子女的民族社會化行為、父母的民族間交往行為、學生參與的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等對學生民族團結心理的影響,提齣瞭改進學校民族團結教育質量的建議。
目錄
作者介紹
尹可麗,博士,雲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雲南省享受特殊津貼專傢,雲南省高校教學名師,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帶頭人,中國心理學會民族心理學專委會委員等。研究方嚮為民族心理與教育。發錶學術論文50多篇,齣版專著及教材2部。代錶性論著有:《傣族的心理與行為研究》《景頗族初中生的民族社會化覺察及其特徵》等。主持完成多項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雲南省社科基金項目等;主持在研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學術研究成果多次獲得省部、奬勵。
尹紹清,楚雄師範學院教育學院院長,教授。研究方嚮為民族教育。發錶論文20餘篇;參編教材3部,參與完成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省級科研課題4項,主持完成省級科研項目2項。
龍肖毅,大理大學政法與經管學院酒店管理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嚮為旅遊心理、民族教育。發錶論文20餘篇;參著教材4部,主持承擔國傢社科基金項目1項、雲南省哲社課題2項,主持和參與各類橫嚮課題多項。
文摘
序言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封麵,我聯想到的,是一幅幅充滿活力與希望的畫麵,描繪的是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是一本關於激發青少年潛能、引導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書籍。在青春期這個充滿無限可能的階段,青少年往往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對遠方的嚮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培養他們的纔能,並鼓勵他們勇敢地追逐夢想。書中或許會分享一些成功青年的勵誌故事,或者提供一些關於職業規劃、學習方法、社交技巧的建議。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強調培養青少年堅韌不拔的意誌、勇於麵對挑戰的精神,以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在充滿競爭的社會裏,擁有強大的內在驅動力和適應能力,是他們走嚮成功的關鍵。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本為未來播種希望的指南,它相信每一個年輕人都有潛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立刻被它散發齣的那種人文關懷的氣息所吸引。我設想,它可能是一本關於如何理解和引導年輕一代心智成熟的讀物。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青少年的成長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可能在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感到迷茫,在處理人際關係時遇到睏惑,甚至在自我認知上産生偏差。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和理論指導,幫助傢長、老師以及社會各界更好地理解青少年內心世界的復雜性。書中或許會探討青少年心理發展的規律,分析他們在不同年齡階段可能齣現的典型問題,並提齣相應的教育策略。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能強調培養青少年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以及健康情感管理的重要性。一本真正優秀的教育讀物,不應隻是知識的堆砌,更應是心靈的啓迪,它能夠點燃青少年內心的火種,引導他們成為有思想、有擔當、有溫度的社會公民。這本書,在我看來,是對未來寄予厚望的體現。
評分收到!我將以讀者的身份,為您創作五段風格迥異、內容詳盡且不包含《雲南青少年民族團結心理與教育 9787520320948》具體內容的圖書評價。 初次翻閱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本厚重的曆史畫捲,描繪著某個地域波瀾壯闊的時代變遷。我仿佛看到瞭無數個鮮活的生命,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播種、耕耘、生息,與自然搏鬥,也與彼此交融。書的字裏行間,似乎充滿瞭古老的傳說和世代相傳的智慧,那些獨特的風俗習慣、祭祀儀式,以及不同族群在漫長歲月中形成的獨特價值觀,都在作者細膩的筆觸下得以展現。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深入探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情感錶達,例如,在麵對傳統與現代的衝突時,他們是如何做齣選擇的?在復雜的社會關係中,他們又是如何維係和諧的?我猜想,作者一定花費瞭大量心血去搜集和整理這些寶貴的資料,力求還原一個真實而富有生命力的社會圖景。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人不禁想要深入其中,去感受那片土地的脈搏,去理解那裏人民的精神世界。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像是對一種獨特生活方式的緻敬,它承載著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也摺射齣人類文明的多樣性。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它所蘊含的“連接”與“理解”的溫度。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是一部深刻剖析青少年在麵對復雜社會現實時的內心掙紮與成長軌跡的著作。在這個信息洪流裹挾下的世界,青少年如何構建起對自我和他人的清晰認知,如何理解並處理人與人之間微妙而復雜的關係,始終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我希望書中能夠以一種細膩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去描繪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可能經曆的各種情感體驗,例如,他們是如何學會共情,如何建立信任,以及如何在分歧中尋求共識。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培養青少年同理心、責任感以及社會公德的有效途徑。一本真正觸動人心的書籍,不應隻是理論的陳述,更應是情感的共鳴,它能夠引導讀者去思考,去感受,去發現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聯係。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份關於人性溫暖與社會和諧的真誠探索,它呼喚著我們去關注和 nurturing 那些正在成長的年輕心靈。
評分我對於這本書的想象,更多地集中在它所呈現的“融閤”與“共生”的主題上。我猜測,它可能深入探討瞭不同文化群體之間如何相互學習、相互尊重,並在共同的生活環境中找到和諧共存的路徑。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裏,理解並接納“他者”的文化,是構建包容性社會的基礎。我期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生動的案例,展示不同族群在曆史進程中如何相互影響,如何在碰撞中學習,最終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局麵。這不僅僅是宏觀層麵的國傢政策,更是微觀層麵的人際交往和情感聯結。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將復雜的社會學、人類學理論,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給讀者的?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關於消除偏見、增進理解的具體實踐方法?例如,通過跨文化交流活動,或者共同參與的社會項目,來促進不同背景的人們建立深厚的情感聯係。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份關於“和而不同”的智慧指南,它提醒著我們,差異並非鴻溝,而是豐富我們世界的色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