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华大字典
:99.80元
售价:72.9元,便宜26.9元,折扣73
作者:魏励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176008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中国人案头必备工具书,收录古今中外各类汉字57000多个。天下汉字 尽收其中。
《中华大字典》是中国人案头必备的一部工具书。它规模较大:共收通用字、冷僻字、繁体字、异体字以及旧字形、义未详字等57000多个。凡古今文献、图书资料中出现的各类汉字皆能查出,是当今世界上收字多的汉语字典之一;注音准确:通用字注音符合规范,其他类型汉字注音皆有所本;释义明晰:按照源流引申关系排列义项,例证精当,对古今字义演变、同义字词的差别以及使用习惯等予以辨析或提示;检索方便:正文字头按照读音次序排列,音未详字、汉字笔画或部件按部首排列放在附录中,并附有部首索引、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一言以概之:天下汉字,尽收其中。
真正让我震撼的,是它在收录范围和版本考证上的严谨态度。如今很多号称“权威”的工具书,在面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地方方言时,往往处理得过于简化,或者干脆避而不谈,给人一种“力有不逮”的感觉。但这本字典,明显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去追溯词源的复杂性。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一个现代的定义,而是会细致地标注出该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义演变轨迹,甚至会标明哪些解释是沿用了某个特定朝代的用法,哪些是后世的附会或误用。这种层层剥茧的考证过程,极大地满足了我对“求甚解”的追求。我曾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仅仅是研究“道”这个字的几种不同哲学语境下的精确含义,从《道德经》到宋明理学,它都给出了精确的引文定位和注释。这种深度,是网络搜索工具所不具备的“纵深感”。它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是这样”。这种对知识的敬畏心,体现在每一个细小的注释和每一个引用的出处中。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查找工具,它是一部浓缩的汉语发展史,是一部活态的文化博物馆,让人不得不对编纂团队的学术功底肃然起敬。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细节,简直是为重度使用者量身定做的,看得出设计者深谙字典的“使用场景”。我注意到书脊的处理非常巧妙,它在保证足够支撑力的前提下,使得整本书可以平摊在桌面上而不用担心书页合拢。对于我这种需要一边查阅一边做笔记的用户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我经常需要用荧光笔标记重点,或者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和联想,如果书本无法完全摊开,操作起来会非常别扭。这里的纸张对墨水的吸收性也处理得很好,无论是钢笔书写还是铅笔勾画,都不会出现明显的洇墨现象,墨迹清晰利落,这在查阅量大的时候能大大减轻阅读疲劳。另外,它的印刷质量极其稳定,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字体的清晰度和墨色浓淡几乎没有差异,这对于需要长时间聚焦于密集文字的读者来说,是对眼睛的极大尊重。我过去买过一些装帧华丽但印刷粗糙的词典,用不了多久,因为字体模糊或纸张泛黄而束之高阁。但这本字典,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可以经受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反复使用的“工具艺术品”。它散发出的那种扎实可靠的气质,让人愿意把它当作一个长期的学习伙伴,而不是一次性的参考资料。
评分从使用体验上来讲,这本字典的“可被检索性”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尽管它很厚,但找起来并不费劲。虽然没有电子词典那样迅捷的输入法检索,但其部首检字法和笔画检索部分的排布逻辑非常清晰,图例和说明一目了然。我通常习惯先通过部首定位,然后通过笔画数进行二次筛选,这个过程非常流畅,并且能有效加深我对汉字结构的理解。更贴心的是,它在一些常用且容易混淆的偏旁部首处,设计了专门的对照表,比如“雨”字头和“伞”字头的细微差别,以及在不同字中位置变化带来的结构调整,都用清晰的图示进行了标注,这对于学习书法或进行汉字输入法研究的人来说,是极其实用的附加价值。此外,字典的附录部分也异常丰富,不仅仅是常见的异体字、繁体字对照,它甚至收录了部分古代的计量单位和官印文字的参考图例,这些虽然不是核心的查词功能,却极大地拓宽了阅读古代文献时的理解边界。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一本“查字工具”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体系化的、可以随时开启的汉语百科全书,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传统学术精神的一种坚守和传承。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种传统格式的字典持保留态度的,毕竟现在手机上的APP查词速度快得惊人,即时反馈能力是任何实体书无法比拟的。我下载了一些电子词典做对比,它们在检索效率上确实占据了绝对优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信息太碎片化了。你输入一个词,它就吐出一个结果,没有上下文,没有引申的关联,读起来干巴巴的,少了点“人味儿”。而这本大部头,最大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非即时性”。它强迫你慢下来。我发现,当我查阅一个字的时候,眼角余光很容易被它旁边的另一个条目所吸引,然后不自觉地翻过去看一眼,结果就开启了一段意想不到的知识探险。这种“偶然的发现”是算法推荐永远无法给予的乐趣。举个例子,我只是为了确认一个古代官职的写法,结果在相邻的版面上,看到了对该官职所使用器物的详细描述,那段描述的文采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篇小小的散文。这种编排的艺术,体现了编纂者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而不是孤立地展示数据。书中的例句选取也十分考究,大多取自经典名篇,而非为了凑数而生硬编造的现代语境。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和古代的文人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那种厚重的文化气息,是冰冷的屏幕无法替代的。
评分这本厚重的典籍,初捧在手,便觉分量十足,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有一种文化沉淀的压迫感。我特意为之腾出了一整张书桌的一角,因为它的开本和厚度,实在是不适合随便塞进书架的某个角落。装帧设计走的是一种沉稳的大气路线,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深色封皮上烫金的书名,在光线下微微泛着低调的光泽,透露出一种不言自明的权威感。我最欣赏的是它的纸张质感,摸上去不滑不涩,微微带有一点点粗粝的纤维感,这种触感让人感觉这是实实在在、用心制作出来的工具书,而不是追求轻薄的快消品。翻开扉页,那密集的排版和清晰的字体就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特地对比了几个日常生活中比较困惑的生僻字,发现它的释义不仅详尽,而且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作为佐证,这对于一个醉心于文字考据的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尤其是对一些古义与今义产生巨大分野的词汇,它的解释层次分明,丝毫不含糊。比如对“彳”这个部首的追溯,它给出了多种源流,比我之前参考的任何一本工具书都要来得细致入微。虽然阅读的初衷是查阅疑难,但现在我发现自己常常会沉溺于其中某一页的某个词条,读着读着,便忘了时间,仿佛跟随文字的脉络,穿越回了那个词汇诞生的时代。这绝不是一本能快速翻阅的书,它需要耐心,需要沉浸,它更像是一位沉默的智者,静静地等待着每一个渴望探究本质的灵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