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汉字源流精解字典
:168.00元
售价:122.6元,便宜45.4元,折扣72
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辞书研究中心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107278556
字数:
页码:184500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汉字源流精解字典》为现代汉语用字教学而编写的具有解析特色的新型字典,是2013—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项目。字典共收录了11700多个单字,其中正体字8100多个,繁体字、异体字3600多个,完全涵括了《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全部字形,既满足了现代汉语常用字的教学需求,也满足了古籍与专业领域用字的查检需求,在教学上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字典的特色体现在它除了解释每个字的读音、主要意义,提供必要的例词之外,还为每个字头设置了“解析”专栏,全面精要讲解汉字形音义的源流发展。分析字形一般追溯到小篆,有的还溯及甲骨文、金文、籀文等。从字形分析入手,说明形义之间的联系,有些字也兼及形音之间的联系;从本义出发,说明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联系,以大量的古代文献和现代经典文学作品作例证,说明古今意义的传承脉络和用法的重要变化。同义、近义词语组列在一起,详加辨析;有特殊用法的字,另以“注意”提示;将文献中常见的繁体、异体字制成“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附于书后,便于学习。字典为现代汉字教学提供了科学理论、翔实资料与结论。
字典由语言文字学家、辞书学家曹先擢、苏培成先生担任主编,多位从事汉字教学与研究的专家编写,多位语言学、辞书学专家审定。
作为一名对书法艺术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在收录字例时,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字体风格把握得相当到位。它收录的古文字样本并非只是僵硬的摹写,而是能够体现出那个时代书写载体和工具特性所带来的笔触韵味。例如,在描述战国文字时,它不仅展示了不同地域的异体字现象,还通过对线条粗细、转折方圆的处理,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百家争鸣”的字体生态。这种对历史原貌的尊重和细致入微的呈现,对于我们临摹和理解古代碑帖的结体规律,提供了极其可靠的参照系。与一些侧重于现代汉语规范的字典相比,这本书更像是一部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汉字发展史的缩影,它的价值远超工具书范畴,更像是一本高级的书法理论辅助读物。
评分我关注到该书在处理一些罕用字或异体字时,所展现出的那份近乎偏执的考据精神。很多我们几乎在现代文本中绝迹的字头,它不仅给出了确凿的早期出土文献或传世文献的佐证,还细致地考证了其在不同朝代间的流变和被替代的原因。这背后一定倾注了编纂团队多年来在古籍文献中“大海捞针”的心血。这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每一个细微差异的捕捉能力,让这本书在众多同类参考书中脱颖而出。它不仅仅是在“解释”文字,更是在“保护”和“传承”一种濒临失落的文化记忆。每次翻到这样的条目,我都会油然而生一种对先贤治学态度的敬佩之情,它让人深切体会到,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承载着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不懈的探索。
评分这本字典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雅致的配色,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感觉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内页的纸张选料也非常讲究,触感细腻光滑,印刷的油墨浓淡适中,字体的排版布局更是透露出编纂者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每一个汉字的字形、笔画都清晰锐利,即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也不会感到眼花缭乱。尤其是一些形近字的对比区,设计得极其巧妙,通过细微的排版调整,将它们的差异点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翻阅起来,指尖与书页的每一次接触,都仿佛能感受到一种工匠精神的传承,这种对实体书质感的尊重,在如今这个数字化泛滥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物,更是一种阅读体验的升华,让人愿意花费时间沉浸其中,慢慢品味每一个方块字的结构美学。
评分坦白说,最初我对这样一本大部头的工具书抱持着一种敬畏和一丝畏难的情绪,担心内容过于学术化和晦涩,难以被日常读者接受。然而,实际阅读后,我惊喜地发现其编写风格极为贴合现代读者的认知习惯。它的释义部分,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大量运用了生动的例句和现代汉语的解释进行对照,消弭了古代语境和现代理解之间的鸿沟。对于一些多音字或兼具多重含义的古字,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人性化,将复杂的语义分支清晰地用条理化的列表或图示进行梳理,避免了信息过载导致的阅读疲劳。这种“学术的深度”与“阅读的易得性”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使得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文化养分。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尝试深度学习古代文献的文字演变,市面上很多工具书都停留在对现代汉字释义的罗列,缺乏对“源流”那种历史纵深感的挖掘。但这本书在处理“演变”这个核心概念时,展现出了惊人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的写法,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个字形转变背后的语音、语义乃至社会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阅读时,我常常会因为一个字从象形到符号化的过程中所蕴含的古代先民的智慧而感到震撼。比如,它对某些复杂偏旁的拆解分析,非常具有启发性,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古文字学知识,用一种近乎叙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让人感觉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汉字生命力的勃发与定型。这种由表及里、由形溯源的讲解模式,极大地满足了我对“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求知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