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定价:15.00元
售价:11.3元,便宜3.7元,折扣75
作者:顾红亮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0-01
ISBN:9787561744505
字数:255000
页码:27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本书的主题是探讨现代中国哲学对建构平民化人格的思考。我称之为现代中国的平民化人格建构的可能性话语。在辨明人格话语的框架体系之前,需要先澄清人格概念和基本含义。
人格概念是一个多义词。在有的语境里,人人都有人格。连刑事罪犯也有有人格,有其人格的尊严。这个人格概念当然不是从道德品质的意义上界定的。而在别的语境里,只有那些品德高尚、事业显赫的英雄人才是有人格的。中国人讲人格常常与道德品格相联,赋予人格一词浓厚的道德与伦理色彩。
感应自得是初的心灵共鸣;体认气象则是对感应的内容进行再省察,“体认是把那听得底自去心里重复思绎过”;顿然觉悟不仅提升了对气象的体认,而且是在更高阶段对感应自得的回归,即把后者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变为前者的豁然贯通。从以上简略的考察,可以体会到作者所说的“在现代哲学的视域里重新阐发传统的道德认识论”,还有不少课题有待于深入。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冲击感,在于它打破了我以往对某些既有观念的固有认知。在阅读过程中,作者提供的视角是如此独特而又逻辑严密,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毫不留情地切开了我们习以为常的表象,直抵内核深处。我发现自己不得不经常停下来,合上书本,对着窗外发呆,消化那些新接收到的信息,甚至开始审视自己过去的行为模式和思维定式。它并非直接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更像是一个强大的思维激发器,它提出的问题比它给出的结论更具价值。这种强迫读者进行深度反思的能力,恰恰证明了其思想的穿透力和原创性,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次精神上的重塑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非仅限于其学术理论层面,更在于它对当代社会情绪和集体心理的精准捕捉。作者仿佛拥有千里眼,能够洞悉到那些在日常喧嚣中被我们忽略的细微变化,并将这些变化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读完后,我感到一种释然和被理解的共鸣,仿佛有人终于用清晰的语言,道出了我心中那些模糊不清的感受和隐晦的困惑。这种深刻的情感连接,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学术著作,而更接近于一种对我们共同生活经验的深刻注解。它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并以一种更具批判性、也更富同理心的目光去面对未来。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与其说是学术论述,不如说是对时代脉络的细腻梳理与深刻洞察。作者没有采用那种刻板的、充满术语堆砌的表达方式,而是将复杂的社会现象抽丝剥茧,用一种近乎散文诗般的流畅笔触娓娓道来。读到某些关键章节时,我甚至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精炼的句子,仿佛能从中窥见历史的呼吸和人性的幽微。行文中,时不时穿插一些生动的案例和精妙的比喻,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如同在广袤的草原上行走,偶遇一汪清泉,让人精神为之一振。这种对文字驾驭的功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议题的深刻理解,让读者在接收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阅读本身带来的美感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硬壳包裹着厚实的纸张,触感温润而有质感,拿到手上分量十足,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用心之作。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力量感,那种深沉的底色与精致的烫金字体搭配起来,透着一股沉稳的历史厚重感,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来一探究竟。内页的排版也做得非常考究,字号适中,行距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光是捧着这本书,就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对文字和知识的尊重,这种对细节的坚持,无疑为阅读体验增添了许多仪式感。每一次轻触封面,每一次翻动书页,都像是在与一位老友进行一场严肃而深入的对话,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是很多快餐式阅读体验无法给予的。可以说,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序言,预示着内容绝非泛泛之辈。
评分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章节组织展现了一种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和递进性。作者似乎有着非常清晰的路线图,每开辟一个新章节,都像是为读者搭建了一个新的观察平台,从一个更广阔的维度审视主题。各个部分之间的衔接处理得非常自然,没有那种为了凑篇幅而生硬嫁接的痕迹,而是像一条精心编织的河流,无论是支流的探索还是主线的推进,都充满了目的性和逻辑性。这种严谨的结构安排,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概念的难度,让读者能够循着作者的思路,稳步地深入主题的复杂层面,最终形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认知框架,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