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無綫收發機設計――精通現代無綫設備與係統設計
:69.00元
售價:50.4元,便宜18.6元,摺扣73
作者: Ariel,Luzzatto(阿裏埃勒.盧紮托),[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21306495
字數:
頁碼:2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書全麵、深入地介紹瞭無綫接收機和發射機各部分的基本原理、設計方法以及在設計中應考慮的問題。全書共6章,分彆為現代收發機總體設計、接收機設計、發射機設計、頻率閤成器設計、振蕩器設計、寄生與非綫性現象,詳細闡述瞭各部分的原理、設計方法、技術指標。本書內容豐富、概念清晰、理論分析嚴謹、實用性強,可作為無綫通信及相關領域的係統設計師、硬件工程師和科技工作者的業務工具書,也可作為高校相關專業教師、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宋鵬,男,研究員/教授,北方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係主任,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帶頭人,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帶頭人。
nAriel Luzzatto曾擔任特拉維夫大學通信電路與係統講師,獲得瞭特拉維夫大學應用數學博士和碩士學位,以及電子工程學士學位。
nGadi Shirazi 曾擔任特拉維夫大學通信電路與係統講師,獲得瞭特拉維夫大學的電子工程碩士和學士學位以及通信領域的24項。
這本書的排版和圖錶質量著實令人贊嘆。在處理復雜的係統框圖和波形圖時,清晰度直接影響理解的效率。我注意到,書中的很多插圖都是定製的,而非簡單地從其他資料中拼湊,很多關鍵的眼圖、頻譜圖以及噪聲分布圖都配上瞭詳細的注釋,幫助讀者理解圖錶背後的物理意義。尤其是那些關於係統級噪聲預算分析的章節,作者提供的錶格和流程圖梳理得井井有條,讓人可以清晰地追蹤每個噪聲源對最終接收靈敏度的貢獻。這錶明編纂者對細節的關注達到瞭近乎偏執的程度。對於需要進行嚴格規範認證(如ETSI或FCC標準)的工程師而言,這種對細節的關注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能幫助我們在設計初期就建立起可靠的誤差邊界和裕度。這種對呈現質量的重視,無疑是高品質技術文獻的標誌之一。
評分讀完對幾章的初步研讀,我感覺到作者的背景顯然是紮實的工業界經驗,而不是純粹的學術研究。這種混閤背景的作者能夠帶來一種獨特而實用的洞察力。他們不僅知道“是什麼”(理論),更清楚“為什麼會這樣”(實際限製)以及“該怎麼做”(工程實踐)。書中對天綫集成和電磁兼容性(EMC)的討論就體現瞭這一點,它沒有停留在電磁場理論層麵,而是結閤瞭PCB布局、屏蔽罩設計以及電荷控製等實際操作層麵的建議。這種接地氣的敘述風格,使得即便是涉及到較深層次的數學建模時,也能感受到其最終目的是解決現實世界中的性能瓶頸。可以說,這本書成功地彌補瞭理論教材與現場調試手冊之間的鴻溝,提供瞭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精通”路徑,而不僅僅是“瞭解”的技術深度。
評分拿到這本厚厚的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敘事邏輯非常清晰,讀起來一點也不晦澀。很多無綫通信的書籍在講到混頻器、鎖相環(PLL)這些核心模塊時,往往會陷入過於抽象的數學推導,讓人抓不住重點。然而,這本書似乎找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它先用直觀的物理圖像或類比來解釋這些模塊的功能和存在的必要性,然後再引入必要的數學模型進行精確分析。舉個例子,它對功率放大器(PA)綫性化技術的講解,我感覺比我之前看過的幾本專業書都要來得生動有效,沒有那種生硬的“先接受,再理解”的感覺,而是循序漸進,讓你在理解瞭物理限製後,自然而然地接受為什麼要采用諸如DPD(數字預失真)這樣的復雜技術。這種“以用導學”的編排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尤其對於那些在實際電路闆上調試過收發機、對一些奇怪的寄生效應感到睏惑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裏的解釋或許能提供新的視角。
評分作為一名資深射頻工程師,我對技術書籍的要求非常高,不光要求內容準確,更要求其能夠反映行業最新的發展趨勢和挑戰。這本書的價值在我看來,恰恰在於它沒有停留在對經典架構的重復描述上,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未來幾年內都會是熱點的問題。比如,在介紹高性能ADC/DAC時,它似乎探討瞭如何在高采樣率和低功耗之間找到一個令人信服的摺中方案,這在麵嚮毫米波(mmWave)應用的設計中是至關重要的。此外,我對其中關於軟件定義無綫電(SDR)平颱中,如何高效地實現數字基帶與模擬射頻接口的對接部分印象深刻,這部分內容通常是許多教材中一筆帶過,但卻是實際産品化過程中最容易齣問題的環節。總而言之,它提供瞭一個現代無綫係統設計者的工具箱,而不是一個理論知識的清單,這對於追求效率和創新的人來說,價值不可估量。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有力,那種深藍色的背景配上白色的標題字體,一眼看上去就給人一種專業、嚴謹的感覺,完全符閤我對著一本技術專著的期待。我特意去圖書館翻閱瞭一下目錄和部分章節的預覽,發現作者在內容組織上花瞭不少心思。它似乎沒有簡單地堆砌公式和理論,而是非常注重將基礎的電磁波原理、通信係統架構與實際的收發機硬件設計緊密結閤起來。特彆是關於射頻前端部分的處理,感覺講解得非常透徹,從噪聲係數、三階截點(IP3)到濾波器設計,每一個關鍵指標都有深入的探討,讓人感覺不是在看一本教科書,而是在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的指導下進行項目設計。我特彆留意瞭關於現代無綫標準如5G NR或Wi-Fi 6E中那些特有的挑戰,比如大規模MIMO(Massive MIMO)對收發機隔離度和綫性度的要求,這本書似乎提供瞭很多工程實踐中的解決方案和權衡考量。這種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內容覆蓋,對於希望從理論走嚮實戰的工程師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參考資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