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雯、鄧鑫洋著的《D-S證據理論信息建模與應 用》以D-S證據理論應用中的關鍵問題研究為主綫, 研討瞭D-S證據理論領域有關證據生成、衝突處理和 決策等方麵的經典研究成果,並介紹瞭不確定環境下 基於證據理論的信息融閤應用實例。全書共7章。** 章綜述瞭證據理論的基本概念、存在的關鍵問題、研 究現狀以及主要應用領域等;第2~6章分彆針對證據 理論在實際應用中所存在的不確定信息建模、證據衝 突度量、衝突證據融閤、信度決策及計算復雜度等幾 個關鍵問題展開研究,並介紹瞭**外一些相關的代 錶性工作。第7章給齣瞭證據理論的兩個典型應用案 例,分彆是故障診斷及多光譜圖像弱小目標跟蹤,展 示瞭如何應用證據理論來解決實際工程問題。
本書對從事智能係統、目標識彆、故障診斷研究 、設計、開發和應用的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具有一定的 參考價值,也可作為信息融閤或智能信息處理等相關 專業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
第1章 緒論
1.1 信息融閤
1.1.1 信息融閤概述
1.1.2 信息融閤模型
1.1.3 信息融閤中信息的特性
1.1.4 多源信息融閤方法介紹
1.1.5 信息融閤的應用
1.2 D-S證據理論
1.2.1 證據理論基本概念
1.2.2 Dempster組閤規則
1.2.3 證據理論融閤框架
1.2.4 證據理論關鍵問題
1.3 證據理論研究現狀
1.4 證據理論應用概述
1.5 本章小結
第2章 基於證據理論的不確定信息建模
2.1 引言
2.2 現有的BPA生成方法
2.3 基於三角模糊數的BPA生成方法
2.3.1 模糊集理論
2.3.2 基於三角模糊數的BPA生成過程
2.3.3 算例分析
2.4 基於高斯分布的BPA生成方法
2.4.1 基於高斯分布的BPA生成過程
2.4.2 算例分析
2.5 基於可靠性的二元組BPA生成方法
2.5.1 預備知識
2.5.2 基於可靠性的二元組BPA生成過程
2.5.3 算例分析
2.6 本章小結
第3章 證據理論中的衝突
3.1 引言
3.2 證據組閤中的衝突悖論
3.2.1 證據衝突
3.2.2 證據衝突産生的原因
3.2.3 證據衝突産生的影響
3.3 證據衝突錶示方法概述
3.3.1 衝突係數k
3.3.2 Jousse1me證據距離
3.3.3 Pignistic概率距離以及二元組衝突錶示方法
3.4 基於證據關聯係數的衝突度量
3.4.1 證據關聯係數
3.4.2 證據關聯係數的性質
3.4.3 基於證據關聯係數的衝突錶示
3.4.4 新衝突錶示方法下的組閤規則適用性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衝突證據融閤研究
4.1 引言
4.2 Dempster組閤規則分析
4.2.1 Dempster組閤規則及其性質
我注意到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對於不同信源的“可靠性”和“一緻性”評估體係的構建尤為細緻入微。這在我處理那些涉及多傳感器融閤、專傢意見匯集或多方情報分析的場景時,顯得尤為關鍵。很多現有方法往往簡單地對權重進行分配,但這忽略瞭信息源本身的內在矛盾和動態變化。這本書則提供瞭一整套量化框架來衡量這種“衝突度”和“可信度漂移”,這種精細化的處理,大大提升瞭決策模型在復雜環境下的魯棒性。它不是在教你如何快速得到一個模糊的答案,而是如何在信息不完善的情況下,生成一個邊界清晰、可被驗證的置信區間。這對於那些要求高可靠性的關鍵任務係統來說,無疑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評分初次翻開這本厚重的著作,我立刻被它所展現齣的那種深邃而係統的理論框架所吸引。作者似乎在構建一個全新的知識體係,試圖用一種更加嚴謹和數學化的語言去描述和處理那些傳統方法難以捉摸的不確定性。書中的邏輯推導極為嚴密,從基礎概念的定義到復雜模型的構建,每一步都像是精心設計的齒輪咬閤,環環相扣,不留一絲含糊。特彆是對於概率論和經典統計學局限性的剖析,鞭闢入裏,讓人不禁反思我們過去處理信息和決策時所依賴的那些“常識性”假設是否真的站得住腳。它不是那種讀完就能立刻在實踐中找到現成公式套用的手冊,而更像是一部需要靜心研讀的學術專著,引導讀者深入思考信息本身的本質屬性,以及如何在信息碎片化、來源異構的環境下,建立起一個既能量化又能容納模糊性的分析工具。我花瞭相當長的時間去消化那些開篇的公理化描述,這種對底層基礎的強調,預示著其後續應用絕非淺嘗輒止。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體現瞭一種嚴謹的學者風範,它更側重於基礎理論的奠基和公理體係的完備性,而非對市場熱點概念的追逐。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純粹的數學物理推導空間,作者耐心地引導我穿過復雜的符號和證明,去觸摸其背後所蘊含的關於信息不確定性的基本規律。它很少直接提及時下流行的“大數據”或“人工智能”等術語,但其提供的數學基礎卻是支撐這些領域高級應用的關鍵支柱。它提供的是“內功心法”,而不是“招式套路”。因此,對於希望深入理解現代信息科學底層邏輯,並希望構建自己獨特分析框架的研究人員來說,這本書是不可多得的、值得反復研讀的珍貴財富。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風格非常“硬核”,幾乎沒有冗餘的修飾性語言,每一個段落、每一句話都承載著密度極高的信息量。對於工程實踐者而言,這可能意味著較高的初始門檻,但一旦跨越過去,它提供的視角是革命性的。它沒有過多地糾纏於具體行業案例的細節展示,而是將核心算法和理論結構剖析得淋灕盡緻,這使得其理論具有極強的可移植性和通用性。我發現自己開始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去看待數據驗證、故障診斷乃至風險評估等傳統領域。它提供的是一套“思維操作係統”的升級,而不是某個特定應用軟件的說明書。這種自底嚮上的構建方式,要求讀者必須耐心構建知識的縱深感,一旦結構穩定,便能對各種新齣現的復雜信息處理挑戰做齣更具洞察力的判斷。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說實話,頗具挑戰性,但那種“豁然開朗”的瞬間又讓人欲罷不能。它更像是一場智力上的攀登,需要讀者具備相當的數理基礎和抽象思維能力。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闡述核心模型時所采用的類比和圖示,它們極大地幫助我理解那些高度抽象的概念——比如如何將來自不同信源的、性質迥異的“信念”進行有效的融閤與權衡。不同於其他強調工具操作性的書籍,這裏的重點在於“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而不是“如何”點擊鼠標。它深入探討瞭信息聚閤背後的哲學依據和計算復雜性,讓人在解決實際問題之餘,也能對所用方法的閤理性進行深刻的自我審視。讀完某一章節後,我常常需要停下來,迴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架設起理性分析與現實世界不確定性之間的橋梁的,這種深思熟慮的過程,遠比簡單地應用一個算法來得更有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