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双色缩印本)
定价:29.80元
作者:祝鸿熹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8010381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字典属于中型古汉语语文工具书,以形音义辨析为特色,供大中学生、语文教师、古文自学者和古文爱好者等中等文化程度以上读者使用。共收单字(含繁体字和异体字)约10 000个,以常用者为主,虽不常用但见于名篇者也酌收。字头下还收了一部分词语和成语。另设有知识窗、典故、提示和辨析。内容丰富,功能强大。
内容提要
★ 一部中型古汉语语文工具书。
★ 专家编写,收字丰富,释义精当,功能完备。
★ 共收单字(含繁体字和异体字)约10 000个。
★ 字头下酌收词语和成语近4 000条。
★ 设知识窗项,介绍一些语言文化常识。
★ 设典故项,指明诗文中引用的故事或词句。
★ 设辨析项,指出有关字词在意义、用法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 设提示项,指出有关字词在形音义及用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 提供多个附录,兼顾知识性和实用性。★ 一部中型古汉语语文工具书。
★ 专家编写,收字丰富,释义精当,功能完备。
★ 共收单字(含繁体字和异体字)约10 000个。
★ 字头下酌收词语和成语近4 000条。
★ 设知识窗项,介绍一些语言文化常识。
★ 设典故项,指明诗文中引用的故事或词句。
★ 设辨析项,指出有关字词在意义、用法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 设提示项,指出有关字词在形音义及用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 提供多个附录,兼顾知识性和实用性。
★ 配有精美插图,图文并茂,相为印证。
目录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表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三)难检字笔画索引
词语、成语目录
典故目录
知识窗目录
辨析目录
提示目录
正文
附录
(一)汉语拼音方案
(二)汉字结构分类表
(三)汉字笔画名称表
(四)汉字笔顺规则表
(五)汉字生僻部件读音表
(六)新旧字形对照表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老实说,一开始我对“缩印本”这个概念是持保留态度的,总担心排版会过于拥挤,影响查找效率。但实际使用下来,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商务印书馆的排版功力确实值得称道,即便在有限的空间内,字距、行距的把控依然保持了极高的可读性。它成功地做到了“小身材,大容量”,这对于需要经常携带出门或者放在案头作为随手参考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经常在图书馆查阅那些大部头的原典时,带着它,遇到陌生的词汇,不需要马上跑回办公室查电脑,直接在旁边就能快速核对,效率倍增。它更像是一个便携式的“知识补给站”。当然,它的篇幅决定了它不可能像一些超大型的百科全书那样包罗万象,但对于“常用字”这个范畴来说,它的覆盖面和深度是完全足够的,真正做到了“精”而非“泛”。
评分这本关于古汉语的工具书,拿到手就让人感觉沉甸甸的,里头密密麻麻的字,每一页都散发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当初买它,主要是想啃一些古代文献,但说实话,一开始面对那些生僻的字形和复杂的释义,确实有点无从下手。不过,这本字典的编排设计还是挺人性化的,即便是初学者,也能通过清晰的索引和例句,慢慢摸索出门道。它不像那种纯粹学术的工具书,晦涩难懂,而是努力在严谨性和实用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它对一些关键的“通假字”的解释就特别到位,结合不同的语境给出不同的解读方向,这对于理解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微妙之处,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记得有一次研究《庄子》的某一段落,几个核心词汇怎么也无法顺畅理解,就是卡在了对古义的把握上,翻阅了手头的其他资料都不得要领,最后还是在这本小小的缩印本里找到了那个最贴切、最能打通文意的解释。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让人觉得这笔投资值了。它不仅仅是字词的集合,更像是一把钥匙,能开启通往古代思想世界的门扉。
评分我最喜欢用这本书做的事情,是对比着看不同朝代的文风差异。当读到一些需要精准把握古人语气和情感基调的文字时,现代汉语的表达往往显得过于直白或苍白。这本字典里对一些情绪色彩强烈的动词和形容词的解释,往往能提供一个更接近古人思维模式的切入点。比如,某个表达“悲伤”的词汇,它会细致区分是“哀婉的”、“凄怆的”还是“沉郁的”,这种细微的差别,直接决定了对作品基调的理解。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查字典”,更像是在进行一种“语言考古”。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那位遥远的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对文字的精确解构,得以窥见他们当时的情境和心境。这种深度阅读的体验,是快速搜索引擎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洁大气,体现了老牌出版社的专业气质,拿在手里有一种踏实感。虽然是双色印刷,但主色调和辅助色的搭配非常协调,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既不喧宾夺主,又能有效地区分释义和例句,这对于需要快速扫描信息的阅读习惯非常友好。我用它来辅助学习一些古代哲学著作,比如对“道”“气”“理”这类核心概念的早期阐释,这本书给出的定义往往更加贴近其最初的语境,避免了后世解读带来的层层累积的误解。它的价值不在于收录了多少罕见怪字,而在于它对那些“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常用字的深度挖掘和精准定位,确保读者在使用这些基础构件时,不会在地基上出现偏差。总的来说,它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常备身边的优秀参考书。
评分作为一名文科生,平时阅读一些偏学术性的史书或者早期白话小说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时代错位”的词语,它们在现代汉语里已经彻底变味,或者干脆就消失了。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对词义的演变过程描绘得非常细腻。比如,某个字在先秦时期的含义,到了魏晋时期是如何微妙地发生了偏移,再到唐宋时期逐渐定型为我们今天理解的样子,这种时间轴上的梳理,对于做深度阅读的人来说至关重要。我个人尤其欣赏它收录的那些带有明确出处标注的例证,这些小小的引文,往往能一下子将抽象的词义具象化。它不只是告诉你“这个字的意思是A”,而是展示了“在XX篇章中,这个字被用来表达A,而在YY作品中,它可能偏向于B”。这种精细化的区分,大大提高了翻译和引用的准确性。当然,纸张的触感和双色印刷的对比度也让长时间阅读不至于过于疲劳,这对于工具书来说,是隐藏但极其重要的加分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