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技术指南(“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定价:65.00元
作者:Paul Golding,刘述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1153413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作者是世界知名的移动和互联网专家,在移动应用方面拥有16项,对**的技术和电信运营商如何转型具有深刻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书对大数据、云计算等热点话题都有深入浅出的分析,对读者来说很有吸引力。
内容提要
《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技术指南》从互联网服务与电信运营两个领域在融合过程中的文化理念碰撞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的思想精髓,对Web 2.0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与原理进行了深度解析,指出Web操作系统将无可争议地成为未来(移动)服务平台,并详细论述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的本质及其在技术方面与电信、互联网服务与运营有机结合的方法和切入点。
《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技术指南》既适用于电信与互联网融合领域的专业技术研发和服务运营人员,也适合于高等院校通信、电子、计算机、技术经济与管理等专业的学者与学生。对希望进行互联网创业的人员尤其是初次进行的人员来说,《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技术指南》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服务模式、运营策略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章 连接服务:互联网与电信的碰撞
1.1 连接是什么?
1.2 无处不在:IP还是软件
1.3 运营商未来的6种潜在模式
1.3.1 接入服务
1.3.2 连接服务平台
1.3.3 销售渠道
1.3.4 无缝服务提供
1.3.5 金融商业
1.3.6 社交电信
1.3.7 开始考虑平台
1.3.8 执行
1.4 “关注我”Web——社交网络和社交软件
1.5 什么是平台,为什么如此重要?
1.5.1 电信运营商的平台模式
1.5.2 市场和服务平台
1.5.3 数据和“混搭”平台
1.5.4 平台即服务
1.5.5 平台是否有用?
1.6 从平台到生态系统
1.7 价值所在
1.8 实践出真知
1.9 总结
第2章 Web 2.0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与原理
2.1 介绍
2.2 揭开Web 2.0的面纱:CRUD、MVC和REST
2.3 LAMP及其上层:Web框架和中间件
2.3.1 LAMP介绍
2.3.2 Web框架
2.3.3 敏捷开发——思维的速度
2.3.4 小结——“框架工作原理”
2.4 开放:开源、开放API与开放创新
2.4.1 开放的不同类型
2.4.2 开放、开放、开放
2.4.3 小结(“开放如何起作用”)
2.5 应用?HTML5和现代
2.6 以人为本:社交计算
2.6.1 关系开发——社交图谱
2.6.2 兴趣开发——上下文感知
2.6.3 便携式数据
2.6.4 社交设备的移动性
2.6.5 小结(“社交计算如何发挥作用”)
2.7 用户参与、共创与分析
2.7.1 用户参与
2.7.2 共同创造
2.7.3 分析
2.7.4 小结(为什么用户发言权起作用?)
2.8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API和混搭(Mash-Up)
2.9 移动2.0——关于开发者的事!
2.9.1 移动2.0
2.9.2 移动平台
第3章 Web操作系统:未来(移动)服务平台
3.1 Web操作系统的重要性
3.2 物联网
3.3 数据处理
3.3.1 数据语义
3.3.2 数据关系
3.3.3 元数据工具:Ontologies,OWL,RDF
3.3.4 元数据工具:标记与大众分类法
3.3.5 RDFa——在网页中嵌入元数据
3.3.6 元数据工具:Twitter andAnnotations“Twannotations”
3.3.7 小结
3.4 未来的Web:“大众操作系统?”
3.4.1 介绍
3.4.2 社交网络
3.4.3 社交API和平台再思考
3.4.4 开放社交API——跨平台的大众操作系统?
3.4.5 开放社交API
3.4.6 界面层的用户操作系统的出现
3.4.7 隐私和个性化
3.5 社交电信运营商和Web操作系统
3.5.1 电信运营商何在
3.5.2 电信社交图谱和应用程序接口
3.5.3 身份验证和安全性
第4章 大数据和实时Web
4.1 什么是大数据,它从何而来?
4.1.1 寻找新的大数据
4.1.2 大数据的业务
4.1.3 欢迎来到大数据时代
4.2 大数据的一些重要案例
4.2.1 Facebook 的流量统计
4.2.2 实时电商与其Dynamo
4.2.3 Dynamo的特点
4.3 邂逅数据极客
4.4 “No SQL”和它的一些特性
4.4.1 No SQL就是No SQL,仅此而已
4.4.2 键值存储
4.4.3 文件存储
4.4.4 图形存储
第5章 实时和适时Web
5.1 实时Web与Twitter
5.1.1 Web因Twitter而实时
5.1.2 网络基础设施走向实时
5.1.3 手机的实时性
5.2 大数据 实时 = 适时网络
5.2.1 新流行词:适时网络
5.2.2 适时网络的关键成分
第6章 现代设备平台
6.1 移动设备还是连接设备?
6.1.1 什么是移动平台?
6.1.2 移动平台开发者的心态
6.1.3 移动设备还是连接设备?
6.2 移动设备平台介绍
6.2.1 兴趣平台
6.2.2 操作系统和SDK的简要说明
6.3 iOS平台
6.3.1 Mac OS X和UNIX——iOS基础
6.3.2 iOS的机制
6.3.3 iOS——推动平台前进的动力
6.3.4 iOS是怎样开放的
6.4 Android 平台
6.4.1 介绍
6.4.2 架构
6.4.3 Linux内核
6.4.4 Android运行环境
6.4.5 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
6.4.6 Android系统库函数
6.4.7 Android——推动平台前进的动力
6.4.8 Android有多开放?
6.5 移动Web平台
6.5.1 介绍
6.5.2 原生与Web之争
6.5.3 “原生还是Web”是一个好的问题吗?
6.5.4 移动Web的主要趋势
6.5.5 HTML5
6.5.6 微件(Widgets)
6.5.7 我的可以打电话吗?
6.5.8 移动Web优先?
第7章 增强Web
7.1 真实世界或虚拟世界?
7.1.1 简介
7.1.2 增强现实
7.1.3 证明存在或“签到”服务
7.1.4 总结——虚拟仅仅是Web OS的另一个层
7.2 传感网络:手机作为第六感设备
7.2.1 当前智能手机的传感应用
7.2.2 智能手机新兴的和将来的传感应用
7.2.3 传感网络——这是Web 3.0吗?
第8章 云计算、SaaS与PaaS
8.1 什么是云计算
8.1.1 云计算不是一个空洞的短语
8.1.2 开放与商品化:云计算的关键性推动因素
8.1.3 公有云还是私有云?
8.1.4 关键用例
8.2 根据需求:云计算基础设施
8.2.1 基础设施层级:服务器、镜像、模板
8.2.2 服务层级:存储、队列、负载均衡等
8.3 根据需求:软件即服务
8.3.1 开放SaaS:API
8.3.2 SaaS的生态系统战略
8.3.3 电信运营商的机遇
8.4 根据需求:平台即服务
8.4.1 商用PaaS——Force.
8.4.2 电信2.0 PaaS——Tropo.
8.4.3 Web 2.0 PaaS——Heroku.
第9章 运营商平台:网络即服务
9.1 网络即服务是一个机遇?
9.1.1 什么是网络即服务(NaaS)
9.1.2 网络即服务API的特性
9.1.3 机遇
9.1.4 “顾客”是开发者,不是用户!
9.1.5 谁是开发者?
9.1.6 NaaS成功的要素——开发者需要什么?
9.2 NaaS实例
9.2.1 NaaS情景学习——O2Litmus
9.2.2 新版的O2 Litmus故事——BlueVia
9.2.3 OneAPI——可互操作的网络即服务游戏
9.2.4 Hashblue情景学习?——RT#和SMSOwl
9.2.5 #Blue狂热者
9.2.6 #Blue平台的优势
0章 电信运营商驾驭Web 2.0的方法
10.1 初创企业与创新
10.2 电信运营商能从Web 2.0学到什么?
10.3 Web初创企业的关键基因
10.4 技术人才
10.5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
10.6 与持续优化
10.6.1 经常改进(Ship Often)
10.6.2 保持实验
10.6.3 实验驱动开发
10.6.4 创业度量:AARRR!
10.7 共同创造和大众外包
10.8 探索大数据
10.9 社交发现
10.10 API和开发者
10.11 孵化和加速
10.12 创客日、事件和酒吧营
10.12.1 创客日(Hack Days)
10.12.2 酒吧营(Barcamps)
作者介绍
Paul Golding是一位谦逊而又广受尊重的技术专家。他在移动和Web领域拥有16项,他的著作畅销于移动应用领域。他在世界各地担任过从新创公司到跨国公司的首席架构师、CTO以及各种高级技术角色。他成立了欧洲早的移动应用公司之一。他领导了O2(英国的一家电信运营商)的一个全新的“内部创业”商业小组的平台建设,并建立了O2孵化器。他的技术活动还包括大数据和云电话。
文摘
序言
说实话,当我拿起这本厚厚的书卷时,心里是有些抵触的,总觉得这类“指南”类书籍难免会流于表面,堆砌一些过时的技术名词来充数。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它没有沉湎于对早期Web 2.0时代的缅怀,而是果断地将视角聚焦于当前正在发生的变革,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生态中,服务与运营之间那种微妙的、相互成就的关系。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服务架构的弹性伸缩”这一部分的论述,那不仅仅是关于负载均衡的简单介绍,而是深入到了微服务架构在应对突发流量洪峰时的设计哲学。书中对API网关的选型和安全策略的分析,非常详尽且具有前瞻性,清晰地指出了在微服务环境下,如何保障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阅读过程中,我甚至停下来,专门去查阅了书中提及的几个开源项目,发现作者的引用和分析都非常到位,显示出作者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真正深入到技术实现的细节中去打磨过的。对于那些负责系统架构和后端开发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参考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设计也值得称赞,它有一种内在的逻辑流淌感。虽然内容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底层的网络协议优化到上层的用户交互设计,但作者始终保持着一种清晰的脉络。我可以根据自己当前最关注的痛点,随时翻阅到相应的章节进行深入研读,而不会有“找不到北”的感觉。例如,当我最近在为App的启动速度问题发愁时,我直接跳到了关于移动端资源加载优化和CDN部署策略的那一节,里面的图示和性能对比数据,比我查阅任何在线论坛的零散信息都要系统和可靠。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讨论新技术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经典理论的尊重和继承,而是巧妙地将传统架构思想融入到对新兴移动Web服务的思考中。这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整合能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使得这本书的知识体系非常稳固,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醒目的橙色标题,立刻给人一种专业、前沿的感觉。我原本是带着一丝忐忑的心情去翻阅的,毕竟“大数据”、“移动Web服务”这些词汇听起来就让人觉得门槛很高,生怕自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然而,当我真正沉浸进去后,那种不安很快就被一种豁然开朗的充实感所取代。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巧妙,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技术概念,转化为一个个生动、可触摸的案例。特别是关于用户行为数据采集与分析的那几个章节,简直是醍醐灌顶。我记得有一个关于如何利用用户停留时间来优化页面布局的讨论,它不是干巴巴地扔出一个算法公式,而是通过一个虚拟电商平台的迭代过程来展现,让人清晰地看到了“数据驱动决策”在实际运营中的威力。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让这本书远超出了传统技术手册的范畴,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行业前辈在耳边细细道来,分享他的独家秘籍。即便是对移动端运营略有经验的人,也能从中找到值得深思和借鉴的点,对于初入此领域的新人来说,无疑是一本可以反复研读的“武林秘籍”。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并不局限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它对“运营思维”的重塑。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技术不再是孤立存在的工具,而是深度嵌入到商业逻辑和用户体验之中的核心驱动力。我以前总觉得运营就是推广和活动策划,但阅读完关于“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的章节后,我开始反思我们现有的很多运营手段是否过于短视。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结合移动端的传感器数据和使用习惯,来定制化推送服务,从而延长用户的留存时间。这种将冰冷的数据分析与人性化的服务设计结合起来的描述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每一次成功的移动服务部署,背后都需要一套精密的、数据驱动的运营闭环来支撑。对于那些渴望将技术团队与市场团队有效协同起来的管理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张清晰的路线图。
评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感受,这本书就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工业蓝图”,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未来趋势的展望部分,它没有停留在对现有技术的修修补补,而是大胆地预判了5G、边缘计算等新基础设施对移动服务架构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这种前瞻性,让这本书在众多时效性较强的技术书籍中脱颖而出,因为它提供的不仅仅是解决当下问题的钥匙,更是通往未来行业的导航仪。它鼓励读者建立一种系统性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移动Web服务的构建与发展。对于那些希望在技术浪潮中占据先机,并引领团队向前发展的技术领导者和架构师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超越具体工具和框架的、更具战略意义的指导思想,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