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困境、重构与突破:中国治理转型的模式研究
定价: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耿国阶
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8110292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1.1.1治理的主体、客体、环境、需求发生了深刻变迁
  1.1.2治理转型领域仍有巨大的研究空间
  1.1.3治理转型研究是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
 1.2文献综述
  1.2.1核心概念辨析和界定
  1.2.2国内学术界对中国治理转型模式的研究
  1.2.3国外学术界对中国治理转型及模式的研究
  1.2.4中国治理转型模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研究方案
  1.3.1研究定位
  1.3.2研究意义
  1.3.3研究方法
  1.3.4研究设想
第2章治理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2.1西方治理理论的兴起与应用
  2.1.1西方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
  2.1.2西方治理理论兴起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2.1.3治理理论在西方社会的应用
  2.1.4对治理理论的主要批评
  2.1.5治理理论对分析中国治理转型的借鉴性
 2.2治理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2.2.1治理理论的引介
  2.2.2治理理论的应用
  2.2.3对治理理论的理论探讨和反思
  ……
第3章 中国治理转型的过程与困境
第4章 治理转型的基础环境
第5章 突破治理转型困境的关键:党的转型与宪政发展的良性互动
第6章 治理转型的文化资源的进路
第7章 中国治理转型的模式重构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初读这本著作,首先感受到的是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极其严谨的逻辑构建能力。叙述的脉络清晰得如同精密的仪器,每一个论点都不是凭空臆造,而是建立在一系列扎实的史料和数据分析之上。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回味一下刚刚读到的那段论述,去梳理作者是如何从一个看似宽泛的现象,一步步剥茧抽丝,最终推导出那个具有穿透力的结论的。这种论证过程的严密性,使得全书的论述极具说服力,让人很难找到反驳的空隙。它不是那种人云亦云的泛泛而谈,而是真正深入到问题的肌理之中,用一种近乎外科手术般的精确度去解剖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于真正想理解某个领域底层运行机制的求知者而言,这种高质量的学术表达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它要求读者投入同等的专注度,但回报绝对是丰厚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在我看来,是一种罕见的平衡艺术的体现。一方面,它保有高度的学术规范性,术语的使用精准到位,用词考究,显示出作者深厚的专业素养。但另一方面,作者似乎又刻意避免了过度晦涩的“学术黑话”,努力用一种相对平实、甚至在某些关键转折点带有一丝哲思意味的笔触来引导读者。这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理论探讨,变得富有张力和引导性。读起来,你感觉像是在跟随一位博学的导师,他既能用最专业的语言阐述最前沿的观点,又能适时地用日常的经验类比,让你瞬间“茅塞顿开”。这种叙事节奏的把控,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即便是初涉该领域的人,也能感受到知识的魅力,而不是被专业术语的大山压垮。这种“雅俗共赏”的叙述策略,实属不易。
评分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实践者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石。很多时候,政策制定或机构改革之所以陷入僵局,往往是因为缺乏对深层结构性问题的准确把握。这本书似乎就致力于描绘出这些错综复杂的结构网络。它不仅仅停留在描述困境的表象,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审视和分析问题来源的工具箱。对于那些身处变革前沿,需要做出关键决策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参考。它所探讨的理论模型,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与现实的摩擦和碰撞中提炼出来的,因此,它所指出的“突破口”,往往是那些最不容易被直观观察到的地方。读完后,你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立即将书中的框架应用到你正在面对的现实挑战中去,检验其有效性,并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有心思,封面采用了深沉的蓝色调,配以抽象的几何图形,给人一种严谨而又不失现代感的视觉体验。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印刷清晰,排版布局合理,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内页的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把握得恰到好处,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样的用心,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和对读者的关怀。在如今电子书盛行的时代,一本实体书能有这样的品质,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特别是对于需要反复查阅、做笔记的读者来说,纸质书的体验是电子设备无可替代的。从拿到书的第一眼起,我就被这种专业和认真的态度所吸引,这似乎也在暗示着书中的内容同样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和深度的思考,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无疑为接下来的知识探索铺垫了一个极佳的开端。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深刻的触动,并非某个具体的理论发现,而是它所提供的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的“透镜”。在阅读过程中,我的固有认知体系受到了持续的冲击和重塑。作者似乎总能在不经意间,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表象,放置到更宏大、更具历史纵深感的坐标系中进行审视。这种视角的转换,就像戴上了一副高清的显微镜,让你看到了平时忽略的那些细微的互动和隐秘的关联性。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而是让你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它未来可能指向何方”。这种认知上的颠覆和拓展,远远超出了阅读一本教科书的范畴,更像是一场思想上的“高强度训练营”,迫使我跳出舒适区,用更批判、更系统的思维去审视当下所处的位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