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百姓关注什么
定价:48.00元
售价:32.6元,便宜15.4元,折扣67
作者:连玉明,武建忠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处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11902917
字数:46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6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由连玉明和武建忠主编的这本《百姓关注什么》搜集了时下普通老百姓关心的话题,每个话题都包括、、、4个栏目内容。阅读《百姓关注什么》,帮你了解百姓所想。阅读《百姓关注什么》,帮你认知当下社会概貌。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初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细节”的偏执。在很多社会议题的讨论中,我们常常被“主流叙事”所裹挟,忽略了那些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个体微观体验。然而,这本书却反其道而行之,花费大量笔墨去描摹那些边缘群体的日常细节,那些关于生计、关于尊严、关于融入或被排斥的细碎瞬间。这种“自下而上”的观察视角,极大地丰富了我对社会复杂性的理解。它让我明白,那些看似遥远的社会指标,最终都是由无数个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的具体选择和行动所累积而成的。作者的文字像高清摄影机一样,清晰地捕捉到了不同阶层在面对同一社会议题时,认知上的巨大鸿沟。例如,书中对比了城市中产家庭对“社区服务升级”的期待与实际受益人群对该项服务的基本需求之间的错位,这种对“需求错位”的精准描摹,非常发人深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强迫我们放慢脚步,去真正“看”见那些我们通常选择视而不见的人和事,从而提升我们作为社会一份子的责任感和洞察力。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扎实得让人惊叹,它有一种老派知识分子的严谨与犀利并存的韵味。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社会现象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抽丝剥茧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认知往往停留在媒体报道的标签化层面,但这本书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表象,露出了底层的结构性原因。举个例子,书中关于个体创业失败率的分析,绝非简单归咎于“努力不够”或“运气不佳”,而是系统性地考察了政策的滞后性、资本的逐利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并将这三者如何合力挤压了“草根”的生存空间,描述得淋漓尽致。这种深度挖掘,让我这位自诩对社会有所了解的读者,感到了一种知识上的震撼。更难得的是,作者的语气始终保持着一种冷静的批判性,没有陷入廉价的煽情,也没有流于空洞的说教。它更像是一份详尽的“社会病理报告”,字里行间透着对社会公正和个体尊严的深切关怀。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段落的逻辑推演,生怕漏掉了作者设置的任何一个精妙的逻辑环节。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它仿佛带着一种朴实的重量感,直击社会脉络的最深处。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封面那种略带年代感的排版所吸引,没有花哨的设计,却透露出一种对内容本身的自信。一口气读完导言部分,我立刻感受到作者并非空泛地谈论宏大叙事,而是选择了一个极其微观的切入点——那些日常生活中,我们擦肩而过却又深切相关的议题。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克制,像一个老练的纪录片导演,不急于下结论,而是用一系列精心挑选的案例和数据,构建起一个让人无法回避的图景。比如,书中对某一区域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分析,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对比,更穿插了几个家庭几代人的命运轨迹,读起来让人既心酸又不得不思考,这种将宏大议题“人化”的处理手法,无疑是高明的。它迫使我这位平日里只关注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读者,不得不抬起头来,审视周围的世界,思考“我们”这个整体的健康状况。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给你答案,而是精准地描绘了问题所在,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让读者自己去寻找与自己生活经验的连接点。读完第一部分,我几乎立刻想找人聊聊我的感受,因为它触及的那些点,太容易在我们日常的忙碌中被忽略了。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校准”。我原以为我会把它归类到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但读下去才发现,它的应用性远超学术理论。它不是那种高悬于庙堂之上的理论著作,而是直接针对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让你感到“不对劲”但又说不清的瞬间,提供了清晰的坐标系。比如,书中对于信息传播失真如何影响基层治理效能的论述,让我立刻联想到了前不久社区里发生的一桩小风波,当时我们都感到困惑,现在对照书中的模型,瞬间茅塞顿开。作者非常擅长捕捉那些“微妙的张力”,例如,一方面是政府致力于提升服务效率的决心,另一方面是底层执行者在多重指标压力下的行为变形,这中间产生的“减速带”效应,被描绘得入木三分。阅读此书的过程,就像是给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了一次系统升级,原先模糊不清的感受,通过作者的梳理,变得条理分明,这对于任何需要做出明智判断的普通人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独特,它并非一味地线性推进,而是像交响乐一样,有着鲜明的层次感和起伏。开篇的几章,气氛略显沉重,聚焦于一些长期积累的、难以撼动的结构性问题,读起来略感压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迷宫中。但作者的笔锋并未停留在抱怨上,在中间部分,笔锋一转,开始探讨那些在夹缝中求生存、努力向上突围的个体故事。这些故事,虽然也充满了挣扎和不易,但却注入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整体的阅读体验豁然开朗。特别是作者对一些地方性创新案例的介绍,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像黑暗中的灯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微小希望。这种在宏大悲观与个体希望之间灵活切换的叙事策略,使得这本书既有足够的批判深度,又不至于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逃避心理。它承认现实的残酷,但更强调人类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屈的能动性。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本身,就是对“关注”这个主题的深刻诠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