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工艺基础
定价:42.00元
作者:陈晓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02958701
字数:
页码:3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子工艺基础》以基本电子制造工艺知识为主,对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及典型工艺进行了全面介绍,其内容主要包括:用电常识、常用电子元器件、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电子焊接工艺技术、电子元器件的装配与连接、表面安装与微组装技术、电子产品调试与故障检修、电子技术文件、典型实习电子产品以及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
《电子工艺基础》可以作为工科院校学生电子工艺实习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工程人员进行电子设计创新等实践活动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前言
章 用电常识
1.1 电的危害
1.2 安全用电
1.3 急救与保护
第2章 电子元器件
2.1 电阻器
2.2 电位器
2.3 电容器
2.4 电感器
2.5 变压器
2.6 半导体分立器件
2.7 集成电路
2.8 表面安装元器件
第3章 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
3.1 印刷电路板基础知识
3.2 印刷电路板的排版设计
3.3 印刷电路板制造工艺
3.4 印制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第4章 电子焊接工艺技术
4.1 焊接工艺基础
4.2 焊接工具与材料
4.3 手工焊接技术
4.4 自动焊接技术
4.5 电子焊接新工艺
第5章 装配与连接
5.1 电子产品生产的基本知识
5.2 装配工艺
5.3 其他连接方法
第6章 表面安装与微组装技术
6.1 电子产品组装技术
6.2 表面安装技术
6.3 微组装技术
第7章 电子产品调试与故障检修
7.1 调试与检修基础
7.2 调试与检修安全
7.3 调试技术
7.4 故障检修方法
第8章 电子技术文件
8.1 电子技术文件概述
8.2 产品技术文件
8.3 图形符号及说明
8.4 原理图简介
8.5 工艺图简介
8.6 电子技术文件计算机处理系统简介
第9章 实习电子产品
9.1 无线电收音机原理
9.2 晶体管超外差收音机
9.3 调频电路收音机
9.4 收音机的检修
0章 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
10.1 万用表
10.2 交流毫伏表
10.3 示波器
10.4 信号发生器
附录A 常用电气图形符号及说明
附录B 电气图形符号国家标准汇总
附录C 外部分电气图形符号对照表
参考文献
这本书对于我个人职业生涯的转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之前主要在软件测试领域打滚,对硬件的物理实现一直感到很迷茫。朋友推荐我来看这本《电子工艺基础》,说是能帮我理解底层逻辑。一开始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里面关于“可靠性工程”那一部分内容,彻底打开了我的思路。它不仅仅是讲如何制造,更重要的是在强调如何保证制造出来的东西能持续稳定地工作。作者用大量的案例说明了环境应力(比如温度循环、湿度影响)是如何导致失效的,以及在设计和制造阶段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这种注重全生命周期的视角,让我学会了从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软件与硬件的交互问题。这本书的论述风格非常稳健,不追求时髦的概念,而是脚踏实地地聚焦于那些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工艺环节。如果你想从一个纯粹的“使用者”转变为一个有能力参与到产品定义和优化的“制造者”思维,这本书是必读的。
评分坦白讲,我最初拿到这本书时,心里是有点忐忑的。毕竟“工艺基础”这四个字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枯燥乏味的味道,我担心它会像大学里那些教辅材料一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令人昏昏欲睡的公式。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它在叙述上采用了非常清晰的逻辑框架,每一章节的过渡都极其自然流畅。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半导体器件制造工艺时所展现出的细腻。它没有仅仅停留在描述“如何做”,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在提到薄膜沉积技术时,作者竟然花了不小的篇幅去对比不同沉积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对器件性能的潜在影响,这已经超出了普通“基础”读物的水准了。书中穿插的一些历史回顾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也让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让我对整个电子制造领域的演变有了更宏观的认识。对于希望从底层逻辑上去理解电子产品是如何“诞生”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质量简直是业界良心。我读过很多技术书籍,但很少有能把复杂的工艺流程图画得如此清晰易懂的。特别是涉及到多层板的布线和层间对准这些技术难题时,书中那几张彩色的剖面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展示。我记得自己盯着其中关于“阻焊油墨”应用的章节看了很久,作者不仅解释了油墨的材料特性,还细致地分析了不同固化方式对最终产品可靠性的影响。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不禁感叹作者的专业功底之深厚。而且,书中对各种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引用都非常准确,读起来让人心里踏实。这不是一本随随便便拼凑出来的书,它充满了作者多年实践积累的智慧和对行业规范的敬畏。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看似简单的电子产品背后,隐藏着多么精密的工程学原理。
评分阅读体验上,《电子工艺基础》体现了一种罕见的、沉稳的叙事风格。它没有采用那种充满煽动性的语言来试图“推销”某个技术或概念,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静的、描述事实的口吻,将复杂的制造流程层层剥开。我最喜欢它的“对比分析”部分,比如在讲解焊接技术时,它会非常客观地列出波峰焊和回流焊在应用场景、成本效益以及对特定元件的适用性上的差异。这种平衡的视角避免了让读者陷入某种技术偏执。书中对公差分析和参数控制的讲解尤其到位,让我意识到,电子制造的精度要求是多么的严苛,任何一个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整个批次的报废。这本书读完后,我不再把电子元件视为“黑箱”,而是能想象到它们在无尘车间里,经过几十道工序,最终被精确组装起来的全过程。它成功地将一门技术学科,转化成了一种可以被深入理解和尊重的“手艺”。
评分这本《电子工艺基础》的封面设计得很朴实,黑白灰的配色,倒是挺符合它名字给人的那种严谨、扎实的印象。我本来是学材料的,对电子方面的了解只限于一些皮毛,这次下决心想补补这方面的基础知识,翻开第一章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非常注重实践操作的讲解。比如讲到PCB的制作过程,从覆铜板的准备到蚀刻、钻孔,每一步都有详细的图示和步骤说明,甚至连一些关键参数的选取都有理论依据的支撑。我记得有一段关于SMT(表面贴装技术)的描述,非常生动地解释了如何应对不同尺寸元件的贴装难题,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书中对于一些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也有独到的见解,让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手把手地教导。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有足够的技术深度,又不至于让新手望而却步。如果想系统地了解现代电子产品制造的方方面面,这本书绝对是一个极佳的起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