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第二版庄熙祖高等教育出版社9787040206500

书法篆刻第二版庄熙祖高等教育出版社978704020650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庄熙祖 著
图书标签:
  • 书法
  • 篆刻
  • 艺术设计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庄熙祖
  • 第二版
  • 9787040206500
  • 汉字艺术
  • 书法篆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佳期如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206500
商品编码:29684608310
出版时间:2007-06-30
页数:288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  书法篆刻(第二版)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作者/主编:  黄惇  李昌集  庄熙祖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号:  9787040206500
出版年份:  2007年
版次:  第2版
总页数:  268页
开本:  1/16
图书定价:  39.00元
实际重量:  545g
新旧程度:  正版全新
















《书法篆刻》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






 书法编导论书法的艺术构成与书法艺术的本质书法艺术的形式构成第二节 书法艺术的精神构成 上篇 中国书法艺术史略章 先秦书法节 概述第二节 殷商的甲骨文和金文第三节 西周的金文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域书风与古隶的萌生 第二章 秦汉书法节 概述第二节 秦代小篆与隶变大趋势第三节 汉代的简帛书法第四节 汉代的铭刻书法第五节 汉代各书体的发展及主要书法家








《书法篆刻》出版之初为国家教委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卫星电视教育美术系列教材之一。1990年出版至今,随着高等教育的新发展,本教材已广被全国各高校相关的本、专科使用。本次修订版已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分书法、篆刻两编。书法编分中国书法艺术史略、书法基础技法、古代书论基本体系提要三篇,是关于书法本体的总的观照。篆刻编分中国篆刻史略、篆刻基础两篇。本教材注意吸收考古新发现的书法资料和书法研究的新成果,同时也注意了教学实践的积累和反馈。全书结构合理,篇幅适当,文字精赅,图文并茂,将史、技法、理论有机地融为一体。《书法篆刻》适于作为大学本、专科书法教学的教材。也可供中学美术教师进修及自学者使用。
书法篆刻(第二版) 作者: 庄熙祖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040206500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深入探讨书法篆刻艺术的力作,旨在为广大书法篆刻爱好者、学习者提供一份全面而详实的指导。全书以庄熙祖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对书法和篆刻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和独到的解析。 一、 书法艺术的深度探索 本书对书法艺术的起源、发展、演变进行了梳理,重点介绍了中国书法史上各个重要朝代、流派的风格特点及代表人物,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中国书法艺术的脉络。在书体方面,本书详细讲解了篆、隶、楷、行、草五种主要书体的形成、结构、用笔、结体及欣赏要点,并辅以大量的经典碑帖拓片和名家作品,帮助读者建立直观的认识。 在笔法方面,本书深入剖析了提、按、顿、挫、转、折等基本笔画的形态和运笔技巧,强调了“用笔千古不易,笔法乃书之魂”的理念。结构方面,本书着重讲解了字的结构组织规律,包括偏旁部位的搭配、疏密虚实的对比、轻重缓急的安排等,教会读者如何将笔画有机地组合成结构严谨、美观大方的汉字。墨法方面,本书探讨了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及其在书写中的表现力,阐述了如何通过墨色的运用增强作品的层次感和艺术感染力。 此外,本书还关注了书法的品评标准,从用笔、结构、章法、墨法、神韵等多个维度,引导读者学会欣赏和鉴别书法作品的优劣,提升其审美能力。对于初学者,本书提供了循序进化的学习路径,从基本功训练入手,逐步过渡到创作实践。 二、 篆刻艺术的精妙解析 本书对篆刻艺术的起源、发展、流派进行了系统介绍,深入分析了不同流派的治印风格和艺术特色。在印材选择方面,本书介绍了常见的印材如青田石、寿山石、巴林石等的特性,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石材选择合适的治印工具和技法。 在篆法方面,本书重点讲解了篆书的各种字体,如小篆、缪篆、鸟虫篆等,并结合印章的实际应用,阐述了篆书在印面上的布局和处理技巧,强调了“篆法,印之骨也”。在刀法方面,本书细致地介绍了冲刀、切刀、藏锋、露锋等各种刀法的运用,以及不同刀法所能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指导读者掌握干净利落、富于变化的用刀技巧。 在章法方面,本书深入探讨了印面的布局艺术,包括谋篇布局的原则、印文与印面的关系、虚实的处理、阴阳的对比等,教会读者如何将篆书在方寸之间安排得疏密得当、错落有致、气韵生动。本书还介绍了多种经典的印式,如朱文、白文、阴阳结合等,并分析了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性。 对于篆刻创作,本书提供了从构思、选字、布局到落款、印泥选择等一系列完整的流程指导,并鼓励读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个人情感和审美,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的印章作品。 三、 书法与篆刻的融会贯通 本书将书法与篆刻紧密结合,强调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书法为篆刻提供基础,篆刻反过来又能加深对书法笔意、结构、神韵的理解。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优秀的书法作品如何转化为精美的印章,以及优秀的印章作品如何体现出书法的精神。 四、 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本书理论阐述严谨,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了空泛的说教,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文中穿插了大量的范例、图示和练习方法,便于读者理解和模仿。作者鼓励读者勤于动手,反复练习,在实践中体悟书法的韵味和篆刻的乐趣。 五、 适宜读者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书法、篆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书法篆刻爱好者、初学者、进修者的重要参考书。无论您是希望系统学习书法篆刻的入门者,还是希望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技艺的进阶者,本书都将是您宝贵的学习伙伴。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够掌握书法篆刻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巧,更能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领略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阅这本《书法篆刻第二版》,我便被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湛的艺术呈现所折服。庄熙祖先生不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篆刻家,更是一位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学者。他将复杂的篆刻技法,通过清晰的逻辑和条理化的语言一一剖析,使得原本高深莫测的艺术变得触手可及。书中的内容涵盖了篆刻的各个方面,从历史渊源、风格流派的梳理,到具体的篆法、刀法、章法的讲解,无不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功底和独到的见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历代名家作品的赏析,那些被赋予生命力的印章,在作者的解读下,仿佛有了灵魂,讲述着它们背后的故事和艺术价值。这种学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技法,更提升了审美情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感悟。

评分

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书法篆刻第二版》无疑是一本集实用性与指导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我一直对篆刻心向往之,但苦于无从下手。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方向。它循序渐进地讲解了篆刻的基本功,从如何选择合适的石材,如何磨刀,到如何运用不同的刀法来表现文字的起伏、顿挫和转折,都做了非常详尽的介绍。书中提供的各种字体范例,以及不同风格的印章作品,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从临摹简单的字开始,一点点地熟悉刀下的感觉。虽然过程充满挑战,但也乐在其中。书中的一些小贴士,比如如何解决刻错字的问题,如何进行印面的布局等等,都极大地帮助我避免了许多弯路。可以说,这本书陪伴了我从零基础到初步掌握篆刻技巧的整个过程。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艺术类书籍,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读者的创作热情。《书法篆刻第二版》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庄熙祖先生在书中巧妙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相结合,并通过大量生动具体的实例,将抽象的艺术理念具象化。我常常在阅读完某个章节后,便迫不及待地拿起工具,尝试去实践。书中关于如何将书法的笔意融入篆刻的刀法中,如何处理印面上的留白,如何通过布局营造出特定的意境,这些都给我带来了很多灵感。有时候,仅仅是看到书中一幅精美的印章作品,就能激发起我想要动手创作的欲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它鼓励我去探索、去创新,去体验创作的乐趣,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

评分

庄熙祖先生的《书法篆刻第二版》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尽管我并非专业科班出身,但书中由浅入深的讲解,以及大量精美范例的呈现,极大地激发了我对这门古老艺术的兴趣。从最初对篆刻的模糊概念,到逐渐理解其线条的力度、章法的布局、以及刀法的变化,整个过程受益匪浅。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并未忽视实践的重要性。书中关于材料的选择、工具的运用,甚至到刻印前的构思过程,都做了细致的阐述,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在手把手地教导我们如何下刀。我曾尝试模仿书中的一些范例,虽然效果尚有差距,但通过实践,我对篆刻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层次,更能体会到“点铁成金”、“鬼斧神工”等赞誉背后所蕴含的匠心与技艺。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通往艺术殿堂的启蒙之钥,让人在享受创作乐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

《书法篆刻第二版》的装帧设计本身就颇具艺术品位,而其内容更是锦上添花。庄熙祖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艺术造诣,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关于书法与篆刻的力作。我反复研读了书中关于书法与篆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论述,深感其见解独到。作者并非将两者割裂开来讲解,而是将篆刻视为书法在另一媒介上的延伸和发展,这种宏观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这门艺术的理解。书中对历代书法名家在篆刻领域的贡献的梳理,以及对不同书体在印章上运用的探讨,都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意”的阐述,即如何通过刀法和章法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才是篆刻的灵魂所在。阅读此书,不仅是学习技艺,更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一次深刻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