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Easy Symbian——手机应用开发入门
定价:29.80元
作者:赵希哲,司维,宋昱鹏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01
ISBN:97871152151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全部内容基于S60 SDK第5版,介绍**触摸屏开发技术。
实例驱动,学习轻松愉悦,应用快速入门。
代码开源,修改随心所欲,让你触类旁通。
国内一线开发团队经验之谈,和你一起分享开发乐趣。
内容提要
本书从Symbian C 开发的基础讲起,依次介绍描述符、应用程序框架、Symbian特有的异常处理机制、UI控件、多媒体、活动对象、开发测试工具等内容。结合一个开源的触摸屏游戏代码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并配有一些有针对性的小练习和活泼的漫画,使读者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易于理解。
本书的读者定位于Symbian初中级学者,即具有C 编程基础而无Symbian操作系统基础的人群,包括从事Symbian手机应用软件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移动增值业务开发等软件开发技术人员,以及爱好Symbian手机操作系统的发烧友。
本书可作为相关培训机构的教材,还可供各大专院校计算机、通信、软件开发、手机开发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作为参考书阅读。
目录
章 从零开始
1.1 Symbian那些事儿
1.1.1 Symbian的历史
1.1.2 Symbian的现状
1.1.3 Symbian的未来
1.2 本书的Readme
1.2.1 内容的组织方式
1.2.2 怎样使用本书
1.2.3 利用好网上的资源
1.3 一个有趣的触摸屏游戏
1.3.1 游戏的需求说明
1.3.2 小项目的开发过程
1.4 搭建全免费的开发环境
1.4.1 SDK
1.4.2 IDE
1.4.3 帮助文档
1.4.4 代码管理
1.5 更多关于Symbian开发环境的事
1.5.1 SDK简介
1.5.2 IDE功能简介
1.6 小结
第2章 程序架构介绍
2.1 Symbian应用程序设计原则
2.1.1 程序界面与逻辑分离原则
2.1.2 观察者设计模式的运用
2.1.3 良好的应用程序行为
2.2 简洁的设计方案
2.2.1 程序模块结构
2.2.2 界面模块
2.2.3 逻辑模块
2.2.4 碰撞原理
2.2.5 重要的游戏行为
2.3 编码要规范
2.4 小结
第3章 工程结构和视图切换
3.1 从Helloworld开始搭建应用程序框架
3.1.1 使用Carbide建立和导入工程
3.1.2 程序的基本类
3.1.3 MMP文件
3.1.4 资源文件
3.1.5 本地化
3.1.6 编译和运行程序
3.2 视图切换框架
3.2.1 创建和使用视图
3.2.2 在视图中使用容器
3.2.3 注册和切换视图
3.2.4 视图观察者
3.2.5 打开外部视图
3.2.6 如何选择GUI框架
3.3 小结
第4章 描述符、数组和文件
第5章 异常处理
第6章 事件响应
第7章 控件
第8章 多媒体
第9章 活动对象
0章 测试与打包
附录A 手机按键名称图
附录B Symbian本地化语言代码列表
附录C 常见错误代码列表
附录D Symbian程序调试技巧
附录E 术语表
后记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第一眼吸引我的并不是它那略显朴素的排版,而是一种沉甸甸的、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技术脉搏的质感。我记得当时Symbian系统正处于一个微妙的转折点,既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又面临着新一代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咄咄逼人之势。拿到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期望是能系统地梳理一下这个平台的核心机制,尤其是关于C++编程在移动设备上的限制与优化。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其中关于内存管理和UI线程调度的章节,那些图表和代码示例,虽然现在看来略显陈旧,但在当时简直是救命稻草。它没有花哨的理论,而是直接切入如何让你的应用在资源受限的诺基亚机型上跑得更流畅。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异常处理流程的方式,那份严谨和对底层细节的执着,让人感受到作者并非只是一个教程的搬运工,而是真正浸淫其中的实践者。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教会你最新鲜的技术,而在于它为你搭建了一个理解移动设备编程底层逻辑的坚实地基,这种基础知识的构建,是任何快速迭代的新框架都无法替代的。读完它,我感觉自己对“移动应用”这个概念的理解,从一个单纯的应用功能层面,上升到了对系统资源和性能的深刻敬畏。
评分说实话,我是在一个非常功利的目的下开始阅读这本书的,当时为了一个项目急需快速上手Symbian的开发环境搭建和最基础的模块调用。坦白讲,初期的阅读体验并不算愉悦,因为大量的环境配置和SDK版本的细节描述,读起来相当枯燥,像是在啃一块又硬又冷的石头。但是,一旦越过那段最难熬的“入门期”,这本书的内在逻辑优势就开始显现出来了。作者在讲解API调用时,总是会附带一个“为什么”的解释,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比如,讲解S60的View/Active Object模式时,他深入剖析了事件驱动机制是如何平衡响应速度和系统负载的,这个分析深度远超我之前看过的任何官方文档摘要。这种对“设计哲学”的强调,使得我不仅仅学会了编写代码,更理解了为什么这些代码必须以特定的方式存在于Symbian的生态中。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手把手地告诉你,哪些是前辈们用血泪换来的教训,哪些是必须遵守的铁律。尽管市面上出现了更多界面友好、上手迅速的开发工具,但这本书提供给我的那种对系统架构的“敬畏心”,至今仍影响着我的代码风格。
评分我记得当时手边还有好几本同期出版的关于其他平台(比如Windows Mobile)的开发指南,相比之下,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没有那种浮夸的“24小时精通”的口号,而是非常务实,甚至有些“慢热”。作者的语言风格是那种典型的学院派和工程师的结合体,精确、克制,但在关键的地方又会毫不保留地透露出实战中的“陷阱”。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特定错误代码的深入挖掘部分,很多看似随机的崩溃,在作者的层层剥茧下,最终都能归结到对堆栈溢出或资源句柄未释放的精确诊断。这对我后来的调试能力提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不是一个喜欢走捷径的人,我更倾向于理解事物运作的根本原理,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需求。它迫使你慢下来,去思考每一个函数调用的潜在后果,而不是盲目地复制粘贴示例代码。这种对细节的尊重,使得这本书成为了我书架上常翻常新的工具书,而非仅仅是一次性的学习资料。
评分从纯粹的学习曲线来看,这本书的梯度设置得非常巧妙。它不像一些速成教材那样在开头就抛出一堆复杂概念,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入Symbian独特的组件结构。我记得最清楚的是第一部分对“Capability”和“Security Model”的介绍,那部分内容虽然相对抽象,但作者用了一个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类比,成功地将复杂的权限管理系统可视化了。这对我理解移动应用的安全沙箱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甚至在我后来转向其他平台开发时,这种安全观依然适用。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也值得称赞,尤其是在说明异步消息处理队列和消息转发机制时,那些流程图清晰明了,一目了然,避免了在阅读纯文本时产生的歧义和混乱。它给我的感觉是,作者不仅精通技术,更懂得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传递。那种“雕琢”出来的清晰度,是如今很多仓促上线的技术文档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最初接触这本书时,对Symbian的了解仅限于它是一个“老旧的”手机系统,带着一种探究历史遗迹的心态去翻阅。然而,阅读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这本书的核心价值远超出了对一个特定平台的记录。它像是一本关于“资源受限系统编程”的教科书。作者在处理诸如屏幕刷新率优化、如何最小化CPU占用、以及如何设计一个能在低速网络下依然保持用户体验的界面时,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论,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我发现自己开始用一种更“节俭”的方式去看待代码的每一行消耗。特别是关于第三方库的引入和依赖管理那章,教会了我如何在保持功能完整性的同时,将最终安装包的大小控制到极致,这在如今动辄上百兆的应用中,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宝贵经验。这本书没有讨论云服务、大数据或者最新的AI集成,它聚焦于设备本身,聚焦于如何让一个有限的计算单元发挥出最大的潜力,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对工程技术最纯粹的致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