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看世界80国——非洲的自然资源
定价: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吴季松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6-01
ISBN:97878023400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思想无限的人都生活在有限的生态系统之中,只要人与自然和谐,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心更宽的河,没有比志更广的海。人类奋斗了几千年,只有融入了自然世界,才能想明白你到底要什么。
目录
1 金字塔之谜
千字说埃及
金字塔是谁造的
我进入了金字塔
2 往返尼罗河五千里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
阿斯旺大坝和纳赛尔水库
宏大的“水平扩张计划”
3 郑和到过的地方——肯尼亚
千字说肯尼亚
往返横穿东非大裂谷
世界第二大湖——维多利亚湖的污染
4 人类是发源于东非而走遍世界的吗
人类从这里走出
为什么人类来自同一个发源地
人类是如何走遍世界的——去找太阳
5 非洲大陆的南端——南非
五百字说南非
南非三百年
上帝之窗与草帽山
世界大的旅馆和内尔斯普雷特
6 黄金城约翰内斯堡和紫薇城比勒陀利亚
南非的商业中心约翰内斯堡
百年黄金史
南非的钻石
凋零的市中心和发展的郊
紫薇城——比勒陀利亚
7 世界大的国家公园——克鲁格
从克鲁格到国家公园
走进克鲁格
遇险——大象撞翻车
从克鲁格国家公园看生态
8 风暴好望角和开普敦
美丽的开普敦
顶平如桌的山——桌山
世界奇景好望角
神秘的赌城与酒场
9 缺水的南非
10 天上的国中之国——莱索托
11 尼日利亚生态系统的变迁
12 尼日利亚的规划首都阿布贾
13 从拉各斯看循环型城市
14 贝宁——城乡交融的城市
15 黑奴塔曼果的故乡——贝宁
16 多哥的七色海与定泻湖
17 西非重镇——多哥首都洛美
18 西非贝宁湾沿岸千里生态考察
作者介绍
吴季松,1944年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奥组委奥运总体影响项目顾问,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国际科技园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亚洲的委员,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
文摘
序言
语言风格上,这本书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克制与激情并存的特质。作者的笔触既有科学观察者应有的严谨和精确,但在描绘那些壮丽的自然奇观时,又不乏文学性的感染力。我尤其欣赏那些充满画面感的描述性短语,它们精准地捕捉了非洲阳光的锐利、稀树草原上动物迁徙的壮阔,以及矿区采掘活动留下的斑驳痕迹。它不是那种用华丽辞藻堆砌起来的“散文式”写作,而是用最恰当、最有力量的词汇,去描绘事实本身蕴含的震撼力。读起来,你完全能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与敬意,这种情感的注入,使得那些关于地质构造、气候变迁的硬核知识,也变得有血有肉,易于消化。它成功地避免了陷入过度浪漫化的陷阱,始终保持着一种尊重事实的姿态,但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却能唤起读者内心深处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这种平衡感非常到位。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按国家或按资源种类进行线性分类的编排方式,这反而给了我极大的阅读自由度。我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个主题式的探索,围绕着“水”、“土壤”、“矿藏”等核心自然元素,串联起了分散在非洲大陆各个角落的案例。这种非线性的组织方式,反而让我看到了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在自然规律下的某种内在联系。例如,当作者讨论东非大裂谷周边的地热资源时,思绪会自然地被引向那些依赖地下水灌溉的农业绿洲,再联系到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生态系统。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显得自然而然,不是生硬的章节划分,而更像是一次思维的跳跃,从一个点延伸到另一个点,构建起一个多维度的非洲自然图景。这种阅读体验,极大地拓展了我对“资源分布”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再是孤立的坐标点,而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这种全新的视角是很多传统地图册无法给予的。
评分从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辅助材料和信息可视化做得非常出色,极大地方便了对复杂信息的理解。我注意到,每当提到某一关键的地理位置或资源带时,作者总会辅以精美的插图或简洁的图表来佐证。这些图文配合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真正起到了“解码器”的作用,帮助我迅速建立起空间感和数据间的逻辑关系。比如,在解析特定矿床的形成过程时,附带的剖面图清晰地展示了地壳运动的多个阶段,这比纯文字描述要直观得多,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吸收的效率。而且,这些图表的风格高度统一,与整本书的基调保持一致,没有出现那种为了增加信息量而硬塞进去的杂乱图例。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在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上所下的苦功,让一本探讨严肃自然资源的读物,也成为了可以细细品味和反复参阅的珍藏之作。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妙,流畅得让人几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它不像某些严肃的学术著作那样,将大量篇幅堆砌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而是采用了非常个人化的观察视角,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探险家,在你耳边娓娓道来他的所见所闻。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带时所使用的对比手法,那种对生命顽强适应性的赞美,读起来让人心生敬畏。文字的张力十足,时而如涓涓细流般平缓舒展,带领读者细细品味某一特定区域的地质变迁;时而又如沙漠中的暴风骤雨般,节奏骤然加快,将一些重大的自然事件或资源冲突的背景迅速铺陈开来。这种高低起伏的叙事波澜,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情绪,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抽象的自然资源话题,变得鲜活而富有戏剧性。它成功地在知识的密度和阅读的愉悦感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让人读完后意犹未尽,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个神奇大陆的秘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富有层次感,那种仿佛能透过纸张触摸到广袤非洲大地的质感,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地理教科书,但翻开后才发现,它更像是一本精心策划的旅行日记,充满了发现的惊喜。作者对非洲大陆的描绘,不仅仅停留在地图上的经纬度和资源储量上,而是通过生动的笔触,将那些看似遥远的地理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比如,书中对刚果盆地雨林生态系统的描述,那种湿热、生机勃勃的氛围,让我仿佛置身其中,耳边萦绕着昆虫的嗡鸣和不知名鸟类的啼叫。它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故事编织在一起,使得阅读过程如同进行一场沉浸式的探索,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矿产资源时,没有陷入纯粹的经济数据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资源是如何塑造了当地社会结构和历史进程的,这种宏大叙事下的细腻观察,无疑提升了整本书的厚度和可读性,让人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获得深刻的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