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雷達對抗原理
定價:49.00元
售價:33.3元,便宜15.7元,摺扣67
作者:賀平
齣版社:國防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18105995
字數:455000
頁碼:28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書係統地介紹瞭雷達對抗的基本原理,共分13章。章介紹雷達對抗的基本概念;第2章介紹雷達信號截獲;第3、4章分彆介紹雷達信號參數測量和雷達信號到達方嚮測量;第5、6章分彆介紹雷達信號分選和雷達識彆;第7章介紹雷達無源定位;第8、9章分彆介紹壓製性雷達乾擾和欺性雷達乾擾;0章介紹反雷達僞裝與雷達隱身;1章介紹反雷達硬殺傷;2章介紹雷達對抗裝備電子防禦;3章介紹雷達對抗發展趨勢及應用舉例。
本書主要作為開設相關專業課程的軍校本科學員、軍隊崗位任職培訓學員和地方高校國防生教材,也可作為相關研究方嚮的研究生教材,還可作為從事國防領域工作的工程、技術、管理和指揮人員的參考用書。
說實話,我以一個工程應用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它的實用指導價值是間接但深遠的。它不會告訴你某個現役係統的具體技術參數或者具體的軟件實現步驟,但這正是它的價值所在。它提供的理論深度,讓你在麵對新的、未知的雷達係統時,能夠快速地建立起一個有效的對抗模型。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被動探測”與“主動乾擾”協同作戰的章節,作者提齣瞭一個非常新穎的評估框架,將信息獲取的效能與能量消耗進行瞭耦閤分析,這對於我們設計多任務電子戰吊艙時的資源分配至關重要。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雖然保持瞭學術的嚴謹,但在某些涉及到策略博弈的部分,卻流露齣一種近乎“辯論”的色彩,作者似乎在引導讀者思考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最優決策路徑。讀完後,我最大的收獲是理解瞭“優化的邊界在哪裏”,即在物理定律的約束下,我們能做到的極限是什麼,這比學會幾個特定的算法要重要得多。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在“學習知識”,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與領域內頂尖專傢的“深度對話”。它的內容密度非常高,幾乎每一頁都有需要停下來仔細琢磨的觀點或推導。我注意到作者在論述中非常謹慎地使用瞭“可能”、“或許”這類詞匯,體現瞭對科學準確性的極緻追求。它對一些新興的、交叉性的對抗技術,比如基於人工智能的認知電子戰初步設想也進行瞭探討,雖然篇幅不長,但足以看齣作者對行業未來走嚮的關注。這本書的參考文獻列錶也相當詳盡和權威,為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瞭清晰的路徑圖。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內功深厚”,它專注於將雷達對抗中那些最根本的物理和數學規律闡釋清楚,而不去過多糾纏於錶麵的、易於過時的戰術細節。對於任何想在這個領域做齣真正貢獻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塊不可或缺的基石,它要求讀者付齣專注和耐心,但迴報絕對是值得的。
評分這本書,拿到手的時候,光看名字《雷達對抗原理》,就覺得它絕對不是那種輕鬆閱讀的休閑讀物。我本來是做電子戰係統開發的,對這個領域有一些基礎瞭解,但說實話,深入到“原理”層麵,還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首先得說,這本書的理論深度相當紮實,簡直像一本教科書一樣,每一個概念的引入都非常嚴謹。它沒有那種為瞭讓讀者容易理解而刻意簡化的傾嚮,而是直接把數學公式和物理模型鋪陳開來。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到瞭脈衝多普勒雷達的雜波抑製技術,那部分內容簡直是把信號處理的各個角落都扒瞭個底朝天,什麼卡爾曼濾波、自適應波束形成,穿插的各種數學推導讓人不得不時刻保持高度集中。對於我這種需要將理論應用於實際係統設計的人來說,這種詳盡的論述是極為寶貴的,它為你打下瞭堅實的理論地基,讓你明白為什麼某些對抗措施有效,而另一些則收效甚微。不過,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需要配閤其他入門書籍一起啃,否則光是啃這本,可能會感到有些吃力,畢竟,它更側重於“原理”的闡述而非“應用案例”的展示,那份嚴謹性,有時候也意味著門檻的提高。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的時間,纔算是大緻瀏覽完瞭這本書的開篇部分,那種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座學術的迷宮,每一個岔路口都通往更深層次的知識點。這本書的行文風格,說實話,非常“學院派”,透著一股子老派科學傢的嚴謹與剋製。它不太擅長用生動的比喻或者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復雜的概念,而是傾嚮於用最精確的語言來描述物理現象。比如,它在分析有源乾擾和無源誘餌的效能對比時,幾乎是逐字逐句地推敲乾擾功率、截獲距離、有效作用範圍這些參數之間的關係,那種對細節的把控,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我尤其欣賞它在章節末尾設置的那些“思考題”,雖然我沒有時間去解那些復雜的矩陣運算,但光是看到那些問題本身,就能感受到作者對該領域前沿挑戰的深刻洞察。這本書讀下來,感覺自己的思維框架被重新梳理瞭一遍,那些原本模模糊糊的概念,現在都有瞭清晰的邊界和數學上的支撐。它不是那種讀完就能立刻拿去炫耀的“速成寶典”,而更像是一份需要時間去沉澱、去反芻的知識寶庫,值得反復研讀。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布局設計得非常精妙,層層遞進,邏輯性強到讓人幾乎找不到可以跳過的部分。我個人關注的重點在於電子支援和電子偵察的交叉領域,這本書在這一塊的闡述可以說是麵麵俱到。它沒有把雷達對抗簡單地歸納為“乾擾”和“反乾擾”,而是將整個頻譜環境、雷達工作體製(如閤成孔徑雷達、相控陣雷達)和對抗手段(從欺騙、飽和到電子保護措施)進行瞭細緻的分類和交叉對比。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雷達截麵積”這一核心參數在不同頻率和角度下的動態變化分析,這部分內容不僅僅是羅列公式,更是結閤瞭電磁波散射理論的物理圖像。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似乎非常注重對“體製依賴性”的強調,即任何一種對抗技術都必須緊密貼閤目標雷達的工作體製,脫離瞭體製談對抗,都是空中樓閣。這本書的排版和圖示也值得稱贊,雖然內容偏硬核,但那些關鍵的波形圖和係統框圖都清晰明瞭,有效降低瞭理解復雜流程的難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