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模拟电子技术学习指导实验与实训教程
定价:22.00元
售价:15.0元,便宜7.0元,折扣68
作者:李长俊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0303148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模拟电子技术学习指导:实验与实训教程》是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模拟电子技术》(李长俊主编)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辅导书及实验、实训教程。全书分为“模拟电子技术学习指导与题解”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与实训”两部分内容。部分是“模拟电子技术学习指导与题解”,按《模拟电子技术》的章节顺序编写,每章分为教学目标与要求、基本知识要点、典型例题和习题解答四部分内容讲解。第2部分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与实训”,结合教材内容选择编写了比较实用和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实验,给出了实验的详细内容和步骤。实训部分精选了10个综合设计性实训课题,所选内容都是近年来学生选择较多的课题,具有通用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每个课题均提供电路原理框图及其简要说明。
《模拟电子技术学习指导实验与实训教程》适用于作为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辅导书和实践教学指导书,也可供其他大专院校相近专业学生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知识覆盖面广得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本来以为它会集中在比较基础的运放和线性电路部分,但翻阅到后半部分,发现它竟然详细讨论了开关电源拓扑结构,包括Buck、Boost以及Full-Bridge等,并且对它们的控制环路设计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很多初级教程往往只停留在静态分析层面,对动态响应和环路补偿一笔带过。然而,在实际的电源设计中,如果不理解反馈网络的稳定裕度和瞬态响应,设计出来的系统必然是不可靠的。这本书在这块的处理非常专业,它没有回避PID控制器的设计细节,而是用清晰的波特图和根轨迹分析来解释稳定性判据,并且还穿插了例如Type II和Type III补偿器的具体参数选择建议。这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使得这本书不再仅仅是一本“入门参考”,而更像是一本可以陪伴工程师从初级走向中级的“进阶手册”,极大地拓展了我对电子系统设计整体性的认知。
评分我必须提及这本书在跨学科知识融合上的独到之处。在讲解敏感模拟电路(比如高速ADC前端)的设计时,书中并未孤立地讨论理想的放大器性能,而是花了相当篇幅来探讨PCB布局对噪声耦合的影响,甚至涉及到了电磁兼容(EMC)的基础原则。它强调了“电路设计不只是纸面上的数学运算,更是物理实现过程中的工程妥协”。比如,在讨论接地设计时,它对比了星形接地、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优劣,并结合实际的信号完整性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布线建议。这种将电路理论与实际物理实现,甚至略微触及到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边缘知识的融合,使得这本书的内容更具实战价值。它培养的不仅仅是“会算公式”的人,更是“能做出稳定可靠产品”的工程师思维。这种全方位的视角,在同类教材中是相当少见的,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工程视野。
评分我最近在自学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驱动与保护电路,市面上很多教材要么理论堆砌得太深奥,公式推导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案例过于理想化,脱离实际工程应用的复杂性。这本书的章节布局明显考虑到了这一点,它在介绍完基本原理后,紧接着就抛出了几个非常贴近工业现场的实际问题,比如如何应对高频开关带来的尖峰电压,或者如何设计一个既快速又可靠的过流保护电路。它的阐述方式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公式轰炸,而是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需要这个电路”以及“这个电路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我特别喜欢它对几个典型应用场景的深入剖析,比如电机驱动中的死区控制,那段描述就非常到位,不仅讲解了产生Shoot-Through的机制,还对比了不同控制策略的优缺点,这种带着工程师思维去编写内容的态度,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感觉作者群里一定有经验丰富的系统架构师。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挺有意思的,封面采用了深蓝色调,配上简洁的白色字体,整体感觉既专业又不失现代感。拿到手里分量不轻,感觉内容肯定很扎实。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体大小适中,段落间距合理,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书页的纸张质量也挺好的,摸起来光滑,油墨印制清晰,即使是电路图那些复杂的细节部分,线条也锐利分明,这对于需要仔细辨认元件符号和连接方式的学习者来说太重要了。翻阅目录,章节划分清晰明了,逻辑层次感很强,能让人迅速定位到自己感兴趣或需要攻克的知识点。比如,关于BJT和MOSFET特性的那一章,结构就安排得非常合理,先从基础理论讲起,再过渡到实际应用电路的分析,循序渐进,让人感到很踏实。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物理呈现给人一种精品教材的质感,让人在学习之初就对后续的学习过程充满了期待,觉得这是一本可以长期使用的工具书,而不是那种看完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
评分与其他教材相比,这本书在提供概念清晰度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很多技术书籍在讲解一个复杂概念时,往往会陷入术语的泥潭,使得读者在理解概念的本质之前,就被一堆专业名词绕晕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似乎是采用了“剥洋葱”的策略:先用最简单、最直观的类比或物理图像来建立核心认知,然后再逐步引入必要的数学模型和专业术语进行精确化。例如,在讲解电流反馈与电压反馈的区别时,它没有直接抛出环路增益的复杂表达式,而是通过描述一个假想的“流量控制”与“水位控制”的场景对比,让读者首先抓住了两者在响应特性上的根本差异。这种教学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学习门槛,同时也保证了后续深入学习的严谨性。我发现自己很多之前模模糊糊的概念,在读完这本书的对应章节后,立刻变得豁然开朗,这绝对是教科书的最高价值体现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