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 正版食貨誌菜譜書傢常菜做法+煲湯食譜營養烹飪書籍大全 入門美食養生炒菜做飯教程美食文化書籍

新品 正版食貨誌菜譜書傢常菜做法+煲湯食譜營養烹飪書籍大全 入門美食養生炒菜做飯教程美食文化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食譜
  • 傢常菜
  • 煲湯
  • 營養
  • 烹飪
  • 美食
  • 養生
  • 炒菜
  • 做飯
  • 美食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臨池學書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天津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57649562
商品編碼:29707721044
叢書名: 食貨誌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具體描述

書名:食貨誌                    作者:鄧士瑋                   齣版社:天津科學技術齣版社
定價:49.8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8年5月
頁數:250 包裝:平裝 ISBN978-7-5576-4956-2

推薦1:有趣、有料、有範兒,還好吃的食物百科

           這本《食貨誌》不但有內涵豐富的食物變遷故事、令人垂涎三尺的圖片、可愛的手繪插圖,還有作者實做並改進的詳細食譜,帶你品味世界各地的飲食風情。

推薦2:人生的路上,總要嘗嘗未嘗過的滋味

           味道的秘密、情感的記憶、世事的變遷因為食物纔得以留存。顔色、氣味、味道,一碗白米飯、一盤子鹵味、一份牛排構成瞭你忘不瞭的記憶和行走的動力……

One歐洲美食尋故之旅

漢堡為什麼叫作漢堡     002

濛古騎士屁股下的那塊牛肉         004

漢薩同盟         005

11美分的漢堡排    007

絞肉機的發明         012

漢堡包到底是誰發明的         013

完美漢堡運動         015

在傢製作米其林星級“完美漢堡”     015

 

老上海記憶中的法國菜:蝸牛與烙蛤蜊     020

海派西餐         023

紅房子與烙蛤蜊     026

在傢做齣法式焗蝸牛與烙蛤蜊     028

 

輕鬆勝過專業廚師的料理:牛排         032

如何選牛排     035

濕式熟成與乾式熟成     039

牛排的烹調     041

在傢做齣驚人的專業級牛排         043

 

西班牙地中海風情食物:美乃滋         047

戰爭與美乃滋         048

超愛美乃滋的西班牙人         053

自己在傢也可以做美乃滋     054

 

賭場的待客之道:總匯三明治     058

價格貴的三明治         059

“總匯”三明治原來是“總會”三明治     060

在傢做經典總匯三明治         067

 

羅馬帝國與羅勒青醬     070

偉大的古羅馬         071

熱那亞人喜愛的印度神草     072

熱那亞青醬     075

在傢做齣美味的熱那亞羅勒青醬         075

 

畫傢筆下的那抹紅:意式生肉冷盤     080

唐朝時期的刺身     081

其他地方的生肉料理     082

嚮畫傢緻敬的生肉冷盤         083

在傢製作西西裏金槍魚卡巴喬     087

 

的法式美味:勃艮第紅酒燉牛肉         089

悲慘的法國農民     090

法國高級餐廳裏的農傢飯     092

現代法國料理之父——埃斯科菲耶     094

人類吃的牛肉料理         095

高級料理的姿態     097

在傢做齣勃艮第紅酒燉牛肉         099

 

 

Two亞洲美食尋故之旅

世界上並沒有正宗的日本拉麵     104

引發排隊狂潮的日式拉麵     105

日式拉麵竟然是中華料理     106

不計其數的日式拉麵     107

泡麵是颱灣人發明的     109

日式拉麵的新奇之旅     111

在傢煮美味的日式拉麵         112

 

是“餅”,也是“餛飩”:烏龍麵         119

關於烏龍的幾個含義     120

饂飩專門店不是賣餛飩麵的         122

古代的麵條叫作“餅”         123

唐朝傳入日本的餛飩可能是麵條         125

贊岐烏龍麵     126

在傢做日本烏龍麵         129

 

讓印度人莫名其妙的料理:咖喱         134

印度的香料曆史     135

英國人發明瞭“咖喱”         137

印度的葛拉姆馬薩拉     138

其他地方的美味咖喱     140

解密咖喱香料的配方     143

咖喱好吃的關鍵     147

在傢做齣超美味的咖喱         148

 

鹵味的精髓:鹵水十三香與香料         154

復閤香料         157

鹵水十三香     158

用異域香料來創造自己的十三香         160

“藥性”問題         161

除瞭鹵水,十三香還能做什麼     162

鹵味美味的秘密     162

食材的鹵泡時間對照錶         165

火力與調味變化     167

在傢做齣美味的十三香鹵味         168

 

人與火的戰鬥之歌:烤肉     172

如何選擇木炭與生火     174

火力與技巧     174

如何判斷肉熟瞭沒         175

多姿多彩的香料是烤肉的好朋友         176

醃製與另類搭配     177

完美的烤肉派對菜單     178

 

世間真有揚州鶴:揚州獅子頭     188

獅子頭的起源:京杭大運河         188

錢多事少離傢近的美差         190

關於獅子頭的各種傳說         191

在傢做揚州獅子頭         193

 

迴味媽媽的味道:王宣一傢傳牛肉     197

令人懷念的美食傢         198

赤油濃露的紅燒牛肉     199

在傢做齣傢傳紅燒牛肉         202

Three柴米油鹽裏的生活智慧

鮮味的科學     206

鮮味的美妙化學作用     208

糖無法取代味精     210

含有鮮味物質的食材     211

如何提鮮味     213

 

食材購買指南         214

香料         214

油、鹽、醬、醋、酒     214

奶油與奶酪     228

米、麵、雜糧         229

 

料理之魂:高湯     234

食材的選擇與預處理     236

火力大小與清湯、白湯         241

適當補充蒸發掉的水分         242

 

人間至味不過一碗白飯         245

日本料理的煮飯方法     247

在傢用電飯煲煮齣日式白米飯     248

       漢堡為何叫作漢堡?咖哩是不存在於印度的料理?牛排為何是業餘廚師容易勝過廚師的菜色?中東烤肉沙威瑪和突厥人的神秘關係?連大廚也不懂的鮮味的科學?本土大米如何做比日本吃到的白飯還好吃?作者以詼諧幽默的筆法,嚮我們介紹數十種熟悉卻不知道來由的食物,讓我們用閱讀故事的眼光來看待餐桌上的食物。瞭解食物的前世今生,瞭解每道食物背後的曆史和地理背景、生産流程、烹調等,能讓我們改變生活的質感,燃起對“過日子”的熱愛。

       鄧士瑋,颱灣美食網站食貨誌。大學時主修曆史,很喜歡把一個東西的來龍去脈搞清楚,當作跟人傢聊天的素材。喜歡自己動手做飯吃,喜歡研究食物背後的故事與理論。2014年開始撰寫美食心得,並創建瞭食貨誌網站,有一眾忠實的閱讀者。

 

在傢製作米其林星級“完美漢堡”

 

很多米其林星級主廚會在自己的餐廳中推齣“完美漢堡”。完美漢堡並沒有一個標準,主要是從主廚的眼光來認定所謂完美漢堡應該有的元素,進而呈現給顧客。不過一般來說完美漢堡具備幾個重點:優質的食材、精緻的烹調、高昂的售價。

去餐廳吃一份完美漢堡當然價格不菲,不過隻要掌握瞭製作完美漢堡的重點,完全可以在傢裏做齣屬於自己的完美漢堡。首先就是肉餡的主角──漢堡排,完美漢堡的肉排重點就是“用的牛肉製作,用對待牛排的方式對待”。

我想正常人都不會用厚重的香料與配料來“虐待”一塊的牛排吧,所以不需要考慮漢堡肉餡中要不要加香料、雞蛋、洋蔥碎、麵包粉等配料。隻要一塊上好的牛肉,絞碎或切碎後用天然海鹽或幾滴伍斯特郡醬(Worcestershire sauce)調味就足夠瞭。

伍斯特郡醬是1838年由英國藥劑師約翰·惠利·李(John Wheeley Lea)和威廉·亨利·派林(William Henry Perrins)在伍斯特郡的郡府伍斯特發明的綜閤醬汁。

一般牛排館中常見的“梅林辣醬油”就是這種醬汁的仿製品。不過現在市麵上不難買到正牌的英國Lea&Perrins;伍斯特郡醬,隨便買一罐來用就對瞭。

完美漢堡的第二個元素是圓麵包。一般的漢堡用普通的圓麵包,而多數高檔完美漢堡用的是法式的布裏歐修麵包(Brioche)。布裏歐修的奶油與糖含量非常高,為瞭讓奶油能夠與其他原料混閤,又加入瞭大量的雞蛋扮演乳化劑的角色,這使其大多被歸在甜點的行列裏。有些人覺得這種奶油軟麵包不太健康,不過話說迴來,我們想要做的是一個完美漢堡,而不是健康漢堡,健康的事情就留給營養師吧。

就是醬料與生菜,既然完美漢堡的肉餅跟牛排相近,那麼自然要搭上閤適的醬汁與生菜。醬汁可以用經典的紅酒蘑菇醬或是手打美乃滋,不過我個人比較喜歡煙熏口味的美式烤肉醬,而生菜則改用更漂亮爽脆的羅曼生菜纔有豪華感!

食材

A.布裏歐修風圓麵包(四個)

高筋麵粉:250剋/奶油:27剋/牛奶:77剋/無糖鮮奶油:77g/蛋液:46g/細白砂糖:27g/海鹽:3g/發酵粉:3g

真正的布裏歐修麵包要用到中種法或水解法,讓牛奶與部分麵粉形成一個麵糊,長時間靜置後,部分麵粉分解澱粉結構,然後再加入其他材料揉成麵團。但為瞭吃漢堡這樣做太花時間,所以我們改成具有布裏歐修風格的麵團即可。

將除瞭奶油之外的其他材料加入攪拌機揉成麵團,然後加入奶油揉到麵團可以拉齣薄膜的程度。麵團包上保鮮膜放在溫暖處發酵一個小時。

之後將麵團平均切分成四個圓形麵團,再將麵團置烤盤上,覆蓋塗油保鮮膜進行發酵,直到麵團膨脹至兩倍大。將發酵好的麵團刷上蛋液(食譜分量外)放進185℃烤箱中烤,15分鍾烤至錶麵金黃即可齣爐備用。

B.漢堡排

優質牛排肉:450剋(肥瘦比例需在28左右,肋眼牛排為佳)/伍斯特郡醬:3滴/天然海鹽:半茶匙/現磨黑鬍椒:少許

將優質牛排肉冷凍至微硬,用廚刀細切成3毫米小丁(先縱切成細條,再橫切成丁),然後用刀略剁細。如果傢裏有絞肉機就會比較方便,但韆萬不要拿去市場請肉販代絞,市場的絞肉機細菌很多。

碎肉隻要夠細,不需要摔打,加上一點兒鹽、黑鬍椒與伍斯特郡醬用手輕柔地攪拌均勻,就會産生黏性。然後將碎肉分成四份,分彆用保鮮膜包起後,從上方收緊保鮮膜,略轉動就會聚成球狀。再略壓之後就成圓形餅狀的漢堡排。冷藏備用。

C.其他配料

美式烤肉醬:適量/美乃滋:適量/羅曼生菜:約8片葉子/酸黃瓜:適量/西紅柿:1個(切片)/洋蔥:半個(切片)/奶酪:兩片/泡菜絲:將捲心菜切成絲,用糖、醋、鹽、白鬍椒、美乃滋、牛奶調味/冷凍炸薯條:適量

做法

1.熱平底鍋加熱至微冒煙,加入約1大匙奶油(食譜分量外),放入漢堡肉排煎烙,每分鍾翻麵1~2次,使其終呈現齣完美的棕色。將煎好的肉排放上烤盤,各自蓋上一片奶酪,放入180℃烤箱烤兩分鍾後取齣,靜置3分鍾。

2.將圓麵包剖開,剖麵朝上,趁漢堡肉排靜置的時候,放入180℃烤箱上層,烤3分鍾後取齣。剖麵塗上美乃滋,底層麵包放上羅曼生菜葉、西紅柿切片、洋蔥切片、酸黃瓜條。然後放上漢堡肉排、美式烤肉醬(或不放,或放其他醬),再放上生菜葉。從麵包正中上方插上一根牙簽固定。

3.將完成的漢堡裝盤,可附上泡菜絲、炸薯條等配菜,一道美味的米其林星級完美漢堡就完成瞭。

老上海記憶中的法國菜:焗蝸牛與烙蛤蜊

我傢幾乎每天都會準時收聽《美食傢》節目,我前幾天邊寫稿邊聽節目的時候,發現主持人、美食傢王瑞瑤小姐找瞭來自法國的“男神卡卡”來上節目。聊到烤田螺的時候,他說其實法國年輕人並不吃烤田螺,王瑞瑤小姐聽後覺得非常驚訝。這讓我想到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很多人一講到法國菜就會想到烤田螺?

法國經典料理上韆道,洋蔥湯、勃艮第紅酒燉牛肉、紅酒燉雞、第戎牛排、馬賽魚湯、魚排佐白醬、普羅旺斯燉蔬菜……烤田螺到底有什麼特殊地位,被一些人當作法式料理的典型?

這個問題我也沒有答案,但我猜想可能跟海派西餐與上海的紅房子餐廳有關係。法式烤田螺其實烤的不是田螺,而是蝸牛,正式的菜名應該叫“勃艮第焗蝸牛”(Escargot de Bourgogne),顧名思義這又是一道來自勃艮第地區的鄉土菜。當地人習慣在聖誕夜或是傢族慶典聚會時食用這道美食,當然,其他地方的法國人就不見得人人吃過或愛吃這道菜。

這就好比鹿港人對鹽漬蝦猴(螻蛄蝦)有特殊的情感,但颱灣其他地方的人就不一定吃過鹿港蝦猴一樣,所以很多法國人沒吃過焗蝸牛也不奇怪。

傳統上勃艮第焗蝸牛用的蝸牛,是一種學名叫作Helix pomatia的蝸牛,又稱羅曼蝸牛。以前勃艮第的田野裏有很多這種蝸牛,鄉下人如果想吃,隻要認真收集一下午,花點兒時間處理一下,晚餐時就能上桌,跟颱灣人吃田野間常見的非洲大蝸牛差不多。

但是二戰後,隨著經濟的復蘇,法國城市裏的餐廳越來越多,這道鄉土菜也被引進城市,造成野生羅曼蝸牛一度瀕危。所以目前法國法律放寬規定,包括進口蝸牛在內,有四個品種的蝸牛做成的焗蝸牛可以被冠上“勃艮第焗蝸牛”的菜名。

老實說,這道菜並不是什麼高難度的菜,難的就是取得羅曼蝸牛。如果買得到活蝸牛,就讓蝸牛禁食3天,排掉體內的髒汙,將蝸牛肉取齣,殼洗乾淨,再將蝸牛肉去除內髒後洗淨,用洋蔥、西芹、紅蘿蔔做成的香料蔬菜高湯與白酒煮30分鍾去腥臭雜味。然後把大蒜碎、香芹碎、奶油、鬍椒、鹽攪拌成香芹大蒜奶油,與煮過的蝸牛肉一起填迴蝸牛殼,放進烤箱焗一下就可以上桌瞭。

如果買到的是處理好的蝸牛罐頭,那就更簡單,直接將蝸牛肉用香料湯與白酒煮30分鍾後,和香芹、大蒜、奶油一起填迴蝸牛殼,然後進烤箱焗,就可以瞭。

那麼這道菜吃起來味道又如何呢?這道菜在颱灣的很多西餐廳都有賣。我沒去過法國,沒在原産地吃過,但我想在颱灣吃過的朋友應該都跟我有差不多的感受,那就是:見麵不如聞名。

可能是因為在颱灣沒辦法進口活體蝸牛,絕大部分餐廳用的進口蝸牛罐頭也不是法國産的(大多來自東南亞)。老實說吃起來除瞭肉質比較軟嫩之外,並沒有什麼神奇之處,就是道奶油焗螺肉而已。

聽說颱灣有些蝸牛養殖業者在培養一種非洲大蝸牛的白化種,叫作“白玉蝸牛”,也許哪天有機會吃到白玉蝸牛做成的焗蝸牛(按照法國法律規定這不能叫勃艮第焗蝸牛)會讓我對焗蝸牛的印象有所改觀吧。

那這道勃艮第蝸牛又是如何變成那麼多人心目中法國菜的代錶的呢?這可能要追溯到170年前的上海。

海派西餐

我們現在常常把要去吃一頓好的料理叫作“吃大餐”,這個用語是從上海人那裏得來的。原本大餐的意思是吃西餐,因為排場隆重,講究上菜的先後順序,跟中式的用餐方式不同,加上價格不菲,所以早在100多年前,上海人就把吃西餐叫作吃大餐。

1909年上海齣版的《海上竹枝詞》裏麵提到瞭上海人吃西餐的情況:

 

海上風行請大餐,每人需要一洋寬;

主人宴客殷勤甚,先教坐定點菜單。

主人獨自坐中間,諸客還須列兩班;

近者為尊卑者遠,大清會典可全刪。

大菜先來一味湯,中間肴饌難敘詳;

補丁代飯休嫌少,吃過咖啡即散場。

縱飲休雲力不勝,勸君且慢點香檳;

白蘭地本高粱味,紅酒何妨代紹興。

點菜還須各自書,今朝例菜問何如;

免教搜索枯腸遍,不過豬排炸闆魚。

壽頭怕請西餐,箸換刀叉頂不歡;

還可照人敷衍過,要他點菜更為難。

 

詞中所謂的“洋寬”指的是外幣,“補丁”指的應該是英式的布丁(不一定是甜點),其中對點菜、座席、上菜順序、飲酒等場景都有簡單的描寫。一洋寬到底價值多少,這個要說清楚真的會花很多力氣,這首《竹枝詞》因為提到瞭布丁,我們就假設詞中的洋寬指的是英鎊吧。1905年的時候1英鎊約等於7.2兩白銀,而清末的時候一畝良田值78兩白銀。花這麼多錢吃頓西餐,難怪上海人會稱西餐為大餐。

上海自古就是南北漕運的重要轉運站,頗多商賈閑人。1842年,上海成為對外口岸之後,城市的發展就像裝瞭火箭般一飛衝天,短短幾年上海就變成瞭繁華的都市之一。不論外地人、外國人、想要找機會的人,還是……都來到上海,讓上海的飲食變得多姿多彩,從而産生瞭一種飲食潮流叫作“海派菜”。

海派菜簡單說就是各方外地人來到上海之後,開設瞭以傢鄉口味為噱頭的餐館,但這些餐館所做的菜又融閤瞭上海人的口味與食材,形成瞭一種特殊的上海飲食特色。幾乎所有你聽說過的中國菜係都有一個“海派”戚,比方說海派川菜、海派粵菜、海派閩菜……據說可以分成十六幫。

更妙的是外國人來到上海之後也帶來瞭他們的飲食習慣,於是上海齣現瞭所謂的“海派西餐”。上海早開業的西餐館,是1882年開業的位於福州路上的一品香番菜館,雖說是主打番邦口味,但主要的消費者都是一些追求時髦的上海客。但早期如《竹枝詞》中提到的,西餐價格非常昂貴,對於當時的一般上海人來說,開洋葷吃大餐並不是非常普及的日常飲食行為。

1917年十月革命發生後,大量俄國難民湧入上海。這些被上海人稱為羅宋人的難民為瞭謀生,在霞飛路(今淮海中路)一帶開設瞭大大小小四十餘傢俄式菜館。這些羅宋餐廳走的是平價路綫,主打一菜一湯(羅宋湯、麵包、奶油),價格實惠。這樣一來,“大餐”變得人人都吃得起,西餐開始風靡上海。

西餐廳越開越多,競爭也就日趨激烈,這些西餐廳為瞭獲得消費者的青睞,開始標榜自己的菜係來源,之後逐漸發展齣法、英、俄、德、意五大菜係。根據記載,法式西餐講究用料與做工精細;英式西餐喜用水果入菜,鹹中帶甜;俄式西餐油多味重,強調奶味與酸味;德式西餐選料精細,講究精緻;意式西餐注重原汁原味。

奇怪,怎麼與我們現在對於德國菜、意大利菜、英國菜的印象有點齣入?這就是海派西餐的特色。為瞭在舊上海的餐飲市場上爭奇鬥艷,各傢餐廳引進瞭各國的菜色做法,各自整閤或分類,形成彼此差異,又為瞭迎閤消費者而做齣瞭“海派”的口味調整。其實這些餐廳所賣的菜色都不是原汁原味的西餐,用餐方式是西化的,但是口味與用料都是上海化的。這就是所謂的“海派西餐”,一種融入中式材料、口味又貌似西餐的餐飲菜係。

比如20世紀30年代,晉隆西餐社推齣瞭一道叫“金必多濃湯”的新菜,大受市場歡迎。金必多濃湯寫著“Comprador Soup”。“Comprador”是葡萄牙文中的“買傢”的意思,後來被用來指洋人在中國的“買辦”。買辦濃湯,這是什麼湯啊?這個湯其實是在西式的奶油濃湯底加入中式菜色燴八珍的材料(鮑魚、魚翅、火腿……)。

其他包括:炸豬排(改自維也納炸排,蘸梅林辣醬油)、上海式羅宋湯(用捲心菜取代甜菜)、洋芋色拉(沙拉)……這類海派西餐菜品,慢慢成為上海飲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紅房子與烙蛤蜊

 

有趣的海派西餐料理應該是烙蛤蜊,這道菜創始於“紅房子西餐廳”。紅房子創業之初的老闆是法國籍猶太人路易·羅威(Louis Rover),戰前他在霞飛路開瞭傢Chez Rover餐廳,後來因為二戰而歇業。戰後路易·羅威買下亞爾培路(現陝西南路)37號的洋房經營西餐,取名“喜樂意”(Chez Louis),因為整個店外牆都刷成紅色,所以上海人習慣叫這傢餐廳“紅房子”。

紅房子開業之初因為抗戰結束一派新氣象,老闆路易先生特意有彆於上海原本的海派西餐傳統,引進正統法式菜色,主打法國原味。菜單上有烙蝸牛、洋蔥湯、牛尾湯、鄉村湯、紅酒燉雞等。這些都是真正的法國菜,其中有名的就是烙蝸牛,也就是勃艮第焗蝸牛。紅房子是上海個推齣這道菜的餐廳,標榜材料原裝進口,一時之間門庭若市,成為上海熱門的西餐廳。

紅房子有名的客人應該就是張愛玲瞭。紅房子有一份專為張愛玲製作的菜單,隻要她一入座立刻奉上,以免大作傢為點菜煩心。這張菜單上有張愛玲喜歡吃的幾道菜:洋蔥湯、烙蝸牛、第戎牛排(芥末牛排)。

名人如此喜歡紅房子,一般消費者就更不用說瞭。當年的中上階層上海人對紅房子的法式烙蝸牛印象非常深刻。一講到法國菜就想起紅房子,一講到法國菜就想到烙蝸牛。

我小時候還沒吃過西餐時,就已經知道烤蝸牛是一道法國名菜,說起來這可能是一種上層階級的文化詮釋,演變成社會集體強迫記憶的現象。

不過,後來紅房子西餐廳有名的菜不是烙蝸牛,而是烙蛤蜊。因為種種原因,紅房子沒蝸牛可賣,主廚俞永利迫於無奈到處找代替食材。一開始,他用瞭市場上常見的田螺,但是田螺肉太硬,後來用瞭蟶子(竹蟶)也不太對味,用瞭大個的蛤蜊,不但對味,而且似乎比漂洋過海的蝸牛罐頭更鮮美。

1950年初,外國人相繼離開中國,上海人劉瑞甫頂下“喜樂意餐廳”繼續經營西餐。1956年,公私閤營重新注冊登記後,該餐廳正式定名為“紅房子西菜館”。後來紅房子幾經風雨被迫更名為紅旗飯店,改賣食堂菜,很長時間不再經營西餐。直到20世紀70年代,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上海,為瞭招待外國貴賓,當時已經改成食堂的紅房子又找迴當年的廚師,做瞭全套的法餐來招待法國總統。

當時紅房子的主廚就用瞭這道改自法式焗蝸牛的烙蛤蜊作為前菜。蛤蜊的新鮮海味與細嫩質地令人激賞,蓬皮杜大大稱贊瞭當天晚宴中的烙蛤蜊,稱它為“中國人發明的法國菜”。一時間,紅房子又名聲大噪!後來,紅房子重新經營西餐,這道菜也成瞭紅房子的招牌菜,直到現在。

20世紀80年代,各種真正外國口味的正宗西餐廳也陸續進入上海。原有的海派西餐廳無法與新進入的異國餐廳競爭,一些如天鵝閣、復興西菜社和蕾茜飯店等,都在1990年前後關閉瞭。紅房子西餐廳倒還有一些懷舊顧客捧場,至今還在營業。雖然紅房子創業之初標榜正宗法式,但是到瞭現在反而變成海派西餐的代錶。

雖然海派西餐廳在上海已經式微,但是一些老的海派西餐比如炸豬排、羅宋湯、烙蛤蜊……很多上海傢庭都會做,可以說這些“西餐”早已滲透到上海人的飲食中,也算是另類的“所過者化,所存者神”瞭。

在傢做齣法式焗蝸牛與烙蛤蜊

這兩道菜除瞭主料(蝸牛、蛤蜊)不同之外,其他佐料調味,甚至烹調流程都是一樣的。簡而言之,就是先將主料處理好,然後加上香芹、大蒜、奶油後進烤箱焗烤。

香芹、大蒜、奶油是一種很老派的佐料,但用途很多,焗海鮮或是烤麵包都可以拿齣來用,用不完又可以放迴冷凍庫,期待下次再相逢。這種佐料的製作確實是非學不可。

裏麵用的“香芹”不是一般的芹菜,而是俗稱“巴西利”的歐芹。歐芹有兩種,一種是捲葉的,常常被中式餐廳拿來做盤飾;另一種是平葉的,常見於歐式料理中。平葉的除非自己種,否則很難買到,如果真的沒有,跟市場上的菜販說要買巴西利,就能買到捲葉品種。這兩個品種的味道不太一樣,不過用捲葉的來做也是可以的。

焗蝸牛一般會附上殼,然後用很特彆的洞洞盤裝盤,不過我在颱灣從來沒看過連殼一起上的焗蝸牛,據說蝸牛殼要跟食材廠商訂纔會有,殼跟蝸牛罐頭是分開賣的。我想大概是成本考量,導緻提供這道菜的餐廳不願意連殼一起上菜。反正殼也不能吃,即使想在傢做這道菜,也不用特意去找食材行買蝸牛殼。

蝸牛肉罐頭與特彆的蝸牛盤(又叫田螺盤)在一些烘焙材料商店或是進口食材商店倒是不難買到,如果不喜歡蝸牛,那麼用新鮮的蛤蜊做成海派烙蛤蜊,也是彆有風味的。

勃艮第蝸牛

蝸牛罐頭:1罐/西芹:1根,切成丁/洋蔥:半個,切成丁/紅蘿蔔:四分之一個,切成丁/香芹、大蒜、奶油:少許(奶油100剋,放在室溫迴軟;大蒜兩瓣切碎;紅蔥頭1瓣切碎;新鮮香芹切碎約1大匙;鹽1茶匙;白酒1茶匙;現磨黑鬍椒少許)/土豆泥:少許(土豆1個,奶油1大匙,鮮奶油3大匙,鹽和白鬍椒少許)/黑鬍椒粒:1茶匙/白酒:少許/水:2升/麵包粉:少許

 

1.罐頭蝸牛肉很腥,必須做處理。將西芹、洋蔥、紅蘿蔔與黑鬍椒加入約2升的水,用中小火煮30分鍾,做成簡易香料蔬菜湯,將蝸牛罐頭的肉撈齣(湯汁倒掉不用),蝸牛肉放入簡易香料蔬菜湯中加白酒小火煮30分鍾後,關火靜置直到高湯冷卻,撈起蝸牛肉備用。

2.製作香芹大蒜奶油,將材料混閤均勻,放入冰箱冷藏備用。

3.製作土豆泥,將土豆去皮切成塊後放進鍋裏蒸,蒸熟後搗成泥,拌入鮮奶油、鹽、白鬍椒。置旁備用。

4.在焗蝸牛專用盤的每個洞裏放入一點點土豆泥,放入蝸牛肉,填上一點兒香芹大蒜奶油,再加上一點點麵包粉。

5.烤箱預熱180℃,整盤蝸牛放入烤箱烤15分鍾即成。


海派烙蛤蜊

大蛤蜊:20個(吐沙洗淨)/香芹大蒜奶油:少許/土豆泥:少許/麵包粉:少許

1.用海碗裝少許水放入大蛤蜊,然後架在另一個裝好水的鍋上。中火隔水加熱直到蛤蜊略開口且用湯匙攪動也不會閉口的程度,就錶示蛤蜊已經往生瞭,用奶油抹刀或咖啡匙輔助,將一個個蛤蜊挖開取肉,留下蛤蜊殼。蛤蜊肉與蛤蜊殼置旁備用。

2.盤子(可以放進烤箱的盤子)上先鋪一層土豆泥,一個蛤蜊殼上放一塊蛤蜊肉,填上香芹大蒜奶油。殼口沾一些麵包粉,開口朝上黏在土豆泥上。

3.烤箱預熱180℃,整盤入烤箱烤15分鍾即可上桌。

我覺得用蛤蜊的鮮美程度,更勝漂洋過海的蝸牛罐頭,這是很簡單就能完成的法式料理,感興趣的朋友也來試試看吧。


《舌尖上的中國:尋味傢常》 這本《舌尖上的中國:尋味傢常》是一部獻給所有熱愛美食、渴望在廚房中創造幸福的人們的烹飪寶典。它不僅僅是一本菜譜,更是一段穿越時光、連接情感的美食旅程。我們深入中國大地,探尋那些流傳在街頭巷尾、傢傢戶戶的經典傢常菜,用最質樸的食材,最真摯的情感,烹飪齣最溫暖的味道。 書中收錄瞭數百道精心挑選的傢常菜譜,涵蓋瞭從北國到南疆,從東海之濱到高原雪域的各地風味。無論是北方人摯愛的麵食餃子,還是南方人念念不忘的鮮美湯羹,亦或是東西部地區獨具特色的炒菜燉菜,你都將在這裏找到它們的身影。我們力求呈現最地道的做法,還原最真實的口感,讓你在傢就能輕鬆復製齣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 本書的最大特色在於其“迴歸本味”的烹飪理念。我們摒棄瞭繁復的技巧和昂貴的食材,迴歸到食材本身的鮮美,強調調味料的恰到好處,讓每一道菜都散發著食材最純粹的香氣。我們相信,最動人的味道,往往蘊藏在最樸素的烹飪之中。 內容亮點: 經典傢常菜全收錄: 從傢喻戶曉的紅燒肉、魚香肉絲,到地域特色十足的麻婆豆腐、酸菜魚,再到各地人人都愛的蒸蛋、傢常炒青菜,本書網羅瞭幾乎所有你能在傢庭餐桌上看到的經典菜肴。每道菜都配有詳細的步驟圖解,讓你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零基礎”也能變大廚: 針對廚房新手,我們特彆設計瞭“新手入門”專區。從認識常用食材、掌握基礎烹飪技巧(如切配、火候控製、調味方法),到認識各種廚房常用工具,都進行瞭詳盡的講解。即使是第一次進廚房,也能信心滿滿地開始你的烹飪之旅。 創意搭配與營養均衡: 除瞭單品菜譜,我們還提供瞭豐富的“一周菜單”和“宴客菜單”建議,幫助你閤理搭配菜品,做到葷素相宜,營養均衡。我們還會分享一些關於食材營養價值的小知識,讓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更好地關愛自己和傢人的健康。 特色主題章節: “火候之道”: 深入淺齣地講解不同食材、不同菜肴所需的精準火候,這是決定一道菜成敗的關鍵。 “調味秘籍”: 揭示各種常用調味料的妙用,以及如何通過組閤調味,創造齣無窮的風味變化。 “季節限定”: 推薦當季最適閤烹飪的食材和菜肴,讓你品嘗到最鮮美的時令滋味。 中國飲食文化漫談: 我們不僅僅是教你做菜,更希望讓你瞭解這道菜背後的故事,它在中國傢庭中的意義,它所承載的文化傳承。本書穿插瞭許多關於中國飲食文化的趣味小知識和感人故事,讓你在品味美食的同時,也能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常見問題解答與小貼士: 針對烹飪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癥,我們設置瞭“疑難解答”環節,並提供瞭大量實用的小貼士,幫助你規避烹飪“雷區”,提升烹飪成功率。 《舌尖上的中國:尋味傢常》的目標是讓你成為一個自信、快樂的傢庭廚師。無論你是想為傢人準備一頓溫馨的晚餐,還是想在朋友聚會時露一手,這本書都能給你最可靠的指導和最靈感的啓迪。它將陪伴你,在鍋碗瓢盆的交響麯中,品味生活的甘甜,傳遞傢的溫暖,讓每一餐都成為一次令人難忘的舌尖享受。 這本書,是送給熱愛生活的你最好的禮物。打開它,讓廚房充滿煙火氣,讓餐桌充滿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我近期最大的驚喜!作為一個對烹飪完全是“小白”狀態的人,我之前總是對那些看起來很復雜的菜譜望而卻步。但當我拿到這本《食貨誌》時,我被它吸引住瞭。首先,書的裝幀設計就非常大氣,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很有質感。翻開第一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些充滿誘惑力的美食圖片,每一張都拍得超級誘人,讓人忍不住立刻就想動手嘗試。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是圖片好看,裏麵的文字描述也特彆詳細,從食材的選擇、處理,到每一個烹飪步驟,都解釋得清清楚楚,甚至連一些新手容易犯錯的地方都提前做瞭提醒。我嘗試瞭其中的幾道傢常菜,效果齣乎意料地好!原來我以為很難的菜,按照這本書的方法做,竟然也能做得有模有樣。書裏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讓肉更嫩,如何讓蔬菜保持翠綠,都非常實用。而且,我特彆喜歡它裏麵介紹的煲湯部分,感覺喝瞭之後身體都暖暖的,而且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麼復雜,原來營養又健康的湯品也能輕鬆get。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對烹飪的看法,讓我覺得做飯是一件充滿樂趣和成就感的事情。

評分

作為一個長期在外麵吃飯,偶爾自己動手做飯的人,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真正能指導我從零開始,並且能讓我做齣像模像樣的菜肴的書。之前也買過幾本,但要麼步驟太簡單,導緻我做齣來味道不對;要麼步驟太復雜,讓我感到無從下手。這本書,簡直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救星”!它的講解方式非常清晰,每一個步驟都配有圖解,而且圖解非常寫實,不會齣現那種“照騙”的情況。我最開始嘗試的是幾道基礎的炒菜,之前我炒青菜總是容易炒得又黃又軟,但按照書裏的方法,我竟然炒齣瞭翠綠爽脆的青菜,連我老公都忍不住多吃瞭兩碗飯!而且,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隻是教你怎麼做,還會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比如,為什麼要在某個步驟加入料酒,為什麼要把肉醃製一段時間,這些解釋都讓我豁然開朗,明白瞭烹飪背後的原理。這本書讓我對烹飪的信心倍增,覺得原來自己也能做齣美味又健康的傢常菜。

評分

一直以來,我都對美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受限於自己的烹飪技巧,總覺得自己離真正的“吃貨”還有很長的距離。直到我遇到瞭這本《食貨誌》,我纔覺得,我離那個目標越來越近瞭。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能夠將復雜的烹飪過程變得簡單易懂。裏麵的菜譜,從最基礎的炒菜到一些比較精細的煲湯,都進行瞭詳細的步驟拆解,並且配有清晰的圖文說明。我嘗試瞭其中幾道我之前覺得很難做的菜,結果都非常成功,這讓我對自己的烹飪能力有瞭極大的信心。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教你“怎麼做”,還會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比如一些食材的搭配原理,一些烹飪技巧背後的科學道理,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明白,烹飪並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一件充滿樂趣和創造力的過程。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購買的最有價值的一本書籍之一,它不僅豐富瞭我的餐桌,更提升瞭我對生活的熱愛。

評分

我一直覺得,廚房不僅僅是做飯的地方,更是一個充滿煙火氣和生活溫度的空間。這本書,恰恰抓住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提供菜譜,更是在傳遞一種烹飪的態度和對生活的熱愛。我尤其喜歡它裏麵穿插的關於食材的小故事,還有不同地域的飲食文化介紹。讀起來就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又充滿情懷的長輩在聊天,聽她娓娓道來食物背後的故事,以及如何用心去烹飪。書中的很多菜式,我小時候在傢裏就吃過,但自己從來沒嘗試過做。現在,看著這本書,仿佛又迴到瞭那個溫馨的廚房,聞到瞭熟悉的味道。它讓我重新找迴瞭對傢常味道的眷戀,也讓我意識到,即使是最簡單的食材,隻要用心去做,也能變成餐桌上的美味。裏麵的煲湯食譜,也特彆貼閤我們日常的養生需求,不像那些“大雜燴”式的食譜,而是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的季節和身體狀況提供瞭建議,這一點非常難得。而且,它推薦的食材很多都是我們平時容易買到的,不會讓人覺得很遙遠。

評分

我一直認為,烹飪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生活哲學。這本書,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一本菜譜,更像是一本關於“吃”的百科全書。裏麵涉及的菜品非常豐富,從最基礎的傢常菜,到一些聽起來有點“高大上”的煲湯,應有盡有。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還穿插瞭一些關於美食文化的內容,讓我對我們國傢的飲食文化有瞭更深的認識。讀這本書,不僅僅是在學習烹飪技巧,更是在享受一種文化的熏陶。我特彆喜歡它裏麵關於煲湯的部分,那些看似簡單的食材,經過這本書的指引,竟然能煲齣那麼鮮美滋補的湯品。每次煲好湯,看著傢人喝完後臉上滿足的錶情,我都會覺得特彆有成就感。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既有實用性,又有思想性,讓我覺得不僅僅是在學習一項技能,更是在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