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0
中西會通創造學:兩大文化生新命 978720111573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中西會通創造學:兩大文化生新命 | 作者 | 劉仲林 |
定價 | 98.00元 | 齣版社 | 天津人民齣版社 |
ISBN | 9787201115733 | 齣版日期 | 2017-07-01 |
字數 | 頁碼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內容簡介 | |
作為西方現代新潮,創造學是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發展起來的一個跨學科領域,與市場經濟、發明、心理學、教育學等密切相關。西方創造學以開發創造能力、普及創造技法為中心,重在創造成果(屬“外學”)。 作為東方文化代錶之一,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與哲學、教育、宗教、文藝、科技等密切相關。中華文化的核心是中國哲學,中國哲學的核心是“道”,“道”的核心是實踐親證,重在身心修養(屬“內學”)。 通常,中華傳統文化談“道”少談創造,西方文化談創造少談“道”,兩個領域像兩條道上跑的車,平行而不相交。《中西會通創造學:兩大文化生新命》嘗試將兩者融會貫通,以“創造”改進中華傳統“外學”之不足,以“道”改變西方創造學“內學”之缺憾,形成體現跨中西、跨文理、跨學科大視野的“中西會通創造學”。 作為西方現代新潮,創造學是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發展起來的一個跨學科領域,與市場經濟、發明、心理學、教育學等密切相關。西方創造學以開發創造能力、普及創造技法為中心,重在創造成果(屬“外學”)。 作為東方文化代錶之一,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與哲學、教育、宗教、文藝、科技等密切相關。中華文化的核心是中國哲學,中國哲學的核心是“道”,“道”的核心是實踐親證,重在身心修養(屬“內學”)。 通常,中華傳統文化談“道”少談創造,西方文化談創造少談“道”,兩個領域像兩條道上跑的車,平行而不相交。《中西會通創造學:兩大文化生新命》嘗試將兩者融會貫通,以“創造”改進中華傳統“外學”之不足,以“道”改變西方創造學“內學”之缺憾,形成體現跨中西、跨文理、跨學科大視野的“中西會通創造學”。 概言之,中西會通創造學是一門研究創造規律、開發創造潛能、提升創造境界、覺悟創造人生的新興交叉學科,簡稱創學。為適閤不同知識背景讀者需求,《中西會通創造學:兩大文化生新命》內容力求深入淺齣,突齣重點,詳說細解。讀者隻要抓住創造“知行閤一”的本質,在實踐中體會“創造之道”,則領悟中西會通創造學精髓不難。 《中西會通創造學:兩大文化生新命》分五篇十八章,包括緒論篇(創造學與東西文化)、知本篇(創造心性)、運思篇(創造思維)、用法篇(創造技法)、達至篇(創造境界)。 緒論篇是總論,闡述瞭創造與創造學的基礎知識和演變脈絡。其中章創造與創造學,包括創造內涵詳解、中西創造觀溯源,提齣瞭從成果、過程、境界、本體四層次的“創造四維定義”。第二章東方與西方,分析瞭中西文化的特質、中國新哲學的建構、創造學在東西方發展簡史、提齣瞭由創造心性、思維、技法、境界四個模塊組成的中西會通創造學基本框架。 知本篇重點是古今心性觀的轉化與提升。其中第三章以孟子、告子、苟子等為代錶,分析瞭古代“善惡”的人性觀。第四章以周敦頤、程顥、硃熹等為代錶,分析瞭近代趨嚮“生生”的人性觀。第五章以梁漱溟、熊十力、張岱年等為代錶,分析瞭現代趨嚮“創造”的人性觀。第六章以馬剋思、尼采、柏格森等為代錶,分析瞭西方近現代趨嚮“創造”的人性觀。 運思篇重點是創造思維及其邏輯問題。其中第七章論述瞭創造過程與思維的關係;第八章論述瞭意象思維規律,原創性地提齣瞭由想象、直覺、靈感組成的審美邏輯方法。第九章論述瞭概念思維及其遵循的形式邏輯規律。第十章論述瞭由形式邏輯和審美邏輯組成的創造思維的互補結構。 用法篇重點是創造技法及其應用。《中西會通創造學:兩大文化生新命》將數百種創造技法分為聯想、組閤、類比、臻美四大門類,其中第十一章闡述瞭以頭腦風暴法等為代錶的聯想係列技法。第十二章闡述以形態分析法等為代錶的組閤係列技法。第十三章闡述以提喻法等為代錶的類比係列技法。第十四章闡述以補美法等為代錶的臻美係列技法。各技法應用步驟清晰,案例具體,實用性強,使讀者可以舉一反三,掌握創造技法精髓要義,以用於工作、學習和生活各方麵。作為審美邏輯的應用,臻美係列方法是《中西會通創造學:兩大文化生新命》特色之一。 達至篇重點是創造境界的修養。本篇對創造之道進行瞭開拓性探討。“創造之道”是主體在創造實踐中通過整體領悟而達到的“物我閤一”境界。不僅關涉“轉識成智”,而且關涉競、敬、靜、淨的修養。其中第十五章,闡述瞭“轉識成智”、道的內涵與修養。第十六章闡述瞭儒傢和道傢的修道方法。第十七章闡述瞭易傢和禪傢的修道方法。第十八章闡述瞭創傢的修道方法,進而從中西會通整體的高度,將儒、道、易、禪、創融為一體,論述瞭創造大道緻中和的思想。 總起來說,知本篇、達至篇重點在中華文化;運思篇、用法篇重點在西方創造學。全書結構可用順口溜概括為:“創造之性人本有,解放思維在踐行,應用技法來助力,下學上達通道境。” 《易傳》雲:“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廣義創造觀,是天地和人類創造的共軛性統一,張岱年稱之為“動的天人閤一”,在這個高度上體察中西文化融會貫通,天地之大美,人生豈不大徹大悟哉!至於“中西會通創造學”在學科分類上遭遇“四不像”(科學、哲學、藝術、宗教)的尷尬,恰恰是一片廣袤處女地有待開墾的標誌,無論學者還是大眾,隻要參與,就有一席之地!宋代楊萬裏詩雲:“園花落盡路花開,白白紅紅各自媒。莫問早行奇絕處,四方八麵野香來!”在“自媒”體超活躍的時代,百傢爭鳴、百花齊放的時代還遠嗎? |
作者簡介 | |
目錄 | |
緒論篇 創造學與東西文化 本篇 導言 章 創造與創造學 一、中西創造觀溯源 二、創造內涵的界定 三、創造學及學科性 第二章 東方與西方 一、中西文化的特質 二、中國新哲學理路 三、中西創造學構成 Ⅰ知本篇 創造心性 本篇導言 第三章 古代:善惡之性的交鋒 一、孟子和告子的大戰 二、荀子“似黑馬”齣山 三、古代人性論點評 第四章 近代:生生之性探尋 一、易傳獨闢性蹊徑 二、理學拓展性空間 三、六經責我開生麵 第五章 現代:創造之性的覺醒 一、當代新儒傢承啓 二、創造性含苞欲放 三、綜閤創造展新心 第六章 西學東漸的創造之性 一、馬剋思的創造觀 二、基督教的創造觀 三、西哲中的創造觀 Ⅱ運思篇 創造思維 本篇導言 第七章 創造過程與創造思維 一、創造過程 二、創造思維 三、一陰一陽 第八章 意象思維與審美邏輯 一、邏輯學與美學聯姻 二、審美邏輯要點綜述 三、臻美推理與類比推理 第九章 概念思維與形式邏輯 一、形式邏輯要點綜述 二、演繹推理與歸納推理 三、形式邏輯推理特點 第十章 創造思維的互補結構 一、邏輯諸推理關係圖 二、思維運動互補模型 三、剛柔相推變在其中 …… Ⅲ用法篇 創造技法 Ⅳ達至篇 創造境界 附錄 後記 |
編輯推薦 | |
文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