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的面容
:25.00元
售价:17.5元,便宜7.5元,折扣70
作者:(英)坎普,晏方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00842521
字数:120000
页码:2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窥见100多年前中国社会情况和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鳞半爪。它主要讲述了英国女风景画家艾米丽·乔治亚娜·坎普于1893年至1894年在山西度过的一年和1907年至1908年在途经山东、直隶、湖北、四川、云南各省的旅行中度过的六个月的经历及见闻。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可以说是集怀旧与休闲于一体。
我遇到过的每个有幸去过中国的聪明人,都曾倾倒在那神奇的人民和神奇的土地的魔力之下。
我希望用我的钢笔和画笔尽力准确和生动地展示中国的真实面容,只要帖得足够近,人们就有可能成功地描述一个民族的心灵。
旅途是一连串惊喜。当我和我的朋友越过边界进入缅甸时,感叹地说:“如果我们能装过身一路回去,那该多好!”这说出了我们两个人的心里话。
整个文明世界惊讶而钦佩地看着日本国近的迅速演进,现在中华帝国决心作一个相似的改变。这是个困难得多的任务,而且由于中国的规模,对于整个世界很可能重要得多。中国人受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强烈鼓舞;他们有优良的心智,有将必要的改革进行到底的执着的决心。在过去的黑暗时代,他们是艺术、科学和哲学的先锋;所以我们可以满怀希望地期待一个更辉煌的未来,相信刚开始的新纪元对于中国也许是个越来越的纪元。
坎普,英国女风景画家艾米丽·乔治亚娜·坎普,1893年至1894年从天津去太原,在山西省度过一年,1907至1908年从上海乘火车去青岛,作了途经山东、河北、湖北、四川、云南各省而以缅甸(当时为英国的殖民地)为终点的六个月旅行。《中国的面容》是她在这两次游历后所作,从时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文学野心非常之大,它不仅仅是在讲一个故事,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全新的、自洽的认知体系。作者在文本中大量引用了古典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的概念,但处理得非常高明,绝不让人感到晦涩难懂,反而像是为人物的行为和动机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注脚。书中的情节发展,与其说是线性的推进,不如说是螺旋式上升的螺旋结构。每一次事件的发生,都将主角们推向一个新的精神层次,同时也揭示出更深层的社会病灶。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时间感知”的解构,他通过打乱叙事的时间顺序,制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阅读体验,迫使我们去质疑我们所依赖的现实基础。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攀登一座结构复杂的迷宫,每走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最终到达的“顶端”,带来的视野是无比开阔和震撼的。这是一部挑战读者智力与耐心的上乘之作。
评分说实话,刚翻开这本厚重的书时,我还有些犹豫,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但仅仅读过前几章,我的疑虑就烟消云散了。作者的语言风格异常犀利且充满哲思,他似乎对现代都市生活中那种疏离感和身份认同的危机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书中对几条不同人生轨迹的人物群像的描摹,如同精密仪器下的解剖,细致入微,却又不失磅礴的气势。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构建世界观时那种不着痕迹的铺垫,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往往在故事中后段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引导出对现代社会运作机制的深刻反思。比如其中对“符号”和“标签”在个体构建中的作用的探讨,简直是神来之笔。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望着窗外,整理一下脑海中被作者的文字激起的无数联想。这本书的结构之巧妙,逻辑之严密,绝对称得上是近年来少有的佳作,它要求读者全神贯注,但也回报以远超预期的精神震撼。
评分这部小说,简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感官盛宴!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得令人咋舌,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场景描绘得活灵活现,充满了令人窒息的张力。我读到主人公踏入那座被迷雾笼罩的小镇时,几乎能闻到空气中潮湿的青苔味和远方传来的微弱的钟声。角色的内心挣扎与外部环境的压抑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让人欲罢不能。特别是关于“记忆碎片”那一段的叙述,极其精妙地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时间仿佛在主人公的脑海中打着旋儿,过去、现在和未来互相倾轧,读者的心也跟着揪紧。我得说,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控得如同顶级的交响乐,时而低沉缓慢,积蓄着一股暗流,时而猛烈爆发,将所有情绪推向高潮。那些对人性幽微之处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让我反复咀嚼,思考良久。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次对人类复杂情感的一次深度探访,我强烈推荐给所有追求文学深度和独特阅读体验的读者。
评分这部作品的笔触之细腻,画面感之强,简直达到了绘画的境界。它没有那种戏剧性的冲突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却有一种温柔而坚韧的力量,像春日里的第一场细雨,润物无声却影响深远。书中对于特定地域环境的描写,充满了对本土文化和生活习俗的深情凝视,那些充满烟火气的细节,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真实。作者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尤其成功,她们的坚韧、隐忍与偶尔爆发出的生命力,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充满了复杂的人性光辉。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带着淡淡忧伤的幽默感,它使得沉重的主题变得易于接受,仿佛在讲述着无可奈何的生活真相时,还能挤出一个释然的微笑。这是一本读起来让人感到温暖且充满力量的书,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生活力量,往往蕴藏在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日复一日的平凡瞬间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情感张力实在太强大了,读完后感觉像经历了一场漫长而真实的梦境,醒来时心头还有些许的余悸。叙事者采用了一种非常口语化但又充满诗意的语调,使得那些宏大的主题被包裹在了极其亲切和私密的叙述之中。我被深深吸引的,是书中对“失落”与“寻找”这一母题的处理。它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将读者置于一个永恒的追问之中。书中描绘的几个重要场景,比如那个被废弃的码头,或者那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都被赋予了一种近乎神圣的象征意义。作者擅长使用强烈的对比,将美好与残忍、希望与绝望并置,使得人物的命运充满了宿命感和悲剧美。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人物对话时的自然与克制,很多时候,人物的情感并非通过激烈的言辞宣泄出来,而是隐藏在那些未尽之言和停顿之间,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去填补。这是一部需要慢读、细品的文学作品,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