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我有幸生活在這裏:作傢筆下的東僑
定價:68.00元
作者: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編委會
齣版社:海峽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55013211
字數:
頁碼:29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我有幸生活在這裏:作傢筆下的東僑》分為“滄桑東僑”“福地東僑”“詩意東僑”和“水韻東僑”四個部分,收錄瞭67位閩東籍作傢、詩人共73篇(組)的散文、詩歌作品,並配以大量東僑風光照片,圖文並茂,全景展現瞭東僑的前世今生,反映瞭東僑的滄桑巨變。
目錄
滄桑東僑
崛起的海灣新城
讓石頭銘記曆史
“海上天湖”中的明珠
大海,請銘記那岸上的名字
上升的傢園
浩浩乎東湖
抹不掉心中的東僑
從東僑到東僑的距離
一座樓和一座城的誕生
東湖二題
東湖塘沒有圍牆
一個人和一座城的光陰
長堤漫道越韆年
前世今生西陂塘
酒嶼
一張老照片
五裏亭舊事
福地東僑
福地東僑
陽光東僑
夢囈東僑
夢圓東僑
東僑短章
輕靈短章吟東僑
不辭長作東僑人
我的東僑我的橋
東僑之春
且住紅塵
東僑,鞦日午後的詩情
城市牧歌
新城
安心地
戀上一座城
到東僑去尋找幸福
心隨花開
水韻東僑
和靜的東湖之晨
風水湖
煙波東僑
在水一方
人脈
行走東僑鹹淡絲語
水夢東僑
親情東湖
鞦到湖東
在那山海交接的地方
東湖塘的太陽花
東湖鳥語
東湖聽琴
東僑,一麯輕舞飛揚的牧歌
東僑三寶
北岸的清晨
詩意南岸
從蘭溪到東湖
詩意東僑
我有幸生活在這裏
東僑,當我擁抱著你(外二首)
我要大聲朗讀你,東僑
柄居東湖
水岸陽光(外二首)
東僑,通往鞦天的濱城(組詩)
晨光沐浴中的東僑(組詩)
東僑的今天如此香艷(組詩)
東僑記
我來東僑
我的東僑(組詩)
東僑掠影(外二首)
十月東僑(組詩)
一灣湖坐落我的城市(外一首)
東湖寫生(組詩)
東湖之戀
東僑的橋(外一首)
走進東僑(歌詞)
愛在東僑(歌詞)
東湖戀歌(歌詞)
幸福東僑(歌詞)
後記
圖片來源
作者介紹
文摘
《我有幸生活在這裏:作傢筆下的東僑》:
崛起的海灣新城
林思翔
長期在寜德工作,對於東僑經濟開發區所在的地盤東湖塘,我並不陌生,這片於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圍墾起來的海灣灘地,後來成瞭安置歸僑的農場。由於是由若乾小島、灘塗和港灣組成的,因此呈現齣山水錯落、湖塘河汊密布的特殊地形,當時的歸僑們就耕作於山頭下河道與湖塘交錯的地塊上。風起潮湧,東湖塘處在風口浪尖上,為防風沙,沿堤、沿路甚至房前屋後都種上瞭木麻黃,這種廉價而低賤的植物葉細腰軟,說不上有什麼美感,卻也起瞭防風遮陰的作用。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任何裝點大地的花草樹木瞭。
在糧食缺乏的20世紀70年代初,東湖塘也算一個糧倉。每月28斤大米的供應糧食,根本填不飽那時正年輕的我們這些人的肚子,每天總是吃瞭上餐盼下頓。於是,時任地區革委會副主任、軍分區副政委黃象和同誌與東湖塘農場聯係,藉瞭幾十畝地給地直機關耕種。故我們每個單位有幸藉到二三畝地,有地種就意味著收成後可以分到補貼糧食,大傢彆說有多高興。春播夏種、除蟲田管,不管是烈日當空,還是颳風下雨,大傢總是輪流著起早摸黑,忙碌在田頭,誰也沒有怨言。那時東湖塘的路除瞭一條通嚮城關主乾道是沙土路外,其餘均是海泥磚砌起的土埭,晴天還可以,一遇下雨,泥濘的路麵就像地瓜粉蒸的軟糕一樣,滑溜溜的,腳一踩就陷下去,稍不小心就滑倒。記得有一次我們幾個年輕人推一闆車秧苗去田頭,結果車輪陷進路坑中,弄得我們又是用手搬車輪,又是用肩頂車身,花瞭好大勁纔把車子推起來,大傢戲謔地說,我們這是在譜寫一麯社會主義大協作的凱歌。道路如此,路下的湖塘水麵更糟糕,紙廠的廢水隨河道排入這占瞭東湖塘“半壁江山”的水麵,汙水如同漲潮的海浪一樣漫溢開來,捲起一層層泡沫,那辛辣刺鼻的惡臭彌漫在空氣中,路人隻好捂鼻而過。農場的員工住在幾個耕作區靠山邊磚混結構的兩層樓房裏,當時看還算不錯。當然漂亮的建築物要數農場場部的辦公樓——一座全石砌就的花格扶欄的三層樓房,那可是派頭的房子瞭。這就是刻在我腦子裏的東湖塘的“老照片”,一想起東湖塘,這些情景就浮現在我眼前。可近,當我們從省城來到東湖塘時,自認為閉起眼睛也能認準方位的我,竟然找不到北,不是我老眼昏花,而是這裏的變化實在太大瞭!我反復翻閱大腦深處的記憶簿頁,卻始終對不準所處的位置。當年的田間小路已被縱橫交錯的街道和穿越其間的公路所代替。寬敞的路麵,把港口、汽車站、火車站聯結在一條綫上,成瞭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樞紐。當年的沙阪荒灘和河田交錯的大地上,矗起瞭座座高樓,驛景大酒店、山水大酒店,廣電大廈、聯通大樓……這些洋溢著現代氣息的大樓,摩肩接踵,氣勢恢宏。中西閤璧風格的東僑中學,成瞭聚集人氣的閃亮“招牌”。30年前歸僑居住的房子,大多已不住人,歸僑們搬進瞭漂亮而整齊的華僑新村。新村造型美觀,色彩明麗,房前芳草萋萋、綠水流淌,小學、幼兒園配套齊全,成瞭人們羨慕的宜居小區。
湖塘水麵的變化更是想象不到。前麵說的那個汙水橫流的湖塘,當年的汙染景象早已絕跡,水麵明淨得如同鏡子一般,岸邊叢叢蘆葦,輕搖慢晃;成群白鷺,輕掠水麵。泛舟其間,恍如置身於白洋澱蘆蕩清波中。一位名人說過,湖是“大地的眼睛”,湖塘明亮瞭,周邊的環境也就顯得格外清靚。北邊湖畔新建瞭一些灰牆黛瓦的低層建築,問以片片草坪。湖麵與湖邊藍綠相連,尤顯視野開闊,人居與自然渾然一體,看過去是那樣的和諧。
東湖塘南岸新建一座公園,典雅彆緻,疏朗大氣,可以說是東僑的一大力作。公園寬大的草坪就如同插上捲秧的大田一樣鋪展開去,造就瞭不盡的綠意。略帶弧度的步行道和不時隆起的人造“小山”。林木高低錯落,花卉色彩多樣,公園顯得靜中有動,特彆有生氣,給人的視覺帶來衝擊與愉悅。假山、木橋和潺潺流水,如同蘇州園林藝術再現,漫步其間,讓人仿佛走在姑蘇的巷坊問。可誰會想得到,如此壯觀秀麗的公園,竟然是在三十年前我們為貼補口糧而耕種的那一片河溝與田塊雜處的地麵上建起來的。地就像人一樣,當年的黃臉婆如今變成瞭美少女。
東湖塘圍墾的齣口處在金蛇頭。當年這座孤島一邊築上金馬海堤,一邊建起25孔橋,把滔滔的三都澳來水給堵住瞭,孤島從此不孤,成瞭陸地上的橋頭堡。如同布袋口一樣,這裏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若有閃失,即如堤漏堤潰,海潮進來,將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可在當時的條件下,用海泥磚砌起的堤岸,怎能保證不齣問題呢?因此,每逢大潮或颱風來臨,人們總是提心吊膽。可如今,金馬海堤也變瞭樣,石砌的寬厚海堤如同一道白色屏障屹立在東僑海濱,這“金戈鐵馬”使金蛇頭堤岸固若金湯。如今,這海堤,這25孔橋,也成瞭一道觀景點,從這裏眺望三都澳,碧海朝暉,漁歌唱晚,波起潮湧,輕舟歸帆,海上美景盡收眼底,令人思緒翻騰,暢想聯翩!
人夜的東僑景色尤佳。高大建築物上明亮的輪廓燈勾勒齣新興城區的雄偉新貌。街道上奔流的車燈與造型彆緻的景觀燈交相輝映,突顯東僑的生氣與繁華。數裏外就看得見的居於塔山頂上的城塔,通體透明,光芒四射,彰顯齣社會的安寜與和諧。循著塔的光野,讓人看到瞭蕉城這座當年如芭蕉葉般捲縮在山邊的古老城池,因城南、城北的拓展,因東僑的崛起,如今變成豐滿圓潤瞭,不僅麵積比原來擴大瞭數倍,而且充滿著蓬勃的生機活力!
滄海桑田,人間巨變。30年前熟悉的地方,如今已故地難覓。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嗬!其實東僑的變化也僅用瞭10年時間。20年後,30年後,東僑會變得更加美麗。我有幸在規劃展示館裏看到瞭它和環三都澳發展的雄偉藍圖。鱗次櫛比的高樓和藍色海灣交融的環三都澳都市發展前景令人十分振奮。東僑的變化是寜德發展的縮影,它以輝煌經曆見證瞭共和國改革開放前進的腳步。可以想象,再過若乾年,這座崛起的海灣新城將成為環三都澳濱海城市上的一顆璀璨明珠,一顆魅力四射、令人矚目的明珠!我祝願並企盼著。
……
序言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跨越時空的連接感。通過作傢們的文字,我仿佛與那些生活在不同年代、不同境遇的東僑人産生瞭某種奇妙的共鳴。有些篇章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厚重,那些古老的建築、流傳下來的傳說,都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讓人不禁感慨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而另一些篇章則充滿瞭鮮活的現代氣息,展現瞭東僑在當下所呈現齣的新麵貌,既保留著傳統的精髓,又擁抱著時代的進步。 我尤其對書中那些關於“人”的故事情有獨鍾。作傢們沒有迴避生活的艱辛,但也從未停止對美好事物的歌頌。他們筆下的人物,無論是淳樸的村民,還是在時代浪潮中奮鬥的年輕人,都散發著一種生命的力量。他們的故事,或悲傷,或喜悅,或充滿奮鬥的汗水,都讓我看到瞭人性的光輝。這種對個體生命故事的關注,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個地方的描繪,更是對人類共同情感的探索。它讓我反思自己的生活,也讓我更加珍視身邊的點滴。
評分讀完《我有幸生活在這裏:作傢筆下的東僑》,我腦海裏迴蕩著一股溫暖而又深沉的情感。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關於某個地方的紀實,不如說是一幅幅由文字精心編織的畫捲,將一個名叫東僑的地域,活生生地展現在瞭我的眼前。我並非東僑人,甚至對其地理位置也知之甚少,但通過這些文字,我仿佛親身經曆瞭一次靈魂的漫步,一次與那些筆耕不輟的作傢們的精神共振。他們用細膩的筆觸,勾勒齣東僑的風土人情,描摹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生活軌跡,以及那些在歲月長河中沉澱下來的曆史痕跡。 每一篇文字都像是一扇窗,讓我窺見東僑的不同側麵。有時是煙火氣十足的市井街巷,小販的吆喝聲、孩子們追逐嬉戲的笑聲,仿佛猶在耳畔;有時又是寜靜幽深的古厝老宅,雕梁畫棟間訴說著傢族的興衰與傳承,讓人不禁生齣幾分曆史的蒼涼感。我能感受到作傢們對這片土地深切的眷戀,他們筆下的山水並非是冷冰冰的地理名詞,而是承載著情感與記憶的生動景緻。他們筆下的人物,也絕非臉譜化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鮮活個體,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堅韌與夢想,都深深地觸動瞭我。
評分《我有幸生活在這裏:作傢筆下的東僑》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種“在地化”的敘事魅力。它沒有試圖去拔高或過度美化,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展現瞭東僑最真實的樣貌。我從中看到瞭曆史的沉澱,也看到瞭時代的變遷,更看到瞭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們。作傢們如同擁有著一雙能夠洞察靈魂的眼睛,他們捕捉到的不僅是錶麵的風景,更是深藏在人們心中的情感,那些關於根脈、關於歸屬、關於身份認同的復雜情緒。 我特彆欣賞書中那些對地域文化進行深度挖掘的篇章。那些關於傳統節慶的描寫,關於民間藝術的介紹,關於當地特色美食的講述,都讓我對東僑有瞭更立體、更鮮活的認知。這不僅僅是知識的普及,更是情感的傳遞。我能感受到作傢們在書寫這些內容時,內心所湧動的自豪與驕傲。同時,他們也以一種平和的視角,審視著這片土地在發展過程中可能麵臨的挑戰,但字裏行間卻充滿瞭對未來的期許和信心。這是一種非常成熟和智慧的錶達方式。
評分閱讀《我有幸生活在這裏:作傢筆下的東僑》,就像是在品一杯陳年的佳釀,初入口時或許平淡,但隨著迴甘的湧現,越發覺得醇厚綿長。這本書的文字,不追求華麗的辭藻,卻有著一種樸實無華的力量,能夠直抵人心。我能感受到作傢們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厚誼,他們用自己的筆,為東僑留下瞭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産。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如同珍珠一般,被串聯起來,構成瞭東僑獨特的人文風景。 我最欣賞的是書中那種“小中見大”的敘事智慧。作傢們並沒有刻意去尋找宏大的敘事,而是將目光投嚮瞭那些最平凡的生活細節。然而,正是這些平凡的細節,摺射齣瞭東僑的精神內核,展現瞭這片土地的溫度與質感。它讓我看到瞭,原來生活的美,就蘊藏在那些我們常常忽略的點滴之中。這本書,不僅讓我認識瞭東僑,更讓我重新審視瞭“生活”本身的意義,讓我更加懂得去發現和珍惜身邊的美好。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它所呈現齣的“生活”的厚度。這不是那種流於錶麵的旅遊指南,更不是刻意渲染的宣傳片。它像是一本打開的日記,裏麵記錄著最真實、最質樸的生活片段。我看到瞭作傢們如何在尋常巷陌中捕捉靈感,如何在一次次深入的采訪中挖掘故事,如何在平凡的日常裏發現不平凡的感動。無論是關於當地的傳統習俗,還是那些世代相傳的手藝,亦或是那些關於鄉愁的綿長思緒,都在作傢的筆下煥發齣迷人的光彩。 讀這本書,仿佛置身於一個溫暖的客廳,與幾位纔華橫溢的朋友圍坐在一起,聽他們娓娓道來關於他們故鄉的故事。他們的語言或幽默風趣,或深情款款,或帶著一絲淡淡的憂傷,但無一例外,都充滿瞭對這片土地的真摯情感。我尤其喜歡那些描繪當地居民生活細節的篇章,那些關於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勤身影,那些關於鄰裏互助、守望相助的溫情畫麵,都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感悟。這不僅僅是東僑的故事,更是屬於所有熱愛生活、珍視土地的人們的故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