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Pro/Engineer实用教程(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规划教材)
:39.00元
售价:27.3元,便宜11.7元,折扣70
作者:徐文胜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1114198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Pro/Engineer实用教程》包括两大部分,涵盖Pro/Engineer的基础知识和上机实训。基础知识部分包括常用的草绘、零件建模、组件、工程图创建等,通过对软件和实例的介绍和演示,一步一步地引导,使读者可以尽快掌握常用的基本技能。上机实训部分则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进行综合练习,通过由浅入深,逐步全面的功能应用,达到熟练和灵活使用软件进行设计的目的。
《Pro/Engineer实用教程》内容精心编排,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读者可以通过相应示例的练习掌握该软件的基础应用。《Pro/Engineer实用教程》还配有教学光盘,内含教学视频文件和练习文件。
部分基础知识
章Pro/Engineer简介
1.1Pro/Engineer用户操作界面及定制
1.1.1用户界面
1.1.2菜单
1.1.3工具栏
1.1.4定制界面
1.1.5鼠标使用方法
1.2设置当前工作目录
1.2.1通过“文件”菜单设置
1.2.2通过文件夹导航器设置
1.2.3通过系统启动目录设置
1.3设置系统配置文件
1.4零件设计的思路和步骤
第2章Pro/Engineer零件设计
2.1特征简介
2.2常用特征
2.2.1草图绘制
2.2.2拉伸特征
2.2.3旋转特征
2.2.4扫描特征
2.2.5混合特征
2.2.6扫描混合特征
2.2.7螺旋扫描特征
2.2.8圆角特征
2.2.9倒角特征
2.2.10孔特征
2.2.11筋(肋)特征
2.2.12壳特征
2.2.13拔模特征
2.3常用特征实例
2.4特征的编辑与更改
2.4.1镜像
2.4.2阵列
2.4.3特征的插入
2.4.4特征的编辑
2.5特征的编辑与更改实例
第3章Pro/Engineer零件装配设计
3.1常用零件装配概述
3.1.1零件装配环境
3.1.2组件创建过程
3.1.3装配约束类型
3.1.4装配约束条件的变更
3.1.5零件的隐藏和隐含
3.2Pro/Engineer零件装配实例
3.3装配体爆炸图
3.3.1创建装配体分解状态
3.3.2调整零件位置
3.3.3创建偏距线
3.3.4保存分解状态
3.4修改装配体中的部件和零件约束
第4章工程图
4.1工程图模块简介
4.2工程图绘制
4.2.1一般视图
4.2.2投影视图
4.2.3轴测图
4.3创建高级工程图
4.3.1全视图和全剖视图
4.3.2半视图
4.3.3半剖视图
4.3.4局部视图
4.3.5局部剖视图
4.3.6辅助视图(斜视图)
4.3.7详细视图
4.3.8旋转视图(断面图)
4.3.9旋转剖视图
4.3.10破断视图
4.4工程图编辑
4.4.1设置视图显示模式
4.4.2视图操作
4.5尺寸标注及其编辑
4.5.1标注尺寸
4.5.2尺寸编辑
4.5.3添加注释
4.5.4插入表格
4.6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
4.6.1尺寸公差
4.6.2几何公差
4.6.3表面精度
4.6.4定制表面精度符号
4.7工程图实例
4.8工程图配置
4.8.1系统配置的设置
4.8.2S-.dtl中与工程图有关的参数设置
第二部分上机实训
实训1草绘
1.1草绘实例
1.2草绘练习
实训2建模
2.1建模实例
2.2建模练习
实训3装配练习
3.1装配实例
3.2装配练习
实训4工程图
4.1零件工程图
4.2组件工程图
4.3工程图练习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乍一看还算中规中矩,那种典型的教材风格,配色偏向稳重和严谨,但说实话,色彩搭配上稍微有点老派了,对于刚接触软件的新手来说,可能缺乏一点吸引力。内页的排版倒是看得出来是花过心思的,字体的选择和行间距处理得比较得当,阅读起来不至于太吃力。我最开始关注的还是它内容的组织方式,毕竟是作为“规划教材”出现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是我着重考察的方面。遗憾的是,虽然章节划分得比较清晰,但初学者在尝试跟随示例进行操作时,会发现很多步骤的衔接处处理得略显突兀。例如,从基础的草图绘制过渡到复杂的三维特征建模时,中间缺少了必要的“桥梁性”练习来巩固前序知识点,这使得一些对CAD基础掌握不牢的读者可能会在中途感到吃力,需要频繁地往回翻阅前面的章节来确认某个命令的具体参数设置,整体的学习曲线显得不够平滑。
评分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如果存在的话——是评估其价值的一个重要维度,而这一点上,我的体验并不理想。一本优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程,除了纸质内容外,往往会提供可供下载的模型文件、习题解答、甚至是作者录制的关键操作视频。这本书在宣传中似乎提到了配套资源,但实际操作中,找到这些资源的过程相当曲折,链接的指向性不够明确,最终获得的练习文件也显得有些陈旧,与当前主流版本的软件在界面和功能上存在一定的不兼容性。这对于严格按照书本进行学习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困扰。当书上的截图与读者当前软件界面不符时,学习的连贯性就会被彻底打断,不得不花费额外的时间去猜测新版本中该功能被移动到了哪里,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的流畅性和对教材的信任度。
评分在处理装配体设计和工程图输出这两个工程实践的核心环节时,这本书的内容深度明显不足,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零件设计”的速成手册,而非一套完整的“产品开发”教程。装配体设计不仅仅是把各个零件‘拼’起来那么简单,它涉及到运动副的定义、干涉检查、大型装配体的性能优化(如简化表示的使用)等诸多细节。书中对这些内容的覆盖非常浅尝辄止,往往一个复杂的机构运动分析就被一笔带过,仅用一个简单的‘对齐’操作来草草了事。同样,在工程图部分,虽然展示了如何生成标准视图和标注尺寸,但对于企业级设计规范(如GD&T几何尺寸和公差的规范标注、表面粗糙度的正确表达方式)的介绍几乎是空白的。这使得读者在学完后,如果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所产出的图纸很可能因不符合行业规范而被反复打回。
评分这本书在深入讲解某些高级曲面造型技巧时,逻辑性上稍微显得有些跳跃。我理解教程为了追求内容深度,必然要涉及一些复杂的数学原理和几何概念,但对于目标读者群——即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概念用更贴近工程实际的案例来辅助说明,效果可能会更好。现在的讲解方式,更像是在罗列一系列操作步骤和参数,缺乏那种“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的深层剖析。比如在处理复杂曲面交界面时的光顺性要求,书中只是展示了选择哪个工具、输入什么数值,但对于不同光顺等级(G1, G2, G3)在实际零件制造公差上的具体影响,阐述得不够充分。这使得读者在面对真实的项目需求时,即便能“画”出模型,也难以保证其工程质量符合行业标准,更像是停留在软件层面的操作练习,而非面向工程应用的技能培养。
评分与其他同类教程相比,这本书在软件界面的介绍和基础操作部分的详尽程度上,处理得相当细致,可以说是非常“保姆式”了。它花了相当的篇幅去逐一介绍菜单栏、工具栏的每一个图标所代表的功能,甚至连鼠标滚轮和快捷键的默认设置都做了详细的图文对照说明。对于一个完全的新手,这无疑是降低了入门门槛的,可以迅速熟悉软件环境。然而,这种详尽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拖沓感。当读者已经对软件有了一定的基础认知后,再翻阅到这些重复性的基础介绍时,会觉得效率低下,希望能够尽快进入实战环节。如果能将基础知识点进行模块化压缩,或者在附带的电子资源中提供一个快速入门的视频或文档,而将纸质书的篇幅更多地留给更具挑战性的案例分析和故障排除指南,整体的阅读体验可能会更加高效和平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