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半部《》治天下
定价: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孙昌育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5360591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美国智囊之一、学者福山写了一本颇有影响的书——《历史的终结》,宣扬美国价值与美国文化,断言人类社会的历史运动及形式将终结于美国。
本书作者针对福山谬论,致力于通过“发掘”中国先哲特别是的思想资源,来颠覆美国的话语霸权,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
内容提要
本书以文化颠覆的方式回应美国的智囊团,特别是学者福山《历史的终结》一书所宣扬的论调。
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人类文明和现代资本主义的过分发展,使得人类越来越背离自然的生命,越来越远离大地母亲。要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其根本方法就是所说的“为道日损”,即做减法。日“反者道之动”,“反”者“返”也,即返回、归根。我们需要回归!
中国古代先哲特别是的思想,预示着世界的方向与人类的归宿。
本书博识精深,发人深省,论述通俗,甚至诙谐,读来颇有畅快淋漓之感。
目录
导言 反者道之动
1.亢龙有悔的时代
2.艺术比科学更真
3.气候决定文化
4.父亲河与母亲河
5.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6.中国的软实力很硬
篇 慈
章 北方和南方
1.来自北方的狼
2.北方的国与南方的家
3.南面而治
4.南方的大乘气象
第二章 从母系到父系
1.男人的权力意志启动了历史
2.圣杯让位于刀剑
3.人的规律和神的规律
4.恋母情结为根本
5.血腥的父权制
6.枪杆子是男人的生殖器
7.英雄给人类带来奴隶制
第三章 夸父逐日
1.远离大道的悲惨结局
2.建功立业造就了“父”
3.“日”崇拜变成“天”崇拜
4.人类应该学嫦娥奔月
第四章 西北的乾卦
1.中国历史的启动
2.世界西北的山姆大叔
3.毛革命生涯的地理解码
4.东南有天子气
第五章 让 第二性成为 性
1.侥侥者易折
2.农村包围城市
3.妇女解放与人类解放
4.孟姜女哭倒长城
5.女性:价值的回归
第六章 否极泰来
1.美国人害怕黑暗
2.黑色的大同世界
3.古代社会的复活
4.小的是美好的
5.睡狮惊醒
6.天道很远吗
第二篇 俭
第七章 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1.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2.虚假的匮乏
3.时代需要螳臂当车的精神
4.现代文明需要清热解毒
第八章 无的意义
1.怕死的文明
2.弗洛伊德的死本能
3.人们忙碌是为了逃避死
4.精英追求“有”是为了逃避“无”
5.高贵的野蛮人
6.龙的传人怕死
7.崇有与贵无
8.文明对死亡的恐惧
第九章 两种时间
1.线形时间产生恐惧和忧虑
2.一维性时间的压迫性质
3.英国人的上帝是钟表匠
4.即时性和延时性
5.孔子的时间很匆忙
第十章 普遍的精神病
1.“你必终身劳苦”
2.为生产而生产的疯子
3.终身只恨聚无多
4.资本主义的口腔与肛门
第十一章 无产者
1.一谁在赞美劳动
2.美国是狮子 中国是骆驼
3.中国人的自卑感
4.逃离全球化
5.美国人的胸膛
6.美国不是上帝之城
7.美国怎样终结
第三篇 不敢为天下先
第十二章 混沌和有序
1.原罪在于眼睛亮了
2.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3.逻辑的压迫性
4.普世价值是强者的利益
5.马克思反对客观主义
6.西方科技的霸权
7.历史的终结在于返回混沌
第十三章 禁果的文化意义
1.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2.“绝地天通”的原罪
3.中国为什么是一个无神论国度
4.人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5.酒神精神与新萨满主义
第十四章 消除雅利安人的原罪
1.普罗米修斯的灾难性
2.知识形成权力
3.恶搞知识产权
4.苹果是个凶兆
5.现代西医把魔鬼放出来了
6.科技是现代迷信
7.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8.扬弃科技的分别心
第十五章 游戏与解放
1.在天国中儿童大
2.生产出人的全面性
3.为一碗红豆汤出卖长子权
4.青年人就是要多玩一点
5.游戏可以成真
结论 历史怎样终结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和一位博学多识的老者在促膝长谈。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尤其是在描述历史场景和人物心境的时候,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礼”的探讨。作者并没有把“礼”局限于繁文缛节,而是将其上升到一种社会规范和人际交往的智慧高度。他通过分析古代王朝的兴衰,论证了“礼”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文明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书中引用了大量史料,但并不枯燥,作者的穿插评论和个人见解,让这些史料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对作者对于“君子”的定义印象深刻。他认为,“君子”并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具有高度责任感、修养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普通人。这种解读,极大地降低了传统儒家思想的门槛,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更加亲切和受启发。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整体风格比较柔和,但字里<bos> 间透露出的深刻见解,却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思想。
评分初读《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便被其独辟蹊径的视角所吸引。作者并没有像许多学者那样,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读,而是试图发掘《论语》思想在社会治理层面的“隐藏功能”。这本书最令我耳目一新的是关于“孝”的讨论。作者颠覆了许多人对“孝”的刻板印象,将其视为一种责任感和社会契约的基石,而非仅仅是家庭内部的道德约束。他通过梳理不同朝代的法律条文和政治实践,论证了“孝”的思想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甚至塑造了臣民的身份认同。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君臣之道”的分析,他并没有简单地鼓吹君权至上,而是强调君臣之间的相互责任和制约,认为一个健康的政治体系,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努力。这本书的风格比较凌厉,观点鲜明,充满了学术的思辨和对历史的深度挖掘,读起来就像是在参与一场智慧的博弈。
评分读完《半部<论语>治天下》,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能够将晦涩的古代思想变得生动易懂。我尤其被书中对“德治”的阐释所吸引。作者并没有将“德治”视为一种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政治实践和个人修养上。他通过分析历代帝王的成功与失败,说明了“德”在赢得民心、维护统治中的关键作用。书中有一段关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论述,我非常喜欢。作者认为,这句话并非是愚民政策的体现,而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统治者需要采取更具引导性的策略,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但其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人民的福祉。这种 nuanced 的解读,让我对许多传统观念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温和,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情和智慧,读起来让人感到一种宁静而又充实的力量,就像在倾听一位长者娓娓道来的故事。
评分《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其实是带着一丝好奇又有些不以为然的心态。毕竟,“半部”这两个字,总让人觉得有点戏谑,又或者暗示着某种不完整。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严谨的考证和条理清晰的论述所吸引。这本书并非简单地摘录《论语》中的几段话,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论语》之所以能够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根源,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被解读和应用。作者没有回避《论语》中可能存在的争议之处,而是将其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进行解读,展现了儒家思想的演变和生命力。读到后面,我尤其被作者对于“仁”的阐释所打动。它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贯穿于君臣、父子、朋友等各种关系中的一种实践原则。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仁”如何在治理国家、维系社会秩序中发挥作用。整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沉稳,但又不失趣味性,很多地方的论证都让人拍案叫绝,觉得豁然开朗。这本书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引发了我对现代社会如何借鉴古代智慧的思考。
评分《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解读经典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人生智慧的启迪录。我被作者那种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刻的哲学洞察力所折服。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关于“中庸”的阐述。作者没有将“中庸”简单地理解为“折中”,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动态平衡的智慧,一种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恰当选择的能力。他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斗争的案例,说明了“中庸”之道是如何在极端化的思潮中保持清醒和理智,从而避免社会动荡。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解读,作者认为这不仅仅是学习方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强调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有力,充满了批判性和启发性,很多地方都让我反思自己过去的认知。我感觉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带领读者在历史的长河中 navigieren,寻找治国平道的真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