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德汉汉德词典(新版)

袖珍德汉汉德词典(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国Langenscheidt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词典
  • 汉德
  • 德汉
  • 袖珍
  • 语言学习
  • 工具书
  • 新版
  • 德语
  • 汉语
  • 翻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阳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国际
ISBN:9787517601142
商品编码:29731822716
开本:64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袖珍德汉汉德词典(新版)
  • 作者:编者:德国Langenscheidt出版社
  • 定价:39.8
  • 出版社:商务**
  • ISBN号:9787517601142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11-01
  • 印刷时间:2017-11-01
  • 版次:1
  • 印次:2
  • 开本:64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454
  • 字数:450千字

内容提要

《袖珍德汉汉德词典(新版)》由德国**辞书 出版商德国Langenscheidt出版社授权,经由商务印 书馆**有限公司外语辞书编辑部编辑加工而成,供 学生读者和职场人士等德语学习者学习使用。共收录 词条16000余条,丰富实用,能够满足目标读者的使 用需求。释义力求准确精当,简明规范,方便读者对 所查词条的理解与掌握。
    

目录

出版说明
体例说明
德汉部分
词典正文
汉德部分
词典正文
附录


《环球视野:当代德语文学精选与赏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汇集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德语世界最具代表性和创新性的文学作品选集与深度评论集。它并非一部工具书,而是一扇通往德语文化与思想深处的窗口,旨在为德语学习者、文学爱好者以及专业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立体、富有洞察力的阅读体验。 第一部分:战后重建与“废墟文学”的回响(1945-1960年代) 本部分聚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语文学如何直面历史创伤、承担道德责任,并努力在“废墟”中重建精神家园的过程。 1. 思想的重量:纪实与反思 精选了马克斯·弗里希(Max Frisch)的《没有面具的英雄》(Stiller)的节选,探讨身份认同的危机和个人责任在集体叙事中的消融。着重分析弗里希如何运用“剧本”与“现实”的交错结构,揭示战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自我欺骗与逃避现实的倾向。同时,收录了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öll)早期短篇小说,如《画像·合影》(Das Brot),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摹,揭露战争对普通人精神肌理的侵蚀。评论部分将深入剖析“道德真空”时期,作家们如何通过“白纸文学”的尝试,试图重新建立语言与真理之间的联系。 2. 语言的实验:新现实主义的探索 本节收录了沃尔夫冈·博歇特(Wolfgang Borchert)的《门外》(Draußen vor der Tür)的关键片段,这部剧作以其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和对社会疏离感的控诉,成为战后人道主义文学的里程碑。评论部分将探讨“破碎的语言”如何成为反映“破碎的世界”的有效载体,并将其置于欧洲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背景下进行考察。 第二部分:社会转型与个体觉醒(1960年代末-1980年代) 随着经济奇迹的深化和“学生运动”的兴起,德语文学开始将批判的焦点转向现代社会的异化、消费主义的陷阱以及代际冲突。 1. 政治的介入与文学的责任 收录了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的代表作《铁皮鼓》(Die Blechtrommel)中极具象征意义的章节,分析“小人物的视角”如何颠覆宏大的历史叙事。重点解析波兰裔作家赫尔塔·穆勒(Herta Müller)早期作品中对极权主义阴影下个体生存状态的细致刻画,其笔触的冷峻与精准,预示着对东德(DDR)现实的深刻反思。 2. 心理的幽微与家庭的迷宫 本部分着重介绍了彼得·汉特克(Peter Handke)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激进探索。通过其早期作品,如《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Die Angst des Tormanns beim Elfmeter),讨论文学如何通过极简的叙事和心理聚焦来捕捉现代生活的非理性焦虑。同时,收录了奥地利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对僵化社会规范的辛辣讽刺,探讨其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冗余的语言”与“否定的哲学”之间的张力。 第三部分:统一、多元与跨文化视野(1990年代至今) 德国统一后,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历史的重新审视、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重塑以及移民文学的兴起。 1. 历史的再书写与和解的艰难 精选了统一后关于“东德记忆”(Ostalgie)与“统一创伤”的作品。例如,法尔肯贝格(Jenny Erpenbeck)对分裂时期和统一后社会结构变迁的冷静剖析。评论将深入探讨“双重身份”的叙事策略,以及作家们如何处理东、西德之间在记忆和意识形态上的长期错位。 2. 移民视角与德语的边界拓展 本章是本书的亮点之一,集中展示了拥有土耳其、阿拉伯等背景的作家如何丰富德语文学的景观。收录了阿德姆·巴扬(Arif Şakir)或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此处指代具有类似影响力的当代移民作家)的片段,讨论“边界语言”(Grenzsprache)的概念,即在两种文化张力下诞生的独特表达方式。重点分析了移民叙事中“家园”与“流散”主题的复杂互文关系。 3. 当代主题:技术、环境与女性声音 最后一部分探讨了当代德语文学对气候变化、数字技术冲击以及性别政治的反应。收录了新锐作家(如:茱莉亚·弗兰克或简·博曼)的作品片段,这些作品往往表现出更加破碎的结构和对“后人类”境况的关注。 本书特点与价值 深度而非广度: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作家和作品,而是通过精心挑选的节选和与其相匹配的、由资深学者撰写的评论文章,实现作品与理论的深度对话。 跨越地域: 覆盖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奥地利、瑞士乃至东德(DDR)文学的谱系,体现了德语文学的地域多样性。 理论前沿: 评论部分紧密结合了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如后殖民理论、符号学分析、接受美学等,为读者提供多重视角。 《环球视野》旨在成为一本引导读者穿越德语文学复杂迷宫的指南,帮助读者理解这些作品在特定历史和社会语境下的重量与价值,从而更深刻地体悟德语文化精神的复杂性与持续的生命力。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德语基础,或愿意借助可靠的译本与本书的深度分析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理解效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词典的另一个突出优点在于其对“新版”这个定位的准确把握。它显然吸纳了近年来德语学习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我注意到,其中收录的一些网络用语、新兴的专业术语,以及在当代德语媒体中频繁出现的表达方式,都被及时地添加和修正了。这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标准的参考书,更是一份紧跟时代脉搏的活的语言资料。很多旧版词典在处理这类快速变化的语言现象时常常力不从心,但这本书似乎做了大量的追踪研究,确保了信息的时效性。这种与时俱进的编辑策略,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接触德语原版新闻、文献或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学习者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让我能够自信地去理解和使用当下正在被使用的德语,而不是停留在过时的书面语中。这种对“新”的关注,是其区别于市面上许多陈旧工具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评分

坦白说,作为一本工具书,我最看重的是它的可靠性和便携性的完美结合。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便携性上,无论是放进西装口袋还是背包的侧袋,都毫无压力,这对于需要频繁在不同场合切换工作状态的我来说至关重要。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可靠性——它在我遇到的各种复杂语境中,几乎没有出现过解释偏差或遗漏的情况。无论是复杂的介词搭配、抽象概念的德语表达,还是需要上下文才能确定的多义词,它都能提供清晰、有力的指引。我特别喜欢它在收录特定主题词汇时的细致程度,例如商务、科技或者文化相关的词条,都保证了足够的专业性,而不会显得过于业余化。总的来说,它给我的感觉是:它是一个经过精心打磨、值得信赖的伙伴,能随时随地为我的德语学习和工作保驾护航,真正做到了“袖珍”而不“瘦弱”,厚重而不累赘。

评分

从学习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词典的“实用性”是其最大的亮点,它完美平衡了“袖珍”和“内容丰富”这两大相互制约的要素。通常袖珍词典为了控制体积,常常牺牲了例句的数量和质量,但这本书却巧妙地通过紧凑的版面设计,在有限的空间内塞入了大量富有价值的辅助信息。比如,对于一些有复杂变位的名词和动词,它会清晰地标注出词根或主要的变位形式,这对于德语学习者来说,能省去太多翻阅其他语法书的时间。此外,它对一些德语特有的复合词处理得非常到位,不仅仅给出直译,还会拆解出构成复合词的各个部分,帮助读者从词源上理解其含义,这对于提高记忆效率非常有帮助。更不用说它对常用短语和固定搭配的收录,这些往往是口语交流和写作中体现语言地道性的关键。每次查阅后,我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语言库在悄然间得到了扩充和巩固,它不仅仅是一个查词的工具,更像是一个随时待命的德语“小助手”,随时准备为我的语言输出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持。

评分

这本词典的印刷质量实在令人惊喜。装帧设计简洁大方,封面采用了耐磨的材质,即便是经常携带,也不会轻易出现磨损或褪色的情况。内页纸张的选择也非常讲究,纸张厚度适中,既保证了墨水不会洇透,又使得整本书的重量控制在了非常理想的范围内,对于经常需要外出或在通勤路上阅读的人来说,这一点非常贴心。排版布局清晰明了,字体的选择大小适中,即使在光线不是特别充足的环境下,长时间查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词条的编排逻辑性很强,从字母顺序到词义的层级划分,都体现了编纂者对用户查阅习惯的深刻理解。特别是那些常用语和例句的标注,不仅准确地传达了德语的实际用法,还用不同的字体和颜色进行了区分,让读者一眼就能抓住重点,这对于快速定位和理解特定语境下的含义至关重要。细节之处彰显品质,光是翻阅这本词典本身,就变成了一种愉悦的体验,完全能感受到它作为工具书应有的专业性和持久耐用性。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展现出的那种“匠人精神”,让人觉得物有所值,是值得长期珍藏的工具书。

评分

我发现这本词典在收录词汇的广度和深度上,确实超越了我之前使用过的大多数袖珍型词典。它并非简单地堆砌词条,而是对德语的常用词汇进行了精心的筛选和优化,保证了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的高频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尤其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对于一些德语中非常微妙的同义词辨析,编纂者没有敷衍了事,而是给出了相当详细的解释和使用场景的对比。比如,对于那些在不同语境下含义有细微差别的动词,它不仅提供了对应的中文解释,还附带了足够多的例句来佐证其用法差异,这对于进阶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这种对语言细微差别的捕捉和呈现,显示了编纂团队深厚的德语语言功底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在使用过程中,我很少遇到“查不到”或者“解释过于笼统”的情况,即便是遇到一些相对专业的词汇,也总能在其中找到对应的参考。这种可靠性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让我可以更专注于语言的实际运用,而不是被工具的局限性所困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