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行譯叢: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I(精裝) [英]阿爾弗雷德·R.華萊士 人民文學齣版社

遠行譯叢: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I(精裝) [英]阿爾弗雷德·R.華萊士 人民文學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阿爾弗雷德·R.華萊士 著
圖書標籤:
  • 自然科學
  • 博物學
  • 地理
  • 探險
  • 曆史
  • 文化
  • 東南亞
  • 馬來群島
  • 華萊士
  • 人民文學齣版社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河北省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文學齣版社
ISBN:9787020135080
商品編碼:29732277741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8-04-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遠行譯叢: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I(精裝)

定價:59.00元

作者:阿爾弗雷德·R.華萊士

齣版社:人民文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02013508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場孕育演化論的海島之旅,一部自然曆史經典

熱帶雨林的陌生訪客,在海島間流浪八年,記錄下無數島嶼的原始生態

作者親筆手繪插圖

內容提要


這是英國博物學傢華萊士在馬來群島考察時的旅行見聞。

1854年3月,華萊士前往馬來群島,發掘並采集不為西方世界知曉的動植物種。他在海島間流浪八年,旅行約一萬四韆英裏,共采集十二萬餘件生物標本。

本書記載瞭他所觀察到的一個繽紛多彩的世界:大花草科的巨花、“蝴蝶中的王子”大型綠翼鳥翅蝶、酷似人類的紅毛猩猩、絕美的天堂鳥、美得難分軒輊的各色昆蟲,還有風俗各異的島民和奇特的自然地理景觀。

目錄


1 自 序

1 章 地理概述

部 印度-馬來群島

27 第二章 新加坡

一八五四年至一八六二年間數次造訪新加坡市與島的素描印象

33 第三章 馬六甲與金山

一八五四年七月至九月

45 第四章 婆羅洲

紅毛猩猩的原鄉

82 第五章 深入婆羅洲內陸

一八五五年十一月至一八五六年一月

110 第六章 婆羅洲

戴雅剋人

118 第七章 爪 哇

150 第八章 蘇門答臘

一八六一年十一月至一八六二年一月

170 第九章 印度—馬來群島的博物誌

第二部 帝汶島群

187 第十章 巴厘島與龍目島

一八五六年六、七月

203 第十一章 龍目島居民的風俗禮節

219 第十二章 龍目島拉甲統計人口的方法

227 第十三章 帝汶島

古邦,一八五七年至一八五九年;帝力,一八六一年

247 第十四章 帝汶島群的博物誌

第三部 西裏伯斯島群

261 第十五章 西裏伯斯島

望加锡鎮:一八五六年九月至十一月

281 第十六章 西裏伯斯島

一八五七年七月至十一月

296 第十七章 三訪西裏伯斯

萬鴉老:一八五九年六月至九月

330 第十八章 西裏伯斯的博物誌

作者介紹


阿爾弗雷德?R.華萊士(1823-1913),英國博物學傢、探險傢、地理學傢、人類學傢、生物學傢。以和達爾文共同發錶“物競天擇”理論馳名。1854年,他赴馬來群島,用八年時間遊曆無數島嶼,共采集十二萬餘件生物標本。

這次旅行為他提供瞭豐富的研究材料,讓他不僅得齣“物競天擇”理論,還推論齣該地動物地理可劃分為兩部分:東為印度-馬來區,西為澳洲-馬來區。為紀念他,科學界將這兩區的界綫稱為“華萊士綫”。

他的著作很多,包括《河與內格羅河之旅》《動物的地理分布》《人在宇宙的地位》等。

文摘


序言



遠行譯叢:達爾文之前,一個偉大的自然主義者的視野 當今的讀者談及物種演化,常常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查爾斯·達爾文的名字。他那劃時代的《物種起源》不僅徹底改變瞭我們對生命世界的認知,更成為瞭科學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然而,在達爾文提齣其革命性理論的數年前,另一位同樣傑齣的自然主義者,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已經在遙遠的東南亞,獨自進行著一項同樣宏偉的科學探索。他默默地收集著證據,觀察著自然,並在幾乎同一時期獨立地構思齣瞭與達爾文相似的自然選擇理論。 《遠行譯叢: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I》(精裝)所呈現的,正是華萊士在東印度群島,即如今的馬來群島地區,長達八年的艱苦卓絕的科學考察的開端。這本書並非對地質構造或古代文明的宏觀描繪,也非對某個特定科學分支的係統論述,而是以一位偉大博物學傢的親曆親見,為我們鋪陳瞭一幅活生生、色彩斑斕的自然畫捲。它聚焦於華萊士對該地區豐富多樣的動植物的細緻觀察與深刻思考,記錄瞭他如何一步步從一個懷揣夢想的青年,成長為一位洞察生命奧秘的偉大探險傢。 這本書的價值,首先在於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瞭解生物地理學早期發展的重要窗口。華萊士的考察,橫跨瞭爪哇、蘇門答臘、婆羅洲、蘇拉威西等一係列地理位置特殊、生態係統獨特的島嶼。這些島嶼,由於地理隔離和長期的獨立演化,孕育齣瞭大量特有的物種。華萊士敏銳地捕捉到瞭這一現象,並開始思考這些物種是如何産生的。他記錄瞭他在不同島嶼上發現的差異,比如同一種類的鳥類在不同島嶼上呈現齣的細微變異。這些變異,看似微不足道,卻正是他後來提齣自然選擇理論的關鍵證據之一。他不僅僅是一個收集標本的博物學傢,更是一個善於從紛繁的自然現象中提煉齣普遍規律的思想傢。 在書中,讀者將跟隨華萊士的腳步,穿越茂密的原始雨林,深入崎嶇的山脈,甚至冒險進入人跡罕至的沼澤地帶。他所描繪的自然環境,充滿瞭野性的魅力與潛在的危險。他會生動地描述如何躲避毒蛇,如何在濕熱的環境中與蚊蟲搏鬥,如何與當地居民交流並獲得他們的幫助。這些生動的細節,不僅展現瞭作為一個實地考察者所必須具備的勇氣和毅力,更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科學探索的艱辛與浪漫。書中對熱帶雨林中豐富多樣的植物的描繪,如形態各異的蘭花、巨大的蕨類植物、以及各種奇特的藤蔓,都充滿瞭科學的嚴謹和文學的美感。他會細緻地描述這些植物的生長環境、形態特徵,甚至探討它們在生態係統中的作用。 然而,這本書的核心魅力,依然在於華萊士對動物世界的非凡洞察。他不僅關注那些色彩斑斕、引人注目的“明星物種”,例如各種奇特的鳥類、形態各異的猴子,更會關注那些不起眼的小昆蟲,以及它們之間微妙的相互關係。他會詳細描述他如何捕捉到一隻美麗的蝴蝶,如何觀察到一隻隱藏在樹葉間的蜥蜴,如何研究螞蟻的社會行為。他對動物行為的記錄,常常帶著一種近乎孩童般的好奇和熱忱,但字裏行間卻充滿瞭深刻的科學推理。他會分析某種動物的顔色為何如此鮮艷,它是否是為瞭吸引配偶,抑或是為瞭警告捕食者?他會思考某種動物的體型為何如此適閤其生存環境,它又是如何適應這些環境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華萊士對“保護色”和“性選擇”等概念的早期探索,在書中都有所體現。他會描述一些動物是如何巧妙地融入周圍環境,以逃避捕食者,或是隱藏起來捕捉獵物。他也會注意到某些動物身上特彆醒目的色彩或特徵,並試圖解釋其存在的意義。這些觀察,雖然可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但無疑為後來的研究奠定瞭基礎,並顯示齣他超越時代的科學前瞻性。 《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I》並非一本枯燥乏味的學術報告,而是充滿瞭生動的故事和精彩的描繪。華萊士的語言樸實而富有感染力,他善於將復雜的科學觀察融入引人入勝的敘事之中。他筆下的馬來群島,是一個充滿生機、神秘而又迷人的世界。他記錄瞭他在旅途中遇到的各種人物,包括當地的土著居民、殖民地的官員、以及其他探險傢。他尊重並記錄瞭當地的文化和習俗,展現瞭作為一位學者應有的包容和開放。 這本書的價值,還在於它能夠幫助讀者重新認識科學發現的過程。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許多科學原理,在當時都曾是未知領域的探索。華萊士的考察,就是這樣一個循序漸進、充滿艱辛但又充滿智慧的過程。他從大量的觀察和數據中,逐漸看到瞭生命世界背後隱藏的規律。他並不急於下結論,而是耐心細緻地收集證據,反復推敲。這種嚴謹的科學態度,是本書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 對於那些對自然世界充滿好奇的讀者,或者對科學史感興趣的人們來說,《遠行譯叢: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I》無疑是一本不容錯過的佳作。它帶領我們穿越時空,重迴那個科學探索的黃金時代,與一位偉大的博物學傢一同踏上發現的旅程。它讓我們看到,在達爾文的光芒之外,還有無數默默耕耘的先行者,他們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為人類認識自然、認識生命,做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科學考察的記錄,更是一麯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的贊歌。它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星球,以及生命在這個星球上所展現齣的無限可能。通過華萊士的眼睛,我們看到一個更加豐富、更加深刻的自然世界,一個等待我們去探索、去理解的奇妙宇宙。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現在市麵上的“探險”題材書籍,很多都帶著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或者被包裝得過於戲劇化,失卻瞭本真的科學魅力。我更偏愛那種敘事剋製但內容翔實的記錄,它更接近於一份嚴肅的“現場報告”。翻閱時,我更關注的是那些關於氣候、土壤、特定動植物習性的細節描述,這些纔是構成一個生態群落最堅實的基石。這些看似枯燥的記錄,實際上蘊含著最原始、最純粹的對自然法則的探求,它們是構築現代生物地理學和進化論思想的磚石。閱讀過程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專注力,但這番心力投入,最終換來的是對世界運行邏輯更深一層的理解,比任何快速消費的娛樂性閱讀都來得更有價值和持久的迴味空間。

評分

我總覺得,閱讀優秀的作品就像是與一位智者進行跨越世紀的對話。這位智者,他可能沒有現代的先進工具,但他擁有的是最寶貴的財富——時間、耐心,以及那顆對世界充滿好奇與探索欲的心。從文字的遣詞造句中,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位探險傢在熱帶雨林或偏遠島嶼上,剋服重重睏難,堅持不懈地進行細緻觀察和記錄的場景。那種環境的艱苦、研究的寂寞,隔著書頁都能讓人感同身受。這種體驗遠非觀看紀錄片所能比擬,因為文字的描述更加強調瞭主觀的認知過程和推理脈絡,讓人不僅知道“是什麼”,更理解“為什麼會這麼認為”。它教會的,是科學的懷疑精神和實地考察的價值,是培養獨立思考的絕佳範本。

評分

最近傢裏的書架添置瞭不少關於地理和博物學的書籍,但總覺得缺少一本能真正奠定基調的“元典”。有些書寫得過於偏重現代的理論構建,或是側重於某個單一的學科領域,讀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那種宏大敘事的完整性和觀察的全麵性。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夠展現早期博物學傢如何建立起對一個廣闊區域生態係統整體認知的著作。它應該像一幅全景地圖,將動植物、地質、乃至土著文化都納入一個統一的考察框架之下。能夠從中洞察齣早期科學探險傢是如何在信息稀疏的條件下,構建齣係統性的知識體係,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嘆服的成就,也為我們理解後續的科學發展提供瞭重要的曆史坐標。

評分

這本厚厚的精裝書,拿到手裏就覺得分量十足,封麵設計沉穩大氣,那淡雅的底色和精緻的字體,透著一股老派學者的嚴謹與風範。光是捧著它,就仿佛能感受到跨越時空的厚重感,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探究一番。它裝幀的考究程度,遠超尋常的流行讀物,透露齣齣版方對這部經典作品的敬意。內頁的紙張質地也相當不錯,即便是初次閱讀,觸感也十分舒適,想必經過長時間的品讀,也不會輕易泛黃或損壞。這種精心的製作,本身就是對讀者的一種尊重,讓人在閱讀之前,就已經對內容抱有瞭極高的期待,期待裏麵蘊藏的知識如同這裝幀一般,堅實而有價值。 常常在想,這種紙質書的儀式感,是電子書永遠無法比擬的,它提供瞭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讓你能與作者的時代、思考進行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接觸”。

評分

最近沉迷於一些老派的探險文學,那種不插電、全靠毅力與觀察力支撐的記錄,總能激發齣內心深處對未知世界的原始渴望。讀著那些字裏行間流淌齣的對自然界細微變化的敏銳捕捉,對比現在信息爆炸卻又膚淺的時代,著實讓人有些唏噓。好的自然考察記,它不僅僅是地理位置的羅列或物種的命名,更是一種思考方式的展示——如何帶著敬畏之心去審視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我特彆欣賞那種冷靜的敘事口吻,沒有過多的情緒渲染,但其背後蘊含的科學精神和求真欲望,卻比任何激昂的文字都更具感染力。這種紮實的記錄,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即使時代背景已經變遷,其科學價值和人文光芒依然熠熠生輝,是滋養心性的絕佳讀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