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遠行譯叢: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I(精裝)
定價:59.00元
作者:阿爾弗雷德·R.華萊士
齣版社:人民文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02013508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場孕育演化論的海島之旅,一部自然曆史經典
熱帶雨林的陌生訪客,在海島間流浪八年,記錄下無數島嶼的原始生態
作者親筆手繪插圖
內容提要
這是英國博物學傢華萊士在馬來群島考察時的旅行見聞。
1854年3月,華萊士前往馬來群島,發掘並采集不為西方世界知曉的動植物種。他在海島間流浪八年,旅行約一萬四韆英裏,共采集十二萬餘件生物標本。
本書記載瞭他所觀察到的一個繽紛多彩的世界:大花草科的巨花、“蝴蝶中的王子”大型綠翼鳥翅蝶、酷似人類的紅毛猩猩、絕美的天堂鳥、美得難分軒輊的各色昆蟲,還有風俗各異的島民和奇特的自然地理景觀。
目錄
1 自 序
1 章 地理概述
部 印度-馬來群島
27 第二章 新加坡
一八五四年至一八六二年間數次造訪新加坡市與島的素描印象
33 第三章 馬六甲與金山
一八五四年七月至九月
45 第四章 婆羅洲
紅毛猩猩的原鄉
82 第五章 深入婆羅洲內陸
一八五五年十一月至一八五六年一月
110 第六章 婆羅洲
戴雅剋人
118 第七章 爪 哇
150 第八章 蘇門答臘
一八六一年十一月至一八六二年一月
170 第九章 印度—馬來群島的博物誌
第二部 帝汶島群
187 第十章 巴厘島與龍目島
一八五六年六、七月
203 第十一章 龍目島居民的風俗禮節
219 第十二章 龍目島拉甲統計人口的方法
227 第十三章 帝汶島
古邦,一八五七年至一八五九年;帝力,一八六一年
247 第十四章 帝汶島群的博物誌
第三部 西裏伯斯島群
261 第十五章 西裏伯斯島
望加锡鎮:一八五六年九月至十一月
281 第十六章 西裏伯斯島
一八五七年七月至十一月
296 第十七章 三訪西裏伯斯
萬鴉老:一八五九年六月至九月
330 第十八章 西裏伯斯的博物誌
作者介紹
阿爾弗雷德?R.華萊士(1823-1913),英國博物學傢、探險傢、地理學傢、人類學傢、生物學傢。以和達爾文共同發錶“物競天擇”理論馳名。1854年,他赴馬來群島,用八年時間遊曆無數島嶼,共采集十二萬餘件生物標本。
這次旅行為他提供瞭豐富的研究材料,讓他不僅得齣“物競天擇”理論,還推論齣該地動物地理可劃分為兩部分:東為印度-馬來區,西為澳洲-馬來區。為紀念他,科學界將這兩區的界綫稱為“華萊士綫”。
他的著作很多,包括《河與內格羅河之旅》《動物的地理分布》《人在宇宙的地位》等。
文摘
序言
說實話,現在市麵上的“探險”題材書籍,很多都帶著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或者被包裝得過於戲劇化,失卻瞭本真的科學魅力。我更偏愛那種敘事剋製但內容翔實的記錄,它更接近於一份嚴肅的“現場報告”。翻閱時,我更關注的是那些關於氣候、土壤、特定動植物習性的細節描述,這些纔是構成一個生態群落最堅實的基石。這些看似枯燥的記錄,實際上蘊含著最原始、最純粹的對自然法則的探求,它們是構築現代生物地理學和進化論思想的磚石。閱讀過程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專注力,但這番心力投入,最終換來的是對世界運行邏輯更深一層的理解,比任何快速消費的娛樂性閱讀都來得更有價值和持久的迴味空間。
評分我總覺得,閱讀優秀的作品就像是與一位智者進行跨越世紀的對話。這位智者,他可能沒有現代的先進工具,但他擁有的是最寶貴的財富——時間、耐心,以及那顆對世界充滿好奇與探索欲的心。從文字的遣詞造句中,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位探險傢在熱帶雨林或偏遠島嶼上,剋服重重睏難,堅持不懈地進行細緻觀察和記錄的場景。那種環境的艱苦、研究的寂寞,隔著書頁都能讓人感同身受。這種體驗遠非觀看紀錄片所能比擬,因為文字的描述更加強調瞭主觀的認知過程和推理脈絡,讓人不僅知道“是什麼”,更理解“為什麼會這麼認為”。它教會的,是科學的懷疑精神和實地考察的價值,是培養獨立思考的絕佳範本。
評分最近傢裏的書架添置瞭不少關於地理和博物學的書籍,但總覺得缺少一本能真正奠定基調的“元典”。有些書寫得過於偏重現代的理論構建,或是側重於某個單一的學科領域,讀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那種宏大敘事的完整性和觀察的全麵性。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夠展現早期博物學傢如何建立起對一個廣闊區域生態係統整體認知的著作。它應該像一幅全景地圖,將動植物、地質、乃至土著文化都納入一個統一的考察框架之下。能夠從中洞察齣早期科學探險傢是如何在信息稀疏的條件下,構建齣係統性的知識體係,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嘆服的成就,也為我們理解後續的科學發展提供瞭重要的曆史坐標。
評分這本厚厚的精裝書,拿到手裏就覺得分量十足,封麵設計沉穩大氣,那淡雅的底色和精緻的字體,透著一股老派學者的嚴謹與風範。光是捧著它,就仿佛能感受到跨越時空的厚重感,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探究一番。它裝幀的考究程度,遠超尋常的流行讀物,透露齣齣版方對這部經典作品的敬意。內頁的紙張質地也相當不錯,即便是初次閱讀,觸感也十分舒適,想必經過長時間的品讀,也不會輕易泛黃或損壞。這種精心的製作,本身就是對讀者的一種尊重,讓人在閱讀之前,就已經對內容抱有瞭極高的期待,期待裏麵蘊藏的知識如同這裝幀一般,堅實而有價值。 常常在想,這種紙質書的儀式感,是電子書永遠無法比擬的,它提供瞭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讓你能與作者的時代、思考進行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接觸”。
評分最近沉迷於一些老派的探險文學,那種不插電、全靠毅力與觀察力支撐的記錄,總能激發齣內心深處對未知世界的原始渴望。讀著那些字裏行間流淌齣的對自然界細微變化的敏銳捕捉,對比現在信息爆炸卻又膚淺的時代,著實讓人有些唏噓。好的自然考察記,它不僅僅是地理位置的羅列或物種的命名,更是一種思考方式的展示——如何帶著敬畏之心去審視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我特彆欣賞那種冷靜的敘事口吻,沒有過多的情緒渲染,但其背後蘊含的科學精神和求真欲望,卻比任何激昂的文字都更具感染力。這種紮實的記錄,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即使時代背景已經變遷,其科學價值和人文光芒依然熠熠生輝,是滋養心性的絕佳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