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CMOS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
定价:33.00元
作者:杜杯昌,肖怀宝,黄玲玲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9-01
ISBN:97871180464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论述了CMOS集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主要内容包括:CMOS集成电路的工艺;CMOS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组成单元MCOS器件;CMOS模拟集成电路中的各种电路模块:基本放大器、恒流源电路、差分放大器;集成电路的应用:包括运算放大器、开关电流技术、集成电压比较器、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电路以及相乘器等;后介绍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相关知识。书中配备了大量的PSpice仿真分析。
本书作为CMOS模拟集成电路的教材,可供工科电子通信类本科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对于一个更偏向于模拟集成电路领域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权衡”(Trade-off)哲学的深刻阐释。在模拟电路设计中,一切都是妥协的艺术——速度、功耗、噪声、增益、面积,你不可能全部都达到最优。这本书没有简单地给出“最佳”的答案,而是通过大量的对比分析,教会我们如何根据应用场景来权衡这些矛盾的指标。例如,在讲解低压偏置电路时,它清晰地对比了负反馈偏置和电流镜偏置在温度稳定性、工艺容差上的差异,并给出了明确的设计指导方针。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在磨练我的设计直觉。此外,对于噪声分析这块,它不仅涵盖了基本的电阻热噪声和沟道热噪声,还深入探讨了闪烁噪声(1/f噪声)的来源和抑制方法,这对射频前端和高精度传感器接口的设计至关重要。总而言之,它为我构建了一个坚实且实用的模拟IC设计思维框架。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它极具“工具性”和“参考价值”,但阅读体验上,它的风格更偏向于一本严谨的工程手册,而非轻松愉快的科普读物。全书的语言组织非常精炼,几乎没有冗余的表达,每一个句子都承载着具体的信息量。如果你期望从中学到如何用Python或Matlab脚本来仿真设计流程,这本书可能不会提供太多这方面的内容,它的核心始终围绕在晶体管级别的物理行为和电路拓扑结构。对于初次接触的读者,可能需要配合一些EDA工具的使用教程才能更好地消化其中的设计流程部分。我特别欣赏它对版图与电路性能相互影响的讨论,例如交叉耦合、匹配技术等,这些细节是仿真软件很难直接教会读者的“工程智慧”。这本书成功地架设了从半导体物理到实际电路设计的桥梁,但要真正跨越过去,读者自身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实践和验证书中的每一个结论。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体系的完整性”。它没有将CMOS电路设计视为孤立的模块集合,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完整的半导体器件和系统背景下来考察。从最底层的载流子输运模型讲起,逐步过渡到标准单元库的构建逻辑,再到更高层次的系统级功耗管理策略,一条清晰的脉络贯穿始终,让人能够宏观地把握整个IC设计的生态。这种全景式的视角,对于那些未来想从事系统架构设计而非纯粹晶体管设计的人来说,尤其宝贵。它教会我理解为什么某些架构上的选择会直接导致工艺节点的兼容性问题,或者为什么在迁移到新工艺时,必须重新审视时序裕度。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本单纯的技术书籍,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现代集成电路工程学的“方法论”指南。它的内容厚重且扎实,绝对值得所有相关领域的从业者和学生反复研读。
评分我以一个在设计院工作了几年,但最近需要重新拾起基础知识的工程师的视角来看待这本书,坦白说,它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翻来覆去炒冷饭的教材,没想到它在某些关键章节的处理上,展现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专业洞察力。尤其是在CMOS工艺的详细介绍部分,作者对各种寄生效应(如栅极串联电阻、扩散电容等)的物理成因和对电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剖析。这对我解决实际电路中的一些“疑难杂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比如为什么在特定工艺节点下,高阻抗节点的驱动能力会显著下降。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也颇具匠心,它没有采用那种教科书式的理想化例子,而是选取了几个在实际芯片设计中经常遇到的瓶颈问题,然后引导读者一步步利用书中学到的原理去优化设计。那种感觉就像是参与了一次高水平的内部技术研讨会,受益匪浅。虽然全书的篇幅不薄,但行文流畅,逻辑性极强,即使是隔了很久再回头看某些章节,也能迅速找到思路,这体现了作者对内容组织能力的高超掌控。
评分这本关于CMOS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的教材,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刚刚接触这个领域的工科生量身打造的!我记得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那清晰的结构和详实的图示吸引住了。理论部分讲解得极其透彻,从最基本的PN结、MOSFET的工作原理开始,层层递进,毫不含糊。特别是关于亚阈值区和饱和区的分析,作者居然能用如此直观的方式把那些复杂的微分方程阐释清楚,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感觉。书中的公式推导每一步都清晰可见,不像有些参考书,恨不得把一长串公式啪地一下甩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去猜中间的跳跃。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非常务实地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比如在讲解运放设计时,不仅分析了各种非理想因素的影响,还给出了具体的版图设计考量,这对于我们未来想在IC设计领域有所建树的同学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像一个真正的电路工程师那样去思考和设计。唯一的小遗憾可能就是,对于更前沿的FinFET技术着墨稍浅,但考虑到它作为入门级教材的定位,已经非常出色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