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来自西藏的实践
定价:72.00元
作者:章杰宽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0304740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B5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研究立足系统论思想,以SD为主要研究工具,辅以人工神经网络、目标规划模型等运筹学手段,综合一些其它的如文献分析、田野调查、统计分析、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意义的发现和成果。,我们对外的可持续旅游研究现状做了全面的梳理和评析;第二,我们简单介绍了SD工具,并且分析了其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适用性;第三,分析了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第四,运用流率入树建模法,分别构建了13个评价指标的流率入树模型;第五,运用SD模型,对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仿真分析,对其中的13个评价指标的未来发展趋势,在不同发展战略下进行了比较;第六,综合的研究,我们给出了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决策中应该要关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部书的书名和作者信息确实很有吸引力,不过我手头上并没有这本特定的著作。但根据书名提供的线索——“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以及“西藏的实践”——我可以基于对相关领域和地域研究的普遍认知,来构想一个潜在读者可能会有的阅读体验和感受。首先,如果这本书真的深入探讨了西藏地区的旅游可持续性,它必然会触及到一个极为敏感且复杂的话题:如何在保护地球上最独特、最脆弱的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的同时,发展具有经济效益的旅游业。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这两者之间的巨大张力。一个优秀的案例研究应该不仅仅是罗列数据,更要揭示地方政府、社区居民、旅游企业乃至游客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之间复杂的互动网络。尤其在西藏这种具有高度文化认同和独特地理环境的区域,任何“可持续”的方案都必须是高度本土化的,是深深扎根于当地哲学的。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令人信服的框架和模型,用以评估现有的旅游模式是否真的实现了长期的生态健康和文化存续,而不仅仅是短期内的经济繁荣。
评分光是看到“系统研究”这几个字,我就知道这本书可能不会是一本轻松的读物,它更偏向于学术的、结构化的分析。对于一个关注区域经济地理或环境管理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是否能构建出一个严谨的分析工具箱。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定义和量化“可持续性”在西藏这样一个特殊背景下的具体指标的。例如,碳足迹的核算在高原地区会面临哪些特有的困难?社区参与的机制又是如何设计的,以确保旅游收入真正流向最需要的人群,而不是被外部资本截取?我希望看到扎实的实证数据支撑,比如对比不同旅游开发模式(如生态旅游、朝圣旅游、探险旅游)在长期生态影响和社区福祉上的差异。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可供其他类似高海拔、高敏感度地区借鉴的“西藏模型”,那么它的理论贡献就非常巨大了。我更倾向于那些敢于挑战既有旅游开发范式的研究,那些能直面旅游业带来的文化同质化和环境负荷的潜在危害,并提出颠覆性解决方案的论述。
评分从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的背景来看,这本书很可能在方法论上采用了非常严谨的定量研究方法,或许涉及大量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或者复杂的统计模型构建。对于一个注重方法论严谨性的研究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加分项。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有一章专门论述如何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冰川退缩或植被覆盖变化与旅游活动热点的相关性。然而,我更想知道的是,这些高精尖的技术工具是如何与当地的传统知识和经验相结合的。毕竟,西藏的很多环境智慧是口头相传、根植于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中的,这些非正式的知识体系能否被有效地纳入到现代的“系统研究”框架中,并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策略?如果这本书能够成功地架设起当代科学分析与本土生态智慧之间的桥梁,那它就超越了一般的案例分析,成为了一份跨学科的典范之作。
评分作为一名对文化人类学和旅游社会学交叉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我更关注的是“实践”层面带来的社会文化冲击。西藏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体系是其旅游吸引力的核心,但同时也是最容易被过度商业化和误读的元素。这本书如果只是停留在环境指标的分析上,那就显得单薄了。我希望它能深入探讨旅游活动如何重塑当地的身份认同。比如,当一个古老的仪式被重新编排成每日的游客表演时,对于参与其中的本地人来说,其神圣性是否被稀释了?又或者,旅游业的兴起是否加剧了社区内部的贫富分化,导致了新的社会张力?一个真正可持续的系统,必须包含社会公平和文化韧性的维度。我期待看到作者对社区赋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讨论,这往往是学术研究容易忽略,但对当地居民至关重要的一环。
评分最后,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如果只是孤立地研究西藏,那它的辐射作用就有限了。我期望它能提供一种“可移植性”的见解。即,通过西藏这个极端案例的经验教训,我们能对全球其他面临类似困境的偏远、生态敏感且文化独特的旅游目的地(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其他地区、内陆高原、或者原住民聚居区)提供哪些普适性的指导原则?这本书的最终价值,可能不在于它描述了西藏“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它揭示了在面对全球化旅游浪潮的冲击时,任何一个地方性社区可以如何构建一个既能拥抱外部机遇又不致于自我消解的“动态平衡系统”。我希望能读到关于适应性管理(Adaptive Management)的深度讨论,因为在气候变化和政策变动的双重压力下,任何规划都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持续的监测、评估和调整才是王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