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祁阳县,有一条浯溪,汇入湘江唐代大历六年,溪边一处悬崖镌刻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大字摩崖——《大唐中兴颂》。其字自左而右,计二十一行,满行二十,字径四寸余,为颜真卿六十三岁书写的精品佳作。这一高宽均逾四米的摩崖因元结的古雅雄文和颜真卿的大字杰作,及其**地理位置,亦被后人誉为“三*碑”。宋代书法名家黄庭坚诗云:“大字无过《瘞鹤铭》,晚有名崖《中兴颂》。”此颂堪称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华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永寿宫藏有一册宋拓《中兴颂》。此本为八十三对幅,每幅两字,幅高二十九点四厘米,横十五点六厘米。一九四三年,故宫博物院曾珂罗版印行此册,现已鲜见。编者谨将此册重新拼接推出,其字迹接近原大,供读者欣赏、临习。
孙宝文,原吉林文史出版社副社长,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搜集、整理、研究,已出版《馆藏国宝墨迹》系列、《历代拓本精华》系列、《彩色放大本中国**碑帖》系列等书法碑帖类图书百余种。
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图书,不仅仅在于其内容本身,更在于它能否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生硬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精美的图片和简练的文字,引导读者去感受、去体会。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细节的描绘,比如对笔触的分析,对墨韵的解读,这些都让我对颜真卿的书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当我看着那些遒劲的笔画,仿佛能看到颜真卿当年挥洒自如的身姿,听到他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伟大的时代,与那位伟大的书家共同呼吸。我常常在想,如果我能拥有他的几分笔意,那该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评分这本书的书页设计非常人性化,排版疏朗有致,没有压迫感。即使是对于不了解书法的人,也能通过文字的提示,感受到作品的力量。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字体的演变和风格的形成,都有简要的介绍,这对于我这种半路出家的书法爱好者来说,非常有帮助。虽然我并不是专业的书法家,但对于那些横平竖直、苍劲有力的笔画,我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这本书让我觉得,书法并非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可以走近大众,与我们的生活产生连接的。我喜欢书中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没有生涩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平和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颜真卿的世界。读这本书,感觉像是在与一位老友聊天,他娓娓道来,你静静聆听,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
评分这本书的印刷质量真的令人惊喜。每幅字的细节都清晰可见,笔画的起承转合,墨色的浓淡变化,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还原。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纸张选择和装裱工艺的介绍,那些古老的技术和材料,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书中的一些插图,虽然不是直接展示书法本身,但描绘的时代场景、人物服饰,都极具考究,为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提供了生动的画面。我一直认为,一件艺术品,其载体和呈现方式同样重要。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法集,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我个人尤其注重书籍的触感和视觉体验,这本书的纸张厚实且有韧性,翻阅时沙沙作响,带来一种踏实的阅读感受。我甚至想象着,当颜真卿挥毫泼墨之时,所用的纸张,是否也曾有过如此的质感。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便被其厚重的历史感和精美的书法所震撼。内页的纸张泛着柔和的米黄色,手感细腻,仿佛能触摸到时光的痕迹。装帧设计古朴典雅,没有丝毫的浮夸,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内容的庄重。打开扉页,几幅描绘盛唐气象的工笔画跃然纸上,线条流畅,色彩淡雅,虽然不是我本次阅读的重点,但却为全书奠定了一种恢弘而又不失温情的基调。接着是介绍,篇幅不长,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颜真卿及其作品的敬仰,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书法史以及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颇感兴趣,而颜真卿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书法,尤其是那些气势磅礴的作品,总能给我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这本书,从书名来看,就预示着一次深入体验盛唐气象的旅程,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激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