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模拟电子电路原理与设计研究 |
| 作者 | 刘永勤,王飞,苏和 |
| 定价 | 60.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 ISBN | 9787517025795 |
| 出版日期 | 2015-07-01 |
| 字数 | |
| 页码 | 269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模拟电子电路原理与设计研究》共分为10章,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基础知识与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运算电路和有源滤波电路、正弦波和非正弦波发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应用电路设计分析、门电路等。 《模拟电子电路原理与设计研究》可供从事电器信息类、计算机类、物理微电子及电子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行业的科研人员参考。 |
| 作者简介 | |
| 刘永勤,男,1981年6月出生,渭南师范学院讲师。2004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1年6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高速电路设计与信号完整性分析。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厅局级、校级科研项目6项,主持渭南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1项,指导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项,申请发明1项,实用新犁1项。 王飞,男,河南省平舆县人,毕业于空军导弹学院制导雷达专业,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先后在空军导弹装备检验所,导弹部队装备部门,院校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教授。研究领域:雷达电路、装备制造工程,现被黄河科技学院聘为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双师型人才。 苏和,男,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子技术和单片机的教学与应用研究工作。近年在《电子技术应用》、《煤炭技术》、《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光学》(ISBN978—7—5665—0153—0)、《普通物理实验》(ISBN978—7—81115—243—2)等教材。 |
| 目录 | |
| 前言 第1章 半导体基础知识与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1.2 PN结原理 1.3 晶体二极管及其应用 1.4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 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 2.1 基本放大器的组成原理及直流偏置电路 2.2 放大器图解分析法 2.3 放大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分析法 2.4 共集电极放大器和共基极放大器 2.5 场效应管放大器 2.6 放大器的级联 第3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3.1 概述 3.2 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单元 3.3 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指标 3.4 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 3.5 各类集成运放的特点和性能比较 3.6 集成运放使用注意事项 第4章 功率放大电路 4.1 概述 4.2 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4.3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第5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5.1 概述 5.2 反馈放大器的单环理想模型 5.3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5.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5.5 负反馈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第6章 运算电路和有源滤波电路 6.1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应用基础 6.2 基本运算电路 6.3 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 6.4 运算电路设计 6.5 有源滤波电路 第7章 正弦波和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7.1 正弦波发生电路 7.2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第8章 直流稳压电源 8.1 整流滤波电源 8.2 线性稳压电源 8.3 开关稳压电源 8.4 电容变压电路 8.5 无变压器直流变压电路的设计思路分析 第9章 应用电路设计分析 9.1 模拟电子系统设计方法简介 9.2 音响放大电路设计分析 9.3 简易心电检测放大电路设计分析 第10章 门电路 10.1 基本逻辑门电路 10.2 TTL逻辑门电路 10.3 CMOS逻辑门电路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文摘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序言 | |
| 前言 第1章 半导体基础知识与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1.2 PN结原理 1.3 晶体二极管及其应用 1.4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 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 2.1 基本放大器的组成原理及直流偏置电路 2.2 放大器图解分析法 2.3 放大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分析法 2.4 共集电极放大器和共基极放大器 2.5 场效应管放大器 2.6 放大器的级联 第3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3.1 概述 3.2 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单元 3.3 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指标 3.4 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 3.5 各类集成运放的特点和性能比较 3.6 集成运放使用注意事项 第4章 功率放大电路 4.1 概述 4.2 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4.3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第5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5.1 概述 5.2 反馈放大器的单环理想模型 5.3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5.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5.5 负反馈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第6章 运算电路和有源滤波电路 6.1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应用基础 6.2 基本运算电路 6.3 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 6.4 运算电路设计 6.5 有源滤波电路 第7章 正弦波和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7.1 正弦波发生电路 7.2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第8章 直流稳压电源 8.1 整流滤波电源 8.2 线性稳压电源 8.3 开关稳压电源 8.4 电容变压电路 8.5 无变压器直流变压电路的设计思路分析 第9章 应用电路设计分析 9.1 模拟电子系统设计方法简介 9.2 音响放大电路设计分析 9.3 简易心电检测放大电路设计分析 第10章 门电路 10.1 基本逻辑门电路 10.2 TTL逻辑门电路 10.3 CMOS逻辑门电路 参考文献 |
从我个人的学习习惯来看,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配套资源的丰富性和自洽性。虽然我手头没有实体书之外的补充材料,但光看书中的例题和自我测试环节的设计,我就能感受到作者希望读者能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内化过程中去。那些习题的设置非常巧妙,它们不是简单的数值计算,而是常常要求对某个设计场景进行性能评估或故障诊断,需要综合运用前几章的内容才能解答。更重要的是,书中对关键参数的选取和仿真验证的思路描述得非常细致,这让我可以直接将书中的理论应用于我常用的EDA工具中去进行验证。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对我来说,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应该只是知识的容器,更应该是一座通往实际应用的可靠桥梁,而这本书无疑就是这样一座坚固的桥梁,它将我从理论的彼岸带到了工程实践的此岸,收获远超预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教科书中的一股清流,它既保持了科学论述的严谨性,又摒弃了那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学术腔调。作者的文字表达极其精准,尤其擅长用形象的比喻来阐释那些抽象的电路行为。例如,在解释MOS管的跨导特性时,他使用的类比非常生动,一下子就让我对这个核心器件的物理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不是仅仅记住$g_m = frac{partial I_D}{partial V_{GS}}$这个公式。而且,书中对每个概念的引入都做了很好的铺垫,确保读者不会因为知识断层而掉队。对于那些稍显复杂的数学推导,作者的处理方式也十分人性化:必要时会给出完整的推导过程,但在那些可以被读者自行验证或背景知识已假定掌握的部分,则会简洁地给出结论,避免冗余,这种节奏的把握非常到位。读起来的感觉就像是有一位耐心且学识渊博的导师在陪伴你,既不催促你,也不放任你,始终保持在一个高效的学习区间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那种深沉的蓝调搭配着简洁的几何线条,一下子就让人觉得内容一定是扎实且富有深度的。我通常买书会先从封面和装帧入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制作精良,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好,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是长时间盯着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也不会觉得眼睛干涩疲劳。装订得很结实,翻阅起来很方便,让人有种想要立刻沉浸进去学习的冲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排版上下的功夫,关键概念和重要公式都有特别的标识或者加粗处理,逻辑流清晰可见,这对于初学者或者需要快速回顾知识点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技术书籍往往因为排版混乱而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每一页都经过了精心布局,使得复杂的内容也能以一种相对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光是翻阅目录,我就能感受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基础的元器件特性到复杂的系统级设计,覆盖面非常广,看得出来作者在组织知识体系上下了巨大的心血。
评分我是在一个项目紧要关头,急需对现有电路进行优化和升级时,经同行推荐才入手这本书的。老实说,我原以为这又是一本堆砌公式、理论空泛的“教科书”,但事实证明我错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那极强的实用性和工程导向。它没有停留在纯粹的数学推导上,而是非常注重“为什么”和“如何做”。比如,在讲解反馈网络的稳定性设计时,它不仅给出了波特图的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它结合了实际应用中常见的噪声抑制和瞬态响应的取舍问题,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工程经验和“陷阱”提示。书中穿插的那些“工程师笔记”和“设计案例分析”,简直是点睛之笔,它们像是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耳边细语,直接指明了理论指导实践的关键点。我按照书中的某几个设计流程复核了我们团队的方案,立即发现了几个以往被我们忽略的、会导致长期可靠性问题的隐患。这种从理论直达工程实践的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践积累。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内容深度上具有非常好的层次感和递进性。对于我这种已经有几年工作经验,但希望系统性地填补知识盲区的设计师来说,它提供了多维度的视角。初读时,你可以关注那些基础电路单元的优化策略,迅速提升你的设计基线水平;如果深入进去,你会发现作者在特定章节中对一些前沿概念和高精度模拟电路的处理上,展现了令人叹服的洞察力。比如,关于低噪声放大器(LNA)的设计章节,它不仅仅停留于计算噪声系数,还深入探讨了不同噪声模型在实际芯片制造工艺下的差异化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布局布线来缓解寄生效应带来的性能衰减。这些内容往往是普通教材中一笔带过,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至关重要的细节。这本书没有把任何一个知识点当作理所当然的基础,而是对每一个关键设计决策背后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彻底的剖析,这使得读者不仅能“学会怎么做”,更能“明白为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