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语词典(精)

常用成语词典(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米成宋福聚... 编
图书标签:
  • 成语
  • 词典
  • 语言学习
  • 汉语
  • 工具书
  • 精选
  • 常用
  • 文化
  • 教育
  • 词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吉林教育
ISBN:9787538354171
商品编码:29743334558
开本:32
出版时间:2008-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常用成语词典(精)
  • 作者:编者:沈米成//宋福聚
  • 定价:36
  • 出版社:吉林教育
  • ISBN号:9787538354171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08-08-01
  • 印刷时间:2018-02-01
  • 版次:1
  • 印次:6
  • 开本:32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878
  • 字数:1300千字

古韵新知:中华文化精粹赏析 一、 书籍概览与核心价值 《古韵新知:中华文化精粹赏析》并非一部专注于成语释义的工具书,而是一部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深层意蕴的鉴赏之作。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超越字面意义,领略中国古典文学、哲学思想、艺术审美中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精髓片段。我们聚焦于那些构建了中华民族精神底色的文化符号、典故、以及流传千年的生活哲学,以现代视角进行深度解读和阐释。 本书的结构精巧,内容涵盖了从先秦诸子的朴素哲学到魏晋风度的洒脱超逸,再到唐宋诗词的意境营造,以及明清小说中对世事人情的洞察。它力求成为一座桥梁,连接古代的智慧与当代读者的精神世界,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思考。 二、 卷首语:重拾历史的温度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匆匆掠过历史的碎片。《古韵新知》的开篇,便是对“文化自觉”的呼唤。我们相信,真正的文化自信源于对自身文化基因的深刻理解。本书拒绝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以散文式的笔触,描摹出历史场景的生动画面。 第一部分“礼乐风华”追溯了周代“礼”的精神内核,探讨了“礼”如何塑造了早期中国社会的伦理秩序和审美标准。它不仅仅是仪轨的记录,更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哲学体现。通过对《诗经》中田园之乐、婚嫁之礼的细致品读,读者可以感受到三千年前先民们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世界。 三、 思想的脉络:哲学与智慧的交融 本书的第二部分“哲思之境”是全书的理论核心。它并非直接讲解具体的哲学流派,而是侧重于提炼中国古代思想家们解决人生困境、体悟宇宙奥秘的独特路径。 我们深入剖析了道家“逍遥游”的境界,而非简单解释“庄子”的典故。重点在于阐释那种超越功利、顺应自然的生命态度,以及如何在纷繁的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例如,书中会探讨古代文人在面对政治失意时,如何通过山水寄情,实现精神上的自我救赎与升华。 同时,对儒家思想的阐释,也着重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进阶式的实践路径。我们关注的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仁”与“义”在具体历史情境中的灵活运用,以及“君子”人格的养成过程,强调知行合一的实践性。 四、 文学的意境:审美与情感的沉淀 第三部分“诗词流光”侧重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范式研究。我们不会罗列大量的诗词名句,而是选取不同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风格进行深度剖析。 例如,在探讨唐诗时,我们着重分析了盛唐气象的恢宏与中晚唐的沉郁之间的张力,探讨边塞诗如何将个体的悲壮融入家国的叙事之中。在解读宋词时,则聚焦于“婉约”和“豪放”背后的心境差异,以及词体如何更细腻地捕捉转瞬即逝的情感波动,如对“羁旅之思”和“故国之痛”的细腻捕捉。 书中有一章节专门探讨“留白”的艺术。这不仅仅是绘画技法,更是中国文人独特的叙事策略——如何用未尽之言,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五、 艺术的升华:生活中的美学 第四部分“器物有道”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遗产,探讨器物如何承载文化精神。 本书不会事无巨细地介绍各种器皿的形制,而是侧重于器物背后的文化寓意。例如,在谈论茶道时,我们探讨的不是制茶的步骤,而是“和、静、清、寂”的哲学意境,以及茶文化如何渗透到士大夫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交流中。在探讨园林时,我们分析了苏州园林如何通过假山、水池的布局,将有限的空间转化为无限的意境,实现“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趣”。 通过对这些“有形之物”的解读,读者能更直观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实践和体现。 六、 结语:未来的回响 《古韵新知》是一部旨在拓宽阅读视野、滋养心灵的文化探索之旅。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一套审视传统文化的独特框架和方法论。我们希望读者在合上书卷后,能够以一种更具深度和温度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所继承的这片文化土壤,并在当代生活中,找到古老智慧的全新回响。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历史、哲学、文学有浓厚兴趣,并希望进行深层次思考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市面上层出不穷的“工具书”是持怀疑态度的,总觉得它们大多只是为了赶潮流而出版的快餐产品。但是,这本词典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去打磨每一个细节。我尤其留意了它对成语引申义的处理,那种细腻和精确,远非普通词典可比。举个例子,对于一个看似简单的成语,它会列出至少三种不同的使用场景和潜在的褒贬色彩,这对于需要进行严谨写作的人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我试着用它来查阅一些我在阅读古籍时遇到的模糊表述,结果发现,它的解释不仅清晰明了,而且提供的语境分析非常到位,让我豁然开朗。这本书的定价虽然不算便宜,但考虑到它所蕴含的知识密度和研究深度,绝对物超所值。它就像一位博学的老师,耐心地为你解开语言的迷雾,让人感到知识的力量是如此的充实和可靠。

评分

老实说,在数字信息爆炸的时代,购买实体词典似乎成了一种情怀,但对我而言,这种情怀背后是对固定知识体系的尊重。这本词典的装帧和印刷质量非常高,每一页都能感受到制作者对每一个汉字排列的用心良苦。我最欣赏的是它对成语在现代汉语中“活性”的分析。很多旧成语在今天的使用语境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本书没有停留在僵硬的字面意思,而是结合现代语感进行了精到的阐述,这对于保持语言的生命力至关重要。我曾尝试用其他电子词典去替代它,但很快发现,电子设备带来的碎片化阅读体验,完全无法比拟翻阅这本实体书时的沉浸感和专注力。它带来的那种“一页一世界”的探索感,是任何屏幕都无法给予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知识锚点,让我在语言学习的海洋中,总能找到清晰的方向。

评分

我是一个对语言的“纯粹性”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人,因此,在选择参考书时,我最看重的是其权威性和严谨性。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得极为出色。它的编辑风格非常内敛、沉稳,没有丝毫浮夸的宣传口号,完全是通过内容的质量来赢得读者的信赖。我对比了手头几本其他版本的成语词典,发现这本书在收录词条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一些非常古老、现在已极少使用的成语,它都能给出准确的溯源。更让我赞叹的是,它在解释中常常会提及不同学派对同一成语的微小解读差异,这种学术上的包容性和客观性,体现了编撰者极高的专业素养。这本书的纸张选取也很有意思,那种哑光的质感,使得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像我这样需要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贴心的设计。它不只是查阅工具,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汉语言文化史。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上,首先给我的感觉是“厚重”,但这里的厚重并非指物理上的重量,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充实感。我通常习惯于在案头备一本随时可以翻阅的参考书,而这本词典恰好填补了我长久以来的空白。我发现它在处理那些具有强烈地域性或特定历史背景的成语时,介绍得格外详细,甚至会穿插一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让冰冷的文字瞬间鲜活起来。比如,我对其中一个关于古代官场用语的解释印象极其深刻,它揭示了当时社会运作的一些潜规则,这种文化深度的挖掘,远超出了一个普通“成语词典”的范畴。这本书的索引做得也极其人性化,查找起来非常便捷,即便是面对海量的条目,也不会感到迷失方向。它完美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与普通读者的易用性,这在同类书籍中是很难得的成就。它让人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文化反思。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充满了复古的韵味,带着一种时间的沉淀感。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那种略显粗糙但质感十足的纸张吸引住了。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真正沉下心来阅读的工具书,而不是那种花里胡哨、内容空泛的速成读物。这本书的排版非常讲究,字体选择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透着一股严肃的学术气息。当我翻开第一页,看到那些结构严谨的条目时,心中便涌起一股踏实感。它不是那种只告诉你“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的书,而是深入挖掘了成语的源头、演变过程,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对我这个文学爱好者来说,这简直是如获至宝。我特别欣赏它对一些生僻成语的详尽解释,甚至还配上了相关的历史典故和诗词引用,让人在学习成语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的装帧也非常牢固,一看就知道是能经受住多年翻阅的,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它不仅仅是一本词典,更像是一部可以陪伴我成长的文化伴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