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機器的奧秘——機器是怎樣工作的 正版圖書

圖解機器的奧秘——機器是怎樣工作的 正版圖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機械原理
  • 機器結構
  • 科普讀物
  • 工程技術
  • 圖解教程
  • 趣味科學
  • 青少年科普
  • 機械工程
  • 原理分析
  • 科普知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義博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316233
商品編碼:29748273007
包裝:平裝

具體描述



本書是一本特色鮮明的機械科學知識普及讀物,內容主要涉及機械原理及常用機器的工作原理等方麵的內容,將機械原理、機械傳動、機械零部件等機械常識性的內容融入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機器之中,讓青少年輕鬆學習機械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組成、應用等科普知識。全書涵蓋瞭動力機器(蒸汽機、內燃機、壓縮機、電動機等)、加工機器(機床、軋鋼機器、紡織機器、包裝機器等)、運輸機器(汽車、飛機、起重機、工程車、輸送機、電梯等)、信息機器(復印機、打印機、繪圖儀、掃描儀等)、生活中常見的小機器(韆斤頂、代步自行車、電風扇、壓麵機、榨汁機、食品攪拌機、縫紉機以及古代機器)、機器人等多個行業的機器。 本書融技術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把復雜的機械製造知識用簡明、通俗的語言加以描述或說明,深入淺齣,配有大量的圖片和一些卡通圖,讓版麵更活潑、閱讀更有趣、學習更輕鬆,以此激發廣大青少年和機械發明愛好者對機械製造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




1章瞭解機器 
1.1 人類為什麼創造機器 2 
1.2 認識機器 3 
1.3 機器的分類 5 
在機器中瞭解機構 5 
1.4 機器的組成 10 
1.5 機器的發展曆程 11 

2章認識機器中的零部件 
2.1 機器的基本組成要素 20 
2.1.1 認識機器中的部件 20 
2.1.2 認識部件中的零件 20 
2.2 認識軸——支承迴轉零件 21 
2.3 認識軸承 25 
2.4 認識聯軸器——將兩軸直接連接起來傳遞運動和動力 29 
2.5 認識——離閤器將兩軸接閤或分離的可動連接裝置 32 

3章動力機器 
3.1 從蒸汽機說起 40 
3.1.1 蒸汽機是如何工作的? 40 
3.1.2 嚮蒸汽機供應高壓蒸汽的鍋爐 41 
3.1.3 蒸汽機車 42 
3.2 廣泛使用的內燃機 44 
3.2.1 什麼是內燃機? 44 
3.2.2 內燃機是誰發明的? 45 
3.2.3 內燃機是怎麼工作的? 45 
3.2.4 汽油機和柴油機有哪些區彆? 47 
3.2.5 內燃機的用途 48 
3.3 輸送氣體的機器——壓縮機 51 
3.3.1 什麼是壓縮機? 51 
3.3.2 壓縮機的發展曆程 51 
3.3.3 冰箱壓縮機 55 
電冰箱製冷係統 56 
3.3.4 空調壓縮機 56 
3.3.5 螺杆壓縮機 60 
3.4 應用普遍的動力源——電動機 64 
3.4.1 什麼是電動機? 64 
3.4.2 直流電動機 64 
永磁無刷直流電動機 69 
3.4.3 交流電動機 70 
3.4.4 三相異步電動機 72 
3.4.5 單相異步電動機 73 
3.4.6 同步電動機 74 
永磁同步電動機在軌道交通中的應用 77 
3.4.7 步進電動機 78 
3.4.8 伺服電動機 79 

4章加工機器 
4.1 加工機床 82 
4.1.1 車床 83 
4.1.2 銑床 84 
4.1.3 數控機床 86 
4.1.4 機床上常用的傳動副及其傳動關係 96 
4.2 軋鋼機器 101 
4.2.1 什麼是軋鋼? 102 
4.2.2 什麼是軋鋼機? 104 
4.3 紡織機器 107 
4.3.1 古老的紡機設備 108 
4.3.2 織布機 109 
4.4 包裝機器 116 
4.4.1 供送裝置 117 
4.4.2 充填機 120 
4.4.3 灌裝機 121 
4.4.4 封口機 125 
4.4.5 裹包機 129 
4.4.6 多功能包裝機 132 
4.4.7 貼標機 133 
啤酒流水綫 135 

5章運輸機器 
5.1 汽車 144 
5.1.1 汽車的組成 144 
5.1.2 汽車動力是怎樣傳遞的? 144 
5.1.3 汽車發動機 147 
5.1.4 離閤器 150 
5.1.5 變速器 151 
5.1.6 傳動軸與萬嚮節 153 
5.1.7 差速器 155 
5.1.8 半軸 156 
汽車為什麼會跑起來? 157 
瞭解汽車發動機 158 
5.2 飛機 161 
5.2.1 瞭解飛機的構造 161 
5.2.2 飛機的分類 161 
5.2.3 飛機的動力 163 
5.2.4 飛機的起降過程 169 
飛機為什麼能飛上天? 169 
飛機的機翼 171 
5.3 起重機 171 
5.3.1 塔式起重機 172 
5.3.2 鶴式起重機 174 
5.3.3 汽車起重機 175 
5.4 工程車 178 
5.4.1 挖掘機 179 
5.4.2 混凝土攪拌輸送車 180 
5.4.3 自卸車 182 
5.4.4 壓路機 184 
5.4.5 裝載車 186 
5.5 輸送機 187 
5.5.1 帶式輸送機 187 
5.5.2 鏈式輸送機 189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圖解機械原理與結構——機械的運行之道》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側重於機械設計的核心概念、結構分析與實際應用,力求深入淺齣,避免任何模闆化痕跡。 --- 《圖解機械原理與結構——機械的運行之道》圖書簡介 ——深入理解機械世界的內在邏輯與構造精髓 在現代文明的宏大敘事中,機械無疑是最核心的驅動力之一。從精密製造的復雜機床到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傢用電器,再到承載人類探索精神的航天器,一切都建立在堅實的機械原理之上。然而,許多人麵對復雜的機械圖紙或運行中的機器時,往往感到其內部運作如同一團迷霧。本書《圖解機械原理與結構——機械的運行之道》正是旨在撥開這層迷霧,以清晰的圖示、嚴謹的邏輯和貼近實際的案例,係統性地揭示機械裝置從最基本的組件到復雜係統的演化路徑和工作機製。 本書並非側重於曆史迴顧或單一設備的介紹,而是聚焦於機械設計中的普適性原理和核心結構單元。它旨在為工程師、技術人員、設計專業學生,乃至所有對“事物如何運轉”抱有好奇心的讀者,提供一套堅實的理論框架和直觀的認知工具。 第一部分:機械設計的基石——運動與力的傳動係統解析 任何機械係統的功能,歸根結底都依賴於對能量的有效捕獲、轉換和傳輸。本書的開篇部分,便將讀者帶入機械運動與力的基礎領域。 1. 運動學與動力學基礎的直觀呈現 我們首先闡釋瞭理想運動和約束運動的概念。如何通過連杆機構(如麯柄滑塊機構、齒輪係)將鏇轉運動轉化為直綫往復運動,或實現復雜的周期性動作?書中通過大量的動態剖視圖,詳細拆解瞭不同連杆機構的瞬時速度與加速度分析,並對比瞭它們在實際應用中對平穩性和衝擊力的影響。對於凸輪機構,我們不僅僅展示瞭其形狀的繪製方法,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瞭凸輪廓綫的選擇如何直接決定瞭執行部件的運動特性,從遵循簡諧運動到遵循等加速/等減速運動的工程選擇背後的權衡。 2. 核心傳動單元的深度剖析 傳動係統是機械的“血脈”。本書投入瞭大量篇幅講解齒輪傳動。我們超越瞭簡單的齒數比計算,深入探討瞭漸開綫齒形的幾何特性及其帶來的嚙閤平穩性、承載能力和製造精度之間的關係。從標準直齒輪到人字齒輪、渦輪蝸杆,每一種類型都在特定工況下展現瞭其不可替代的優勢。 此外,帶傳動和鏈傳動並非僅僅是簡單的摩擦或鏈節嚙閤。我們詳述瞭張緊度的精確控製對於防止打滑、提高傳動效率的重要性,並對皮帶的材料選擇(如橡膠、聚氨酯或鋼絲芯)如何影響其疲勞壽命進行瞭對比分析。液壓與氣動傳動部分則側重於帕斯卡原理的工程化實現,重點剖析瞭換嚮閥、節流閥和蓄能器在構建精確力和速度控製迴路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結構強度與可靠性——機械的“骨骼”與“皮膚” 一個高效的機械係統必須擁有足夠的結構強度來承受載荷而不發生失效。本部分著重於材料科學與結構力學的結閤應用。 1. 應力分析與失效模式預測 本書強調瞭工程中的局部應力集中問題。通過有限元分析(FEA)的可視化圖例,讀者可以直觀地看到在螺栓孔、倒角、鍵槽等幾何突變處應力是如何急劇放大的。我們詳細講解瞭疲勞破壞的S-N麯綫解讀,區分瞭低周疲勞和高周疲勞的應用場景。對於蠕變和應力鬆弛,則結閤瞭高溫高壓環境下的實際案例,說明瞭如何通過調整材料的微觀結構(如晶粒尺寸、晶界強化)來提高長期可靠性。 2. 軸係設計與連接技術 軸係設計是機械結構的核心挑戰之一。書中係統地梳理瞭靜力校核(基於最大許用應力)與動力校核(基於振動分析)的流程。對於聯軸器的選擇,我們提供瞭詳盡的對比錶,區分瞭柔性聯軸器(如膜片式、齒式)在補償不對中誤差、緩衝扭轉衝擊方麵的性能差異。 在連接技術方麵,本書詳細介紹瞭緊固件的預緊力控製。僅僅擰緊螺栓是不夠的,預緊力的設定直接決定瞭連接體的密封性和抗振性。我們提供瞭不同標準螺栓在不同工作溫度下的預緊力推薦值及計算方法,以及檢測預緊力的無損測試技術。 第三部分:控製與集成——復雜係統的實現 現代機械往往是機、電、控一體化的産物。本部分關注如何將基礎的機械結構整閤成具有智能響應能力的係統。 1. 運動學反解與機器人基礎 對於需要精確路徑規劃的係統(如工業機器人或數控機床),運動學逆解至關重要。本書用幾何和代數的混閤方式,清晰地推導瞭三自由度平麵機械臂和RRP串聯機械臂的位姿反求過程。這幫助讀者理解,指令的位置信息是如何被係統“翻譯”成各個關節需要轉動的角度的。 2. 機構的集成與模塊化設計思想 最後,本書探討瞭模塊化設計在提高設計效率、降低製造成本方麵的優勢。通過分析典型的自動化生産綫中的夾持單元、傳輸模塊,我們展示瞭如何將基礎的機械原理(如液壓驅動、凸輪分度器)進行標準化和封裝,從而快速搭建齣滿足特定工藝需求的復雜係統。這是一種從“拼湊零件”到“集成功能塊”的設計思維轉變。 總結與讀者定位 《圖解機械原理與結構——機械的運行之道》以其圖文並茂的敘事風格,力求避免冗長晦澀的數學推導,而是將復雜的概念可視化。它不僅是理解現有機械的“解碼器”,更是未來機械設計者“創造新係統”的藍圖指引。本書適閤於機械設計初學者建立係統認知,也適閤有經驗的工程師在麵對新材料、新工藝或跨學科項目時,快速迴顧和校準其對基礎原理的理解深度。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夠自信地洞察機械係統的精妙之處,並掌握設計齣更高效、更可靠、更具創新性的機械裝置所需的核心技能。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有多大的期待,以為會是一本充斥著專業術語、晦澀難懂的機械科普讀物。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以一種極其巧妙的方式,將看似高深的機械原理,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和最生動的圖解呈現齣來。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匠,一邊敲打著鐵錘,一邊嚮你娓娓道來機器的“前世今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對“力”的分解與傳遞的講解,那些復雜的受力分析,在書中卻變成瞭幾個簡單的箭頭和圖形,瞬間就明白瞭其中的邏輯。而且,它並沒有止步於原理的介紹,而是進一步探討瞭不同機械結構在實際應用中的優劣,以及工程師們是如何根據不同的需求,巧妙地組閤這些基本元素,創造齣形形色色的機器。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講解方式,讓我覺得受益匪淺。它不僅讓我理解瞭機器是如何工作的,更讓我開始思考,在設計和製造任何事物時,都需要遵循怎樣的基本法則。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機械世界的大門,讓我能夠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這個由無數機械組成的現代社會。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它用最簡潔、最形象的方式,將那些曾經讓我感到神秘莫測的機械原理,變得清晰可見。我曾經對很多機械部件的運作方式感到睏惑,比如減速器是如何降低轉速的同時增加扭矩,液壓係統又是如何傳遞和放大力量的。這本書裏的圖解,就像是為我量身定製的“說明書”,每一個細節都標注得清清楚楚,每一個動作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它讓我明白瞭,那些看似復雜的技術,其實都建立在一係列簡單而又精巧的物理規律之上。更重要的是,它讓我看到瞭這些規律是如何被巧妙地運用,從而創造齣能夠改變世界的機器。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創新”的解讀,它並沒有將重點放在介紹已有的技術,而是通過對基本原理的深入剖析,引導讀者去思考未來的可能性。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擁有瞭一雙“透視眼”,能夠看穿機器的外殼,理解其內在的靈魂。這種能力,不僅僅適用於理解機械,更適用於理解我們身邊的萬事萬物,讓我對這個充滿智慧與創造力的世界,充滿瞭無限的憧憬。

評分

在我看來,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科普書,不如說是一本“造物啓濛”。它沒有羅列一大堆令人望而生畏的公式,而是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將復雜的機械概念拆解成易於理解的模塊。我喜歡它對“概念”的提煉,比如“能量守恒”、“杠杆原理”,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物理定律,在書中卻以一種非常直觀、與實際應用相結閤的方式呈現,讓我不再覺得它們是書本上的死知識,而是活生生、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尤其是書中對一些“非主流”但卻極具智慧的機械設計進行的介紹,更是讓我大開眼界。它不僅僅滿足瞭我對“機器如何工作”的求知欲,更激發瞭我對“如何更好地工作”的思考。我開始嘗試著去觀察生活中的機械,思考它們的設計理念,甚至會在腦海中勾勒齣一些自己設想的簡單機械裝置。這本書的影響是深遠的,它讓我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機器使用者,而是一個開始主動思考、甚至嘗試去創造的“學習者”。

評分

翻開這本書,我仿佛走進瞭一個宏大而精密的機械世界。它不僅僅是關於齒輪、杠杆和發動機的簡單羅列,更像是一堂生動的“事物如何運轉”的哲學課。作者以一種近乎孩童般的好奇心,卻又帶著科學傢般的嚴謹,層層剝繭,揭示瞭我們習以為常的各種機器背後隱藏的智慧與原理。從最基礎的動力傳遞,到復雜的電子控製,每一個環節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的關注,比如一個彈簧的彈性如何被巧妙利用,一個滑輪組如何放大力量,這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瞬間,在這本書裏卻閃耀著耀眼的光芒。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身邊的一切,傢裏的洗衣機、汽車的引擎、甚至街角的紅綠燈,都仿佛擁有瞭新的生命和故事。這種“理解”帶來的滿足感是難以言喻的,它不僅增長瞭知識,更點燃瞭我對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讓我開始思考,下一個偉大的發明,又將是怎樣的“奧秘”等待被揭開。這本書的圖解部分更是點睛之筆,那些清晰、直觀的插畫,將復雜的機械結構化繁為簡,讓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領會。它不是枯燥的技術手冊,而是一場視覺與智慧的盛宴,讓人在輕鬆愉悅的閱讀中,悄然成為一個更懂得世界運作規律的人。

評分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能夠“看見”看不見的。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各種各樣的機器,但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它們是如何運作的。這本書恰恰填補瞭這一空白。它通過大量精美的插圖,將機器的內部結構、運動軌跡、能量轉換過程一一展現,仿佛為我們打開瞭一個個“潘多拉魔盒”,讓我們得以窺探其中精妙絕倫的設計。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那些經典機械的剖析,比如蒸汽機、內燃機、甚至是簡單的齒輪傳動,作者都用一種充滿敬意的筆觸,去描繪它們如何改變瞭人類的曆史進程。不僅僅是宏大的工業革命,即便是我們生活中的小物件,比如收音機、電風扇,在這本書裏也都有細緻入微的解讀。它讓我意識到,即便是最簡單的設計,背後也凝聚著人類的智慧和對物理定律的深刻理解。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次又一次的“解剖”,每一次的“剖析”都帶來新的驚喜和頓悟。它讓我對“創造”這件事産生瞭更深的敬畏,也讓我對那些默默運轉、為我們提供便利的機器,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感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